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十三五”期间,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将是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条主线,而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关键是中高职的有机衔接。笔者立足于四川省和所在学院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系统地调研了四川省14所中专院校与高职院校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衔接情况,提出了中高职“接口处”衔接与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并对该类问题的对策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接口处”;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1-0150-03
一、背景
从2010年开始,我国的中高职衔接从管控与受限阶段进入了通畅与拓宽阶段[1],2011年8月以来,教育部出台了以《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为核心的系列有关职业教育文件,2014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我国的广大职业教育者纷纷开展了中高职教育衔接方面的研究,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实践在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省市都已开始试点[2]。我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在这段时期也在逐年加大对口单独招生计划,随着中职生源比重的加大,笔者所在学院的电信教研室在各级部门和领导的指导下开展了中高职衔接方面的探索。
二、四川省电子类专业中高职衔接现状
1.中高职学校电子类专业开设情况分析。据《四川省“十二五”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报告(2011-2015年度)》,信息技术类专业的毕业生人数为113280、招生人数101088、在校生人数221362,与其他专业类别的各类人数相比均处于首位。在中职学校的信息技术类专业中,开设的电子类专业主要有电子与信息技术、电子技术应用和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2017年四川省具有中等职业学历教育招生资格学校511所,招收电子类专业的有233所,分布情况如下:
四川省普通高校开设了高职高专电子类专业的学校共47所,主要有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汽车电子技术。
2.中高职衔接现状分析。2014年8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14〕48号)》,指出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衔接沟通体系。2014年12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成府发〔2014〕29号)》,指出中高职教育衔接贯通发展,提出实施“3 1 N”中高职集团化办学,以3所市属高职院校、1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为龙头,推进中高职一体化发展。目前有11所中職学校加入到了“3 N”集团化办学工作中来。
四川省全面推进中高职人才培养有效衔接,稳步实施五年一贯制、对口高职招生政策,逐步扩大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录取规模,逐步提高高职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比例。并于2016年3月,四川省教育厅、省发改委、财政厅联合印发《关于开展中等和专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衔接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中职学校和专科层次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衔接,打通人才成长通道,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据四川省教育考试院官网公布,2015年在川招收初中毕业生的五年制高职的中职学校共140所,总招生规模数30475人。其中,2015年五年制高职电子类专业共招生865人,有15所中职学校联合10所高职院校招生,其中2所高职院校另外独立招生,招生专业主要为电子技术应用和电子与信息技术。
从笔者深入调研的14所中职学校的电子类专业来看,2017年升学班100%的有7所,占50%,平均升学率为94.09%,其中升入高职的平均比率为91.56%。
我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历年的高考招生计划都含对口高职计划,2015年投放单独招生对口高职计划50人,2017年投放单独招生对口高职计划40人,都超过了当年计划总数的50%。2017年我院共投放单独招生计划2400人,占全院当年计划总数的50%。
三、中高职“接口处”衔接的问题及对策
笔者所在的团队通过走访、座谈、电话、网络等多种形式对多所开设了电子类专业的中高职学校开展了调研,并收回其中眉山电子职业技术学校等14所中职学校提交的调查问卷。
1.存在的问题。通过调研发现少数高职院校通过与中职院校合作或者独立形式,开设了五年一贯制的电子类专业。开设了电子类专业的高职院校招收中职生源的普遍做法是通过单独招生和高考对口招生,通过对12所高职院校电子类专业近3年的招生计划调研发现,大多数学校逐年加大了单独招生计划比例。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针对信息技术二类考生进行单独招生,采取“文化素质 职业技能”的方式,但是,各个学校的测试大纲不统一,测试内容、测试方式也不统一,不利于中职学校学生的专业学习。
