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堂教学只有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要重视朗读的训练和指导。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问题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能力;培养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关于朗读学习目标的表述,朗读应该被视为一种能力。其总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不同学段的具体要求有一些细微差别。朗读的“评价建议”是“根据阶段目标,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其中提到了语音、语调,也提到了内容理解和文体,体现了朗读技巧与文意理解的结合。我在语文朗读教学中发现:朗读能力的提高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因此,朗读训练要想取得效果,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这一目标,我们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
现代的教育观,要求教师把民主带进课堂。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尊重学生,讲究教学民主,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读书氛围,使学生打消怕读错的顾虑,消除紧张的情绪,变得敢于读书,乐于读书。学生读的时候,不督促不打断,耐心听。学生读得不好,加字丢字或读错字时,不批评,而是用肯定加建议的方式鼓励学生读好。另外,朗读教学时,教师要把自己看成是学生读书的伙伴,和学生一起读书。这样,学生置身于一种宽松自由、平等合作的读书环境中,才会喜欢读书,才会读得生动,读得愉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不变的真理,而兴趣对于朗读训练而言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只有学生想读、乐读,才会用心去读,才能读得入文、入情。首先,读的形式要灵活多变。其次,训练的方法要灵活多变。
二、范读领路,摹仿入境
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不难,但要达到有感情,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因为小学生阅历浅,知识面窄,感悟能力差,在没有任何指导的情况下,他们不可能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也不可能有感情地朗读。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范读。因为范读能帮助学生了解掌握课文的基调是欢快的、高昂的,还是平缓的、低沉的,给学生以遵循。
范读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讲前范读,一般适合于情景教学的文章。二是讲中范读,适合于范读文中精彩的或重要的句段,多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这样的范读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学生读得精彩,更具韵味,使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三是讲后范读。讲后范读具有一定的欣赏性、品味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目的。
三、多种形式,训练朗读技巧
为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激发学生的朗读感情,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师可预设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课堂朗读的方法愈多,学生越能得到不同形式的练习,朗读水平亦就更高。
个别读。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课文中字词及内容掌握情况,在读后进行纠正、讲评。
自由读。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有限,自由读就弥补了这一缺憾。给学生时间、自由,让他们尽情体验、表现,语调、语速、感情可以反复试读体会,不受集体约束。
开火车读,是指一篇课文由几个同学接着读的方式。教师可指名一个同学读,读到中途没有到一段结束,再指定下一个同学接着读下去。这种读法可唤起同学的注意力,同时充满趣味性。
齐读。齐读可以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能体现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齐读则可在课的收尾阶段,细心品味课文内容时进行。
默读,有助于学生的思考。
四、联系生活,引导学生感情朗读
语文是母语教学,学生在生活中都在观察、体验、学习,也就是说学生是有一定生活经验的。但缺乏的是不会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提取、重组。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进行引导,有的课文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也有体验,然而学生没有读出该有的情感,正是因为没有找到让学生体会的切入点,这切入点正是叶圣陶先生说的:“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
五、不吝肯定鼓励
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读书的评价语要既恰如其分,又妙语生花,要以肯定鼓励、积极引导为主,让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读得好就说“棒极了!”“读得真好。”“你真行!”“听你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我很感谢你。”“读得很好,听得出你是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等。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进步,每个学生都会成功,要对学生充满信任和情感。
朗读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朗读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基本口头表达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掌握主动理解课文的学习方法,从而更深入地去理解文本。同时注重课文的朗读,是提高学生思維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让学生在读中“感知、领悟、体验”。
总之,朗读训练是一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加深对朗读训练的认识,由浅入深、由点及面,带动我们的整个语文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娜日苏.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学生作文指导,2019(1):33-33.
[2]张艳芳.浅谈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J].学周刊,2017(25):134-135.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能力;培养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关于朗读学习目标的表述,朗读应该被视为一种能力。其总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不同学段的具体要求有一些细微差别。朗读的“评价建议”是“根据阶段目标,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其中提到了语音、语调,也提到了内容理解和文体,体现了朗读技巧与文意理解的结合。我在语文朗读教学中发现:朗读能力的提高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因此,朗读训练要想取得效果,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这一目标,我们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
现代的教育观,要求教师把民主带进课堂。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尊重学生,讲究教学民主,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读书氛围,使学生打消怕读错的顾虑,消除紧张的情绪,变得敢于读书,乐于读书。学生读的时候,不督促不打断,耐心听。学生读得不好,加字丢字或读错字时,不批评,而是用肯定加建议的方式鼓励学生读好。另外,朗读教学时,教师要把自己看成是学生读书的伙伴,和学生一起读书。这样,学生置身于一种宽松自由、平等合作的读书环境中,才会喜欢读书,才会读得生动,读得愉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不变的真理,而兴趣对于朗读训练而言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只有学生想读、乐读,才会用心去读,才能读得入文、入情。首先,读的形式要灵活多变。其次,训练的方法要灵活多变。
二、范读领路,摹仿入境
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不难,但要达到有感情,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因为小学生阅历浅,知识面窄,感悟能力差,在没有任何指导的情况下,他们不可能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也不可能有感情地朗读。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范读。因为范读能帮助学生了解掌握课文的基调是欢快的、高昂的,还是平缓的、低沉的,给学生以遵循。
范读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讲前范读,一般适合于情景教学的文章。二是讲中范读,适合于范读文中精彩的或重要的句段,多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这样的范读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学生读得精彩,更具韵味,使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三是讲后范读。讲后范读具有一定的欣赏性、品味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目的。
三、多种形式,训练朗读技巧
为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激发学生的朗读感情,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师可预设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课堂朗读的方法愈多,学生越能得到不同形式的练习,朗读水平亦就更高。
个别读。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课文中字词及内容掌握情况,在读后进行纠正、讲评。
自由读。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有限,自由读就弥补了这一缺憾。给学生时间、自由,让他们尽情体验、表现,语调、语速、感情可以反复试读体会,不受集体约束。
开火车读,是指一篇课文由几个同学接着读的方式。教师可指名一个同学读,读到中途没有到一段结束,再指定下一个同学接着读下去。这种读法可唤起同学的注意力,同时充满趣味性。
齐读。齐读可以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能体现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齐读则可在课的收尾阶段,细心品味课文内容时进行。
默读,有助于学生的思考。
四、联系生活,引导学生感情朗读
语文是母语教学,学生在生活中都在观察、体验、学习,也就是说学生是有一定生活经验的。但缺乏的是不会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提取、重组。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进行引导,有的课文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也有体验,然而学生没有读出该有的情感,正是因为没有找到让学生体会的切入点,这切入点正是叶圣陶先生说的:“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
五、不吝肯定鼓励
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读书的评价语要既恰如其分,又妙语生花,要以肯定鼓励、积极引导为主,让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读得好就说“棒极了!”“读得真好。”“你真行!”“听你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我很感谢你。”“读得很好,听得出你是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等。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进步,每个学生都会成功,要对学生充满信任和情感。
朗读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朗读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基本口头表达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掌握主动理解课文的学习方法,从而更深入地去理解文本。同时注重课文的朗读,是提高学生思維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让学生在读中“感知、领悟、体验”。
总之,朗读训练是一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加深对朗读训练的认识,由浅入深、由点及面,带动我们的整个语文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娜日苏.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学生作文指导,2019(1):33-33.
[2]张艳芳.浅谈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J].学周刊,2017(25):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