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现代艺术概述(一)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出现的拉丁美洲现代艺术运动,是拉丁美洲当代艺术的起始阶段,它为后来的拉美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拉丁美洲独特的魔幻现实主义,是拉丁美洲现代艺术运动的美学基础;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中,拉丁美洲的现代艺术,是一种人民大众的文化艺术与娱乐产品,他们的创作进一步证明,只有坚持为人民大众而创作,艺术才能够有生命力,有国际性。
  [关键词]拉丁美洲 现代艺术 魔幻现实主义
  
  前言
  
  拉丁美洲的现代艺术,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的三十年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在法国巴黎艺术学院就有来自拉美国家的年轻艺术家们学习和参加法国现代艺术的创作。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五十到六十年代初期,是美国帝国主义和苏联这两个超级大国争权夺霸的年代。受当时国家政治环境的影响,在拉丁美洲国家内部也掀起一阵民族主义的政治热潮:这时除了有要求独立解放的民主主义的进步高涨思潮之外,也有一股较为强烈的无政府思想泛滥乃至成灾。美帝国主义为了确保自己后院的安全,不断地加强对于拉美国家与地区的控制和侵略。由美国中央情报局所策划与组织的一系列政治阴谋事件中,一些反动的右翼势力建立了独裁政权,包括法西斯式的军人政府。这样的反动政权对于国内的民主思想,特别是拥护社会主义和要求民族独立的政治势力进行疯狂的打击和迫害。与此同时,要求民主独立,民族解放的思潮不断高涨,1969年1月9日古巴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给美国这个超级帝国主义恶霸以沉重的一击。
  也正是在这样的年代里,一批年轻的颇有才华的艺术家在拉丁美洲国家和地区内象一股文化春潮涌出,他们鲜明地提出了要与包括好莱坞电影势力的美国帝国主义的文化势力抗衡和斗争的口号。一时之间,一些进步的艺术家和文化工作者,拼凑了微薄的基金。深入到都市贫困地区和乡下,用画笔,摄影机,照相机去描绘贫苦大众的真实生活,这是第三世界的国家内的一次进步的文化运动。也正是在这样的运动中,出现了一批优秀的独具拉丁美洲民族风格的现实主义的艺术作品。包括一些现代派和现代风格的美术作品。
  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是拉丁美洲国家与地区和其他第三世界现代艺术创作的第二个高潮阶段。正如很多拉丁美洲的文化艺术研究学者所指出的那样:毛泽东主席的思想对于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有相当大的指导作用。毛主席对于现今的三个世界的分析,以及他对于拉美国家与地区的革命浪潮形势的研究分析,精辟而科学地揭示了世界民主革命的实质与价值,从而为一些年轻的拉美国家的进步知识分子所欢迎。
  马克思是一位伟大的理想主义者。毛泽东也同样是一位伟大的理想主义者。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对于理想主义,乃至纯粹的理想总是崇拜的,是一种对于英雄的崇拜,而这个时代也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
  在中国,毛泽东正在带领中国人进行一场“革命”,而在拉丁美洲。一位出生在阿根廷的名叫切·格瓦拉的年轻医生,抛弃财富和地位,来到贫困的拉美山区进行反抗独裁专制的游击战争。格瓦拉的英名总是同大胡子卡斯特洛联系在一起,这两位英雄从巴蒂斯塔的残暴独裁统治下解放出来。竟然在美帝国主义眼底下,建立了一个共产党的国家——民主古巴。这是那个时代的最激动人心的重大事件。
