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據報,國務院新聞辦於8月16日宣佈《港澳台居民居住證申領發放辦法》出台,意味著,9月1號起,港澳台居民在內地逗留183天,可申辦中華人民共和國居住證,有了居住證的人可以買社保,公積金,就業,買房,買車等,享受到與內地(大陸)居民基本相同的公共服務和便利。此舉被形容又一項為港澳台居民謀福利的、實實在在的便民惠民措施。不過,全城在關注大灣區對港澳的利好消息的同時,我認為,政府包括個人都應關注到澳門人在大灣區醫療如何解決的問題。筆者不是衝著最近鬧得全國上下惶惶然的疫苗事件,也非聯想到內地臭名遠昭的醫暴事件,而是呼籲要提早思考及為未來謀劃,更不要無視現有醫療、文化、教育等種種不便利。這是因為,當中存在一個不可迴避的客觀存在現實,大灣區多數城市和港澳地區相比較來看,社會設施、公共服務不成熟且不完善,且很多仍處在國內二三線中小型城市之列,與港澳居民所熟悉的生活環境有所差距。這就如同人人心中有一個大大的問號:王子和公主結婚了,熱鬧的婚禮之後,面對的才是生活的開始,衣食住行,生老病死,一切皆是理想之中嗎?
要數港澳和大灣區的優劣之處,首當其衝的,我看要數居民最關心的醫療體系。近些年,越來越多的內地居民專程赴港澳地區使用當地的體檢、美容、保健、治療等醫療服務,享受很多內地尚未引進的醫療設備、藥品、疫苗等,這是因應內地居民對健康的追求、要求越來越高的社會趨勢,因而令香港和澳門近水樓臺先得月,吸引大批內地尤其大灣區居民前來使用醫療服務,尤以醫學美容、生殖、疑難雜症及保健醫療等。故不論是規模大型的私家醫院包括鏡湖和科大,還有很多新興的醫療中心,多由港資或外地資本投資運營,生意紅紅火火。不可否認,主要得益於內地居民對澳門醫療體系的信心。當然,本地居民也有很多病患是前往內地、香港甚至外國就醫的,原因一樣是對他地的醫療體系有信心使然。更不用說,在澳門令內地居民所羨慕、安心之處還有很多,國際水平的醫術、醫德、醫風和醫療管理,如不收紅包、不走人情後門,連內地盛行的醫鬧、醫暴事件,幾乎都是絶跡港澳,這也是吸引內地居民前來澳門看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值得留意的是,近年中央及港澳特區政府鼓勵居民北上居住、就業、創業,卻絲毫不對三地存在已久的差異:醫療及配套等加以正視。試問,在居民的立場來看,對一些居民尤以年長者而言,長居內地或大灣區意味着什麼?這等同離開了本地政府優質且部分免費醫療體系,澳門長者人口未來20年將超過30萬,北上頤養天年成為愈來愈多長者之選,不講年長者,青壯年以及兒童也是未能受惠的一群。當政府一味忽略這些群體的需求的話,他們可算是現行公共政策下被“結構性”遺忘的一群。毋庸置疑這無疑將成為本澳居民在內地及大灣區長期生活的一大阻力。
筆者認為,大灣區未來要吸引更多港澳台人北上安老甚至安居,須解決兩大跨境問題,一是醫療福利的跨境使用;二是構建對內地醫療質素的信心。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的進一步成型,吸引一批港資往大灣區開辦醫院。政府可考慮和這些機構建立醫療政策合作制度,動用財政支持這些跨境醫療機構,爭取成為澳門居民人在境外卻享用本澳可享受的醫療福利政策,如免費醫療、醫療券等等。這樣將可大大便利到生活在大灣區的澳門居民安心地使用更優質的醫療服務,如此,更不失為一大民心/民生工程。試問:特區政府又何樂而不為呢?
要數港澳和大灣區的優劣之處,首當其衝的,我看要數居民最關心的醫療體系。近些年,越來越多的內地居民專程赴港澳地區使用當地的體檢、美容、保健、治療等醫療服務,享受很多內地尚未引進的醫療設備、藥品、疫苗等,這是因應內地居民對健康的追求、要求越來越高的社會趨勢,因而令香港和澳門近水樓臺先得月,吸引大批內地尤其大灣區居民前來使用醫療服務,尤以醫學美容、生殖、疑難雜症及保健醫療等。故不論是規模大型的私家醫院包括鏡湖和科大,還有很多新興的醫療中心,多由港資或外地資本投資運營,生意紅紅火火。不可否認,主要得益於內地居民對澳門醫療體系的信心。當然,本地居民也有很多病患是前往內地、香港甚至外國就醫的,原因一樣是對他地的醫療體系有信心使然。更不用說,在澳門令內地居民所羨慕、安心之處還有很多,國際水平的醫術、醫德、醫風和醫療管理,如不收紅包、不走人情後門,連內地盛行的醫鬧、醫暴事件,幾乎都是絶跡港澳,這也是吸引內地居民前來澳門看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值得留意的是,近年中央及港澳特區政府鼓勵居民北上居住、就業、創業,卻絲毫不對三地存在已久的差異:醫療及配套等加以正視。試問,在居民的立場來看,對一些居民尤以年長者而言,長居內地或大灣區意味着什麼?這等同離開了本地政府優質且部分免費醫療體系,澳門長者人口未來20年將超過30萬,北上頤養天年成為愈來愈多長者之選,不講年長者,青壯年以及兒童也是未能受惠的一群。當政府一味忽略這些群體的需求的話,他們可算是現行公共政策下被“結構性”遺忘的一群。毋庸置疑這無疑將成為本澳居民在內地及大灣區長期生活的一大阻力。
筆者認為,大灣區未來要吸引更多港澳台人北上安老甚至安居,須解決兩大跨境問題,一是醫療福利的跨境使用;二是構建對內地醫療質素的信心。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的進一步成型,吸引一批港資往大灣區開辦醫院。政府可考慮和這些機構建立醫療政策合作制度,動用財政支持這些跨境醫療機構,爭取成為澳門居民人在境外卻享用本澳可享受的醫療福利政策,如免費醫療、醫療券等等。這樣將可大大便利到生活在大灣區的澳門居民安心地使用更優質的醫療服務,如此,更不失為一大民心/民生工程。試問:特區政府又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