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具备的理念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7210507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这场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观念,将深刻地影响、引导着教学实践的改变。可以说,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使我国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每一位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面前掂出自己的份量,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出自己的回答。因此,每位教师也有必要不断地学习,反思和充实,积极感悟新课程理念,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保证新课程的顺利实施。
  《英语课程标准》的颁布为英语教学勾画出一幅新的发展蓝图。“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一总目标取代了这些年来大纲规定的“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这一提法;对学生进行“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大基础训练取代了原来提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两大基础训练;推出了九级英语教学目标和高中英语学分制评价体系;倡导“任务型”的英语教学途径。“新课标”强调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要求学生不断拓宽知识面、提高交际能力、增加文化积累,同时保持自信的学习态度。而教师在上课时也不再是单一说教,而是要形成师生互动。
  高中英语“新课标”对英语课程本身的性质和任务进行了重新定位。指出:英语课程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练意志,发展思维,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验,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其中把英语课程定位为发展学生人文素养的一部分,是对英语课程的性质重新定位的一个关键内容。
  传统的以语言知识为本、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英语课堂中,教师围绕“语音、语法、词汇”等知识满堂讲解,主要担当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而学生则被动听讲、疲于记忆,成了被动的语言知识的接受者。这种“填鸭式”的封闭的课堂教学模式忽略了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极大的挫伤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教师作为实施新课改的主体,应学会科学、巧妙地将新课改的理念推向班级教学层面,变理想的课程为现实的课程,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方式,释放学生的创造潜能。因此,课堂教学的转型需要教师把英语教学更多的视为一个学生主动进行语言实践活动的过程,英语教师应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变为英语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树立“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
  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学习,学习是学习者心理倾向和能力的相对持久地变化,是学习者自身的变化。就英语教学而言,教学过程可描述为英语教师通过言语活动促进学生主体对言语对象的内化,从而形成英语运用能力。而能力的内在性决定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的重要性。
  那么,如何在课堂设计中体现“学生主体”的理念呢?
  1.课堂教学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学生在学习中存在智力、兴趣、性格、态度、语言基础能力、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个体的差异,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对后进生,笔者尽量让他们回答有把握的、难度适中的问题。当他们回答正确时,笔者会说“Very good”,即便回答错误,笔者也会说“Thank you all the same。It doesn’t matter。” 这样,他们会因为得到鼓励而信心大增,加强了参与意识,逐渐消除畏惧心理。而对优生,笔者则会对他们提高要求。
  2.课堂教学设计要具有趣味性、多样性
  兴趣是教学的潜力所在,兴趣的培养与教师的积极引导和教学艺术是分不开的。教师应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这有利于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全体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高中英语必修单元中的“Friendship”,这是一个比较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笔者让学生分组讨论“Warming Up”中的问题,并设置了“Describe one of your best friends”, “Make a list of qualities a good friend should have”, “Make a list of qualities a good friend shouldn’t have ”等多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他们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地说英语,并对其在学习中犯的错误采取宽容态度。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胆量,又在无形中发展了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培养了他们创新灵活运用英语的习惯。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参与,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二、确立“言语本位”的课程观
  在英语课中,“我们应当做的是教人们一种语言,而不是教给他们关于语言的知识。我们要培养的是使用语言的人而不是语言学家,是能‘用这种语言讲话’的人而不是‘谈论这种语言’的人”。英语教学的一个主要误区是把英语看作与历史、地理、物理、化学一样,是一门知识课。而事实上,学习英语是学习语言运用,即言语。也就是说,英语课所涉及的不是“语言”,而是“语言的运用”。没有注意到两者的区分,是当前英语教学的弊病之一。英语教学长期摆脱不了“耗时较多,收效较小”的局面,其原因就在于我们是在教语言而不是教言语,由此造成学生的学习往往只停留在对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上。但是,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主要不是靠掌握语言知识,而是靠语言实践,即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对英语语言进行感受—领悟—积累—运用。
  因此,英语教师必须确立言语本位的课程观:英语教学是以言语内容为中介,使学生获得言语规律和技巧的教学活动。英语课的本质是通过开展言语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言语能力)。鉴于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注意设置有意义的语言情景,安排各类课堂教学活动,pair work,group work,role play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和知识进行交际,为了使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尽量体现真实的交际,教师在设计时要创造“信息沟”,使学生感到进行交际活动的必要性。
  三、确立“基于实践”的教学观
  基于言语本位的课程观,英语课可被视为言语实践课。语言知识课中,学生获得的是语音、语法、词汇等知识信息;言语实践课中,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言语实践活动获得英语能力。尽管英语语言知识与言语实践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辨证关系,但不等于说,英语语言知识学好了,言语实践就自然进行了,英语能力就自然形成了。英语能力的形成依赖于言语实践。
  言语实践,是学生的实践,要求学生“事必躬亲”,教师是“讲”不出学生的能力来的。我国普遍存在脱离语言实践活动的、单纯的词汇和语法的教学,以致产生费时费力而效率低下的教学效果,这早已从反面证明了语言的实践活动对于语言教学的重要性。
  言语能力是“习性”的产物,从根本上来说,它是“习得”的,而不是“学得”的。“习得”是现代语言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个体通过言语活动学习言语的过程。“习得”强调的是言语主体的“亲历性”,这种“亲历性”决定了英语教学必须以言语实践为最基本的方法;英语教学必须有学生主体的操作实践,即通过丰富具体的语言感受和运用,才能最后实现英语教学的目的。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始终突出语言的实践性:强调学生的体验性和实践性,强调任务型学习、语言的输入量和真实语言实践的机会;强调课堂综合环境,教师要尽量使用英语教学,用好各种多媒体教学手段;强调开展多种课外活动,发展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强调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广泛的教育资料,拓展学习渠道。
