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文化的现代书写

来源 :创作与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ror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师弗兰克·盖里可谓是闻名于世的先锋建筑师。他前卫大胆的建筑作品被业界看做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认识过程,他钟情于行动派的创作方式,他所设计的建筑充分表现了他动感、随意、自由的创作过程。行动画派代表了先锋的图式思维创作方式。它是在探寻人的大脑中潜意识的形态。弗兰克·盖里曾这样介绍自己:“我就是那样思考的,我不过是移动笔。我考虑我在做什么,但我又不太顾及我的手。”
  一、雕塑般的建筑
  由于童年时代一直在艺术绘画教育的氛围中成长,并且接受过相关专业的培训,使得盖里对艺术很感兴趣。直到他接触了建筑设计之后,雕塑以及绘画艺术一直影响着他的建筑设计观,不仅带给他启发,甚至毫不避讳地将雕塑的艺术语言直接运用到他的设计中,只不过体量更大,给人更夸张的视觉震撼。(如图1)
  雕塑被称为“缩小版的建筑”,因为雕塑的体量更小,但它也是对空间的整体考虑。对绘画雕塑艺术的钟情,使得盖里认识了许多现代艺术家。在与他们的交流中,盖里受到了很大的启发。那些曲线、变形的构成效果都是从雕塑这个艺术领域中发掘的。盖里非常喜欢将空间体块变形、扭曲,并将扭曲后的不同体块错落交叠地组合在一起。如果不是有窗户和门,将他设计的建筑缩小后,你会发现这就像个复杂的现代雕塑艺术作品。欣赏盖里的建筑就如同在一个巨大的扭曲的体块中穿梭,即使是空间构成感很好的人都很难分清各个体块之间的变化,这个面会延伸到哪边,这个空间与那个空间是如何交错的,都是不断在思考的问题。
  二、曲线与直线的结合
  与现代主义之前的建筑形态表达不同的是,盖里将曲线作为他创作形态的主要组成元素,并大胆地将曲线大量地运用到他的设计作品中。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的结构,盖里都将曲线大量地与直线结合,创造出流畅赋有立体感的视觉效果,这样对传统精神的打破创造出了一种仅属于盖里的结构秩序感。统一、对称在他的作品中全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曲线,这在他设计的西雅图体验音乐工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如图2)除了几条局指可数的直线外,所有的体块都是弯曲的,没有一个平行的体块,建筑所有的墙体与屋顶都是一体的,难以分辨各自的构件。
  现代主义之前的建筑多以垂直的协调构成,既使运用曲线也是非常有规律的。盖里则完完全全摆脱了传统建筑的美学标准,打破了均衡、统一、有规律的美学原则。盖里将曲线演艺得出神入化。在他的作品中,曲线作为建筑的构成要素。这使得他的作品建立了自由的建筑创作方式。
  弗兰克·盖里经常运用艺术创作中的抽象元素。他的作品十分独特、具有个性,通常使用倾斜的多面结构来表现视觉的冲击力。他钟情于用几何图形来打破传统的建筑设计理念,因为断裂对他而言意味着艺术的张力。(如图3)
  盖里擅长用立体构成的手法来拼接空间的体块,将各个体块错落摆放。他设计的建筑从各个面看都不一样,并且如果不是从表皮来区分都很难判断出这是同一栋建筑,因为他所设计的各个体块都是复杂的错落结合,是三维全视角的变化构成。要达到盖里这样的空间构成设计,不仅需要高水准的空间构成感,而且还要依赖于先进的电子技术,需要计算机辅助设计。在盖里的工作室,往往是一个灵感的涌现,盖里绘制出概念的草图,构思整体的形态设计,再用模型去完成他的设计理念。在模型制作这一阶段,盖里的设计在真实的比例放大后会反映出一些图纸上所不能体现的问题,这时候,图纸就只不过是支撑盖里设计的一个艺术效果参照,真实的视觉感受还是通过模型的推敲。
  三、随意地勾勒
  盖里对行动绘画派创作方式的痴迷直接影响了盖里的设计理念,并充分体现在他的手绘稿上,使他建立了自己的风格,并且独树一帜。行动画派强调通过艺术的手法将对现实自然的认知过程真实的表达并不在意是否将自然复制的形象。这是一种随性的、无意识的创作过程,这样的创作体现了一种生命力,是艺术作品自身体现的一种流动感。
  很多时候,艺术家的创作过程都是一种无意识的情感表达,许多灵感的涌现都是潜意识层次的,是不经过复杂考虑的。人脑中的潜意识存在许多自由的思想形态,是未开发的,稍纵即逝的,盖里随时将这种无意识的情感涌动用线条勾勒在图纸上。
