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世纪教学中,实施人性化教育已成为众多教育专家探讨的热点和追求的目标。人性化教育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即一切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而进行的教育。在现有教育体制下的中学美术教学中,体现人性化教育的具体环节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使用和教学环境的创设三方面。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实施人性化教育理念,就应在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学环境的创设上体现人性化。同时,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实施人性化教育理念应注意三个问题,就是:不要盲目追求人性化教育的美丽光环,忽视其真正内涵;不要把尊重学习者的个性理解为纵容学习者的个性;教师要调整好在教学中的心态,扮演好教师的角色。
关键词:美术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人性化
任何教学活动都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单纯的知识输入无法真正达到教学的和谐境界。在美术教学中,如何更好地使学习者迅速掌握教学内容并把这一过程当作一种愉悦的学习成为现代美术教学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许多美术教师心中的困扰。如何使枯燥的学习过程变得愉悦身心,笔者认为根本要从人出发,把人性化教学理念引入美术教学中。
一、人性化教育的内涵
人性化教育又称为“人本教育”,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即一切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而进行的教育。它起源于西方进入后工业时代时期,人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空前提高,人不再成为机器的附属品或奴隶,而是一个有思想、有感情、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人。这种思潮逐渐影响到我国教育界。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教育界已经出现了对学生“主体性”的觉醒。1981年顾明远先生就指出:“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进入21世纪后,许多教育学家都在倡导人性化教育,即以人为本的教育。“人性化教育”作为一种潮流已成不可阻挡之势,正向教育领域奋勇“奔流”,向各种教育学科进军,并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学家所接受和运用。
什么是人性化教育?综合笔者所查阅的资料,在对人性化教育内涵的理解上主要有这样两种认识:
第一种认识是从教育方法、教育技术的层面去理解人性化教育,认为教育活动应从理解人性、尊重人性的基础上进行,如吴天武的《论人性化教育》、《寻求充满活力的教育——二论人性化教育》,万文涛的《论人性与人性化教育》等论文。这种观点认为,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个性和共性。自然属性就是人的生物学、生理学方面的特点,社会属性是指人在社会生活方面的特点。因此,教育活动应遵循人性的特点,应认识、尊重并利用人性规律。持此种认识的人认为人性化教育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即一切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而进行的教育。人性化教育反对把教育看成植物的栽培或动物的饲养那样的工作,更不同意把教育看成是商品生产过程,它主张通过人与人之间进行的一种精神交流和对话,造就独立自主的、有个性、有尊严、有热情的人。
第二种认识是从教育的目的的层面上去理解人性化教育。如陈云恺的《试论人性教育的内容、目标和原则》、纪大海的《论人性教育》。持这种观点的人同样认为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先天就有的,不具善恶性;社会属性具有善恶性,如良心、仁爱、同情、正义等是善性,残暴、贪婪、无耻、昧心、自私等是恶性。人性化教育就是要张扬善性、遏制恶性。
本文引入第一种观点,试图从教育方法、技术的层面去探讨如何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充分体现人性化教育。
二、中学美术教学中体现人性化教育的具体环节
在现有教育体制下的中学美术教学中,体现人性化教育的具体环节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使用和教学环境的创设三方面。
2.1 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内容的安排主要指教师在教学准备前所教材料的选择、教学过程中对教材的进度安排以及课后练习时的作业要求。在传统的美术教学法中,教师一直是教学的中心,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主导和积极的作用。教师控制着全体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教师负责为学习者选择所学的内容和材料,控制学习的方向和进度。在这样的美术教学中,进行学习的是学生这样一个事实被遗忘和抛弃,学习者的内在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教师在课堂上只是不停地灌输,学生仅仅是被动地听与练。
2.2 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学方法也被叫做教学技巧,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或目的)而使用的各种手段和方式。虽然从主观上说教学方法的使用是为了使学习者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促进学习的效率,而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忽视学生的个性和认知方式,“一法打遍天下”,但是同样的教学方法并不能让所有的学习者得益。例如:“实践的方法”的一种“创造性作业”是检验教学效果和学生掌握程度行之有效方法,但并非人人都适用,对基础较好的学习者来说这是很好的方法,但对基础较差的学习者而言,这种方法就不一定适用,学习者在这种方法中遭受的挫折感要高于成就感,将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继续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2.3 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环境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它是学校教育活动所必需的各种条件的综合,包括广义的教学环境和狭义的教学环境两方面。