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品课创新能力的培养相比思品课知识的传授更重要,思品课創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品课思维品质和运用思品课思想方法的能力。随着思品课教材改革的深入开展,提高学生能力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思品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特别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每一个学生都养成独立分析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延伸问题的习惯,让所有的学生都有能力提出新见解、发现新思路、解决新问题。
一、创设情境,巧设导语,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好的导语是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和学习兴趣的导火线,其时常决定着整堂课的成效。教师在课堂上要着重营造一种感情氛围,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尽快地进入课文角色。初中不少课文作品是文美情真的佳作,可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爱人爱美之情,把握好这一点,选准切入点,引“生”入情,课堂教学就事半功倍了。教师可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名言警句、歌曲、漫画、诗词歌赋等导入新课。如:在学习九年级《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一课时,我先生动讲述大禹治水,三过家门不入的故事,配合书中插图,提出问题:大禹治水和我们熟知的铁杵磨针、卧薪尝胆等故事反映了同一主题,你能分析说明它是什么吗?
生答:反映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难,拼搏进取的精神。
教师:对,这种民族精神我们将之概括为艰苦奋斗精神,反映这种民族精神的还有一些名言警句和古代谚语,我们共同来学习一下教材中的5句格言,感悟一下每句中蕴含的道理。
这样既渲染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灵活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初中生的思维具有形象性和具体性,对于鲜明活泼的形象感兴趣,对于枯燥无味的教学难以集中精力学习,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可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学生的感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思品课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呢?可结合学生的特点,使信息技术真正通过与教学过程相整合,通过多媒体,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使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多样化,并创造一种资源丰富的学习环境,并重视信息技术与日常教学过程相结合。帮助他们适当地获取信息,帮助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以新的方式进行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呈现多元化,提高学生学习的层次和效率。通过多媒体特有的逼真画面,富有情感的声音,再加上教师适时恰当的讲解,可以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不断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如:在学习七年级《人生难免有挫折》一课时,我用多媒体展示了贝多芬、爱迪生、司马迁、张海迪、洪战辉、邰丽华等人物的图片,并让学生讨论这些人物的事迹。从而使他们体会到: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同时我还让学生学习课文中介绍的战胜挫折的4种方法,并用多媒体展示面对困难和挫折的三种人——挑战者、放弃者、半途而废者,让学生用不同词汇描写这三种人。这样,通过多媒体的灵活运用,学生便掌握了所学知识,激发了创新热情。
三、巧妙设疑,培养思想,激发兴趣
设疑,教师可以根椐教材内容的不同,联系生活,设置一些精巧别致的小问题,做到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引导学生讨论。比如,我在讲“维护社会管理秩序”时,抽出了以下现象,让学生们分组讨论:有的同学不经过同学的同意乱骑别人的自行车后就乱扔,把自行车弄丢了;三四人共骑一辆自行车玩杂技似地在大街上乱闯,结果出了交通事故;聚集一些社会不良青年戏弄女同学或勒索男同学……这些现象给我们的生活及社会管理带来什么影响,这些行为属于什么行为,该怎么处罚,依据是什么?学生们在讨论中表现得非常活跃,甚至还向我提出了许多新问题,也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从而进一步规范了自己的行为,促使其在今后的学习中自觉守法,收到了良好的实际效果。
四、通过形式多样的作业,落实学生的创新行动
传统的作业形式单一,主要采用单纯依靠纸笔的标准化题目形式,而新课程改革形式下的作业要求,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而是通过自己的直接参与掌握知识。为此,我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注重加强知识性和其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针对所学问题布置了课外讲故事、演小品、办黑板报、参加辩论会、学写政治小论文等作业。如:学习了七年级《我能行》一课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形式不限,各编一个反映自卑者、自负者、自信者不同表现的节目;学习了《告别依赖,走向自立》一课后,我让学生制定“自立天天行”计划。这些形式多样的作业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
五、通过让学生走出课堂,拓展创新发展空间
《课程标准》指出:“思品课以青少年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这就要求教师善于把教材内容变为游戏和活动的形式,让青少年们在课堂上“动”起来。通过活动,青少年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用自己的认知认识世界,从而收到自我教育的效果。因此,在思品课教学中一定要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接触生活,参加社会实践,运用学到的知识,发现、探求新知识,获得不竭的创新源泉。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这些拓展延伸的教学步骤并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互为一体的。因此,在实践操作的运用过程中,我们绝不能机械地模仿、照搬,而应根据实际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点灵活地应用、尝试。思维应当有无限的空间。对于包罗万象的思品课,更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既立足课文,又跳出课文,避免“一言堂”;把学生带到更广阔的课外世界,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社会、生活;引导学生到广阔的天地去探索,去摘取新鲜的知识之果,去获取更大的创造能力,真正形成思品课素养。
思品课新课标提出了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的基本理念,只有帮助学生落实“双基”,帮助学生认识思品课,认识思品课的思想和本质,才能进一步地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设情境,巧设导语,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好的导语是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和学习兴趣的导火线,其时常决定着整堂课的成效。教师在课堂上要着重营造一种感情氛围,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尽快地进入课文角色。初中不少课文作品是文美情真的佳作,可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爱人爱美之情,把握好这一点,选准切入点,引“生”入情,课堂教学就事半功倍了。教师可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名言警句、歌曲、漫画、诗词歌赋等导入新课。如:在学习九年级《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一课时,我先生动讲述大禹治水,三过家门不入的故事,配合书中插图,提出问题:大禹治水和我们熟知的铁杵磨针、卧薪尝胆等故事反映了同一主题,你能分析说明它是什么吗?
