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战车

来源 :企业文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t20070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12月7日下午2:30,隆冬的北京201所燕岭宾馆七楼报告厅内,气氛紧张、严肃甚至有些压抑。偌大会议桌前中国兵器一机集团时任科研所所长徐劲松和他的设计团队冷静地面对专家团侃侃而谈、对答如流。这是由兵科院组织的某装甲装备整车总体方案竞标的评标现场。
  千里之外的包头,中国兵器一机集团公司科研所内,项目团队的技术人员既焦急又期待,只觉得等待的时间太漫长了,他们有的下意识地来回轻踱、翻看手表、摩挲手机,有的不时擦一下手心中沁出的丝丝凉汗,大家心中默念着——50多人、100多天不分昼夜地“鏖战”,就看今天了。
  在120分钟、30多个专家的轮流提问中,一机科研团队的总体方案以前瞻的战略构想、严谨的科学论证和翔实的数据支撑,征服了这些以苛严治学著称的科研战线的专家和学者,战胜了另外两家在轻型装甲装备领域实力强劲的对手,以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取得了该项目的研制权,成就了公司科研发展史上的又一个丰碑。这标志着公司在重点型号研制和综合科研实力方面具备了相当的优势,有力地证明了公司作为国防装甲车辆研制生产主力军的地位不可撼动。
  从骡马到摩托,从机械化到信息化,我国的强军之路铿锵有力。有人说,装备属性是一个国家实力的“晴雨表”,它标志着这个国家可以驾驭的能力疆界,熔铸了这个国家能够抵达的智慧高度。这其中,某新型装备的传承和创新成就了填补空白的国之重器。
  任何山峰的征服都是脚印延伸的杰作。
  每一座丰碑的镌刻都是汗水的磨砺、创新的传承。
  某新型装甲装备从2008年论证、2009年初演示验证,从2009年12月开始到2013年5月三年半时间内八次竞标、八次胜利,分别夺取了该项目的整车总体方案研制权、整机总装生产权、四个分系统方案研制权。这种勇气和智慧,不是上天偶然的赐予,也不是灵光一现的瞬间火花,而是一机科研团队在激情的碰撞、创新的突破、合作的竞争和担当的责任中跌宕成长、百炼成钢的硕果。如今,战车实现了一机人心之所系、情之所衷,为这场祖国强大的“盛宴”增添了更为自信的理由。
  资深坦克专家方慰先已经退休多年,但他的心一刻也没有离开过装甲装备的技术研究。听说某型装备已进入正样车试制阶段,他感慨地说:“公司发展真快啊!当初我们只是把研制轻型当成一种公司产品的发展方向,没想到现在的年轻人几年时间就实现了,真不容易啊!”
  是的,集团公司作为国家唯一的主战装甲装备科研生产基地,保持军品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无论对部队装备的现代化建设,还是对公司的生存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如中国兵器工业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尹家绪在《兵器的春天》一文中提到的:“机遇就是带刺的‘玫瑰’,不是谁都能抓得住。只有迎难而上、创新求变,方可掌握主动、扶摇直上。”面对世界军事格局的全新变化,公司积极抢抓机遇、不断调整以适应我军新时期装备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要求,以轻型装甲装备作为主攻方向之一,把“轮履结合、车炮结合、轻重结合、内外贸结合”作为战略发展思路,开始了梦想照进现实的破冰之旅。
  六年间,从一张照片、一个模型、一篇只言片语的外文报道,一切从“零”开始的努力……正是有了像任广武、陈志庆、刘伟这些舍小家、顾大局的科研人员,像张宇、张鑫、刘斌这些常年无怨无悔地在外地承担科研任务的年轻试验人员,像张雅丽、郭素芳这些通宵达旦在试制现场进行技术指导的老科技人员,一机人才实现了设计构想落地,最终让战车从图纸中隆隆驶出,进一步巩固和拓展了公司装甲车辆的优势地位,抢先占领了陆军某轻型履带基型底盘系列,形成了公司又一全新的军品谱系,填补了我国陆军某新型履带基型底盘的空白。