狭义的教学环境指的是师生双方教与学活动所处的客观环境(即通常所说的物理环境),如校园、校舍、教育设施、教室,以及教室中的色彩、照明度、温度、背景、噪音、班级规模及人数,课堂座位编排方式等。广义的教学环境除了上述所提及的物理环境外,还包括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等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心理环境,如人际群体、师生关系、校风、班风、课堂教学气氛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环境主要是指教室的布置和教学氛围的创设。过去很多美术教学法的理念是教师只要把教学内容教好就行了,教师的任务就是上好课,与教学无关的内容教师不需关注。事实上,教学并不能孤立地实施,它与很多外在、内在的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这些因素对教师成功地开展教学活动有着不小的影响作用。教学环境就是其中之一,而且教学环境往往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因素。但真正行之有效的教学不但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教授,而且也应重视教学环境的创设。
三、如何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实施人性化教育理念
3.1 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体现人性化。在现代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转变旧的观念,接受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教学理念,把美术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积极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从三方面着手:
3.1.1 根据不同学习者的个人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和材料。不同学习者因为年龄、学习动机、性格等因素,对美术学习的内容要求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针对这种差异,教师要合理安排内容各异的教学内容。如针对年龄小、学习动机不强、基础较差的学习者,教师应选择一些简单易学的教学内容,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者的主动学习习惯,顺利地引导学习者向更深层次的知识探究;针 对基础较好的学习者,教师则应选择一些更有深度和难度的教学内容。
3.1.2 根据不同学习者的接受能力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不同学习者由于个性差异对同一教学内容的接受能力可能有快有慢。例如理解能力强的人学习要比一般人更容易等。针对学习者的不同接受程度,教师不能盲目追求教学进度,应分类指导,统筹安排教学,针对学习者的不同学习弱项,在教学进程中给予充分的关注和帮助,使教学在尊重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前提下合理而有步骤地进行。
3.1.3 根据学习者不同的知识掌握程度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检验学习者学习掌握程度的一种手段。课后作业不应千篇一律,而应根据学习者的不同程度布置难易程度不同的内容。如在学习水彩画后,对掌握好的学习者可以要求其完成难度较大的、较大幅作品的创作;而对掌握较差的学习者则不要要求太高,可以先让其完成较简单的、巩固技法的作业任务。分类作业真实体现了学习者的知识掌握程度,树立了学习者的自信,更为人性化。
这种人性化的教学内容安排,使教师不再能起到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美术教学课堂中那种支配作用,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学生成了自己学习的主人,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他们的情感受到了应有的重视,从而使他们在学习美术中消除焦虑心理,将自己的个性特点和美术溶为一体,达到学习的最佳状态。
3.2 教学方法的使用上体现人性化。除了教学内容的安排,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使用教学方法对人性化教育的体现也十分重要。作为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手段和方式,能否恰当、合理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到教学内容能否顺利实施,学习者能否顺利地接受新知识,从而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在过去大部分美术教学中,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或纯粹是个人喜好,把自己认为行之有效的一种或几种教学方法在所有任教的班级中推而广之。虽然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对某些适应这些教学方法的学习者有较好的成效,但这种做法从根本上说是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忽视了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不是因人施教而是以一法应万人。真正人性化的教学方法的使用应该以尊重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为基本前提,学习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
3.3 教学环境的创设上体现人性化。教学环境创设上充分体现人性化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物理环境的布置上尽量做到最大限度地给学习者一种渗透、一种暗示。如在教室的墙上悬挂一些名画或把教室布置成画室,以便学习者更好地利用外围环境进行学习。同时有条件的话,教室里放上舒适的椅子,配上柔和的灯光甚至是悦耳的轻音乐等,将营造一种理想的轻松学习气氛,在这样环境的教室里,学习者会无意识地自我投入,大大消除他们的担心自己学不好美术、学得比别人慢等不良的心理暗示所产生的学习上的心理恐惧和障碍。二是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学氛围的创设要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运用多种手段为学习者创造适合学习美术的教学氛围等。
