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做中国媒体的良心

来源 :芒果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y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见》,是柴静总结自己十年记者生涯的书名。“看见,就是从蒙昧中睁开眼来,看见自己,看见他人。”
  十年,柴静从一个初入央视的小姑娘,成长为 “中国最优秀的电视主持人之一”。她和同事们站在一个个公共新闻事件的风口浪尖,丈量着社会公义的尺度。
  柴静援引《大公报》总编辑张季鸾的话:大时代中的记者,下笔切忌嬉笑怒骂,要出自公心与诚意。“看见”二字里,有她对公义的理解与实践。
  “看见”人的心里
  在新书《看见》的宣传片中,柴静的第一句话是:“我写的是十年当中我看见的人,是他们构成了我。”
  十年前,陈虻问柴静如果做新闻,关注什么,柴静说:“我关注新闻中的人”。就因着这句话,她进入央视,并走到今天。
  再之前,柴静十九岁做电台,观众常写信说:“把你当成另外一个自己”。她意识到,电波那头,是一个个具体而真实的人的存在。
  采访李阳家暴事件那期,她坐在李阳妻子Kim对面,小本子上列了5、60个问题。Kim第一次在采访中吐露家庭问题,多年积压的情绪像乱流一样迸射出来。柴静意识到,自己准备的问题这时反而成为一种障碍,她合上本子,试图将自己浸在她的感觉里去感受她,忘掉问题。“采访像水流一样,流到那就有一种人情上的往来,那个往来是直觉告诉你,你只能这么问或者你就这么问吧。”
  柴静为Kim带了一束花,Kim看到这束花,打开家庭相册给柴静看。其中一张与丈夫的合影旁边贴了一枝多年前结婚纪念日送的玫瑰花,被Kim用塑料薄膜平平整整地保存着。这一朵花给柴静很深的刺激:“以前我觉得,人是人,我是我,这一刻,我觉得没有人我之分,她跟我对自身完整的愿望是一样的,对幸福的憧憬也是一样的,只不过她出生在这,这样生活;我出生在那,那样生活。所以平等不是悲悯或者同情,是我和你都共同生活在相近的生活当中,你所经受的,我必然经受,当我们共同在为生存挣扎的时候,我们就是平等的。”
  初入央视时,坐在时空连线主播台上的柴静曾被观众评论:“冷酷的东方时空,冷酷的柴静。”那时候她喜欢把人逼到墙角,喜欢那种见血封喉、一招毙命的快感,这样的交锋可以让节目更好看。但是十年走过来,柴静慢慢理解了,什么是宽厚的力量。“宽厚不是容忍,宽厚是把你放在我心里,我也像你这样活一遍,我就知道了什么是因果。”
  90年代陈虻创建《生活空间》的时候,提出关注人,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柴静说,这个看似简陋而平凡的理念,正在被学新闻的有精英意识的人放弃。“但实际上过了10年、20年,我们还远远没有完成人的启蒙时期,因为我们太轻易就把这个流失了,这点温润的滋味变成了特别奢侈的东西”。
  新书首发式最后,柴静说:“这些采访中的人,撼动我头脑中的概念,让我处在一种晃动不安的状态里面。这些概念已经无关乎职业荣誉感,而是关乎事件中关于人的生命实质,无论我们走了多远,我们都守护这个实质,绝不将它拱手出让。”
  “看见”事实的真相
  《新闻调查》是柴静人生的一个转折。曾经一个二十出头、还带着做电台时文艺气息的姑娘,被移栽到调查节目中,“把你一把摁在生活上,上面荆棘密布,一下全扎破了,青春期湿哒哒的东西就被挤掉了”。矫揉造作的文艺式伤感被纯理性的推理和强硬的逻辑取代,她不得不直面真实的生活和人性,用皮肤感受新闻。
  2003年4月17日,柴静到《新闻调查》报到,正赶上栏目报道非典的策划会。柴静主动请缨,要求参与报道。他们直接赶到了医院,这个时候大众对非典的具体情况尚不知情,许多媒体还在报道“市民可以不带口罩上街”。五一节前,许多人近乎逃离般撤离北京,正常生活被打乱,电视台在反复重播节目。柴静和她的同事守在急救中心,跟着医生转运病人。他们住的宾馆拉起隔离带,从大门口一直连到“记者专用电梯”。有次他们回央视南院吃饭,有人找制片人张洁反映:“你还注意不注意我们大家的安全?”第一期节目拍完,他们的车停在南院门口,带子放在传达室,有人取了消毒完再编辑。那期节目叫《非典阻击战》,收视率调查显示,有超过七千万人收看了柴静深入非典病房的过程。
