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时代对外传播新格局

来源 :对外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bl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月12日至13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中国外文局和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承办、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协办的第六届全国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在宁夏银川举行。中宣部部务会议成员、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郭卫民作主旨演讲,外交部前副部长、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傅莹,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局长杜占元,全球化智库理事长王辉耀受邀作大会演讲。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金科出席并致辞。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高岸明主持开幕式。本届研讨会以“构建新时代对外传播新格局”为主题,来自中央及国家机关涉外工作部门、主要新闻单位、省市区新闻办、高校研究机构等的相关负责人和专家学者400余人参加会议。大会共收到173篇论文,其中10篇被评为优秀论文,157篇入选大会论文集。
  全方位探讨如何构建新时代对外传播新格局
  郭卫民在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外宣传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是做好新时代对外傳播工作的思想指南和行动纲领。开创新时代对外传播新局面,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置于对外传播的引领地位,要突出外宣实际效果,加强精准施策,着力回应关切,注重创新发展,提升文化交流的水平能力,更加自信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好中国形象。
  外交部前副部长、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傅莹指出,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一段时间以来实践取得的经验和成效,使我们有信心做得更多更好,努力实现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由我们自己来塑造。传播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是人与人的对话和交流。讲中国故事,首先是讲好中国人的故事,真实的故事最有说服力。
  杜占元在主旨演讲中指出,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是新时代对外传播工作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提升新时代中华文化影响力大有可为:一要讲好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故事,二要打造文化走出去的精品品牌,三要构建多元立体传播大格局,四要加强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性研究。
  全球化智库理事长王辉耀认为,相较于政府间的“一轨”交流,国与国之间有时也需民间的“二轨”交流。智库在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开辟高层对话的第二轨道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在大会上发布了《合力塑造好新时代中国全球发展贡献者的新形象》专题研究报告。于运全表示,中国与世界的相互认知处于重要磨合期,精准塑造和传播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也处于关键窗口期。他建议将全球发展贡献者、积极推动全球治理创新的国家形象作为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优先塑造展示的方向。
  多角度建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外传播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外传播”高峰论坛由中国翻译协会对外话语体系研究委员会承办。与会嘉宾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外传播”和“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两个话题进行了热烈研讨。期间,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发布了《中国政治话语对外翻译工作手册》。
  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翻译研究院副院长黄友义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国家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集中体现,是外宣工作的第一品牌,为我们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最佳素材。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李希光教授认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关键哲学思想中的中国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平和谐与美丽中国、生态文明、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能够与各国穆斯林产生很多共鸣。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钟新教授、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韩运荣教授、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王洪波副研究员等也分别从各自研究领域对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外传播工作进行了阐释。
  多维度回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对外传播历史与变迁
  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和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对外传播杂志社联合承办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对外传播的变迁与发展”分论坛,发言嘉宾涵盖学院派学者、媒体智库专家及地方外宣部门代表,立足国家和地方两大传播主体、研究和实践两大领域,梳理新中国成立70周年对外传播的工作经验与教训,展望对外传播新时代。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中国国际舆情中心主任郭可认为,在当前对外传播大形势下,形成中国话语(体系)的时机已经到来。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姜飞和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博士生张楠以《中国对外传播的三次浪潮(1978-2019)》为题发言,全面回顾了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对外传播政策、理论与实践历经的三次浪潮及其阶段性特征。
