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女人

来源 :译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en191128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合
  
  我多么怀念从前那个时代,我只是一朵普通的花,象征纯洁无邪,人人见了喜爱。有人摘下我的花瓣,撒在姑娘与淑女经过的地方,传递天意的仙子停息在我的花冠上;第二天她们捧了我作为带来佳音的信物献给大家。我靠空气、太阳和阳光过日子。我夜夜观察星星,陶醉于黑暗中错错切切的籁声,而现在……
  现在法国国王对我说把我镌刻在王冠上的好处,以及让人爱有多么美妙。然后还说我必须给他和他的家族带来幸福。这样我成了绝色天姿的国花了。
  现在,告别了太阳、星星、露珠、湖光山色;我听任礼仪的支配与摆布,在一群朝臣中间萎靡不振。我的老朋友白鼬,以前我让它任意出入,再也不来看望我,害怕玷污了自己。有一天夜里,我眼前出现一个可怖的景象,看到百合踩在泥地里,一个年轻美貌的王后被人送上了断头台。
  
  玫瑰
  
  从君士坦丁堡来了一名流亡者,到我的洞穴旁边当隐士,我从他那里获悉东方有一位叫穆罕默德的先知,他许诺他的信徒将有一个天堂,仙女嬉戏在年年常青的玫瑰树丛里。
  我出发去东方。
  一位波斯诗人献给我一首三十万行的玫瑰诗。我不胜阅读之苦,健康受到影响,不得不换个环境。
  那时是中世纪。
  我来到了法国。说实在的巴黎是一座阴暗寡欢的城市。街头巷尾都有人遭到凶杀,大批群众在鼠疫中死亡。谁都没有时间去想女人和花。
  这时出了个马莱勃(1555-1628),他写了一首悼念的诗,安慰好友杜贝里埃丧女之痛,成为法国第一个引起大家对玫瑰的狂热的人。诗曰:
   她生存在这个世界,最美的东西
   遭受最惨的命运,
   她是玫瑰,也像玫瑰
   活了一个早晨。
  诗人维庸(1524—1585)在《爱之书》里也写过玫瑰。他这样说:
   ……
   请收下这朵玫瑰,它像你那么可爱,
   给最美的玫瑰做玫瑰,
   给最鲜的花做花,
   给缪斯和我做缪斯。
   请收下这朵玫瑰,并把
   我的心揣在怀里,它已折断了翅翼。
  许多人觉得他写的还胜马莱勃一筹。但愿彼瓦洛(1636-1711)在坟墓里原谅他们吧。
  
  水仙
  
  金头发的水仙是本地区最美丽的少女,从卡塔尼亚到锡拉库扎的海岸线上,没有一个女子可以自夸有她那么温柔的目光、那么柔软的腰肢、那么纤巧的脚型。
  但是必须提防金头发的水仙。
  有的女子美而不知道自己美,这样的人才值得去爱。知道自己美的女人必须远远躲开。
  金发水仙知道自己美,吕奇爱她。
  吕奇是老兵吕奇-那尔迪的儿子,认识他的人都说他是个正直的伙伴,在海上吃苦耐劳,对同事心地善良,敬畏上帝,崇拜圣徒;但是他爱上了金发水仙。
  他到处跟随她,时刻想念她;谁没见过吕奇把水仙胸前掉下的一朵花紧贴在心口痛哭的样子,就不知道爱情会把一个男人折磨成什么样子。
  倘若对水仙的爱情给他换来慰藉倒也罢了!但是水仙整天坐在镜子前梳理自己的长发,对着自己的美貌微笑。她的情人根本得不到她的一句话或一次顾盼。
  吕奇很清楚金发水仙不爱他,但是他中了魔邪。
  [为了满足水仙任意的奢侈欲,吕奇当了强盗,出卖了灵魂,然后又失去了生命……]
  水仙被迫离开村子,到蒙特内格罗的一个山洞里躲藏起来,洞边流过一泓清泉,她没有为自己的无情哭泣忏悔,而是大部分时间俯在水面上注视水里的影像。
  [一天她不知去向。]
  有人说她不胜悔疚投水自尽了,但是人人都知道是流水带走了她的面孔,把她拖入深渊交给撒旦去了。没有心肝的女人都得到这样的下场。
  
