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一个春宵的轻梦

来源 :阅读与鉴赏(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4740336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读过不少描写黄昏的诗文,读过茅盾笔下那气势雄浑的黄昏,也读过何其芳笔下那寂寞惆怅的黄昏,还读过诗人勃洛克那缠绵悱恻的黄昏……惟独唐代诗人李商隐那“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略带伤感的咏叹,在头脑中还留下些许印象。然而,前不久读了季羡林先生的散文《黄昏》,我却产生了一种别样的感觉,茫然地静坐在窗前,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不知道自己是被季先生那瑰丽的想像所打动,还是被文中那轻梦般的黄昏所折服。总之,我被文章深深地吸引住了。
  黄昏是一个时间概念,是白天与黑夜的过渡,是黑暗的序幕、漫漫长夜的起点。但在季先生的笔下,黄昏却是神秘的,是平凡无奇的,“只要人们能多活下去一天,在这一天的末尾,他们便有个黄昏,”黄昏天天与人们打着交道;然而,它却是十分美丽迷人的:“黄昏真像一首诗,一支歌,一篇童话;……像一切美到说不出来的东西,说不出来,只能去看;看之不足,只能意会;意会之不足,只能赞叹。——然而却终于给人们关在门外了。”可叹人们为何不能发现它的美呢?我们不就正好是将美丽的黄昏关在门外的那些人吗?黄昏天天与自己擦肩而过,却无法发现它的美丽之所在。还是罗丹说得好:“生活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人们为何总是缺少这双发现美的眼睛呢?也许这正是作家区别于一般人的地方吧!
  “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借用王国维的话来形容季先生是再恰当不过了,这也是他的散文动人心灵的原因之所在。初读《黄昏》,你会觉得文章与其他写黄昏的散文无别样之感;但细细品读,你会发现,其实它极具条理性。文章按逻辑顺序行文,衔接流畅,一气呵成,读者在读后便有一种说不出的熨贴之感。文章开篇用“有几个人觉到黄昏的存在呢?”的问句引出话题;通过第3、第8段的自然过渡和衔接,一卷黄昏来去图便悄然展示在读者面前;最后一段再次理清文章的线索,认真读完这一段,你便会对文章结构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而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这真所谓“形散而神不散”之典范。
  文章着重描写了黄昏来和去的情形。作者发挥了他超凡的想像,运用纷繁的景象编织了一幅疏密有致,清幽寂静的黄昏图,类似于意识流的写作手法;因此,我们沿着作者思维的轨迹,遨游在瑰丽想像的海洋,感受其语言的馨香,有一种无法言表的愉悦感。有人评价季先生老年的散文是以大朴无华为其追求的,但是并不意味着季先生不会华彩铺陈。他的早期散文,描写风物,其色彩之浓艳,章句之炜华,几乎令人怀疑他就是印象派大师莫奈之流,以《黄昏》一篇为其代表;如果用“笛之悠扬。鹤之嘹唳、酒之醇芳”,都无法描述季先生对黄昏的感受,这是一曲精彩的《黄昏颂》,或许只有斯特劳斯的音乐可以和它比美,文章运用了比喻,通感,顶真等多种手法将黄昏描写的生动而逼真。
  文章中多次出现“白茫茫的烟,树梢上淡淡涂了一层金黄色,一群群的暮鸦驮着的日色”这些意象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作者正是想要用这些生活中常见的意象来唤起读者心理的共鸣,事实上,他做到了,而“夜来了:漫漫的漆黑的夜,闪着星光和月光的夜,浮动着暗香的夜——只是夜,长长的夜,夜永远也不完,黄昏呢?——黄昏永远不存在人们的心里的。只一掠,走了,像一个春宵的轻梦。”这段黑夜与黄昏的对比,你是否意识到作者分析的精辟呢?文中还有许多类似的地方,你不妨拈来几处自己细细地品味品味吧!
其他文献
张爱玲对人生有一个绝妙的比喻:人生如嗑瓜子。吐出去的,清晰可辨的不过是壳,而瓜子的味道,只有自己才清楚。  让胡适之为之等待一生的司韦莲,始终没有回来完成那人们期望的世俗的百年好和。果戈理这位天才,不顾人们的企盼,也将那《死魂灵》投入火中,迫不及待地离开了人们的瞩目,留下一本《要塞》到上帝那里去做他的“小王子”。  生活在浮躁现实中的芸芸众生都会暗自滋生一种无聊的企盼与琐碎的期望。这股强大的力量,
期刊
水滴听从了风的劝告,摇身化作绚丽的霞,大山婉拒了溪流的好意,默默固守着一方水土。世事纷扰多变,懵懂的我们究竟该从“谏”如流,还是应该坚持本心?  只记得蔡桓公面对神医的针砭轻蔑一笑,体内的毒虫便肆虐如狂;只记得哈代因轻浮公子的无端指责,便将灿烂的心埋人了忧郁的腐土。面对看似矛盾的“相信自己”与“听取意见”,我们该取谁弃谁,何去何从?  一个声音告诉我:“走你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哦,是但丁吗?