  这次对非典的调查,让柴静明白,新闻为什么要准确:“我不敢再如此轻慢,因为准确二字事关着他人的性命。”
  柴静来到《新闻调查》的这一年,正经历它的改革——确定“调查性报道”成为主体。2000年《新闻调查》正式提出“探寻事实真相”的口号,当时的策划组组长庄永志执笔写下真相的定义:“所谓真相就是正在或一直被遮蔽的事实:有的真相被权力遮蔽,有的被利益遮蔽,有的被道德观念和偏见遮蔽,有的被我们狭窄的生活圈子和集体无意识遮蔽。”
  节目以3个记者为中心组成3个小组,柴静的“小虎队”是做调查性报道最多的。随后,柴静又做了一系列包括孙志刚案、华南虎照、汶川地震、虐猫事件等有影响力的调查性报道。“当你有一定知名度,大家就对你有期待,期待你的报道客观公正地反映事件的本来面目”,甚至把她和《新闻调查》称为“中国媒体的良心”。
  《看见》栏目主编、柴静的老搭档范铭回忆说:“我们一起经历了《新闻调查》环境最宽松的黄金时期。那会儿的她剑气凌厉,一招封喉,人称‘铁血女战士’,娇柔之气一扫而空,她把她身上‘男人一般的理性和逻辑’发挥到了极致,让很多异性同事都自愧不如。每次前期联系采访时,我在电话里报出柴静的名字,感觉电话那头的有关部门传来隐隐的战栗,我都自认为很有‘效果’……我们带着甲亢般的热情一路高歌,尽兴淋漓地做了几年硬新闻。”
  “看见”自身的蒙昧
  2007年,陕西省镇坪县大巴山脚下,声称拍摄到野生华南虎的农民周正龙,坐在柴静对面,接受采访。“五十米之外,你能看到老虎的耳朵竖起来吗?”柴静问,“哎呀,那就讲不清楚喽……”采访过程中,真假难辨。
  采访后,节目组发生了分歧。柴静发现,每个人审美和直觉不同,都可能有不同的判断,谁也说服不了谁。记者两手空空,只能靠一句话:“拿证据来”。就凭借这句话,柴静沿着逻辑链条向上追溯,采访了镇坪县林业局、县政府、陕西省林业厅以及相关专家,发现他们都没有实地调查走访的资料可以佐证。柴静问得很细,她觉得真相可能就在毫末之间。
  节目播出时,时效性已过,但是反应强烈,“人们不会忘记没有答案的事情……人性本身想要了解万事原由”。节目播出三个月后,陕西省林业厅发出致歉信,称在缺乏实体证据的情况下,草率发布发现华南虎的重大信息。之后周正龙被警方证实虎照是用老虎年画拍摄。
  柴静说,这次采访前,她不怎么“求实”,“喜欢四两拨千斤,弄巧卖智的思维方法”。求实是一种笨重的力量,记者的调查只能依靠证据,环环向上追溯,让逻辑自相咬合。“以这样笨重的气力,即使是一个小孩子,也可以挖掘出深埋在地底的庞然大物,这就是逻辑的力量,这也是求实的力量。”
  柴静在书中记录下这次采访经历,题目叫《事实就是如此》。她写到:“以前‘新闻调查’老说启蒙,我一直以为是说媒体需要去启蒙大众。后来才知道,康德对启蒙的定义不是谁去教化谁,而是‘人拜托自身造就的蒙昧’。”
  柴静说,新闻报道中要求的准确、客观、公正、平等、求实等这些观念,与人性中蒙昧的本能是相抵触的。所以采访才是“呈现而非评判,是认识而不是改造”,这是不断打破头脑中的思维模式才能完成的过程。“认识到自己的弱点,你才会对他人和这个世界有一份宽谅,我们不需要与谁为敌,我们只需要共同来解除我们身上的蒙昧,从中看见他人,看见自己……而社会的进步也就由一个个独立的人试图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得来。”
其他文献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馈赠和收受了很多国礼。国礼由国家元首代表国家赠送,在礼物选择上,注重体现本国或本民族的传统物质、文化特征,反映礼仪之邦的文化传统。同时,不少寻常物品也不嫌“寒碜”,上得了殿堂——  防弹轿车  时间:1949年  见证:新中国第一次外访  1949年12月,毛主席乘专列前往苏联,这是他第一次跨出国门,也是新中国领导人的第一次出访。  毛泽东进入北平时,他乘坐美式吉普车检阅部队的照
期刊
桃子湖畔,岳麓山下,有个凤凰山庄,普贤国学馆就“藏”在其中一套公寓中。看似不显眼,但是用馆长饶层林的话说,这里是文脉昌盛之地。  普贤国学馆仿效传统私塾,教授孩子传统经典和日常礼仪。孩子从4岁到9岁半不等。普贤国学馆是中国传统童蒙教育复兴的一个缩影。如何通过传统礼学培养孩子们良好的习惯和观念,又不失其烂漫的天性,普贤的探索有着真实的收获和困惑。我们在普贤度过一天,改变了对传统教育“中规中矩”的固有
期刊