  睡莲
  
  一天,魔鬼穿越布鲁日(比利时)城时,经过圣于尔絮勒修道院。修女正聚集在圣堂里唱赞美诗。他的目光停留在唱诗台入口处主祭坛旁边站着的一个修女身上。“让她睁开眼睛,把圣女变成一个小恶魔,这不是很有趣么!”
  晚上,他披着一部时尚小说的封面潜入修女的房间;他扮成八开本的书打开在跪凳上。他选择书中最狂乱的一页,描写爱情场景,香艳热烈刺激。在任何时代,这样的大块文章总是使人想入非非,落入撒旦的圈套。
  少女拿起书阅读打开的那一页,漫不经心地伸开双臂,打哈欠,倒头睡在自己的床榻上。
  这下子撒旦感到受了奇耻大辱。
  他只好试用梦魔来做法。他把所有的梦魔都召唤前来,派给他们指令,还要亲自督促工作。他俯视少女的床,梦魔一个个轮流停栖在她的心上;但是看不出有什么迹象表示她受到了干扰。她睡眠平稳,脸色恬然,脉搏如常,到了半夜她好像还发出了鼾声。
  魔鬼不论如何狡猾,没有料到他攻击的敌人竟是这样。
  睡莲一旦到了世上,不能爱也不能被爱,也无法分享人间的痛苦与欢乐,死气沉沉,苍白无色,除了修道院也找不到更好的栖息之地。她只适合过一种单调沉闷的修女生活。人家说她的美德是没有任何美德。睡莲修女在圣洁中死去。布鲁日的于尔絮勒派修女为她举行加圣典礼。
  
  雏菊(注:法国有个习俗,恋爱的人用雏菊占卜,一边摘雏菊的花瓣,一边嘴里说:“他(她)有点爱我”、“很爱我”、“爱得发疯”、“一点也不爱”;花瓣摘完,停在哪句,就表示对方目前对占卜者的感情状况。)
  
  安娜黎明时醒来,往草地走去。
  鸟刚开始幽幽鸣叫,花还低下洒满露水的头颅。
  安娜向四处张望,目光落在一朵雏菊上。
  这是草地上最美的一朵雏菊,在窈窕的枝条上鲜艳绽放,温情地望着天空。
  安娜思忖:我应该问它一声。
  她向洁白的占卜女弯下身子问:“美丽的雏菊,请你告诉我一桩秘密。他爱我吗?”
  她撕下第一片花瓣。
  她立刻听到雏菊发出低低的呻吟,对她说:
  “小安娜,我也曾像你一样年轻美貌;我也曾生活过、爱过。吕德维克从不向一朵花打听我是不是爱他。
  “他亲口问我,每天从我这里套出‘爱情’这词的一个音节,逼着我徐徐把它说了出来。你摘下我一片片花瓣,他则诱出一丝丝温情——是这些保护着我纯洁无邪。
  “我这颗可怜的心依然赤裸孤独,我的花冠也将如此,我痛苦,我怀念我的白色花瓣、我的温柔感情。
  “小安娜,不要去伤害雏菊,因为雏菊是你的姐妹;上帝要它活多久,你就让它活多久。为了报答你,我向你说出我的秘密。
  “男人对待女人就像男人对待雏菊。他们提出双重意义的问题,却又都要得到回合。她爱我吗?她不爱我吗?少女决不要回答这样的问题。男人把你的花瓣摘完后,就会把你抛弃在路边。”
  