  一个企业,最大的优势是已取得的辉煌成绩,而最大的危机往往同样来自它。这就要求我们放下内心深处背负的成就包袱,厚积薄发、勇争第一。正如徐劲松所说,创新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些年稳健发展的一机航船一直处在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清醒的危机意识中,在困难和矛盾的挑战中破浪前行。如果说之前的发展和跨越为肩负国防建设以强大、给社会以进步、给职工以信心,那么我们也不讳言,企业发展越向前推进,迎接的困难就越大,碰到的难题就越尖锐,而创新就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抚摸着正在试制的某新型装备正样车,老科研人员马成荫心潮难抑:“外交之强者,须观人心之向背,有赖国力之强弱。通过这个项目的研制,我们以其为平台开展一系列专项和子课题研究,一定会加速公司核心技术的重大跃升,为国防建设提供性能优良的精品装备。我们老科研人员相信一代又一代的年轻科研人员会勇往直前,在创新的路上夺取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托尔斯泰说过:“正确的道路是这样的,吸收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一机的科研团队就是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和创新中砥砺前行的。
  经验表明,挑战中往往蕴藏着契机,步履维艰时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一旦被正视,就会成为寻找出路的压力、催生突破的动力。这种正视,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正确认识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二是准确找到解决矛盾和问题的路径。v模式研发流程的应运而生完善了公司研发体系,成为了八次竞标、八次胜利的“制胜法宝”。
  一次次竞标,某新型装甲装备研制走过了一条充满艰辛、充满挑战、充满激情的奋进之路,到今天已经进入了正样车试制阶段。方案竞标和实物竞标历经的1 300多个日日夜夜是整个项目最艰难的时光。难在哪里?必须保证一次性成功,绝不允许有任何出错的机会。这让科研团队有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怎样才能保证一次性成功呢?v模式研发流程的应用让一切变成了可能。
  什么是v模式研发流程?就是本着“自顶向下”的设计原则,通过全新的数字化设计流程,在先进技术、试验仿真与工艺创新同步融合的基础上,对先期突破各项关键技术、各系统部件的优化匹配关系、技术方案的风险性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着力推进经验型设计向预测型设计的转变,并最终实现总体顶层方案。其核心就是研发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都需要把问题前置进行科学验证,确保一次成功。   设计思维变了,角色分工变了,从“单打独斗”到“联合作战”,从“一家之言”到“百家争鸣”,v模式研发流程的推广和应用令整个科研团队迎来了科研生涯中最为兴奋的体验——董亚平、刘军、马龙和潘杰是某关键部件的设计团队,如何科学减重,在实现产品“瘦身”的同时保证产品性能不变是他们的工作重点。在全新的v模式研发流程下,董亚平、潘杰负责产品设计的基本计算,刘军负责产品的结构设计,马龙负责计算机数字化仿真分析,他们分工明确、节点明确,但面对全新的材料、工艺和技术,几个人总是有着各自的想法,怎样融合才是最佳设计方案呢——讨论。于是,有的拿方案、有的翻数据,时而一人有力阐述、时而多位激烈辩论,因为对某个细节达不成一致意见而产生胶着也是常有的事。
  整整9个月,项目组的成员大部分时间吃住在办公室,反复迭代论证,每天昼夜颠倒,每天争论不休,每天都有共识,每天都有鼓励,每天都有精彩,某新型装甲装备项目最优的设计方案在这样开放、民主的科研氛围中日渐成型……这里没有官本位思想,只有严谨的科学数据;没有学长前辈,只有负责的科研态度;这里,一项又一项凝聚着创新智慧的方案经过千锤百炼成熟落地,成为了战胜强大对手的“利器”,就连该项目的总设计师李春明都感慨地说:“要带着北京的相关设计人员到一机来学习啊。”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曾说:“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历史选择了一机,一机选择了前进。无论这条研发之路有多难,一机科研团队强军报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未动摇,他们永不服输的竞争、一丝不苟的责任早已融化到广大科研战士们脚窝深深的奋进路上。