  很多人在起初,对他的设计产生质疑,认为只不过是些胡乱的线条罢了,根本不是建筑。但盖里却颠覆了人们的想象,将那些凌乱的线条,得以实现。他对绘画雕塑艺术的钟情,使他认识了许多现代艺术家。在与他们的交流中,盖里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他开始尝试用雕塑的语言来进行创作。
  盖里的线条看似凌乱、琐碎但每根线条都不是多余的,他是用抽象的线条表现各个形体之间的关系。所有的构成关系、曲直的结合都在他心中,他十分清楚自己要的效果,他只不过是用线条来玩弄这些体块的变化,对于结构的组合变化盖里早已是游刃有余。他需要的只是快速地表现出他想要的形态,所以在草图绘制时,他更多地是考虑整体效果的表达,先从形式入手,再去考虑功能。
  在盖里的作品中时常体现着一种冲突感、无规律和破裂的艺术特点。所谓“建筑是凝固的艺术”,盖里的手绘稿充满了艺术性。盖里在设计过程中先是将其设计构思绘制在图纸上,再借助许多先进的电脑辅助设备,进行空间、结构、日照等分析。正是现代科技的发展才使得盖里这样前卫的设计得以实现,而不只是纸上谈兵。
  盖里的创作是从涂鸦开始的,是种无意识的创作方式。他所画的草图很抽象、复杂,让人看不明白,甚至有人认为那是一团缠在一起的毛线。(如图4)但正是这样的草图表达出了盖里思想中所存在的自由的意识形态,为盖里的创作打开了连接艺术和建筑的大门。
  在盖里的建筑设计中可以看到许多建筑是模拟动物的形象。他对鱼十分偏爱,可以说动物的形象给了他灵感。在他的草图绘制中,他尝试了很多手法,从具象到抽象,不断颠覆自己的设计,最终找到了与动物形象结合的最佳状态。如鸟翼形的公共汽车站(如图5)、鱼的形象的建筑和DG银行的马头等等。
  四、与绘画艺术的结合
  “立体派”艺术贯穿于绘画、雕塑艺术中,又被盖里运用到建筑创作中,只不过他是用结构主义的方式将其演绎。他设计的房子像是一个个的盒子,只不过是复杂的堆叠的组合。
  立体派的艺术作品充满力度和速度感,疯狂的线条给人一种不安的矛盾感,视觉冲击力非常强,受此影响在很多时候,盖里把建筑当成雕塑来设计,他在建筑和艺术中找到了共鸣,这就是他为什么被誉为“建筑界的毕加索”的原因。盖里希望自己是一个实际的、考虑空间需求的建筑师,但在外界看来却不竟然,建筑师眼中盖里是不折不扣的艺术家,而在艺术家眼中盖里则被视为想法独特的建筑师。这不禁可看出,建筑和艺术的完美结合在盖里的创作中发挥的淋漓尽致。仔细比较盖里的作品和杜尚的画可以发现许多相似之处。杜尚的结构主义同盖里的建筑一样,都呈现出夸张的视觉冲击感。作为立体派绘画代表人物之一的杜尚,彻底否定了传统绘画中的固定视点的透视法。而盖里的建筑就像是将二维的立体绘画用建筑三维的形式呈现出来,只不过这种形式在建筑被称为是结构主义。
  盖里设计的建筑犹如矗立于地面的水银,给人随时都会流动的感觉。这样动态的感受正是曲线的功劳,它赋予了建筑新的走势,赋予了建筑新的生命力。
  盖里一直都是以大胆前卫的设计震撼着建筑界,他经常运用艺术创作中的抽象元素使他的作品十分独特、具有个性,并且钟情于几何图形来打破传统的建筑设计理念,断裂对他而言就意味着艺术的张力。正是这些吸引着观赏者的目光,也逐渐增加了他在世界的声望。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责任编辑 孙 婵
其他文献
去年夏天浙江卫视收购荷兰节目《the voice》的版权,推出平民音乐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凭借其“盲选”、“导师制”、绚丽的舞台效果、大牌评委针锋相对及草根选手背后的故事等卖点,在观众中掀起了一轮收视热潮,也在各卫视中拉开了“引进国外版权”的争夺赛。今年初,为了可和《中国好声音》媲美收视率,湖南卫视花重金购得韩国人气王节目《I am a singer》的海外版权。与“好声音”一样虽然都走的是“
期刊
绘本,我国称之为图画书,指的是以图为主的图文关系创作,具有文学性和艺术品质的出版读物。绘本创造了一个阅读世界、照亮心灵的绘本艺术世界,成为承载人类智慧与情感的优美载体。近年来大量国外版权的绘本喷涌入我国图书出版市场,发展我国原创绘本创作的呼声日益高涨,业内重视探讨本土绘本的创作精神,思考绘本艺术创作与生活艺术化相通的民间意涵。我国第一位获国际高水准的布拉迪斯拉伐国际儿童图书展(BIB)最高奖项“金
期刊