  罂粟
  
  从前我是催人睡眠的花;但是睡眠再也不够让人忘记痛苦。
  人不再要求睡眠,而需要做梦;以前我是遗忘,现今变成了幻想。
  他们剖开我的心,吮吸我伤口流出来的血。
  唉!从那天开始我再也没有安宁、幸福和欢乐!
  当我的枝干刚刚露出地面,就有铁器走近来,捅破我的胸脯,从里面流出液汁,它给人产生幻象,给头脑和心带来长时间的沉迷。
  当人用嘴唇凑近我,他的灵魂长上了翅膀;它离开了地面,回到过去或者飞往未来。
  它翱翔在回忆或希望里。
  是哪个恶毒的精灵泄露出我的胸口藏有媚药?这种媚药是我遭到横死的原因。
  但是哀叹有什么用呢?
  我的命运如同诗人一般。大家读了他的诗都为之心醉,浮想联翩,然而他却是第一个为此付出代价的牺牲。
  
  茶花与咖啡花
  
  有一天,咖啡花去中国拜访她的茶花姐姐。茶花接待她,殷勤中带有一点优越感。
  确实,在茶花眼里,咖啡花只是一种野花;一个文明的中国人与一个处于蒙昧时期的异族人存在差距,茶花还是同意跟咖啡花来往。但是她说:
  “我的高贵在于比你多了六千年的历史,在中国建立王朝的时代我已受人尊敬,中国王朝是已知的最古老王朝。”
  “你淡而无味,”咖啡花大声说,“就是中国人也只好把你抛弃而抽上了大烟。你再也引不起他们的激情,激情才是美梦的源泉,你只是一种普通的餐桌饮料,就像在我们家乡的苹果酒和劣质啤酒。”
  “我征服了那个打败过中国的民族,”茶花激动地说,“我在英国无处不在。”
  “我在法国也是一样,”咖啡花说。
  “我启发了司各脱和拜伦的灵感。”
  “我使莫里哀和伏尔泰妙趣横生。”
  “你是慢性毒药。”
  “你是庸俗的消化剂。”
  “你让人发昏,我使人心静。”
  “我让人精神抖擞,你让人死气沉沉。”
  “属于我的是心。”
  “属于我的是头脑。”
  这对姐妹花愈争愈气,要扭着对方的花瓣干仗,这时她们同意到法庭上去说理,法庭成员半数是饮茶的人,半数是喝咖啡的人。这个法庭开庭已有几个世纪,还是没法做出一份判决。
其他文献
以貌似传记的形式写小说,或以小说的笔法写传记,以至使小说与传记的写作界限模糊,并在这种模糊中探索人性,特别是探索普通人性,这要算是自文艺复兴以来西方小说的一个通例。  小说得写人。这种近乎常识的小说观念也许老套了些,但即使在当代所谓后现代的文化写作语境里,要找一两本不写人的小说恐怕是困难的。写人、写人的情感和欲望、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写人与人之间的理解的困难,并进而揭示人或滑稽或荒谬的种种生
期刊
越过波希米亚的那片丛林  向南延伸,再向南  一座红瓦顶,成片的红瓦顶明亮  蓝色多瑙河静静流淌  穿越整个大陆,穿越时光  到达那片土地,并不十分艰难  只需点滴努力  而进入那一段文明,远非  简单搭乘一趟午夜的航班  波希米亚,翻飞想象的翅翼  晶莹的水晶闪亮,思想  尽情地放浪,先锋或浪漫  一条河,一座城市  从左岸到右岸  向西瞭望哥特式教堂  南方的尽头,直达  古希腊、罗马的殿堂 
期刊
人生在世,或大或小的痛苦总在所难免,从上世纪末的大众化颓废延续到本世纪初的迷惘,每一个体在社会巨网中的结点总是不断地受到内在外在上下左右各种力道的生拉硬扯,有意的或无意的,甘愿的或被迫的,感觉器官再如何钝化,郁闷仍在所难免。  应市场需求,“脑轻松”胶囊于是批量生产。  马塞尔·普鲁斯特说:完整的生活艺术,在于对让我们陷入痛苦的个体善加利用。  阿兰·德波顿说:弄人的造化让人来到世上,惟一的目的似
期刊