  2014新年伊始,《人民日报》上“你将如何存在”的发问引起了热议。是啊,我将如何存在?当大多数人还在思考时,一机的科研团队早已用干事创业的热情、超越自我的激情刷出了真实的“存在感”。正如年轻设计人员闫少军所说:“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就能到达。”所以,行动才是最好的回答。
  科研所705办公室内,四个非金属件样品整齐地摆在桌前,设计人员赵俊魁正拿着样品资料与样品供应厂家沟通,安全性如何,耐久度、温度适应性如何、定价多少、有没有应用实例……涉及样品的每一个细节都是赵俊魁考察的重点,通过比质比价,小赵要从中选择最优样品进行匹配试验,全程参与试验合格后方才决定采购。
  看到这个场面,大概很多人都感到困惑,赵俊魁是科研人员,怎么当起了采购员?没错,由于某轻型装甲装备项目首次引入了目标价格机制,技术人员被赋予了更多的角色内涵——市场调研员、比质比价谈判员、采购员、零件试验员,年轻的设计人员们努力学习着并在与新角色的不断磨合中游刃有余……
  试验验证是科研流程的重要环节,每个部件、系统都必须经过科学严谨的半实物仿真调试和修改完善才能与系统总体匹配,这支年轻的队伍利用最具代表的现代仿真及试验手段,记录着准确的数据和曲线并在辛劳中不断提高技能,从事行动专业的陈科、车体专业的韩朝霞、三防专业的李平和杨旭均已成为专家型人才。
  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科研探索的路上,你挺起胸,成为企业最大的财富。你的价值,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某新型装备研制的路上,所有参研人员默默地付出就是为了那个历史赋予的使命,为了那份国防事业的担当,太多太多的故事令人感动——在这个团队里有为了科研,将自己怀孕的妻子送回娘家,而自己始终奋战在一线的薄志峰;还有现年29岁,因为工作任务重,女朋友每天晚上11点多等他加班完才能和他见上一面的惠亚斌;几次孩子发烧住院,只能去陪护1~2小时的陈志庆;由于长期在外地试验,一再推后装修婚房和婚期的张鑫;更有为了高原科研试验,由于工作太认真、太专注,而忽视了高原反应,在领导强制命令下才前往医院就诊的45岁的郭俊伟;提到他们,我们更不能忘记负责整个科研项目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并始终坚持坚守在一线的项目主管郭志平……
  作为该项目副总设计师的徐劲松,即使到了某新型装备进入正样车试制阶段的今天,都能对6年研制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如数家珍。他说:“艰苦卓绝的工作不仅填补了我国陆军装备的一项空白,为公司创建了一套科学高效的研发体系,更重要的是锤炼了整个团队愈挫愈勇的科研品格,打造了一支能够推动兵器工业由生产组织型向科技引领型转型升级的技术过硬、忠诚敬业的专业化队伍。”
  “走过来似排山,开过去似倒海”。隆隆的战车必将尽显胜利之师、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豪迈气魄。而一机的科研团队也像一个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多兵种战斗集团军,在科研道路上碾冰雪、向太阳,成为奏响“打造中国第一、国际一流军民结合车辆集团目标”澎湃乐章中最嘹亮的音符。
  2013年,一部讲述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历程的纪录片《大国重器》令人振奋。在第二集《国之砝码》的结尾处说:“中国,正在用自己制造的机器建设着自己的工程,这台机器之所以能吊起巨大的重物,离不开它身后更重的砝码。对于这台机器如此,对于一个国家更是如此,砝码的轻重取决于自己的重量。制造什么和怎么制造,决定着一个国家在世界的地位。”而一机人的战车之路,何尝不是为祖国强大所在、强盛所依加码呢?