  北京周报社社长李雅芳在上半场点评中指出,当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话语权不会因为经济发展而自然转换,需要每一位外宣人从各自研究和实践领域做出努力。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赵永华教授,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副院长任孟山教授,沈阳城市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王姣,央视国际视频通讯社总经理、总编辑高伟,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对外话语创新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丁一从不同研究和实践领域对新中国成立70周年对外传播的变迁和发展进行回溯。
  分论坛下半场,河南省政府新闻办主任郑延保,陕西省委宣传部对外宣传处处长刘志彬,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彭振刚,成都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外宣办主任丛峰,云南省怒江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郑义,重庆市丰都县委宣传部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米庆元等6名来自省、市外宣部门的负责同志进行了特色鲜明的外宣案例分享。
  中国外文局总编室副主任哇春芳点评时指出,在新时代外宣格局当中,地方外宣单位将成为新的外宣主体。无论在研究领域还是实践领域,都将从宏观层面逐渐下沉到中微观的层面,越来越注重细节。
  新实践引领新时代中国企业的对外传播
  由中国报道杂志社承办的“新时代中国企业的对外传播”分论坛,是全国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召开十年以来首次举办的致力于中国企业对外传播理论研究的分论坛。论坛期间发起成立了“中国企业国际传播专家咨询委员会”。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书记处原书记王冬梅、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主任毛一翔等出席分论坛。   毛一翔认为,跨文化传播对中央企业来说是全新的工作,企业对外传播要与国家整体对外格局相适应,服从服务于国家整体对外关系,同时也要突出企业属性,以沟通为目的,促进交流合作。
  原驻柬埔寨王国特命全权大使张金凤以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的建设为例,强调企业应强化共赢理念、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加强与当地政府、媒体、公众的沟通。
  深层次研判新形势下国际舆论新态势
  在由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国际舆情研究中心承办的“新形势下国际舆论发展趋势及特点”分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当前国际涉华舆论形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讨,就国际舆论研究合作联盟建设和发展建言献策。
  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学院院长、中国国际舆情中心主任郭可认为,道路自信要增强对各類舆情的包容度,要机制化解决“宣传意识”。
  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周亭提出,要力争意见领袖成为多元中国观点的讲述者,让中国媒体有机会接近世界舆论场的中心。
  新思维解读中外文化交流与国家形象建构
  在由大连外国语大学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外人文交流与国家形象塑造”分论坛上,参会嘉宾围绕新时代中外人文交流的创新、国家形象研究的反思等前沿问题进行了有效探讨。
  中国新闻史学会全球传播与公共外交委员会会长、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吴飞表示,西方对中国的认知确实存在偏见,形象可能在一段时间内被误解或误读,但不会永远如此。从国际传播理论创新的角度,要着力从命运共同体、共情的维度去建构与引导。
  人民中国杂志社总编辑王众一以日文版《人民中国》“熊猫漫画”“二十四节气俳句”“漫画故事对外讲述红色文化”三个案例说明,讲好中国故事要坚定文化自信,同时又要多采用对象国易接受的方式进行形式创新。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国家战略传播研究院院长程曼丽教授概述了孔子学院的现状,她指出,新时期孔子学院的作为与发展,应当从配合大国外交传播中华文化、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提升师资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借由汉语教学展示国家软实力等方向进行深化。
  中国网副总编辑杨新华表示,在打造对外传播话语体系中,要做好“加减乘除”,做大优质增量,减少低效传播,着力在创新领域实现乘法效应,破除影响事业发展的思维方式和利益格局。
  多棱面纵论寰球民意、战略传播与大国外交
  “寰球民意、战略传播与大国外交”分论坛由华中科技大学国家传播战略研究院承办,15名专家学者围绕国家形象、对外传播与大国外交等相关议题进行了研讨。
  论坛上半场由华中科技大学国家传播战略研究院院长、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张昆教授主持,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前副台长夏吉宣担任主持人和点评人。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员金苗、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陈静静分别就国际传播中的舆论议题进行探讨。华中科技大学国家传播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陈薇、徐迪,博士生王孟晴,分别就研究院今年的重要成果“中美两国公众的世界观念调查(2017-2018)”做了报告。
  下半场“战略传播与大国外交论坛”,分别由大连外国语大学特聘教授、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润华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姜飞分别担任主持和点评人。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吴赟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钟新教授及博士生陈婷、北京周报多媒体部记者赵飘、华中科技大学国家传播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徐明华、王昀、刘杰分别就对外话语战略、国际传播理论、西方“贴标签”等议题展开讨论。
  新视角解析全球智能传播机遇与挑战
  在由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与信息技术中心联合承办的“新媒体、新技术与全球智能传播”分论坛上,参会专家共同探讨全球智能传播的机遇与挑战,交流新兴智能媒体技术的最新动态。
  特邀嘉宾中国教育电视台总编辑胡正荣教授做了题目为“构建5G时代智能跨屏视听新生态”的演讲。他提出,视听传播将向全息(沉浸)化、智能化发展,如何规划、布局未来是重要考验。他认为,全息媒体最重要的不是虚拟,而是所有的真实现实与虚拟现实打通,是一种全新的全现实融合态。
  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文献信息数据中心项目助理隋璐怡结合她的研讨会优秀论文《美国总统特朗普及内阁政要推特分析》进行了发言,并对外宣大数据智能分析平台进行了介绍。
  宽视野探讨“一带一路”与中阿经贸、科技交流