2.对策探索与实践。2016年四川省发布的《关于开展中等和专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衔接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推动高等职业院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提出了4项措施:①建立面向中职毕业生单招职业技能考核标准;②开展分类考核、多元录取单独招生改革;③实施技能拔尖人才免试招生办法;④稳步扩大高职院校面向中职毕业生招生规模。现针对第1和第2项措施谈谈笔者的观点。(1)单招技能测试探索。从目前我们调研的12所高职院校情况来看,2017年电子类专业的对口单招中,除文化素质外的部分有1所院校采取的计算机文化基础笔试,有2所学校为面试;其余9所为电子类专业职业技能测试,占75%。进行职业技能测试的学校中,测试大纲覆盖的知识和技能范围、考核难度差异较大。从我们深入调研的14所中职学校的电子类专业的情况来看,各学校的生源情况、师资、实验实训条件差异大。四川省《关于开展中等和专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衔接的指导意见》指出,推进实施高职院校面向中职毕业生“文化素质 职业技能”的单独招生考试办法,逐步建立职业技能考核标准,并探索与国家职业资格对接。建立招生专业职业技能测试标准,开发标准化职业技能测试程序,全面提升考试的信度和效度。笔者非常期待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职业技能测试标准和标准化职业技能测试程序的出台,笔者认为这能对中职信息二类专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教学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也有利于高职院校该专业对口单招的专业测试工作开展,利于选拔到优秀的专业苗子,并有利于后续的课程衔接。(2)招生制度改革探讨。目前我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已经实现了分类考核、多元录取单独招生的制度,拔尖人才免试招生还有待相关部门的具体政策出台后实施。在对口单招实行职业技能测试的过程中,如何在面对考生数量大,实训考场相对有限,并且需要快速准确得出测评成绩的条件下,实现对考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较全面的考查,是较难的。四川省《关于开展中等和专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衔接的指导意见》指出,在面向中职毕业生的单独招生中,逐步实行选拔性考核、合格性考核等多种方式结合的招生考试制度,形成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分类考试、综合评价的高职院校招生模式。笔者非常支持这种制度和模式,在调研交流中,一些中职学校的相关人员也非常赞同。如果能建立有效、可实施性强的评价体系,对中职学校的学生实施过程性的考核,并制定如何将考核结果应用到升学考试的制度,将有助于高职院校全面考查学生。过程性考核和选拔性考核结合的方式,能有助于高职院校对考生群体进行有效的筛选,将电子类专业知识基础好、技能扎实、有发展潜力的考生选拔出来,也可避免对考生来说“一考定终身”的问题。 四、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最终落脚点,在目前主流的“3 3”模式中,如何实现中职和高职人才培养的有效衔接,是需要国家各级相关部门和中高职院校相关职能部门及广大专业教师来共同努力的,目前已有不少的相关人士已经行动起来。
1.存在的问题。(1)“3 3”培养模式分段进行、缺少沟通[3]。由于我国职教体系的特点,中高职院校在各自3年的人才培养中各自为政,缺乏沟通,目前大多数中高职院校的衔接停留在双方招生就业部门的衔接,没有深入开展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教学实施等方面的有效交流。导致对中高职阶段的培养目标、任务理解不一致,课程标准不统一。另外各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要求相差不大,但各高职学校即使相同的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标准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3]。(2)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重复率偏高[3]。由于前述的问题,也导致了中高职电子类专业对各自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甚至职业资格取证等级等方面没有清晰划分。从调研发现,电子类基础课程,中高职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重复率偏高,特别是电路分析、电工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这些课程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重复率达50%以上,极大地浪费了资源,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3)中职生文化课基础相对弱。笔者对我院电子信息工程技術专业2015级1个普高生源班和1个中职生源班,开展了问卷调查、座谈,对两个班的各门课程的学习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中职生普遍感觉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课程学习吃力,学习效果也不好。我院对高等数学和大学英语已经实现了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实施不同内容和要求的教学,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
2.“3 3”一体化衔接培养方案探索。笔者认为要解决中高职课程衔接方面的问题,在做好专业目录衔接的基础上,需要在大量的企业调研和岗位分析基础上,根据职业岗位需求,明确中职和高职院校培养人才从低到高的职业能力和层次结构[4],在科学、规范和权威的职业标准指导下,在教育部发布的相应指南的框架下,明确中高职衔接的电子类专业各自的培养目标,体现出层次性。可以从基本素质、职业能力、职业资格三条主线[5]来设置课程,进行“项目一体化设计、能力螺旋式上升”课程体系的构建[6],构建“3 3”一体化衔接培养方案。在设计中职学校电子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时,可设置模块化的专业课程,便于各中职学校根据各自学校的具体情况灵活选用。在参与了笔者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有78.6%的中职学校认为,“3 3”一体化衔接培养方案是可行的。
五、结语
中高职衔接是一项系统工程,笔者虽然开展了一些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远远不够,要做到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教育的有效和无缝衔接,还需要开展更多方面的研究和探索,进行扎实的分类教学改革和实践探索,将中职学生进入高职后的衔接全程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关剑,王玲启.中高职衔接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9):65-69.
[2]朱涛.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J].科技视界,2015,(1):57-91.
[3]王正勇,夏西泉,王用鑫.重庆市中高职课程有效衔接的研究——以电子信息类专业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5,(12):7-11.
[4]侯聪玲.电子信息技术类中高职衔接相关问题的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5,(27):157-158.