四、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实施人性化教育理念应注意的问题
在新世纪的美术教学中,实施人性化教育已经成为众多教学专家探讨的主题和追求的目标。但要真正做到科学的人性化教育,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4.1 不要盲目追求人性化教育的美丽光环,忽视其真正内涵。在教育界呼唤教学的人性化亟待实现,社会广泛关注人性化教育的同时,一些教师为了迎合社会、学生及家长的需要,片面地追求实施人性化教学所获得的赞誉,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所谓的“人性化”模式,即不分年龄、性格个性、学习者现有知识能力,一味地追求形式上的“人性化”。此类的“人性化”教学实质上是传统教学的新版本,换汤不换药,并没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学习者为本,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仍缺乏必要的理解和平等,教师仍把学习者作为其教学的实施品而非有思想、有个性的个体。
4.2 不要把尊重学习者的个性理解为纵容学习者的个性。在个性化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还容易走另一个极端,即为了体现其教学的人性化,把尊重学习者的个性变为纵容其个性。在美术教学中,尊重学习者的个性是应该的,但有些教师把尊重学习者的个性理解为纵容学习者的个性,学习者在学习中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喜欢的内容和方式、方法。这种教学看似给了学习者无比自由的空间,给予了学习者无比宽容的理解,可以说是“真正”的人性化教学。但我们从教育的规律和教学的本质来分析,这实际上是一种错误的教育观。俗话说“过犹不及”,事物发展都有其内在规律,教育也有其不可违背的规律,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是教师与学习者的和谐合作,过分地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忽视教师的指导与协作作用,并不能推进人性化教育的进程。
4.3 教师要调整好在教学中的心态,扮演好教师的角色。在人性化教学中,教师传统的主导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要放弃长期以来使用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许多教师都感到处于一种相当大的压力之下,在这种压力之下,教师如果不能很好地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有可能出现两种极端:一是把课堂完全给学习者,撒手不管;二是思想守旧、顽固不化,拒绝接受这种教学新观念,存在抵触心理。这两种心态在教学中都是不可取的。教师应该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紧跟时代的步伐,调整自我的状态,明确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扮演的角色——是学习者的指导者不是指挥者,是协助者不是包办者,与学习者是朋友关系不是上下级关系。总之,在人性化的课堂中,教师给予学习者充分的理解,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而又不是完全的放任自流,他在必要时给予学习者需要的指导和帮助。
人性化教学还处于探索和实践中,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充分体现人性化,还有待于众多美术教师的不断创新和实践。通过一定历史阶段的实践,人性化美术教学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并结出丰硕的果实。
关键词:美术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人性化
任何教学活动都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单纯的知识输入无法真正达到教学的和谐境界。在美术教学中,如何更好地使学习者迅速掌握教学内容并把这一过程当作一种愉悦的学习成为现代美术教学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许多美术教师心中的困扰。如何使枯燥的学习过程变得愉悦身心,笔者认为根本要从人出发,把人性化教学理念引入美术教学中。
一、人性化教育的内涵
人性化教育又称为“人本教育”,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即一切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而进行的教育。它起源于西方进入后工业时代时期,人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空前提高,人不再成为机器的附属品或奴隶,而是一个有思想、有感情、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人。这种思潮逐渐影响到我国教育界。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教育界已经出现了对学生“主体性”的觉醒。1981年顾明远先生就指出:“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进入21世纪后,许多教育学家都在倡导人性化教育,即以人为本的教育。“人性化教育”作为一种潮流已成不可阻挡之势,正向教育领域奋勇“奔流”,向各种教育学科进军,并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学家所接受和运用。
什么是人性化教育?综合笔者所查阅的资料,在对人性化教育内涵的理解上主要有这样两种认识:
第一种认识是从教育方法、教育技术的层面去理解人性化教育,认为教育活动应从理解人性、尊重人性的基础上进行,如吴天武的《论人性化教育》、《寻求充满活力的教育——二论人性化教育》,万文涛的《论人性与人性化教育》等论文。这种观点认为,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个性和共性。自然属性就是人的生物学、生理学方面的特点,社会属性是指人在社会生活方面的特点。因此,教育活动应遵循人性的特点,应认识、尊重并利用人性规律。持此种认识的人认为人性化教育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即一切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而进行的教育。人性化教育反对把教育看成植物的栽培或动物的饲养那样的工作,更不同意把教育看成是商品生产过程,它主张通过人与人之间进行的一种精神交流和对话,造就独立自主的、有个性、有尊严、有热情的人。