  这是一个充满英雄气势的时代,但我们要问为什么这几位民族英雄会成为全世界人民瞩目的焦点。实际上。60年代到70年代的年轻人是属于“婴儿潮”的产品,这一代年轻人出生在战后,他们没有经历过战火的洗礼,而且不知道如何才能表现出他们的英雄气概和无畏的精神。而他们的父辈是革命战争的斗士,比如毛泽东身经百战。而此时还能够振臂一挥而掀起革命浪潮,这自然是伟大的英雄了。而切格瓦拉是他们的同辈人,于是他们发现了自己有一个足以同父辈并驾齐驱的英雄。他们希望能够跟随切去斗争,古巴式的革命有他们希望的一切。山林草莽的浪漫式的英雄中,有学生出身的战士。即使领导人也同样年轻——不过而立之年。
  1968年5月,法国巴黎的大学生在巴黎大街上筑起了战壕,架设路障,美国的年轻人则掀起了反战运动,而嬉皮士则通宵达旦地吸食大麻,亚洲中国年轻的红卫兵去扫除“四旧”——这可真是一个全人类最骚动最不安的月份。
  最让人不可理喻的是欧洲,战后的法国有着相当一段的沉寂,此时,那压抑很久的激情在激进的学生运动中得到了舒展,年轻人的冲动和热情一并爆发似乎不可收拾。而在那个最为保守和沉闷的大不列颠帝国,出现了四个大男孩以独特的歌喉震动社会:披头士乐队的出世把沉睡的大英帝国搅和得无所适从。有人说他们代表了当时的文化革命,是一次灵魂的解放:有人说他们是信仰的危机。但无论如何,约翰·列农是当时的英雄偶像。
  科学技术的发展代表了另外一股潮流。美国人成功地登上了月球:苏联人取得一系列科技成就:就是中国也发射了自己的第一颗原子弹:而录音技术和图像技术的完善,使得世界科研朝另外一种方式向前发展。人类为此找到一个好词来形容这样的火红的革命:解放自己,解放灵魂。
  文化观念和意识形态也就发生了变化,而最为关键的是人群的主体发生了变化。在这之前,革命是属于中年人的,但现在,社会的主体是属于青年人的:“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毛泽东主席的这句话是最好的注解。现在如果我们能够冷静地思考,我们会发现,从这时开始,二十世纪的后半期,所有的思维和社会的主体都是属于这样一个年龄段的人,我们的世界实际上进入了一个青春期。他们快活,他们自由,他们热情,他们充满朝气:他们有创造思想,他们也放纵自己,他们强烈地声张自己的主张:但他们有时自大,乃至和世界格格不入。他们——特别是新一代艺术家们,都以自己的艺术创作来宣扬这些貌似革命而不稳定的情感和思想。
  我们不厌其烦地讲述了这么多文化,历史。政治和社会背景,是因为拉丁美洲的现代艺术就是在这种大环境中诞生的。
  “砰——”的一声枪响,约翰·列农倒在街头。
  刺杀他的枪手竟然是他的歌迷。他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他的热爱。这种令人悲痛的情景,不由得使人们怀疑,难道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灵魂的解放,要靠流血和绝对?!
  相对六十年代而言,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初期,就是太平和冷静了。除了尼克松的”水门事件“和越战结束之外,没有什么太让人激动的大事。当然也有另外一种人,他们沿着60年代的路继续前进,不过走的太激进一些,而一点点成为了恐怖分子,意大利出现了“红色旅”,秘鲁出现了“光辉道路”。此时,反动势力也很强大。具有激进思想的智利的阿连德总统被反动军人枪杀了,他死得很悲壮,至死还端着冲锋枪。
  此时,大多数普通人对于六十年代的英 雄壮举似乎有些厌烦了,他们似乎变得麻木了:资本主义还是资本主义,中产阶级还是照常不变,越战归来的老兵并没有受到他们父辈那样的夹道欢迎,等待他们的是失业,或“第一滴血”中蓝坡的命运。人们变得聪明了。漠然了,无动于衷了。过去的热情消退了,代之的是世俗和颓废。
  文化艺术创作也变得迟缓而缺乏新意,他们开始复制,抄袭和恶作,而这一切都在所谓的“后现代主义”的大旗下持续发展。过去传统艺术所追求的“真,善,美”的原则不灵光了。人们面前出现小便池,避孕套,乃至赤裸裸的性爱,垃圾等都堂而皇之地陈列在美术馆里面,这正如大作家菲兹杰拉德所说的:“所有的上帝统统死光了,所有的仗都打完了,所有的信仰都统统完蛋了。”既然上帝已经死了,那么艺术还能够生存吗?于是又一些学者大声喊叫:“艺术死了!”
