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毕业生就业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大学生就业心理则是该焦点中的热点。近年来很多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大学生就业心理进行了研究。本文结合湖南城市学院数学专业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问题,提出一些想法和对策。对其存在的心理问题特点、原因进行分析,找到适合高校教育工作者开展工作的方法、对策,及时干预和预防大学生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使大学生毕业生在求职期间能够正确的定位自己、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确保其能顺利就业。
1、湖南城市学院数学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
湖南城市学院属于湖南省本科二批次录取,数学是基础学科,分为信息与计算科学及数学与应用数学两个专业,学生对专业了解不够,认同度不高,在计划招生过程中,专业调剂生占多数。部分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薄弱。近三年来,数学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行业为中小学教育、教育培训(占32.46%)、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占45.61%)、公务员、银行、金融保险业等(占6.14%)。
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逐年增长,学生毕业时就业压力和难度增大,对毕业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通过对140名数学专业毕业生的调查问卷显示,30%的学生准备考研继续深造,15%的学生表示家里会帮忙安排工作,7.5%的学生认为找工作非常难,44%的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焦虑不安,3%的学生消极对待。根据调查数据分析,毕业生在就业择业过程中各种心理问题突显。
2、湖南城市学院数学专业大学生就业心理常见问题
2.1焦虑心理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部分学生表现为担心、忧虑、紧张、不安,没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担心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整天面对剧烈的心理冲突。在自己心仪的单位进行招聘时,存在准备不充分,得不到招聘单位的青睐。在应聘失败后,这种焦虑情绪更加严重。
2.2怯懦心理
部分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怯懦心理,在择业过程中谨小慎微,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没有信心,大学期间学习文化知识不牢固。在面对心仪单位来招聘时不敢应聘,出现退缩、逃避现象。在求职面试过程中,不敢开口,不能完整全面的表达自己的意思,出现面红耳赤、支支吾吾、扭扭捏捏、答非所问,导致应聘失败。
2.3自卑心理
表现为自我评价过低,不能客观的评价自己,过低估计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认为自己的学校不是“985”、“211”等名校,所学专业也不属于所谓的热门专业。在求职过程中妄自菲薄、缺乏自信,不敢大胆的自我推荐,从而错失就业良机。
2.4攀比心理
表现为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同学之间相互比较,比工作环境、比薪酬待遇,不能实事求是,客观、正确的评价自我。认为非达到相应工资水平岗位不去,非中心城市单位不去,最终导致许多适合的工作单位没有去成。
2.5盲目从众心理
表现为考研热、考公务员热。当前形势下,部分学生看到身边的同学都在考研或者准备公务员考试,也开始盲目跟从,甚至出现报考同一所学校研究生扎堆的现象。
2.6孤傲心理
部分毕业生认为自己是精英人才,过高的评价自我,在求职择业过程中期望值过高,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
2.7依赖心理
表现为“等、靠、要”,等着家里的亲戚朋友帮忙,依赖家人、老师、就业部门等。出现对口专业单位来校园招聘时,不主动参加的状况。
3、湖南城市学院数学专业毕业生心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影响着广大毕业生的就业择业,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原因、家庭原因、自身原因等。因此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共同努力。对于高校教育工作者而言,在切实可行的范围内,采取相应措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提高就业质量。
3.1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到就业指导课程中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就业的基础,对毕业生求学、求职、创业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助于学校的学风建设,能够发挥学生自身的优势才能,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职业道德和高尚情操。
3.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增強毕业生心理调适能力;加强毕业生就业心理指导及咨询,针对不同学生、不同问题进行心理干预、心理疏导,多方式、多途径进行心理咨询。使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客观公正的评价自我,遇到问题学会自我调节,顺利的度过求职择业关。
3.3加强政策引导
加强国家政策引导,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边远地区工作,根据调查显示,有22.5%的学生愿意到基层、西部地区去工作。通过优惠政策吸引毕业生到基层及西部地区就业。
求职择业是每一位毕业生将面临的挑战,就也时的心理状态对求职是否成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应从实际出发,对毕业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就业指导,使毕业生们能够顺利的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丁卓,李墨.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改革与开发,2012,(04):156.
[2]尹大伟,杨海亮等.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心理常见问题对策研究[J].黑河学刊,2017,(05):159-160.
[3]冯霞.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分析[J]. 经济研究导刊,2013,(20):64-65.
