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使学生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
关键词:信息技术;德育教育;渗透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学生掌握的信息技术技能日益熟练,他们从现代化信息中所接收到的知识越来越丰富。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学,能够使学生正确收集信息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技能,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获得丰富的知识,现代信息技术对小学生来说,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有利于学生学习应用现代化的技术,使学生在获得信息、处理信息、探索研究、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
一、德育教育习惯先行
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习惯是第一位的,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同样可以注重学生的习惯养成。比如学生在使用计算机过程中的习惯养成就是信息技术教育行为中需要不断渗透的德育教育行为。一线的信息技术教师都非常清楚,学生在计算机房里上课时的纪律远不如在教室里的纪律,也远远不如在其他学科课堂上的表现。为了促使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我们必须发挥信息技术课程的德育价值。
二、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现代网络技术中传播的信息不全都是有用的,甚至有些是有害的,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更容易受其中一些不良的信息所影响。因而小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相应的德育教育,是必要的。让学生明确是非观念、培养正确处理信息的能力,是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爱国主义是凝聚中华民族、推动中国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青少年思想教育的核心内容和永恒主题。所以爱国主义教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具有现实的意义。在初步认识计算机和了解它的应用时,给学生讲解我国现在计算机的应用程度,并与他们一起共同展望计算机未来的应用和发展,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和发展充满信心,以此来正确引导他们学好信息技术知识,并牢记用信息技术知识为将来我国的社会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使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对社会发展充满信心和希望,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我国目前的信息技术与国外发达信息技术存在的差距,让学生知道我们的信息技术和民族软件的发展与一些发达的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引导我们学生只有努力学习,将来为我们国家信息技术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让我国的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水平不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的学习信息技术的劲头高涨,同时也从另一方面大大的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达到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三、注重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素养。
小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是抱有浓厚兴趣的,但不加以正确引导,很多小学生会不辨是非,深受糟粕毒害,并沉陷其中。上网是学生很喜欢的一项学习内容。利用这一点,在上网浏览、文件下载、收发电子邮件的过程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为因特网是开放的,信息庞杂多样,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要引导学生既要利用因特网进行学习,又要防止不良信息的侵害。宣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使之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与诚实人友好交流,不欺诈不侮辱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轻易相信传言;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做遵纪守法的好网民。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浪潮中,各种知识参杂其中,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更容易受其中一些不良的信息所影响。大多数小学生反映出来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很多学生会沉迷于电脑游戏和网络游戏之中,危害显而易见:占用时间、耽误学习、影响身体、精神恍惚等等,最终导致很多学生不爱学习甚至放弃了学习。如何引导小学生正确学习有用的信息技术知识,避免受到不良信息的毒害,就成了我的德育教育工作重点!
所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一方面通过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教育学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进网吧、游戏机房,上网浏览时选择适合小学生看的内容,并可以针对上网引发的各种道德问题开展讨论,设立网上咨询站;另一方面,教师上課时可以适当多投影一些精美的图片,播放一些优秀的音乐光盘,使学生能够通过正确的途径感受美,欣赏美,从而提高欣赏水准和鉴别能力,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从内心深处自觉地抵御低级、庸俗、不健康信息的侵蚀;其次,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通过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网站和一些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健康的聊天室,及早教给他们上网的方法和技巧,引导他们有效上网。
四、利用信息技术课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为了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学生从小就应具备合作精神、集体观念、全局意识,学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摒弃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思想,实现全而发展。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方式既有利于课程口标的实现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要学会竞争,学会合作,这样才能成功。与人合作的精神会产生一种和谐亲密的人际环境,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利用分组协作,让学生与他人一起为共同的目标奋斗,在人与人之问的交流合作、相互帮助和支持中,感受伙伴问的友谊和真情,从而愿意与他人进行交往与合作。在分组时让学生担任不同的工作,既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又要协助同组人员,创作出好的作品,与其他小组竞争,选出优秀作品。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竞争和团结协作的意识。
总之,学生德育的培养还可以通过兴趣的转变来进行,如可以引导学生建构自己家庭的局域网、建设班级网站、学校道德网站等形式将学生痴迷于网络的兴趣转移到创建网络中去。这样利用信息技术课的独特优势,因势利导,进行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教育新尝试。我们教师必须认清德育渗透的重要性,把握德育渗透的隐含性,注重德育渗透的实效性,在课堂教学中有机进行德育渗透,努力实现课程教学德育、智育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颖信息科技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2).
