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我们现在对语文学习的总的指导方向上来看,我们应该抓住语文学科的特点,让学生们在语文的世界里,释放自己,浸润内心,重塑自我,提升涵养,再反过来发之于外。那么,我们的语文就从影响人,拓展到了影响整个社会的精气神。语文教育也就得到了了不起的提升。这也就是语文这门学科的真谛,是我们真正教好语文,让学生们学好语文所需要明晰于心的。把这一点再具体转化为教学的行动,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为学生营造一片语文的时空。
蒙田说过:教学“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培养对学问的兴趣和爱好,否则我们将只是教育一些满载书籍的傻子”。教师应当让学生们不是枯燥地去掌握语文知识,而是在语文氛围中进入一个语言与思想的美妙境界。我们能用于营造这个美妙世界的材料是十分丰富的,因为我们乃至整个人类有着漫长的伟大历史,无数睿智的先人和当今的才俊为我们构建起一个丰富的宝库。应该鼓励学生们去探寻,尽可能地让学生们利用娱乐的自由的时间,去书店,去图书馆,去寻找自己钟爱的文字、高屋建瓴的思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会和语文有一个自由而轻松的接触。然后我们开辟合适的课堂时间,让学生们把找到的文字用自己的情感语言,在课堂上朗读出来,让自己的心再一次浸润到这段文字当中,又使其他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被吸引,自然地走进来,共欣赏,同欢乐。由此这个小小的语文世界,从原来一个人的世界延伸为一个班级一个集体的意趣共通、融合一体的愉快时空。
这个过程可以在轮换中进行。每一个学生都是这个自由愉快世界里的主体,不断的被其他同学引发出表达的欲望,快乐的火花。那么学生们就犹如在一个别样的语文的天地里认识了真正的语文,语文的学习也就成为一棵潜滋暗长的大树,久之,蔚然成荫了。
第二,教师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文学偶像。
每一个学生乃至每一个人,在一定的时间段之内,都应该有一个文字的亲密者,一个灵魂的偶像,应该引导学生在某一个时期内,抓住一个自己尤为喜爱的作者,作深入地了解。了解其思想,了解其人生,从而更深入了解他的文字。从这种深入的了解中更加深对他的喜爱,遂使之成为自己的文学偶像。偶像的吸引力、影响力是无尽的。这是学生开始模仿的强大动力。我们知道,人类最初的、高效的学习大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是极为重要的学习手段。当一个学生有了自己的文学偶像,他就会深受其影响,形成相似的情感和意趣,并且不知不觉地模仿其语言风格,表达方式,思想的习惯,从中慢慢地领会到要如何运用模仿来的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更为有效地去表达自己业已形成的思想。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早已深入地、全方位地学习了语文。这其实就是一种自然的、生态化的语文学习法。真正地合乎了语文学习的自然规律——纽曼对学习的功利主义是十分反对的,他认为学习本身就是目的。他认为,一个理想的学生应该主动、积极地学习,通过学习知识训练智力,提高认知。
第三,写作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
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应该是写作。只有通过写作才能真正全面地掌握语文。这个除了以上所述的原因之外,还因为实践的重要性:要想正真了解农民,你就要亲身去从事农事;要想学会烹饪,你就必须亲自下厨做菜。当学生能够顺利地进行写作了,那么他同时也就能够独立成功地去欣赏那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作者为什么采用了这样的题目;作者的行文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文章中看似平淡的文字包含了怎样深邃的义理。没有人比演奏者更懂得音律,没有人比写作者更了解语文。
学生的习作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交流:选拔展示、配乐朗诵,或者干脆来一场模拟的作家访谈。生动活泼,寓学于乐,也同样营造了语文的氛围,并且在交流中提高习作水平。
陶行知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去学。当然也不是逼学生去学。对于一棵树苗,我们没有能力去逼迫其成长,我只能是为它提供一个有利于成长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它能自发地吸收养分,展现出勃勃的生机。这种内在的自发的动力,不是我们能赋予它的,而只能是诱发、引导和辅助,所以本文所阐述的方法基于此理。