[5]李兴洲,耿悦.中高职衔接“课程链”建构研究[J].职教论坛,2017,(6):12-18.
[6]张平华,谭立新,肖成.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模式研究与实践——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6,(10):62-66.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接口处”;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1-0150-03
一、背景
从2010年开始,我国的中高职衔接从管控与受限阶段进入了通畅与拓宽阶段[1],2011年8月以来,教育部出台了以《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为核心的系列有关职业教育文件,2014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我国的广大职业教育者纷纷开展了中高职教育衔接方面的研究,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实践在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省市都已开始试点[2]。我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在这段时期也在逐年加大对口单独招生计划,随着中职生源比重的加大,笔者所在学院的电信教研室在各级部门和领导的指导下开展了中高职衔接方面的探索。
二、四川省电子类专业中高职衔接现状
1.中高职学校电子类专业开设情况分析。据《四川省“十二五”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报告(2011-2015年度)》,信息技术类专业的毕业生人数为113280、招生人数101088、在校生人数221362,与其他专业类别的各类人数相比均处于首位。在中职学校的信息技术类专业中,开设的电子类专业主要有电子与信息技术、电子技术应用和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2017年四川省具有中等职业学历教育招生资格学校511所,招收电子类专业的有233所,分布情况如下:
四川省普通高校开设了高职高专电子类专业的学校共47所,主要有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汽车电子技术。
2.中高职衔接现状分析。2014年8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14〕48号)》,指出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衔接沟通体系。2014年12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成府发〔2014〕29号)》,指出中高职教育衔接贯通发展,提出实施“3 1 N”中高职集团化办学,以3所市属高职院校、1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为龙头,推进中高职一体化发展。目前有11所中職学校加入到了“3 N”集团化办学工作中来。
四川省全面推进中高职人才培养有效衔接,稳步实施五年一贯制、对口高职招生政策,逐步扩大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录取规模,逐步提高高职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比例。并于2016年3月,四川省教育厅、省发改委、财政厅联合印发《关于开展中等和专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衔接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中职学校和专科层次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衔接,打通人才成长通道,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据四川省教育考试院官网公布,2015年在川招收初中毕业生的五年制高职的中职学校共140所,总招生规模数30475人。其中,2015年五年制高职电子类专业共招生865人,有15所中职学校联合10所高职院校招生,其中2所高职院校另外独立招生,招生专业主要为电子技术应用和电子与信息技术。
从笔者深入调研的14所中职学校的电子类专业来看,2017年升学班100%的有7所,占50%,平均升学率为94.09%,其中升入高职的平均比率为91.56%。
我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历年的高考招生计划都含对口高职计划,2015年投放单独招生对口高职计划50人,2017年投放单独招生对口高职计划40人,都超过了当年计划总数的50%。2017年我院共投放单独招生计划2400人,占全院当年计划总数的50%。
三、中高职“接口处”衔接的问题及对策
笔者所在的团队通过走访、座谈、电话、网络等多种形式对多所开设了电子类专业的中高职学校开展了调研,并收回其中眉山电子职业技术学校等14所中职学校提交的调查问卷。
1.存在的问题。通过调研发现少数高职院校通过与中职院校合作或者独立形式,开设了五年一贯制的电子类专业。开设了电子类专业的高职院校招收中职生源的普遍做法是通过单独招生和高考对口招生,通过对12所高职院校电子类专业近3年的招生计划调研发现,大多数学校逐年加大了单独招生计划比例。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针对信息技术二类考生进行单独招生,采取“文化素质 职业技能”的方式,但是,各个学校的测试大纲不统一,测试内容、测试方式也不统一,不利于中职学校学生的专业学习。
2.对策探索与实践。2016年四川省发布的《关于开展中等和专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衔接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推动高等职业院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提出了4项措施:①建立面向中职毕业生单招职业技能考核标准;②开展分类考核、多元录取单独招生改革;③实施技能拔尖人才免试招生办法;④稳步扩大高职院校面向中职毕业生招生规模。现针对第1和第2项措施谈谈笔者的观点。(1)单招技能测试探索。从目前我们调研的12所高职院校情况来看,2017年电子类专业的对口单招中,除文化素质外的部分有1所院校采取的计算机文化基础笔试,有2所学校为面试;其余9所为电子类专业职业技能测试,占75%。进行职业技能测试的学校中,测试大纲覆盖的知识和技能范围、考核难度差异较大。从我们深入调研的14所中职学校的电子类专业的情况来看,各学校的生源情况、师资、实验实训条件差异大。四川省《关于开展中等和专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衔接的指导意见》指出,推进实施高职院校面向中职毕业生“文化素质 职业技能”的单独招生考试办法,逐步建立职业技能考核标准,并探索与国家职业资格对接。