第二种认识是从教育的目的的层面上去理解人性化教育。如陈云恺的《试论人性教育的内容、目标和原则》、纪大海的《论人性教育》。持这种观点的人同样认为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先天就有的,不具善恶性;社会属性具有善恶性,如良心、仁爱、同情、正义等是善性,残暴、贪婪、无耻、昧心、自私等是恶性。人性化教育就是要张扬善性、遏制恶性。
本文引入第一种观点,试图从教育方法、技术的层面去探讨如何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充分体现人性化教育。
二、中学美术教学中体现人性化教育的具体环节
在现有教育体制下的中学美术教学中,体现人性化教育的具体环节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使用和教学环境的创设三方面。
2.1 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内容的安排主要指教师在教学准备前所教材料的选择、教学过程中对教材的进度安排以及课后练习时的作业要求。在传统的美术教学法中,教师一直是教学的中心,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主导和积极的作用。教师控制着全体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教师负责为学习者选择所学的内容和材料,控制学习的方向和进度。在这样的美术教学中,进行学习的是学生这样一个事实被遗忘和抛弃,学习者的内在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教师在课堂上只是不停地灌输,学生仅仅是被动地听与练。
2.2 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学方法也被叫做教学技巧,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或目的)而使用的各种手段和方式。虽然从主观上说教学方法的使用是为了使学习者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促进学习的效率,而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忽视学生的个性和认知方式,“一法打遍天下”,但是同样的教学方法并不能让所有的学习者得益。例如:“实践的方法”的一种“创造性作业”是检验教学效果和学生掌握程度行之有效方法,但并非人人都适用,对基础较好的学习者来说这是很好的方法,但对基础较差的学习者而言,这种方法就不一定适用,学习者在这种方法中遭受的挫折感要高于成就感,将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继续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2.3 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环境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它是学校教育活动所必需的各种条件的综合,包括广义的教学环境和狭义的教学环境两方面。狭义的教学环境指的是师生双方教与学活动所处的客观环境(即通常所说的物理环境),如校园、校舍、教育设施、教室,以及教室中的色彩、照明度、温度、背景、噪音、班级规模及人数,课堂座位编排方式等。广义的教学环境除了上述所提及的物理环境外,还包括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等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心理环境,如人际群体、师生关系、校风、班风、课堂教学气氛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环境主要是指教室的布置和教学氛围的创设。过去很多美术教学法的理念是教师只要把教学内容教好就行了,教师的任务就是上好课,与教学无关的内容教师不需关注。事实上,教学并不能孤立地实施,它与很多外在、内在的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这些因素对教师成功地开展教学活动有着不小的影响作用。教学环境就是其中之一,而且教学环境往往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因素。但真正行之有效的教学不但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教授,而且也应重视教学环境的创设。
三、如何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实施人性化教育理念
3.1 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体现人性化。在现代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转变旧的观念,接受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教学理念,把美术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积极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从三方面着手:
3.1.1 根据不同学习者的个人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和材料。不同学习者因为年龄、学习动机、性格等因素,对美术学习的内容要求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针对这种差异,教师要合理安排内容各异的教学内容。如针对年龄小、学习动机不强、基础较差的学习者,教师应选择一些简单易学的教学内容,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者的主动学习习惯,顺利地引导学习者向更深层次的知识探究;针 对基础较好的学习者,教师则应选择一些更有深度和难度的教学内容。
3.1.2 根据不同学习者的接受能力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不同学习者由于个性差异对同一教学内容的接受能力可能有快有慢。例如理解能力强的人学习要比一般人更容易等。针对学习者的不同接受程度,教师不能盲目追求教学进度,应分类指导,统筹安排教学,针对学习者的不同学习弱项,在教学进程中给予充分的关注和帮助,使教学在尊重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前提下合理而有步骤地进行。
3.1.3 根据学习者不同的知识掌握程度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检验学习者学习掌握程度的一种手段。课后作业不应千篇一律,而应根据学习者的不同程度布置难易程度不同的内容。如在学习水彩画后,对掌握好的学习者可以要求其完成难度较大的、较大幅作品的创作;而对掌握较差的学习者则不要要求太高,可以先让其完成较简单的、巩固技法的作业任务。分类作业真实体现了学习者的知识掌握程度,树立了学习者的自信,更为人性化。