  (责任编辑:罗志荣)
其他文献
2014年7月11日至15日,企业品牌文化与员工心理建设培训班在成都举行。该班由中央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协会)会刊企业文明杂志社主办,特别聘请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全国知名专家就“如何提升员工心理资本”“央企构建强势品牌的四大体系”“新经济环境下高附加值品牌建设”和“用现代服务打造优势品牌”等专题作了深入系统地讲授;东风裕隆汽车有限公司和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就“东风裕隆
期刊
全国党建工作会议强调,要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考核评价体系,把抓党建工作的情况和成效,作为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的重要指标,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形成抓党建工作的整体合力。为适应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需要,中国移动山东公司党组按照集团、山东省委的部署,对党建工作进行了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逐步形成和建立了以“目标预期、过程推动、考核评估”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移动山东公司党建工作评价考核体系》(以下简称《评价体
期刊
2009年7月,按照集团公司的总体部署,建设工业与建设股份实施了军民分立。五年来,建设工业以“211战略”为引领,不断汲取125年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丰厚养分,大力实施改革调整,着力重塑企业文化,持续推进转型升级,努力打造世界知名的特种机械产品应用研究制造基地和国内重要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五年来,公司先后荣获“中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国庆60周年首都阅兵装备保障工作突出
期刊
几十年来,老画家龚思全在川剧舞台美术设计上,默默无闻地收集和整理出上千幅川剧脸谱图稿,为传承川剧舞台艺术作出了具有深远意义的贡献。同时,他还根据自己十分熟悉的戏剧人物形象,画出了百多位戏剧人物以及三国戏剧人物系列画,受到国内戏剧界的广泛赞誉、好评和广大爱好者的喜欢。  我反复观赏龚思全笔下的水墨戏剧人物,领略其曲折变化的戏剧情节和丰富多彩的笔墨情趣。  描绘女性戏剧习武人物,《穆桂英》的亭亭玉立,
期刊
现在喜欢书法的人众多,然而,什么才是正确学习、欣赏、品鉴书法的方法呢?  对此,清代著名书法大家傅山说:“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纲常叛周孔,笔墨不可补。”这段话不仅简略归纳出中国书法艺术修养与人品道德情操修养方面独特的审美标准内涵,也由于其顺应历来奉行“艺成而下,德成而上”的品评格调范式,成为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品鉴标准。  当我国进入市场经济之后,绝大多数人齐奔小康之路,无数书画家也受到商海大潮
期刊
2014年重庆艺博会现场,一处大型立轴条幅煞是吸人眼球。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四副行草书法飘逸浑厚,遒劲大气,令人赏心悦目,很有大家风范,细观落款,原来出自中国当代实力派书法家长孙锦之手笔。  身材魁梧、为人谦和的长孙锦,亦名:长孙云桂,怡心斋主人。唐代名相长孙无忌后裔。1952年12月生,陕西永寿县人,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艺术学会常务委员、中国书法艺术研究协会副主席、中国
期刊
江门供电局结合时代特点,主动调整工作思路,因地制宜地将“打造特色班组文化”作为党群工作与主营业务的契合点,积极融入“三基”“两册”等中心工作,寻求班组文化管理的新方法、新途径,创造性地提出了“班组俱乐部”管理模式,开展了以“乐安全、乐工作、乐学习、乐生活”四维建设为具体内容的班组俱乐部建设活动,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班组俱乐部”概念的提出  “俱乐部”,是指具有某种相同兴趣的人聚集在一起进行社会
期刊
近年来,中国的国家形象大幅度提升,特别是“玉兔”探月、“蛟龙”下海等壮举更是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硬发展、软实力;中国品牌远布大洋彼岸,在国际上获得了越来越大的发展空间;一些曾经被世人遗忘的中华国粹,重新被消费者认可,成为一种消费时尚。在中国,品牌已经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最有力的减震器,这不能不说是件鼓舞人心的事。  民族品牌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从文化的角度来讲,品牌已
期刊
年初,国资委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为推动和宣传《意见》的实施进而推动中国企业品牌文化建设,本期独家策划刊登一组文章,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国内外品牌管理的现状,分析得出中国品牌与世界品牌的差距及背后存在的原因,研究了其在品牌管理过程中的失败教训和成功经验,对如何进行品牌建设开出了良方,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指导意见。  了解国内企业对品牌建设与管理的意识状态;探究国内企业对未来品牌
期刊
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正处于重大变革调整时期,新格局新发展需要并呼唤着新思想新观念,用思想力引领和推动新格局新发展,不仅是国家重要任务,也是行业和企业的发展之需。思想力,就是蕴含在中华文化沃土中,绵延五千年之后,在当今中华大地上深深扎根并根深叶茂的这样一种文化力,其精髓就是道德力。  以“新格局新发展新思想”为主题,4月24日至25日,2014机械行业思想文化建设高峰论坛暨政研会秘书长工作会议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