学习语文最终是要做文学爱好者与传道者,担负文字的责任。这不是本文——非应试教学方法所要论及的,简而略之。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陶都中学(214000)
第一,教师为学生营造一片语文的时空。
蒙田说过:教学“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培养对学问的兴趣和爱好,否则我们将只是教育一些满载书籍的傻子”。教师应当让学生们不是枯燥地去掌握语文知识,而是在语文氛围中进入一个语言与思想的美妙境界。我们能用于营造这个美妙世界的材料是十分丰富的,因为我们乃至整个人类有着漫长的伟大历史,无数睿智的先人和当今的才俊为我们构建起一个丰富的宝库。应该鼓励学生们去探寻,尽可能地让学生们利用娱乐的自由的时间,去书店,去图书馆,去寻找自己钟爱的文字、高屋建瓴的思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会和语文有一个自由而轻松的接触。然后我们开辟合适的课堂时间,让学生们把找到的文字用自己的情感语言,在课堂上朗读出来,让自己的心再一次浸润到这段文字当中,又使其他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被吸引,自然地走进来,共欣赏,同欢乐。由此这个小小的语文世界,从原来一个人的世界延伸为一个班级一个集体的意趣共通、融合一体的愉快时空。
这个过程可以在轮换中进行。每一个学生都是这个自由愉快世界里的主体,不断的被其他同学引发出表达的欲望,快乐的火花。那么学生们就犹如在一个别样的语文的天地里认识了真正的语文,语文的学习也就成为一棵潜滋暗长的大树,久之,蔚然成荫了。
第二,教师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文学偶像。
每一个学生乃至每一个人,在一定的时间段之内,都应该有一个文字的亲密者,一个灵魂的偶像,应该引导学生在某一个时期内,抓住一个自己尤为喜爱的作者,作深入地了解。了解其思想,了解其人生,从而更深入了解他的文字。从这种深入的了解中更加深对他的喜爱,遂使之成为自己的文学偶像。偶像的吸引力、影响力是无尽的。这是学生开始模仿的强大动力。我们知道,人类最初的、高效的学习大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是极为重要的学习手段。当一个学生有了自己的文学偶像,他就会深受其影响,形成相似的情感和意趣,并且不知不觉地模仿其语言风格,表达方式,思想的习惯,从中慢慢地领会到要如何运用模仿来的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更为有效地去表达自己业已形成的思想。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早已深入地、全方位地学习了语文。这其实就是一种自然的、生态化的语文学习法。真正地合乎了语文学习的自然规律——纽曼对学习的功利主义是十分反对的,他认为学习本身就是目的。他认为,一个理想的学生应该主动、积极地学习,通过学习知识训练智力,提高认知。
第三,写作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
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应该是写作。只有通过写作才能真正全面地掌握语文。这个除了以上所述的原因之外,还因为实践的重要性:要想正真了解农民,你就要亲身去从事农事;要想学会烹饪,你就必须亲自下厨做菜。当学生能够顺利地进行写作了,那么他同时也就能够独立成功地去欣赏那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作者为什么采用了这样的题目;作者的行文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文章中看似平淡的文字包含了怎样深邃的义理。没有人比演奏者更懂得音律,没有人比写作者更了解语文。
学生的习作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交流:选拔展示、配乐朗诵,或者干脆来一场模拟的作家访谈。生动活泼,寓学于乐,也同样营造了语文的氛围,并且在交流中提高习作水平。
陶行知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去学。当然也不是逼学生去学。对于一棵树苗,我们没有能力去逼迫其成长,我只能是为它提供一个有利于成长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它能自发地吸收养分,展现出勃勃的生机。这种内在的自发的动力,不是我们能赋予它的,而只能是诱发、引导和辅助,所以本文所阐述的方法基于此理。
学习语文最终是要做文学爱好者与传道者,担负文字的责任。这不是本文——非应试教学方法所要论及的,简而略之。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陶都中学(2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