乔治娅·奥基夫(Georgia O'Keeffe,1887-1986),二十世纪美国最伟大的艺术家。二十年代崛起于纽约,至1986年在新墨西哥州辞世,一生作画逾八十年。创自一人去新墨西哥州的荒原生活,毫不关心世事的变化,只专心于作画和体验生命。虽然她远离潮流,但她在圣塔菲的小屋却成了无数奥基夫崇拜者的朝圣地。  阿尔弗雷德·施蒂格利兹(Alfred Stieglitz,1864-1946),美国现
期刊
惠特尼双年展——不由你不看    三月的纽约,寒风依然料峭。往日里游人不断的中央公园,人影稀疏。但在寒风中,很快就将出现新的风景,让人忍不住绕道前来观看。  在公园的一角,人们将会发现一个铺在地上,绘制着五色斑斓荧光图案的塑料跑道。你可以在上面溜冰、跳舞——当然更高雅的做法是欣赏它,因为确切地说那是一件艺术作品,一件参加2004年纽约惠特尼双年展的艺术作品。  不错,一向被视作美国艺术思潮指示灯的
期刊
《大鱼》Big Fish    导演/提姆·波顿 产地/美国  父亲爱炫耀当初做旅行推销员时的传奇经历,连儿子威尔都不相信。威尔许久没和家中联系,母亲来电说父亲身患绝症。威尔回家后再度听父亲回忆往昔。父亲到过幽灵城,见识过巫婆、巨人、会变狼人的马戏训练员、韩国歌手和一条谁都抓不住的“大鱼”。威尔此时觉得这些虽然夸张,却是父亲保留以往激情和诚实的一种方式。父亲临死终于获得儿子的谅解。虽是奇幻的传奇
期刊
在2004年第一期的“书潮”中,我们曾介绍过迈克尔·摩尔的一本新书《伙计,我的国家在哪里》,该书去年10月26日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并连续两周名列第一,而他之前的《愚蠢的白人》一书就曾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他不仅是作家,也是导演,在第75届奥斯卡颁奖礼上,迈克尔·摩尔以其记录片《科伦拜恩的保龄》一举夺得最佳记录片奖的桂冠,在领奖台上,他的反战演讲更是震惊四座。2004年美国总统大选即将临近,
期刊
花像女人,女人像花。人间的珠宝都只是对花草的模仿,钻石是晶莹纯洁的露水,花朵是香气扑鼻的活宝石……花还怀有颗忠诚的心,它们在灼热的阳光下萎靡,在强劲的秋风中凋零,你可以相信明年某月某日,它们会回到原来的地方,再向你露出美丽芬芳的微笑。  “花样女人”,从微妙的汉语运用与排列来说,可以有两个含义,一是花像女人,二是女人像花。把女人比做花,把花比做女人,这不算新奇;不但从模样上去比,更从内心上去比,这
期刊
照片文字:约翰·厄普代克  1932年3月18日出生于宾夕法尼亚的谢艮顿,现住马塞诸塞。  有一位年愈古稀老人,他是位无所不能的小说家,可是他讲的这个故事还没开头人们就知道其结尾,这是怎么回事?没错,大家猜出来了,他在写一部历史小说。这个历史题材别人也用过,不,恐怕用过无数次更好,莎士比亚一生不也是在翻新历史题材吗?我们的这位叙述大师像莎士比亚一样翻用历史题材,而且是最有份量的《哈姆莱特》,他就是
期刊
生于1932年,约翰·厄普代克已经步入古稀之年,尽管蛰居乡间,依然“耕作”不息,勤勉不已。2003年11月14日,厄普代克获得美国白宫颁授的“国家人文奖章”。此前,他还于1989年获得“国家艺术奖章”,因此,他就成了美国为数不多的获得最高成就的“双冠王”之一。白宫的官方颁奖通告称,“国家人文奖章”和“国家艺术奖章”是美国联邦政府对学者、作家、演员和艺术家成就的最高评价,该通告又称:“约翰·厄普代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