[2]吴刚信息技术教学呼唤道德教育[J}.中国电化教育,2001(4)
关键词:信息技术;德育教育;渗透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学生掌握的信息技术技能日益熟练,他们从现代化信息中所接收到的知识越来越丰富。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学,能够使学生正确收集信息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技能,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获得丰富的知识,现代信息技术对小学生来说,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有利于学生学习应用现代化的技术,使学生在获得信息、处理信息、探索研究、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
一、德育教育习惯先行
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习惯是第一位的,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同样可以注重学生的习惯养成。比如学生在使用计算机过程中的习惯养成就是信息技术教育行为中需要不断渗透的德育教育行为。一线的信息技术教师都非常清楚,学生在计算机房里上课时的纪律远不如在教室里的纪律,也远远不如在其他学科课堂上的表现。为了促使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我们必须发挥信息技术课程的德育价值。
二、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现代网络技术中传播的信息不全都是有用的,甚至有些是有害的,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更容易受其中一些不良的信息所影响。因而小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相应的德育教育,是必要的。让学生明确是非观念、培养正确处理信息的能力,是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爱国主义是凝聚中华民族、推动中国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青少年思想教育的核心内容和永恒主题。所以爱国主义教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具有现实的意义。在初步认识计算机和了解它的应用时,给学生讲解我国现在计算机的应用程度,并与他们一起共同展望计算机未来的应用和发展,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和发展充满信心,以此来正确引导他们学好信息技术知识,并牢记用信息技术知识为将来我国的社会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使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对社会发展充满信心和希望,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我国目前的信息技术与国外发达信息技术存在的差距,让学生知道我们的信息技术和民族软件的发展与一些发达的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引导我们学生只有努力学习,将来为我们国家信息技术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让我国的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水平不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的学习信息技术的劲头高涨,同时也从另一方面大大的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达到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三、注重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素养。
小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是抱有浓厚兴趣的,但不加以正确引导,很多小学生会不辨是非,深受糟粕毒害,并沉陷其中。上网是学生很喜欢的一项学习内容。利用这一点,在上网浏览、文件下载、收发电子邮件的过程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为因特网是开放的,信息庞杂多样,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要引导学生既要利用因特网进行学习,又要防止不良信息的侵害。宣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使之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与诚实人友好交流,不欺诈不侮辱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轻易相信传言;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做遵纪守法的好网民。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浪潮中,各种知识参杂其中,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更容易受其中一些不良的信息所影响。大多数小学生反映出来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很多学生会沉迷于电脑游戏和网络游戏之中,危害显而易见:占用时间、耽误学习、影响身体、精神恍惚等等,最终导致很多学生不爱学习甚至放弃了学习。如何引导小学生正确学习有用的信息技术知识,避免受到不良信息的毒害,就成了我的德育教育工作重点!
所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一方面通过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教育学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进网吧、游戏机房,上网浏览时选择适合小学生看的内容,并可以针对上网引发的各种道德问题开展讨论,设立网上咨询站;另一方面,教师上課时可以适当多投影一些精美的图片,播放一些优秀的音乐光盘,使学生能够通过正确的途径感受美,欣赏美,从而提高欣赏水准和鉴别能力,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从内心深处自觉地抵御低级、庸俗、不健康信息的侵蚀;其次,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通过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网站和一些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健康的聊天室,及早教给他们上网的方法和技巧,引导他们有效上网。
四、利用信息技术课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为了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学生从小就应具备合作精神、集体观念、全局意识,学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摒弃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思想,实现全而发展。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方式既有利于课程口标的实现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要学会竞争,学会合作,这样才能成功。与人合作的精神会产生一种和谐亲密的人际环境,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利用分组协作,让学生与他人一起为共同的目标奋斗,在人与人之问的交流合作、相互帮助和支持中,感受伙伴问的友谊和真情,从而愿意与他人进行交往与合作。在分组时让学生担任不同的工作,既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又要协助同组人员,创作出好的作品,与其他小组竞争,选出优秀作品。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竞争和团结协作的意识。
总之,学生德育的培养还可以通过兴趣的转变来进行,如可以引导学生建构自己家庭的局域网、建设班级网站、学校道德网站等形式将学生痴迷于网络的兴趣转移到创建网络中去。这样利用信息技术课的独特优势,因势利导,进行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教育新尝试。我们教师必须认清德育渗透的重要性,把握德育渗透的隐含性,注重德育渗透的实效性,在课堂教学中有机进行德育渗透,努力实现课程教学德育、智育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颖信息科技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2).
[2]吴刚信息技术教学呼唤道德教育[J}.中国电化教育,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