生答:反映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难,拼搏进取的精神。
教师:对,这种民族精神我们将之概括为艰苦奋斗精神,反映这种民族精神的还有一些名言警句和古代谚语,我们共同来学习一下教材中的5句格言,感悟一下每句中蕴含的道理。
这样既渲染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灵活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初中生的思维具有形象性和具体性,对于鲜明活泼的形象感兴趣,对于枯燥无味的教学难以集中精力学习,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可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学生的感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思品课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呢?可结合学生的特点,使信息技术真正通过与教学过程相整合,通过多媒体,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使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多样化,并创造一种资源丰富的学习环境,并重视信息技术与日常教学过程相结合。帮助他们适当地获取信息,帮助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以新的方式进行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呈现多元化,提高学生学习的层次和效率。通过多媒体特有的逼真画面,富有情感的声音,再加上教师适时恰当的讲解,可以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不断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如:在学习七年级《人生难免有挫折》一课时,我用多媒体展示了贝多芬、爱迪生、司马迁、张海迪、洪战辉、邰丽华等人物的图片,并让学生讨论这些人物的事迹。从而使他们体会到: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同时我还让学生学习课文中介绍的战胜挫折的4种方法,并用多媒体展示面对困难和挫折的三种人——挑战者、放弃者、半途而废者,让学生用不同词汇描写这三种人。这样,通过多媒体的灵活运用,学生便掌握了所学知识,激发了创新热情。
三、巧妙设疑,培养思想,激发兴趣
设疑,教师可以根椐教材内容的不同,联系生活,设置一些精巧别致的小问题,做到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引导学生讨论。比如,我在讲“维护社会管理秩序”时,抽出了以下现象,让学生们分组讨论:有的同学不经过同学的同意乱骑别人的自行车后就乱扔,把自行车弄丢了;三四人共骑一辆自行车玩杂技似地在大街上乱闯,结果出了交通事故;聚集一些社会不良青年戏弄女同学或勒索男同学……这些现象给我们的生活及社会管理带来什么影响,这些行为属于什么行为,该怎么处罚,依据是什么?学生们在讨论中表现得非常活跃,甚至还向我提出了许多新问题,也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从而进一步规范了自己的行为,促使其在今后的学习中自觉守法,收到了良好的实际效果。
四、通过形式多样的作业,落实学生的创新行动
传统的作业形式单一,主要采用单纯依靠纸笔的标准化题目形式,而新课程改革形式下的作业要求,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而是通过自己的直接参与掌握知识。为此,我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注重加强知识性和其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针对所学问题布置了课外讲故事、演小品、办黑板报、参加辩论会、学写政治小论文等作业。如:学习了七年级《我能行》一课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形式不限,各编一个反映自卑者、自负者、自信者不同表现的节目;学习了《告别依赖,走向自立》一课后,我让学生制定“自立天天行”计划。这些形式多样的作业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
五、通过让学生走出课堂,拓展创新发展空间
《课程标准》指出:“思品课以青少年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这就要求教师善于把教材内容变为游戏和活动的形式,让青少年们在课堂上“动”起来。通过活动,青少年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用自己的认知认识世界,从而收到自我教育的效果。因此,在思品课教学中一定要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接触生活,参加社会实践,运用学到的知识,发现、探求新知识,获得不竭的创新源泉。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这些拓展延伸的教学步骤并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互为一体的。因此,在实践操作的运用过程中,我们绝不能机械地模仿、照搬,而应根据实际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点灵活地应用、尝试。思维应当有无限的空间。对于包罗万象的思品课,更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既立足课文,又跳出课文,避免“一言堂”;把学生带到更广阔的课外世界,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社会、生活;引导学生到广阔的天地去探索,去摘取新鲜的知识之果,去获取更大的创造能力,真正形成思品课素养。
思品课新课标提出了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的基本理念,只有帮助学生落实“双基”,帮助学生认识思品课,认识思品课的思想和本质,才能进一步地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