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常教学中,许多教师在对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的关系处理上出现误区,过多地关注课外资源的开发,而忽视了应占主导地位的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那么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什么样的资源?如何开发课堂资源,实现有效教学?
一.挖掘、活用教材资源
教材是语文课堂最主要的学习资源。教材不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文本,还承担着丰富学生生活经验,提高人文素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诸多任务,是学生成长的精美食粮。语文课堂教学只有充分开发教材资源,才能迸发出活力,实现教学目标。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摒弃“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传统思维,创造性地使用语文教材,开发多样化的教材资源载体形式。可以让学生尝试观察、讨论、操作等,引导学生模仿创作、表演作品、改编课文等,以延伸教材内容,唤醒课堂生机。课堂上除了知识资源的开发,更要重视以教材为凭借的创新经验资源的开发。因此,在学完整个单元内容后,老师应及时地引导学生对单元学习内容进行整体回顾与交流,力图达到巩固课内、延伸课外的整合感悟的目的。组织学生在交流课内学习收获的基础上,交流课外阅读感受,通过讲述、讨论、交流、品评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功底。应组织相应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将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恰到好处地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锻炼。在“整体感知──感受体验运用──整合感悟”教学流程中,学生从目标出发,到资源搜集,再到资源交流,最后利用资源再创造,资源由静入动,逐步生成,整个过程充分体现了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动态性,让与课文有关的所有资源得到有机的整合。
二.发现、把握课堂生成的资源
在一个不断追求真善美的课堂里,以师生生命为载体的动态生成性资源会随时随地地充盈其中。所以,从教学设计到课堂实施,均存在着由教师组织和学生经验而构成的“课程重构”,这就是实际进行的课程。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充分准备,认真钻研教材,确立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应灵活组织教学活动,关注生成,利用生成,不局限于文本,不局限于预设,这样才能激活课堂,拓展课堂。
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无疑应当成为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必须根据教学中的不确定因素,进行即兴设计,随时能够接住抛过来的球,或回应、或再击、组织、参与、引导,让学生的知识、经验、思想、体验、感受等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资源。例如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常常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从而使阅读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的特点,产生出许多突发性的“即时因素”。如果教师过分强调教学的预设,无视这些“即时因素”,阅读教学就只能是单向的强行灌输。
三.选择、妙用媒体资源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合理、巧妙地运用图片、视频、音频、文字资料等媒体资源使之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可以扩充课堂容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越深刻,对事物的感知理解便越深入,思考分析也越透彻。学生只有融入情境,与文本中的形象息息相通,产生共鸣,才能真正使教学成为学生的需要,达到读懂课文、养成能力、升华情感的目的。所以,教学中把资源中的图片、视频加工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观察体会并加以理解,可以锐化学生感官,激发学生情感。如果说视觉是一种景象美,那么听觉便是一种语言美,教学中同样要妙用音频资源,强化学生听觉感受。我们可以根据自己教学安排,适时从中选择、应用与课文配套的配乐、朗读录音来补充教学,加深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语文教学中,学生对一些文本的内容不太熟悉,但是学完了以后往往还有浓厚的兴趣想了解相关的内容。运用媒体资源可以查到非常丰富的学科相关知识文字材料,它仿佛是一个神秘、奇妙的图书馆。如果能在教学中妙用文字资源,能拓展学生知识视野,极大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因此,我们要善于运用媒体资源,以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补齐教材资源的短板。
总之,我们不仅需要关注教材等静态的语文教学资源,更要善于发现和利用教学时的灵感、教学机智以及学生的感受、情绪变动、突发事件等动态教学资源,并辅以有效媒体资源,才能使语文课堂灵动而丰富,充满活力。
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规划课题《依托信息技术,构建农村中学教学资源库探究》课题成果(课题批准号GS[2015]GHB0841)。
一.挖掘、活用教材资源
教材是语文课堂最主要的学习资源。教材不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文本,还承担着丰富学生生活经验,提高人文素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诸多任务,是学生成长的精美食粮。语文课堂教学只有充分开发教材资源,才能迸发出活力,实现教学目标。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摒弃“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传统思维,创造性地使用语文教材,开发多样化的教材资源载体形式。可以让学生尝试观察、讨论、操作等,引导学生模仿创作、表演作品、改编课文等,以延伸教材内容,唤醒课堂生机。课堂上除了知识资源的开发,更要重视以教材为凭借的创新经验资源的开发。因此,在学完整个单元内容后,老师应及时地引导学生对单元学习内容进行整体回顾与交流,力图达到巩固课内、延伸课外的整合感悟的目的。组织学生在交流课内学习收获的基础上,交流课外阅读感受,通过讲述、讨论、交流、品评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功底。应组织相应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将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恰到好处地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锻炼。在“整体感知──感受体验运用──整合感悟”教学流程中,学生从目标出发,到资源搜集,再到资源交流,最后利用资源再创造,资源由静入动,逐步生成,整个过程充分体现了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动态性,让与课文有关的所有资源得到有机的整合。
二.发现、把握课堂生成的资源
在一个不断追求真善美的课堂里,以师生生命为载体的动态生成性资源会随时随地地充盈其中。所以,从教学设计到课堂实施,均存在着由教师组织和学生经验而构成的“课程重构”,这就是实际进行的课程。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充分准备,认真钻研教材,确立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应灵活组织教学活动,关注生成,利用生成,不局限于文本,不局限于预设,这样才能激活课堂,拓展课堂。
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无疑应当成为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必须根据教学中的不确定因素,进行即兴设计,随时能够接住抛过来的球,或回应、或再击、组织、参与、引导,让学生的知识、经验、思想、体验、感受等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资源。例如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常常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从而使阅读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的特点,产生出许多突发性的“即时因素”。如果教师过分强调教学的预设,无视这些“即时因素”,阅读教学就只能是单向的强行灌输。
三.选择、妙用媒体资源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合理、巧妙地运用图片、视频、音频、文字资料等媒体资源使之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可以扩充课堂容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越深刻,对事物的感知理解便越深入,思考分析也越透彻。学生只有融入情境,与文本中的形象息息相通,产生共鸣,才能真正使教学成为学生的需要,达到读懂课文、养成能力、升华情感的目的。所以,教学中把资源中的图片、视频加工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观察体会并加以理解,可以锐化学生感官,激发学生情感。如果说视觉是一种景象美,那么听觉便是一种语言美,教学中同样要妙用音频资源,强化学生听觉感受。我们可以根据自己教学安排,适时从中选择、应用与课文配套的配乐、朗读录音来补充教学,加深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语文教学中,学生对一些文本的内容不太熟悉,但是学完了以后往往还有浓厚的兴趣想了解相关的内容。运用媒体资源可以查到非常丰富的学科相关知识文字材料,它仿佛是一个神秘、奇妙的图书馆。如果能在教学中妙用文字资源,能拓展学生知识视野,极大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因此,我们要善于运用媒体资源,以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补齐教材资源的短板。
总之,我们不仅需要关注教材等静态的语文教学资源,更要善于发现和利用教学时的灵感、教学机智以及学生的感受、情绪变动、突发事件等动态教学资源,并辅以有效媒体资源,才能使语文课堂灵动而丰富,充满活力。
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规划课题《依托信息技术,构建农村中学教学资源库探究》课题成果(课题批准号GS[2015]GHB0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