[4]王晶.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大中专学生就业创业研究专项课题““双一流”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就业创业教育改革创新研究”(XJK16BJCY03);湖南城市学院2016年度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数学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K15B042)。
作者简介:宋一恒(1984-),女,湖南益阳人,助理研究员,学生辅导员。
1、湖南城市学院数学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
湖南城市学院属于湖南省本科二批次录取,数学是基础学科,分为信息与计算科学及数学与应用数学两个专业,学生对专业了解不够,认同度不高,在计划招生过程中,专业调剂生占多数。部分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薄弱。近三年来,数学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行业为中小学教育、教育培训(占32.46%)、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占45.61%)、公务员、银行、金融保险业等(占6.14%)。
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逐年增长,学生毕业时就业压力和难度增大,对毕业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通过对140名数学专业毕业生的调查问卷显示,30%的学生准备考研继续深造,15%的学生表示家里会帮忙安排工作,7.5%的学生认为找工作非常难,44%的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焦虑不安,3%的学生消极对待。根据调查数据分析,毕业生在就业择业过程中各种心理问题突显。
2、湖南城市学院数学专业大学生就业心理常见问题
2.1焦虑心理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部分学生表现为担心、忧虑、紧张、不安,没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担心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整天面对剧烈的心理冲突。在自己心仪的单位进行招聘时,存在准备不充分,得不到招聘单位的青睐。在应聘失败后,这种焦虑情绪更加严重。
2.2怯懦心理
部分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怯懦心理,在择业过程中谨小慎微,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没有信心,大学期间学习文化知识不牢固。在面对心仪单位来招聘时不敢应聘,出现退缩、逃避现象。在求职面试过程中,不敢开口,不能完整全面的表达自己的意思,出现面红耳赤、支支吾吾、扭扭捏捏、答非所问,导致应聘失败。
2.3自卑心理
表现为自我评价过低,不能客观的评价自己,过低估计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认为自己的学校不是“985”、“211”等名校,所学专业也不属于所谓的热门专业。在求职过程中妄自菲薄、缺乏自信,不敢大胆的自我推荐,从而错失就业良机。
2.4攀比心理
表现为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同学之间相互比较,比工作环境、比薪酬待遇,不能实事求是,客观、正确的评价自我。认为非达到相应工资水平岗位不去,非中心城市单位不去,最终导致许多适合的工作单位没有去成。
2.5盲目从众心理
表现为考研热、考公务员热。当前形势下,部分学生看到身边的同学都在考研或者准备公务员考试,也开始盲目跟从,甚至出现报考同一所学校研究生扎堆的现象。
2.6孤傲心理
部分毕业生认为自己是精英人才,过高的评价自我,在求职择业过程中期望值过高,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
2.7依赖心理
表现为“等、靠、要”,等着家里的亲戚朋友帮忙,依赖家人、老师、就业部门等。出现对口专业单位来校园招聘时,不主动参加的状况。
3、湖南城市学院数学专业毕业生心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影响着广大毕业生的就业择业,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原因、家庭原因、自身原因等。因此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共同努力。对于高校教育工作者而言,在切实可行的范围内,采取相应措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提高就业质量。
3.1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到就业指导课程中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就业的基础,对毕业生求学、求职、创业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助于学校的学风建设,能够发挥学生自身的优势才能,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职业道德和高尚情操。
3.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增強毕业生心理调适能力;加强毕业生就业心理指导及咨询,针对不同学生、不同问题进行心理干预、心理疏导,多方式、多途径进行心理咨询。使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客观公正的评价自我,遇到问题学会自我调节,顺利的度过求职择业关。
3.3加强政策引导
加强国家政策引导,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边远地区工作,根据调查显示,有22.5%的学生愿意到基层、西部地区去工作。通过优惠政策吸引毕业生到基层及西部地区就业。
求职择业是每一位毕业生将面临的挑战,就也时的心理状态对求职是否成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应从实际出发,对毕业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就业指导,使毕业生们能够顺利的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丁卓,李墨.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改革与开发,2012,(04):156.
[2]尹大伟,杨海亮等.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心理常见问题对策研究[J].黑河学刊,2017,(05):159-160.
[3]冯霞.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分析[J]. 经济研究导刊,2013,(20):64-65.
[4]王晶.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大中专学生就业创业研究专项课题““双一流”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就业创业教育改革创新研究”(XJK16BJCY03);湖南城市学院2016年度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数学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K15B042)。
作者简介:宋一恒(1984-),女,湖南益阳人,助理研究员,学生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