  在由阿拉伯国家研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宁夏大学)承办的“一带一路”与中阿交流分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一带一路”与对外传播 、“一带一路”与中阿经贸交流、“一带一路”与中阿科技交流等议题进行交流。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常副院长傅梦孜认为,“一带一路”已成为中国新时期影响世界、实现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互联互通互动互赢的一种重要方式与措施。当前,国际国内舆论场十分复杂,既要宽容多元的声音,也要做好引导。
  今日中国杂志社社长呼宝民在点评时指出,讲好“一带一路”故事对“一带一路”话语建构十分重要。他指出,智库专家学者在这方面有全面、综合的认识,可以为外界提供更好的经验。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所长刘中民教授在点评中强调,要加强对“一带一路”与中阿关系典型案例的研究,并且要吃透对政策的理解和传播。
  十年初心不改服务国家外宣大局
  全国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作为我国对外传播领域最具权威和影响的高端理论研讨会,自2009年举办首届会议以来,已经走过十个年头。今年研讨会上发布的十周年纪念短片,对研讨会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十年来,从“构建现代对外传播体系”到“构建新时代对外传播新格局”,六届研讨会主题始终立足于中国所处的时代和阶段,紧扣外宣工作大局对我国对外传播工作面临的全局性、战略性、紧迫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不断推动对外传播理论与实践创新,为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对外工作大局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撑。
  本次研讨会作为党的十九大以来召开的第一个全国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全方位、多角度融汇和呈现了政、产、学、研各界智慧。本次研讨会既分享了厚重的理论研究成果,又直观了解到生动的实践案例,集聚各方之力、发挥各方之长、形成强大合力,为构建新时代对外传播新格局注入了全新动力。
其他文献
2019年2月3日(腊月二十九)至10日(正月初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全天候播出系列快闪视频——“我和我的祖国”,包括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广东深圳北站、海南三沙永兴岛、福建厦门鼓浪屿、四川成都宽窄巷、湖北武汉黄鹤楼、广东乳源新时代文明中心、湖南长沙橘子洲头等八地。“我和我的祖国”快闪活动在电视媒体播出后,经由社交媒体二次传播,形成了强大的示范效应,各地纷纷唱响歌唱祖国的最强音。  
期刊
伴随传播技术的更新换代、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受众接受信息的方式已经发生革命性变化,传统媒体(通讯社、纸媒、广电)向全媒体转型成为必由之路。作为国家通讯社,新华社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文字、图片、音视频、互联网、客户端等全媒体资源要素,在媒体转型方面具有先天的平台优势和人力、资本、技术积累,如何将这些资源要素有机聚合,关系到在新一轮传媒竞争中能否继续保持权威性和行业领先地位。  本文借新华社澳门分社近来
期刊
酒以城名,城以酒兴。中国酒城——泸州,拥有两朵“中国名酒之花”其中之一的泸州老窖。泸州老窖是在明清36家古老酿酒作坊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国有大型酿酒企业,拥有距今已有445年历史的“活文物”——国宝窖池群。其酿造技艺始于秦汉,经元、明、清后走向成熟,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赋予了泸州老窖独有的文化沉淀和艺术价值,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泸州老窖将企业品牌与泸州城市形象、中华酒文化紧
期刊
聂珍钊,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教授,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中文学术期刊《文学跨学科研究》主编,英文学术期刊《世界文学研究论坛》执行主编,浙江大学世界文学跨学科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美诗歌诗学协会副会长,国家社科基金外国文学学科评委。1993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代表性学术专著《悲戚而刚毅的艺术家:托玛斯·哈代小说研究》和《
期刊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中亚、东南亚时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作为横跨欧亚的世界大国、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参与者,俄罗斯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解认知、态度举措对国际社会,特别是“一带一路”途经的中亚地区具有较强的影响和示范作用。因此,全面了解俄媒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模式,不仅有助于了解国际媒体对中国形象的认知情况、塑造逻辑,也可为优化国家形象对
期刊
虽然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角色开始褪色,但令人惊讶的是,这可能并不会敲响中国大陆制造业的丧钟。由于其熟练的劳动力和优良的基础设施,中国仍是一个生产制造的理想之地,因此,它在许多产业里继续保持强势。此外,中国中产阶级的崛起,让许多公司调整生产,以服务当地市场。因此,跨国公司正在重新思考旧有的、服务于西方市场的直线采购模式,但未来道路仍未明晰。  三大行业  看一眼衣服、汽车、电脑三大行业在哪里生产,就可
期刊
在对同一新闻事件进行国际传播时,因各国媒体国际立场、新闻态度的不同,会因不同的议程设置呈现迥异的报道形态,进而影响受众对新闻事件本身的认知、态度及情感方面的判断,产生不同的国际传播效果。我国国际传播的受众如何评价中国的国家实力?他们作出的评价是否与其对中国信息的获取媒介有关系?是否与他们的媒介信任有关系?本文依托对泰国、越南、菲律宾、新加坡等东南亚四国在华留学生(以下简称“东南亚四国留学生”)的调
期刊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外交等诸多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在党的十九大上将其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引起了海外媒体的广泛关注。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不断深化,作为古丝绸之路的终点,意大利对于我国的相关价值更为突出。因此,研究和分析意大利媒体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新思想的报道趋
期刊
2018年以来,由特朗普政府单方面挑起的一系列事端,给多年来在曲折中发展的中美贸易关系蒙上了浓重阴影。经过几轮制裁与反制、磋商与博弈,中美经贸摩擦仍在持续,也吸引着全球关注。一年多来,与该主题相关的“贸易战”(trade war)、“关税”(tariff)始终是各大媒体报道中的热词。  与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等常年戴着有色眼镜报道中国,习惯歪曲事实、唱衰抹黑的西方媒体不同,来自俄罗斯的“今
期刊
一、事件背景  自2018年3月美国颁布对华加征关税产品清单以来,中美经贸摩擦持续发展。经历多次谈判未果后,2018年12月1日,在中美达成“不升级贸易对抗共识”的当天,华为公司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与之前美国对华为经济层面的限制不同,该事件被加入了更多政治属性的元素,同时,这一事件具有较强的传播力,使得中美贸易纠纷的更多细节暴露于受众的视野之中。  2019年5月16日,美国对华为的制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