这种人性化的教学内容安排,使教师不再能起到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美术教学课堂中那种支配作用,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学生成了自己学习的主人,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他们的情感受到了应有的重视,从而使他们在学习美术中消除焦虑心理,将自己的个性特点和美术溶为一体,达到学习的最佳状态。
3.2 教学方法的使用上体现人性化。除了教学内容的安排,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使用教学方法对人性化教育的体现也十分重要。作为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手段和方式,能否恰当、合理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到教学内容能否顺利实施,学习者能否顺利地接受新知识,从而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在过去大部分美术教学中,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或纯粹是个人喜好,把自己认为行之有效的一种或几种教学方法在所有任教的班级中推而广之。虽然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对某些适应这些教学方法的学习者有较好的成效,但这种做法从根本上说是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忽视了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不是因人施教而是以一法应万人。真正人性化的教学方法的使用应该以尊重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为基本前提,学习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
3.3 教学环境的创设上体现人性化。教学环境创设上充分体现人性化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物理环境的布置上尽量做到最大限度地给学习者一种渗透、一种暗示。如在教室的墙上悬挂一些名画或把教室布置成画室,以便学习者更好地利用外围环境进行学习。同时有条件的话,教室里放上舒适的椅子,配上柔和的灯光甚至是悦耳的轻音乐等,将营造一种理想的轻松学习气氛,在这样环境的教室里,学习者会无意识地自我投入,大大消除他们的担心自己学不好美术、学得比别人慢等不良的心理暗示所产生的学习上的心理恐惧和障碍。二是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学氛围的创设要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运用多种手段为学习者创造适合学习美术的教学氛围等。
四、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实施人性化教育理念应注意的问题
在新世纪的美术教学中,实施人性化教育已经成为众多教学专家探讨的主题和追求的目标。但要真正做到科学的人性化教育,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4.1 不要盲目追求人性化教育的美丽光环,忽视其真正内涵。在教育界呼唤教学的人性化亟待实现,社会广泛关注人性化教育的同时,一些教师为了迎合社会、学生及家长的需要,片面地追求实施人性化教学所获得的赞誉,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所谓的“人性化”模式,即不分年龄、性格个性、学习者现有知识能力,一味地追求形式上的“人性化”。此类的“人性化”教学实质上是传统教学的新版本,换汤不换药,并没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学习者为本,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仍缺乏必要的理解和平等,教师仍把学习者作为其教学的实施品而非有思想、有个性的个体。
4.2 不要把尊重学习者的个性理解为纵容学习者的个性。在个性化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还容易走另一个极端,即为了体现其教学的人性化,把尊重学习者的个性变为纵容其个性。在美术教学中,尊重学习者的个性是应该的,但有些教师把尊重学习者的个性理解为纵容学习者的个性,学习者在学习中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喜欢的内容和方式、方法。这种教学看似给了学习者无比自由的空间,给予了学习者无比宽容的理解,可以说是“真正”的人性化教学。但我们从教育的规律和教学的本质来分析,这实际上是一种错误的教育观。俗话说“过犹不及”,事物发展都有其内在规律,教育也有其不可违背的规律,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是教师与学习者的和谐合作,过分地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忽视教师的指导与协作作用,并不能推进人性化教育的进程。
4.3 教师要调整好在教学中的心态,扮演好教师的角色。在人性化教学中,教师传统的主导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要放弃长期以来使用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许多教师都感到处于一种相当大的压力之下,在这种压力之下,教师如果不能很好地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有可能出现两种极端:一是把课堂完全给学习者,撒手不管;二是思想守旧、顽固不化,拒绝接受这种教学新观念,存在抵触心理。这两种心态在教学中都是不可取的。教师应该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紧跟时代的步伐,调整自我的状态,明确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扮演的角色——是学习者的指导者不是指挥者,是协助者不是包办者,与学习者是朋友关系不是上下级关系。总之,在人性化的课堂中,教师给予学习者充分的理解,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而又不是完全的放任自流,他在必要时给予学习者需要的指导和帮助。
人性化教学还处于探索和实践中,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充分体现人性化,还有待于众多美术教师的不断创新和实践。通过一定历史阶段的实践,人性化美术教学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并结出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