  与此同时,美国这个世界上的超级大国没有忘记把文化作为独特商品打入国际市场,在出口军工产品,工业产品的同时将表面上盖有Made in USA的文化产品以全球化的名义推销到世界各地——欧洲以及其他很多国家象接受麦当劳那样的汉堡,可口可乐的饮料那样接受了美国物质文明的入境,同样照单接收了美国文化。其可悲的结果是,使得不少国家开始丢弃自己原来的地域文化特色。进行快速的“美国化”。而这一切都又在所谓的后现代主义的大旗下不断发生和泛滥,人类面临着巨大的危机。正如一些学者指出的那样:“后现代主义是反现代主义的诸多观念和种种努力形成的一股新‘文化气候”’。简单地说,由入世的文化进入出世的思潮是现代主义,由出世的境界又回到人世的文化,就是后现代主义。“(引自台湾学者陆蓉之的话)
  拉丁美洲地区和国家被称为美国的后院。然而。也正是在这里,一个反对美国文化入侵的现代或当代艺术运动正在形成和发展,为了简要说明,本文这次不是以地域国家为根源进行介绍,而是以艺术流派和风格的发展。进行对比分析,这样,也许会新颖一些。
  
  一、波普艺术的泛滋到政治波普
  
  众所周知,波普艺术(Pop Art)起源于英国,而在美国得到了发展乃至流行。1961年,英国人理查德·汉密尔顿创作了一幅题为:《折线就是使得今天的屋子3这样不妥,这样能够利用的东西?》。由于画中出现了两个字眼,所以他的绘画就被称为“波普”流派。此后,美国一些画家,诸如安迪,沃霍尔,罗伊李奇敦斯坦,詹姆斯罗森奎斯特,罗伯特·劳申伯格,克拉耶斯·奥尔登伯格等人。以普通人们生活中的常用物品,比如商业广告,大众传播材料,生活用品等东西进行再加工,来表现当代西方社会的大众文化和生活方式。波普艺术从美国流传到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之后,也由墨西哥流传到拉丁美洲和南美地区和国家,这大约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不过,拉丁美洲的艺术家虽然接受了波普流派的艺术风格和形式,却赋予了新的内容和意义。
  学者们对于在拉丁美洲出现的波普艺术给以不同的名称,如在墨西哥、委内瑞拉等国家称之为“拉美波普”(Latin Pop),智利、巴西和其他国家的学者则侧重它意识形态的内容而称为“政治波普”(Political Pop),还有的学者简单称之为“新波普”(NewPop)。这些现象说明这个艺术流派流传到拉丁美洲地区和国家后发生了变化,也说明它的地域特色和意识形态特征。下面我们不妨看看一些作品。
  拉奎尔-福娜(Raquel Forner1902-1987)是一位阿根廷的女画家,早年在西班牙学习艺术,五十年代中,追随毕加索,创作出一些优秀的立体派作品,从六十年代开始,她的画作更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和民主意识。1968年,她所创作的《征服月球:月球之岩》,就是一幅拉美政治波普的代表作品。这是画家在观看美国宇航员登月的电视转播后,有感而作。不是画家有多么高的政治觉悟和预见性。而是画家自己凭借自己的感觉认识到,即将形成的超级大国之间的“星际大战”会给人类带来令人难料的灾难。
  鲁斯·费利普(LUlS Felips 1955-)是阿根廷布伊诺斯艾利斯的阿艺司画派的积极分子,他在1963年创作的《指引希望》画作,我们不难看出美国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德拼接、转借风格的影响,但它的确是拉丁美洲自己的作品,画家以独特的幽默来讽刺所谓的西方民主不会给拉丁美洲带来什么希望。
  罗密珞·马奇奥(Romula Maccio1931-)也是阿艺斯画派的参与者,他先学习表现主义创作出不少优秀的画作,在六十年代中。他受到拉丁美洲进步思想的影响,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面对当时政治上的种种丑恶,他在1986年创作出题为《政治》的画作。画中以拉美民族的面具为题材,揭露当时政治家的多变和昏乱,画面富有张力,即使是凡夫俗子也看得出画作中的讽刺意义。
  委内瑞拉的画家阿莱占多·奥博利贡(Ajejandro Obregon 1920-1992)是把表现主义、立体主义同波普艺术相结合的画家。1956年,面对当时的哥伦比亚军政府的暴力罪恶,他创作了《死去的学生》一画来抗议反动的暴行,这幅画在展示后,引起了又一次学生运动。
