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感悟》中感受精彩

来源 :创作与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qwq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感悟》是作曲家尹晓星十二年前创作的一首艺术歌曲,于2001年2月在《歌曲》杂志上发表。
  据作曲家尹晓星自己感言:“《感悟》这首词,极富哲思美,字里行间灿射着一种高尚人格魅力的生命之光!像‘名利终是一幅镣铐’,‘走出困境,是非恩怨一了百了’,‘人生路程千里迢迢’,‘心中自有云淡天高’,‘付出的何需回报’等诗句,其内涵有着深邃的艺术境界和超越时空的审美精神。”
  “在酝酿为其作曲时,觉得这首作品应力求具有深沉而真切的艺术内涵,且有着如梦初醒的警觉和憬悟,其音乐语言必须大气而富有思辨性,在表现与抒发内心情感方面,必须以质朴而真切地运用有着独立品性的把握与拿捏艺术境界的方式,力求大气而不俗气,有深度地开掘文本的底蕴……”
  纵览全曲,作曲家在创作这一作品时确实推出了一种高雅脱俗,平中见奇,淡中见妙,意中见情的音乐语言,在表达的过程中,始终在“转与变”中保持了音乐风格的一致性和音乐形象的鲜活性。作曲家如果不熟悉西洋传统的作曲技法,不学习和研究上世纪三十年代和“五·四”以来我国优秀的艺术歌曲的创作手法,是难以做到这些的。我之所以能在此曲的旋法结构、节奏布局及和声内涵感觉到我国艺术歌曲的前辈和大家的身影,恰恰证明了作曲家尹晓星在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形成的审美情趣和孜孜不倦的追求。
  一、边缘化的旋律风格和音调特点
  《感悟》的旋律是一种浸透中国宫、羽调式交替的旋法和音调元素,又果断地从中脱出而采用西洋大小调体系的结构方式而成。是一种全新的、边缘化的“中国大小调”风格的创作思维。在操作中要做到这种自然的交融和结合是有一定难度的。为什么?我们知道,中国清乐调式尽管是属于五声化的七声调式,其音阶排列与西洋自然大小调的音阶排列完全一样,但是在旋律的运行方式上与西洋大小调却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在清乐调式中“偏音”的使用是谨慎而有节制的,并且它是以“辅助音”与“经过音”的形态出现在旋律的弱拍,不会在强拍上停留或作过多地强调,而《感悟》在这方面却打破了这种传统的处理方式,旋律的风格既保留了五声化的特点:
  又大胆地采用了典型化的西洋调式的属到主再到下属方向进行方式:
  这句旋律我们如果还按照中国调式的调性转换的八个字:“清角为宫、变宫为角”的分析原则,必然会处在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而作曲家尹晓星将此句安排在A段“起、承、转、合”的第三句“转”的位置上,是通过第二句的尾音向上大二度过渡来的,然后在第四句的第一小节通过Ⅲ级具有中性的双重和声功能的“5 6 7 3”这一桥梁完成了“合”到第四句五声化旋律的风格上来,这一调性转换处理得十分协调与自然,完全没有唐突、生硬之感。这与作曲家的创作初衷“力求在独唱旋律中蕴含有和声内涵,旋律色彩与调性交替的三种逻辑性功能存在”是吻合的。
  另外,在词与曲的关系方面,他不但注重保持个性化旋律的音调特点,以汉语的逻辑重音与语调四声关系为前提,注重旋律表达的强弱起伏、停顿及气口的把握,包括先现音的设计都体现了某种语调习惯,比如:
  二、老道的结构布局
  浏览作曲家尹晓星的很多音乐作品,经常可以看到他喜欢运用变换拍子这一结构模式,初看起来,好像是一种不受曲体限制、自由展开的结构模式,其实是作曲家在把握作品的“思辨性”而独具匠心的一种精心安排。请看A段中的四个乐句的节奏与节拍安排:每个乐句是由3个拍子加入一个拍子构成,也就是说:四个乐句的每个乐句的节拍时值是9拍,是均衡对称的。只是第四个乐句的最后一小节的弱拍有一个侵人性的连接句“啊”。而B段四个乐句却是以拍子为主体,奇数每一句加一个拍子,偶数每一句加两个拍子,节拍模式为:
  8拍+10拍+8拍+10拍
  A、B段的乐句关系是方整性和对衬性的,但乐句内部节拍关系却不是均衡的。A段的拍子的加入也不在每个乐句的固定位置,从而使音乐的强弱变化处在一种“游移”和“可控”状况,这样,音乐就有了“运动感“和“鲜活性”,对歌唱者的情感表达提供了一种无形的空间,从而使旋律更有了“思考”和“警醒”的作用。
  三、创作的新思维和娴熟的音乐技术
  作品不大,却用很好的、简练的、娴熟的音乐技术进行完美的处理,使之具备高品位的艺术水准。这是我在看完这首作品后留下的深刻印象,请看音乐前奏的第一句:
  已经把全曲的音调特点,旋律风格的进行方式及节拍关系展现出来,三连音作为一个重要的“警醒”动机在歌曲中得以很好的贯穿,全曲在不同的位置出现了7次,而A段的弱起小节也很好地体现了那种思考中的“感”与“悟”,特别是A段每句停顿音(包括旋律进行的和声内涵)都较多地建立在Ⅵ级Ⅱ级和Ⅲ级的小三和弦上,使旋律本身就有了“柔”与“美”的元素。进入B段旋律进行方式与和声内涵突然有了质的改变,旋律有了“精气神”,豁然明亮起来,原来:
  旋律的和声内涵注定托以明亮的主大三和弦和下属大三和弦,怎么不明亮和豁然开朗?特别是:
  主调向上的纯四度移位是十分有力度的,而“ ”到“ ”的逆行是一种现代的复调技术,在这里处理得也是十分贴切和自然。第一段和第二段的结尾分别为:
  材料上也是节省的,第二次仅翻高8度和运用延长音的效果就达到了高潮,而这种“变格”的终止又体现了中国旋律音调的“柔美”特点,当然最后结束的旋律在和声上还提供了可以处理成属十一和弦的正格终止,同样可以达到音响上的另外一种高潮效果。
  责任编辑 谢然子
其他文献