期刊
第一眼看到郑愁予的《错误》,就莫名地喜欢。看了很多关于《错误》的赏析文章,有人说它“声籁华美”,有人说它“轻巧清隽”,“堪与宋词小令相提并论”,而我喜欢这首诗是源于它江南古镇的古典气息和淡似烟笼般的美丽,看似无尘无埃却用生命和青春来抒写的等待。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寥寥数字,引出了故事的主角 “我”——骑马男子,“你”——有莲花般容颜的女子,“我”只是路过江南,江
期刊
春光乍现,阳光很迷人,唤醒了沉睡的大地。街头迷乱缤纷的广告,电视上朦胧而膨胀的炒作,似乎到处都充满了商业经济的活力,荡漾着新新人类的“人文素养”。  老板目光尖锐,认清本行业的缺陷,硬逼着我设计出几则具有文学素养的广告,以取得耳目一新的效果。苦于读书时没有好好记那些诗词歌赋,想了半天仍是“书到用时方恨少”,真是悔不当初啊!  走出门,飞车来到郊外,寻找那接近真实世界的精神感悟。沿着青青的石子小路踱
期刊
《槐花盛开的季节》是一篇情味隽永,耐人思索的咏物抒情散文。  在春天的百花园里,人们大多喜欢那些姹紫嫣红、绚烂多姿的鲜花香草,很少有人去关注那不起眼的槐花,然而在作者心目中“只有在槐花盛开的季节,才感觉到与春天真正挽手,因为无论是那婆娑的枝叶,还是那“似串串珍珠”的槐花,以及当微风吹来时,“风摆枝条,翩然摇曳,风情无限”的静雅的花束,都充满了诗意,显现了一种都市人无法寻求的“古朴与自然”,为此,作
期刊
西湖,是一首诗。这幅天然画卷,无论淡墨抑或重彩,总是美丽宜人的,然而再美的山水,若没了灵性,人们欣赏的兴味也会变淡。  苏堤,因了苏轼以葑泥而筑,排了西湖十景之首:雷峰夕照,人们在夕照中联想最多的,是塔下演绎的许仙和白娘子的传奇;虎跑龙泉,泉边怡然梦中的性空禅师和咆哮的双虎,为泉水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山水的灵性,是需要以文化的形式来延传的。  苏轼早已作了古,许仙、白娘子,性空和双虎,本就
期刊
沁园春 长沙 (1925)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情景交织的崇高美——《沁园春·长沙》赏析  向 明    阅读毛泽东同志的优秀诗
期刊
世间最高的精神境界却并非忍受孤独,而是享受孤独,能够享受孤独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  曾经有一支流行歌曲这样唱道:“孤独的人是可耻的。”凡事妄下结论容易,妄下武断的结论就更容易。然而,无论我们用热眼还是冷眼通观世情,对词作者这个故作惊人之语的结论都很难苟同。由于孤独是人类共有的精神处境,也就是说,每个人安身立命于天地之间,心灵都难免会时不时地感到漂泊无依。既然如此,何不乐观一点儿看问题:孤独使人自省
期刊
领队:韩建超,安平中学语文教研组长,校、县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衡水市“三优”标兵,有教学论文及学生习作获国家,市级奖励。  领队感言:古人曾说过,文无定法,一篇好的作文就是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倾注于笔端,不矫揉造作也不装腔作势,在思考和创造中表现自己的作文。写作文是在找一个心灵的空间,希望大家在这里充分表达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让自己的心灵作一次倾诉,情感作一次释放!    微笑的紫罗兰  曲 
期刊
现代文阅读中,所谓“重要句子”,一般包括提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和情感的语句,在结构层次上有重要作用的语句,内涵丰富的语句,结构复杂的语句等。做题过程中应当注意的是,首先要对文章结构进行梳理,把语段或篇章的内容有条理地分列成若干要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及结构,把对“重要句子”的理解与文章的主旨结合起来。对于选择性试题,要注意辨析对句子不同解释之间的细微差别,常见的干扰法有:用已然替换未然,用部分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