  乔库巴·博格斯(Jacobo Borges1931-)委内瑞拉画家,出身贫寒,热爱艺术,他曾经学习西班牙画家哥雅的艺术,后来为一位法国教授赏识,推荐到法国学习绘画。回到祖国后,一心投入到艺术活动之中。他的画作受格雅的影响很深。比如他在1975年创作的《被出卖了的》就具有哥雅的特点,幽默,讽刺和力度。他目前是拉丁美洲进步艺术的领军人物。
  安东尼奥·伯尼(Antonio Bern1905—1981)属于老一辈艺术家,其艺术生涯十分复杂,他出生在阿根廷,20岁时,获得政府的留学奖学金到法国巴黎学习美术,不久就成为立体派迷,1930年回到祖国后。受到诗人奥索昂·伏雷利兹的影响,迷恋于立体主义,从而结识了毕加索,此后,他又参加了墨西哥壁画家迪亚哥·里维拉的社会现实主义的创作。伯尼是一位思想进步的艺术家,他同老师毕加索,里维拉一样,参加了共产党,并且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此后。他到处流浪,在作品中表现出强烈的批评主义色彩,特别是对于美国帝国主义的强烈批评。因此,他的作品被称誉为积极的拉美批判现实主义的政治波普。比如1974年,他创作的《拉谷纳》就以美国的香烟——哥伦比亚的毒品和一个贫困的妓女为主体,来揭示美国帝国主义对于拉丁美洲人们的迫害和欺诈。
  总而言之,拉丁美洲的波普艺术表现出强烈的意识形态和政治色彩,并且以其民族和区域的独特风格,引起世界的关注。
  
  二、从抽象裹现主义到非正规表现主义
  
  抽象表现主义是美国二次大战之后出 现的第一个当代艺术流派,由于这些艺术家大多活跃在纽约城,所以也被称之为纽约学派。这个流派强调通过自由的,随意的,抽象的创作来表现艺术家内心的情绪和感情状态。他们摈弃了传统的写实的绘画形式,主张纯粹的抽象的绘画。这一流派的画家有阿谢尔·戈基,威利姆·德库宁,弗朗茨-克莱茵,杰克逊·波洛克等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的抽象表现主义流入拉丁美洲和南美地区国家并且影响了一批年轻的画家,逐渐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不抽象表现主义流派。由于它出生较晚,而且又有不同的特征和色彩,所以学者也对它进行了命名,有的学者称之为“新抽象表现主义”或“拉美抽象表现主义”,也有的认为它有异于美国纽约的抽象表现主义,而称它是:“非正规的抽象表现主义”或“不入流的抽象表现主义”(Informal Abstration-Expressionism)等。
  其实,从艺术史上讲,最早的拉丁美洲的抽象表现主义画家。应该是墨西哥壁画家里俄维拉的妻子弗莉妲·卡罗(Frida Kahlo1907—1954),她是一位自学成才的画家。她以自己带有自传性质的创作而出名,但由于她长期被掩盖在自己丈夫的光环之下,卡罗一直少被人提起。她的作品不但融会了墨西哥传统的民俗绘画风格,而且表现出独特的带有“愤怒和自我宣扬”的“表现主义”的特征而让人感到某种震撼。她的作品如1953-1954年绘画的《我与迪亚哥和狗的自画像》和1938年绘制的《地上的水果》,都带有墨西哥民俗风格。受到她的影响的,有安东尼奥·瑞伊兹,艺名叫阿尔-考佐欧,最初师从里维拉,但受到了卡罗的影响,成为抽象表现主义画家。1939年。他创作出题为《玛丽琦之梦》的大型油画,这是一个把墨西哥民间传说同现实社会的情景结合一起的杰作,表现出画家对于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担忧,此画作被认为是把抽象表现主义和拉丁美洲的魔幻型超现实主义结合的代表作。
  来自乌拉圭的佩德罗·费加利(PedroFigari 1861—1938)也同属这个所谓的拉美抽象表现主义流派,他的作品比如《甘东巴》体现出卡罗夫人影响。
  我们在分析了上述艺术家及其作品之后,不难看出拉丁美洲的抽象表现主义同原来的美国纽约学派的抽象表现主义在艺术思想,形式风格,乃至选材和组织结构上都有明显的区别,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美国和西方学者带有偏见地称之为“非正规的抽象表现主义”或“不入流的抽象表现主义”。的确,按照他们的要求和理解,拉丁美洲艺术家们的创作确实是不如西方特别是美国的流派。
  
  三、从魔幻现实主义到新超现实主义
  