绘本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和文化产品,受到不少国家和地区公共文化教育机构、艺术家及教育工作者的普遍重视,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就专门列出“每个人都应知道的100本图画书”清单,并经常更新;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在绘本的创作、出版及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相当发达。虽然绘本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我国南北朝时期佛教壁画的“经变画”,但当代中国的绘本创作和出版,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品质上,却均远远落后于境外,有国际影响的绘
期刊
在高腔和弹腔交织的优美旋律中,享受的是湘剧艺术的迷人魅力;从起伏跌宕的故事里,重点讲述了一个革命者、一个旧知识分子和一个旧军人之间的恩怨情仇;在恰到好处的舞美架构中,展现的是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湘东风情;在演员的精彩表演和纯正唱腔中,传递的是长沙湘剧人继承与创新并重的艺术创造力。获得第四届湖南艺术节田汉大奖和多个单项奖的现代湘剧《苏秀才》,不愧是创、导、表、灯、服等诸多方面值得称道的一出戏剧佳作。 
期刊
2013年4月12日,湖南卫视“领SHOW2013”的开篇之作《我是歌手》第一季随着“歌王”的选出落下帷幕。作为中国首档歌手音乐对决电视节目,《我是歌手》是对韩国MBC电视台同名顶级歌手竞赛真人秀节目的引进,从2013年1月18日开播以来就汇聚无数观众的目光,短短13期节目,不仅收视率屡创新高,多次居于全国同时段收视第一、节目收视接连破十,而且参赛歌手的不少竞演歌曲也在各类音乐榜上居高不下,大众对
期刊
何纪光先生以其近半个世纪的精力心智坚持继承、改造、弘扬湖南本土高腔山歌的传统唱法,学习、吸纳、活化西洋科学发声功法,使其创立的“新型高腔唱法”行腔于三个八度(a-f3)之间,起伏跌宕,“换嗓”自然,声音“下得去”、“上得来”、“唱得响”,达到了出神入化之艺术境界。  一、高亢激越  生长在“歌舞之乡”湘西古丈,自小受民族音乐文化熏陶影响深远的何纪光,其音乐(声乐)艺术滋养首先来自于原始和传统的湖南
期刊
湖南花鼓戏是湖南本土剧种中最为重要且流传最广的一个。作为湖湘戏曲文化中典型的俗文化形态,它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一种独特的湖南本土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非遗”现状和花鼓戏的境遇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无形的文化遗产,它以非物质形态存在并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它与其他文化遗产有区别也有联系,是一种动态的活的遗产。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
期刊
身在特别行政区,对于紧邻的特区自然了解颇多。但如何理解特区文学,自己还缺少心得。倒是从张奥列、郭海军的特区文学研究中得到不少启发,尤其是郭海军的《边缘的前卫》一书,令人感悟到特区文学生存的价值:虽然处身于边缘,却又体现出前卫的素质并施放出相当的影响。边缘与前卫,乍一看似乎是相互龃龉的两个中心词,但它们也的确可以在文学的价值形态上整合在一起,而且只有这样,才显示出特区的文学风致,特区的文学价值。  
期刊
《感悟》是作曲家尹晓星十二年前创作的一首艺术歌曲,于2001年2月在《歌曲》杂志上发表。  据作曲家尹晓星自己感言:“《感悟》这首词,极富哲思美,字里行间灿射着一种高尚人格魅力的生命之光!像‘名利终是一幅镣铐’,‘走出困境,是非恩怨一了百了’,‘人生路程千里迢迢’,‘心中自有云淡天高’,‘付出的何需回报’等诗句,其内涵有着深邃的艺术境界和超越时空的审美精神。”  “在酝酿为其作曲时,觉得这首作品应
期刊
似乎是一种共识,中国当代文学的主流圈子正面临着某种困境。争议作家安妮宝贝说:“中国当代小说的主题,大多是集体覆盖个体的方式,很少呈现出个体内在的生命探索,一些貌似主题宏大的小说,创作者野心勃勃试图当时代的总结者和发言者,但很可惜他们似乎并未得出什么有力的明晰的结论。”①无独有偶,文学评论家郜元宝也说:“中国作家太喜欢离开他们熟悉的某个角落而企图把握宏大的历史问题,结果大都以失败告终。”②在一种巨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