一本书,一句话,一个故事,一种情节。阅读并不枯燥乏味,而是一种充满趣味的生活方式,重要的是要找对书,找对读书的方式。  来自生活的才是好书  著名主持人:汪涵  我读书不分种类,想看什么类型就去看,就比如想吃肉了就找肉吃,想吃青菜就找青菜吃。凭兴趣阅读,兴趣就是你的方向和系统。  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我觉得来自生活的书才是好书,用咱们的行话叫“接地气”。中国最早的诗歌集《诗经》,今天读起来很雅,但
期刊
“见证孩子的成长很幸福,办幼儿园要有慈善的心理,跟办企业不一样,不能急功近利,最大的效益是未来。苹果树出来的孩子,有一天可能会成为中国未来的主席和未来的乔布斯,那时候我的成就感该多大啊!这种幸福要有担当,每次到园里去,孩子们围过来,抱着我,那是最幸福的时刻!”  人物简介:邱珲,苹果树国际幼儿园董事长  见到邱珲之前,我从未想过名片可以做得这般充满童趣,如一副轻快的图画:一颗长满了苹果的大树下,站
期刊
“寻找最美小县城”第十三站  编前语:  从湘江之源蓝山到花瑶古寨隆回、茶乡古丈、古祠堂之乡汝城,再到青砖黛瓦的东安、旖旎风光古韵犹存的桑植、云山古村的岳阳,国藩故里的双峰,闯王迷踪的石门。这一期,我们来到了南岳。这里是“宗教圣地”、“中华寿岳”,处处存留神秘的传奇。  若是没去过南岳,也必定知晓它的大名。因为它的存在,上至老人,下至小孩,耳熟能详。只是,或许你还不知道吧,“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中
期刊
施金虎:读书要像莫言一样,多读书,会读书。挑选自己的爱好,和自己接近的,不一定每一本都要一字一句读到尾,而是要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擅于思考,汲取精华,才是真正会读书的人。  徐广泽:读书要选自己感兴趣的,特别是严肃文学。现在的一些小说,文学修养太差,不足以阅读。网络文学的出现是正常的,但不管网络媒体多发达,能保存下来的还是纸质的严肃文学。  张靓颖:我喜欢看书,源于我喜欢听故事。一个人的生命不会太
期刊
“鱼米之乡”的美称,让常德拥有得天独厚的饮食资源,也使得常德的饮食在制作方法上自成一派,无论是炖、炒、卤、炸、烩,还是蒸、烤、炙、溜,都能体现浓厚的常德特色,石门的饮食文化由此衍生。  牵“肠”挂肚石门肥肠  来到石门,印象最深的是在当你走在街头,可以看到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肠子馆,特别是石门火车站通往街市的两旁,肠子馆林立,是有名的石门“肠子一条街”。毫不夸张地说,干锅肥肠在石门的地位,等同臭豆腐
期刊
1.现代飞思  靠着韩剧《城市猎人》,现代飞思成为高富帅必备泡妞工具。不走常规路线的完美的设计,采用的“非对称思维”打破了常规的汽车设计思维习惯,将时尚性与功能性几乎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让人不得不惊叹。  2.MINI COUPE  MINI COUPE一改MINI传统家族方盒子的造型,融入轿跑元素,更具有男性化的特征,“头盔”型的车顶像极了“倒着带了一顶棒球帽”,是一个在可爱背后有点凶悍的小家伙。
期刊
李砺,湖南宁乡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书协创作委员会副秘书长.长沙市书协副主席。  以一种有情、有致的方式呈现出来,小小方寸之内充满了时间的古朴和空间的浑厚,虽几经更迭,仍能以温润的光泽、古雅的韵趣引人玩味,这就是篆刻的艺术,也是李砺的人生艺术。  看过很多关于李砺的文字,大都会提及他温润儒雅的个性。见面之后,果不其然。他的身上,有着南方人特有的温和、厚道,虽不善言辞,但他的话语传达着一
期刊
李可染有《四牛谈》,王馆长说他的是《憨牛谈》。牛本来就憨厚,人也要点憨厚。憨就是温顺,温顺才有温和。  星期一,齐白石纪念馆照例闭馆休息。整个馆内安安静静,不见了平日熙攘的人群,只有仿古的红柱还在很精神地立着。  王馆长领着记者进了他位于二楼的办公室——或许称之为画室会更贴切一些——办公桌安于一角,上面撂着几叠画册,靠墙摆着一张大桌子,铺满了画与笔墨。  沏上一壶普洱,王馆长才缓缓开口。  “这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