  若提起拉丁美洲的现实主义传统,首先就要提出墨西哥艺术大师迪亚哥·里维拉(Dlego Rivera 1886-1957)的艺术创作。这位被毕加索所称赞的最伟大的壁画大师,以其鲜明的社会现实主义绘画风格获得全世界艺术界的赞扬。这是一位具有进步思想和人道主义精神的伟大的艺术家。关于他和他的艺术国内已经有过全面的介绍。我们这里。只着重他的现实主义理想和风格。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欧一些画家就开始追求某种简洁和健康的自然主义的表现手法。他们希望通过对大自然的研究和对传统绘画的继承。以达到反映真实的社会世界,并对战争表示反抗,这时,就开始出现了某种新式的现实主义的绘画风格。
  当欧洲艺术家在对西方文明的基础提出质问和挑战时,南美洲和拉丁美洲的艺术家则在经历了一段征服与被征服和革命时期后得到了发展。在这个地区和领土上,至少出现了三个现代艺术的流派或趋势:
  第一、就是以墨西哥革命学派壁画家迪亚哥·里维拉(Diego Rivera 1886-1957)为领袖的社会现实主义或革命实主义。
  第二、是以智利艺术家罗伯特·马塔(Roberto Matta 1911-2002),古巴艺术家维弗莱多·拉姆(wifredo Lam 1902-1982)和墨西哥画家罗费诺·塔马约(RufinoTamayo 1899-1991)等为代表的具象——超现实主义。
  第三、以乌干达画家乔贵因·托莱斯一加尔西亚(Joaquin Torres-Garcia)等为代表的结构——抽象表现主义。
  有趣的是,这几个流派虽然有某些区别,但究竟其根源都与拉丁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有着血肉因缘。魔幻现实主义最早出现在文学领域,它是超现实主义“形而上”的唯美主义绘画以及现实主义回归的新兴的综合。一方面对于现实进行逼真的描绘,一方面又以长期流传的民间神话、传说、宗教等为题材,来对现实进行具有夸张、抽象、乃至具有暴力性的解释和描绘。
  里维达在墨西哥美术学院进行古典艺术学习之后。1907到法国巴黎学习艺术,起初对野兽派和综合立体主义感兴趣,成为巴黎画派画家莫迪阿尼和阿波利奈尔的好朋友。1919年,他和墨西哥画家希盖罗斯相识。1920到1921年,他到德国和意大利考察,研究乔托的壁画技巧和风格,并且吸取到自己创作之中。1922年回到墨西哥后,加入墨西哥共产党,从而开始了他的鲜明的社会现实主义壁画创作。他深入生活,对于劳动人民很热爱,关心,并且大胆地把工人阶级的形象绘制在作品中。有趣的是,在30年代。他应邀为纽约新建成的洛克菲勒的帝国大厦绘制大型壁画,这位老兄竟然把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列宁的形象绘制在壁画之中,引起轩然大波。他的个人风格是严肃的现实主义,与欧洲的先锋艺术截然不同,但仍然流露出立体主义、表现主义的影响。加上他继承了拉丁美洲纯朴的地域风格。再加上阿兹特克和玛雅文化的传统。表现在对透视的取消上。他以墨西哥历史和普通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为创作题材,创作出大量的优秀作品而受到赞誉。
  戴维·阿弗罗·希格罗斯(David AIfaroSiquerios 1898-1974),同里维拉一样是一位进步的墨西哥社会现实主义画家,他们同为马克思主义者,而希格罗斯比里维拉更早加入共产党。1928年。他到苏联访问,学习研究苏联的“革命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回到墨西哥之后。积极投入政治活动,被捕入狱。虽然他表示强烈地反对美国帝国主义,但在三十年代,他仍然到美国访问学习现代艺术。在纽约市他主持了自己的绘画实验室,开始试验泼笔的滴洒技法。当地年轻的波拉克参加这个绘画实验室,开始向格罗斯学习,日后波拉克成为了举世闻名的泼笔滴洒大师。1937年,希格罗斯回到墨西哥入伍从军。但是,不久他同里维拉的分歧日益严重,两人同为左派画家,但因观点差异而交恶。于是,墨西哥的社会现实主义绘画运动也受到消极的影响。总体而言,墨西哥的社会现实主义绘画特别是壁画,同斯大林时代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有着明显的区别。前者因地域、民族和浓郁的宗教色彩而具有魔幻现实 主义特征,而后者更强调艺术形态的宣传鼓动性质。
  同属于墨西哥社会现实主义流派的还有约瑟·克莱蒙特·奥洛兹库(JoseClemente O rozco 1883—1949),和弗朗希斯科·戈伊提亚(Franclsoo Goitia1882-1060)等艺术家。他们以墨西哥人民的现实社会和生活为题材,创作出通俗易懂的作品。