  四、构建“真实的”教学环境
  英语的学习,主要在于吸收、积累语言和习得、积淀语感,从而形成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积淀有两个心理学前提:一个是主体的亲历性,学生主体必须真实参与言语过程;一个是环境的“真实性”,即为主体的“真实的”言语活动提供同样“真实的”言语环境。因此,为了切实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真正变讲授型课堂为交际型课堂,变知识型课堂为言语型课堂,就要在英语课堂中设法营造“真实的”、“生活化”的言语环境。所谓“生活化”,不是要把英语课堂搬到社会,而是把生活中的某些要素“引入”课堂,从而实现课堂内与课堂外的沟通,变课堂为言语交际的场景和处所。“生活化”的实践活动有:人文活动,如会话、采访、自我介绍、订计划等;解决问题,如描述工作程序、完成指定任务、根据图表进行讨论;游戏,如猜谜、竞赛;学科活动,如报告会、研讨会、新闻广播等。
  “生活化”的教学环境设计,使英语课堂教学具有了真实的言语交际性质,其效果不仅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教学气氛,更主要的是它能够使学生产生真实的“言语体验”,这种“言语体验”是培养学生英语能力、塑造学生整体人格的切实途径。
  综上所述,为了担当好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英语教师必须对“什么是理想的英语课堂教学”有一个清晰、完整的把握:它以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为目的,以获取言语经验为主要途径,以学生主体的言语交际活动为主要构成成分,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充分激发为前提,以学生对言语的亲身体验为基本要求,以真实的人际交往为表现特征,以学生认知、思维、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最终效果。
  (作者单位:558300贵州省平塘县平塘民族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职业教育市场化,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竞争激烈、生源质量下降,学生流失严重。这给中职类学校办学提出了严峻考验,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是哪些原因造成了学生的流失?如何解决中职学生流失的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本文从学校角度出发,提出了提高学生巩固率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职业教育 学生流失 巩固率 对策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流失现象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客观现实,已成为影响学校形象、制
期刊
所谓自信心,是由积极自我评价引起的自我肯定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倾向。自信心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心理品质,是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身体健康和谐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自信是走向成功的起点,自信心强的人,能抓住机遇,充满自信的去迎接挑战,而自信心弱的人,往往是退却顺从,久而久之,会形成自卑、焦虑、敏感的性格,成为生活中的弱者。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对他们
期刊
【摘要】鉴于本校教育现状,关注好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是推动学校发展的关键。梳理了相关研究的脉络,并从问题、成因、措施和对策来归纳调研成果,构建一套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育体系。  【关键词】农民工 子女 教育 现状 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子女走进城镇校园就读,从而导致城镇学校接纳、承受、教学能力等严重超负荷。如何解决农民工
期刊
“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如果把一节好课比作一篇好文章,那么情景创设就好比文章的开头和构思。一篇文章的开头若能吸引读者,基本上就算成功一半了,如若构思奇特,耐人寻味那就已经成功四分之三了。而一个好的教学情境或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给学生提供广泛的数学活动的机会,或有利于解决数学高度的抽象概括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那么这节课的教学总体上说就是一节好课。《数学课
期刊
先谈一个观点,对学生,应当“博爱”。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手里拿着一把强有力的而又不无危险的工具,这个工具就是管人的权利。它要求教师在使用工具时具有高超的聪明才智和审慎的精神。”  如果把博爱喻为“工作母机”,由此可产生出“母爱教育”的子机来。开动这架机器需要这些工具:“开后门”、“走过场”、“拉关系”。下面是《工具使用说明书》:  学生的缺点错误没有被公开时,班主任要为之保守秘密,通过“开
期刊
在新课标要求的人人学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指引下,就是要给学生提供机会、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参与进去,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要从传统的单纯注重解题技巧,枯燥的计算中转变为注重知识产生的发展过程,变如何教为如何学。通过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建立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活动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的应用。在这些理念的指导下,我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构建了“先学
期刊
时下,做一名教师,很难,做一名优秀教师,更是难上加难。因为时代在要求我们改变,教科书也在不断更新,这就要求教师自身也要变化、更新。过去的语文教学,多半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把书本知识强加给学生。自从新课改后,我们在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寻求语文教学的出路。  语文新课改的关键在一个“活”字。现代语文教学“活”的迫切性、可行性的重要不言而喻,语文教学实施需从“乐”、“ 情”、“美”、“智”四个方面入手,发挥
期刊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从先生的话中,我们不难领会,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学生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点,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可见,班主任工作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性。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有高度责任心和使命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班级凝聚力的形成是班级管理事半功倍的基础。在班级管理上,我注重从以下
期刊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在低年级,而且在中高年级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说,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   当前,多数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题、几何图形的解题能力,这是对的,无可非议。但是用什么手段来实现教学要求呢?不少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教师讲得过多,越到高年级,学生说话的机会越少,到了毕业班,只能是教师“满堂灌”了。课堂里,教师讲,学生听,把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变成了“单相活动”
期刊
一、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比较    解析几何是几何学的一个分支,是用代数方法研究解决几何问题的一门数学学科,它把数学的两个基本对象——形与数有机地联系起来。通过形与数的结合,使几何问题代数化,把几何要素及其关系用代数的语言加以描述;处理代数问题,分析代数结果的几何含义,最终解决几何问题。认识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坐标法是解析几何研究的基本方法。由曲线求方程和由方程研究曲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