我曾以为,莫言可能是当代中国最具先锋气质的小说家,在读完残雪近期创作的系列小说后,我可能要在某种程度上修改这个观点。残雪究竟是一位怎样的作家,其创作特征如何,这些问题在文学史上似乎早有定论。但在我看来,这种定位很可疑,因为它很大程度上是从传统文学观念出发的错位评价,基本属于外围性质的观察。目前对残雪的研究文章可谓多矣,但真正能走进残雪世界的评论并不多见。更要紧的是,某些错位的阐释恐怕还会误导读者,
期刊
1  心中丘壑,笔底风流。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丹青写精神,国画的魅力在于技外有道,象外有神,不只是表达简单的自然美,不只是对客观物态的描摹体观,更主要的在于超越形式的意象之美,在于抒发画家的胸襟情怀。因此,国画的高度在于有文化内涵,在于神采超逸,在于笔墨格调之高雅不俗。  2  国画之妙在于韵味,亦如人的翩翩风度基于涵养。一个画家不研习中国文化传统,不读古文,不研究传统经典古画,没有一定
期刊
去年夏天浙江卫视收购荷兰节目《the voice》的版权,推出平民音乐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凭借其“盲选”、“导师制”、绚丽的舞台效果、大牌评委针锋相对及草根选手背后的故事等卖点,在观众中掀起了一轮收视热潮,也在各卫视中拉开了“引进国外版权”的争夺赛。今年初,为了可和《中国好声音》媲美收视率,湖南卫视花重金购得韩国人气王节目《I am a singer》的海外版权。与“好声音”一样虽然都走的是“
期刊
绘本,我国称之为图画书,指的是以图为主的图文关系创作,具有文学性和艺术品质的出版读物。绘本创造了一个阅读世界、照亮心灵的绘本艺术世界,成为承载人类智慧与情感的优美载体。近年来大量国外版权的绘本喷涌入我国图书出版市场,发展我国原创绘本创作的呼声日益高涨,业内重视探讨本土绘本的创作精神,思考绘本艺术创作与生活艺术化相通的民间意涵。我国第一位获国际高水准的布拉迪斯拉伐国际儿童图书展(BIB)最高奖项“金
期刊
绘本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和文化产品,受到不少国家和地区公共文化教育机构、艺术家及教育工作者的普遍重视,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就专门列出“每个人都应知道的100本图画书”清单,并经常更新;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在绘本的创作、出版及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相当发达。虽然绘本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我国南北朝时期佛教壁画的“经变画”,但当代中国的绘本创作和出版,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品质上,却均远远落后于境外,有国际影响的绘
期刊
在高腔和弹腔交织的优美旋律中,享受的是湘剧艺术的迷人魅力;从起伏跌宕的故事里,重点讲述了一个革命者、一个旧知识分子和一个旧军人之间的恩怨情仇;在恰到好处的舞美架构中,展现的是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湘东风情;在演员的精彩表演和纯正唱腔中,传递的是长沙湘剧人继承与创新并重的艺术创造力。获得第四届湖南艺术节田汉大奖和多个单项奖的现代湘剧《苏秀才》,不愧是创、导、表、灯、服等诸多方面值得称道的一出戏剧佳作。 
期刊
2013年4月12日,湖南卫视“领SHOW2013”的开篇之作《我是歌手》第一季随着“歌王”的选出落下帷幕。作为中国首档歌手音乐对决电视节目,《我是歌手》是对韩国MBC电视台同名顶级歌手竞赛真人秀节目的引进,从2013年1月18日开播以来就汇聚无数观众的目光,短短13期节目,不仅收视率屡创新高,多次居于全国同时段收视第一、节目收视接连破十,而且参赛歌手的不少竞演歌曲也在各类音乐榜上居高不下,大众对
期刊
何纪光先生以其近半个世纪的精力心智坚持继承、改造、弘扬湖南本土高腔山歌的传统唱法,学习、吸纳、活化西洋科学发声功法,使其创立的“新型高腔唱法”行腔于三个八度(a-f3)之间,起伏跌宕,“换嗓”自然,声音“下得去”、“上得来”、“唱得响”,达到了出神入化之艺术境界。  一、高亢激越  生长在“歌舞之乡”湘西古丈,自小受民族音乐文化熏陶影响深远的何纪光,其音乐(声乐)艺术滋养首先来自于原始和传统的湖南
期刊
湖南花鼓戏是湖南本土剧种中最为重要且流传最广的一个。作为湖湘戏曲文化中典型的俗文化形态,它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一种独特的湖南本土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非遗”现状和花鼓戏的境遇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无形的文化遗产,它以非物质形态存在并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它与其他文化遗产有区别也有联系,是一种动态的活的遗产。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
期刊
身在特别行政区,对于紧邻的特区自然了解颇多。但如何理解特区文学,自己还缺少心得。倒是从张奥列、郭海军的特区文学研究中得到不少启发,尤其是郭海军的《边缘的前卫》一书,令人感悟到特区文学生存的价值:虽然处身于边缘,却又体现出前卫的素质并施放出相当的影响。边缘与前卫,乍一看似乎是相互龃龉的两个中心词,但它们也的确可以在文学的价值形态上整合在一起,而且只有这样,才显示出特区的文学风致,特区的文学价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