  魔幻现实主义和墨西哥社会现实主义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对于新出现的拉丁美洲的新超现实主义的绘画创作产生了启发和影响作用。拉丁美洲出现的新超现实主义的流派。不同于纽约和西方的新超现实主义,他们更加强调抽象和表现神秘色彩,以普通的人民生活和现实社会为创作题材,缺乏西方起现实主义的那种矫饰主义的特征。因而更有张力和表意性。
  在智利此时出现了两位新超现实主义画家。玛里奥·卡纳欧(Mario Carreno1913-1999)和尼敏斯欧安图尼兹(Nemeslo1918-1993)。他们以传统的具有悠久历史的神话结合地域色彩和图形来对现实重新进行解释。
  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秘鲁华裔女画家提尔萨·崔芝雅(音译,Tilsa Tsuchiya1932-1094),她自幼学习美术,热爱设计,她学习抽象表现主义,后到法国巴黎学习,达到自己创作的鼎盛时期。虽然当时超现实主义在西欧已经处于衰败阶段;她却开始自己的超现实主义创作。她的作品表现出某种神秘色彩,而评论家认为他的作品具有东方特别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理性,巴西艺术史学家玛塔·特拉芭(Marta Tielaba)指出崔芝雅的绘画体现出中国道教哲学的空灵意识和思想。
  
  总结
  
  对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出现的拉丁美洲现代艺术运动,我们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拉丁美洲的现代艺术运动是当代拉美艺术的起始阶段,它为后来的拉美艺术向现代化方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正是从这时开始。拉丁美洲的艺术引起了全世界范围内的关注,并且使得拉丁美洲当代艺术成为世界艺术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二、当时参加这个运动的艺术家有来自阿根廷,巴西,墨西哥,乌拉圭。秘鲁等国家的艺术家,他们积极地投入这个具有国际意义的现代艺术运动之中,并把其积极的精神带进自己的国家,从而促进了民族艺术的发展:
  第三、现实主义,特别是拉丁美洲独特的魔幻现实主义,是拉丁美洲现代艺术运动的美学基础,拉丁美洲的艺术家坚持从自己的民族文化和传统艺术中吸取养料,并以美术形式来表现自己的民族精神,因此扎根坚实。是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艺术。
  第四、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中,拉丁美洲的现代艺术,是一种人民大众的文化艺术与娱乐产品,他们的创作进一步证明,只有坚持为人民大众而创作,艺术才能够有生命力。有国际性,即使在商业竞争中,拉丁美洲的当代艺术也取得了成功,在2006年,拉美艺术和文化产品获得了很大的收益。
其他文献
20世纪70年代开始摄影的黄成江,在1989年就获得了中国摄影金像奖。之后的几十年间,他并没有止于这个成就,而是在不断创作探索,以极简主义的手法推出《树》等一系列作品。2012年开始,他将镜头对准了“荷”这一历代文人雅士寄托情怀的对象,在天南海北的荷塘中、在不断的推敲反复中挑战着这个难于出新的大众题材。 2016年,“荷”系列作品结集出版,浸透着时间和阅历的作品,也自然映射着思想的光辉。  ——编
长袖蜡蝉长有一对斗鸡眼,2018年5月24摄于广西崇左 温仕良 摄下雨天黑眼睑树蛙把卵产在叶子上,2018年6月2日摄于广东信宜 温仕良 摄纤柔螳的一回头,2018年5月18日摄于广西大明山 温仕良 摄跳蛛BB,2018年5月14摄于广东佛山 温仕良 摄跳躍而起的花臭蛙,2015年9月13摄于广东南昆山 温仕良 摄  我今年四十岁,一直在佛山工作生活,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每天都会跑到村后面的山里看各
里口山风景名胜区包括了华夏城国家级5A景区、仙姑顶国家4A级景区和广福寺等主要景点。2004年里口山景区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风景名勝区,2015年里口山西片区被评为国家AAA级景区。为全面展示里口山名胜风景区西片区(张村镇辖区)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城市山地公园建设成果,进一步推动全域旅游和文化繁荣,提升里口山休闲旅游品牌影响力,吸引海内外摄影家、摄影团体到里口山风景名胜区进行创作和采风活动,吸引国
摘要: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亿万劳动群众为了满足自身社会需要而创造的艺术,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民间美术在它产生、发展和流传过程中,显示出许多与其它美术所不同的特殊性质。本文通过对中国民间美术几个艺术特征的分析,赞颂中国民间美术数千年来传承至今,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属于人类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继承发展这个自立于世界的民族文化优势,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中国民间美术 
更美、更现代  华硕PA32UC是一台定位于专业级的显示器产品,你能从它完美的规格表以及一系列获奖名单看出来。但与以往我们所用过的专业级显示器不同,这台华硕显示器的外观没有那种“傻大黑粗”的感觉,而是充满现代设计感。  金属质感的底座和上面的刻度线,圆柱和圆锥体结合而成的支架,都让它的外形非常时尚。再加上顶部与两侧的窄边框设计,让这台32英寸显示器进一步摆脱了以为同尺寸产品的那种“庞大”感觉,显得
[摘要]小姑子冯桦是电视剧《婆家娘家》中最善良的婆家人,和其两个哥哥的性格截然不同。从遗传和后天影响因素两个角度论述了冯桦性格成因,并从冯桦从小的隔代教育角度分析了冯桦的性格形成,提出了早期依恋形成时期父母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冯桦 性格 隔代教育 依恋    《婆家娘家》中,冯桦是李琳扮演的女主人公华芸的小姑子,是婆家人中对大嫂华芸最好的,也是一个称职的姑姑。在华芸母女的生活陷入极度困境时
[摘要]在中国当代文艺史上,文艺生产除了创作主体的主导作用外,还受三种主要外部因素的制衡:国家政治的引导和制约,文艺思潮的渗透和冲击,文化市场的变化和调节。曲波的小说《林海雪原》曾先后被改编成电影、戏剧和电视连续剧,其生成和再生产所处的三个历史阶段,外部制衡作用此消彼长,都有失控现象。透视这种失控现象的深层原因,为外部制衡诸要素作用发挥的“度”恰切定位,对文艺生产具有长远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
[摘要] 主持人的语言是节目内容的载体,它折射出主持人的文化底蕴,影响着节目的质量,影响着节目的收听率。节目主持人的语言应具有科学性、个性化,应具有文化内涵。  [关键词] 节目 主持人 语言    语言,是广播电视节目传播内容的重要载体。节目主持人采访报道新闻事件和人物。或者串联、介绍、评说、组织节目。主要是通过语言来进行。有的节目主持人语言热情真挚、幽默睿智,就能引发受众兴趣,从而增强了节目的
[摘要] 《立春》是一部关于理想的影片,讲述的是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中国的“立春”时节里,北方一个工业小城市中,怀揣着理想、不那么安于庸常的平凡人物的故事:几位主人公的选择正可以看作现实生活中理想的几张面孔,影片并不是一出“为艺术为爱情”泣血献身的悲剧,也没有“理想实现”的光明结局,而是质朴、真诚地表现了平凡小人物曾经追求理想,又在现实中不得不妥协,但仍然顽强的面对生活的勇气。  [关键词]
摘要:《疾走罗拉》是德国著名导演汤姆泰克维尔的探讨存在主义哲学的作品,影片从后工业社会、后现代社会和理想社会三方面,探讨了三种不同选择及与之相对应的三种必然结局,含蓄的构建出一条人类未来的出路。  关键词:《疾走罗拉》存在主义 选择    德国是一个盛产哲学的国度,电影《疾走,罗拉》就是一部被称为德国的“吕克贝松”的汤姆泰克维尔导演的哲学艺术电影。电影重在探讨存在主义哲学所标榜的“选择的自由”,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