建立招生专业职业技能测试标准,开发标准化职业技能测试程序,全面提升考试的信度和效度。笔者非常期待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职业技能测试标准和标准化职业技能测试程序的出台,笔者认为这能对中职信息二类专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教学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也有利于高职院校该专业对口单招的专业测试工作开展,利于选拔到优秀的专业苗子,并有利于后续的课程衔接。(2)招生制度改革探讨。目前我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已经实现了分类考核、多元录取单独招生的制度,拔尖人才免试招生还有待相关部门的具体政策出台后实施。在对口单招实行职业技能测试的过程中,如何在面对考生数量大,实训考场相对有限,并且需要快速准确得出测评成绩的条件下,实现对考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较全面的考查,是较难的。四川省《关于开展中等和专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衔接的指导意见》指出,在面向中职毕业生的单独招生中,逐步实行选拔性考核、合格性考核等多种方式结合的招生考试制度,形成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分类考试、综合评价的高职院校招生模式。笔者非常支持这种制度和模式,在调研交流中,一些中职学校的相关人员也非常赞同。如果能建立有效、可实施性强的评价体系,对中职学校的学生实施过程性的考核,并制定如何将考核结果应用到升学考试的制度,将有助于高职院校全面考查学生。过程性考核和选拔性考核结合的方式,能有助于高职院校对考生群体进行有效的筛选,将电子类专业知识基础好、技能扎实、有发展潜力的考生选拔出来,也可避免对考生来说“一考定终身”的问题。 四、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最终落脚点,在目前主流的“3 3”模式中,如何实现中职和高职人才培养的有效衔接,是需要国家各级相关部门和中高职院校相关职能部门及广大专业教师来共同努力的,目前已有不少的相关人士已经行动起来。
1.存在的问题。(1)“3 3”培养模式分段进行、缺少沟通[3]。由于我国职教体系的特点,中高职院校在各自3年的人才培养中各自为政,缺乏沟通,目前大多数中高职院校的衔接停留在双方招生就业部门的衔接,没有深入开展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教学实施等方面的有效交流。导致对中高职阶段的培养目标、任务理解不一致,课程标准不统一。另外各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要求相差不大,但各高职学校即使相同的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标准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3]。(2)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重复率偏高[3]。由于前述的问题,也导致了中高职电子类专业对各自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甚至职业资格取证等级等方面没有清晰划分。从调研发现,电子类基础课程,中高职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重复率偏高,特别是电路分析、电工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这些课程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重复率达50%以上,极大地浪费了资源,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3)中职生文化课基础相对弱。笔者对我院电子信息工程技術专业2015级1个普高生源班和1个中职生源班,开展了问卷调查、座谈,对两个班的各门课程的学习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中职生普遍感觉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课程学习吃力,学习效果也不好。我院对高等数学和大学英语已经实现了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实施不同内容和要求的教学,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
2.“3 3”一体化衔接培养方案探索。笔者认为要解决中高职课程衔接方面的问题,在做好专业目录衔接的基础上,需要在大量的企业调研和岗位分析基础上,根据职业岗位需求,明确中职和高职院校培养人才从低到高的职业能力和层次结构[4],在科学、规范和权威的职业标准指导下,在教育部发布的相应指南的框架下,明确中高职衔接的电子类专业各自的培养目标,体现出层次性。可以从基本素质、职业能力、职业资格三条主线[5]来设置课程,进行“项目一体化设计、能力螺旋式上升”课程体系的构建[6],构建“3 3”一体化衔接培养方案。在设计中职学校电子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时,可设置模块化的专业课程,便于各中职学校根据各自学校的具体情况灵活选用。在参与了笔者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有78.6%的中职学校认为,“3 3”一体化衔接培养方案是可行的。
五、结语
中高职衔接是一项系统工程,笔者虽然开展了一些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远远不够,要做到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教育的有效和无缝衔接,还需要开展更多方面的研究和探索,进行扎实的分类教学改革和实践探索,将中职学生进入高职后的衔接全程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关剑,王玲启.中高职衔接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9):65-69.
[2]朱涛.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J].科技视界,2015,(1):57-91.
[3]王正勇,夏西泉,王用鑫.重庆市中高职课程有效衔接的研究——以电子信息类专业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5,(12):7-11.
[4]侯聪玲.电子信息技术类中高职衔接相关问题的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5,(27):157-158.
[5]李兴洲,耿悦.中高职衔接“课程链”建构研究[J].职教论坛,2017,(6):12-18.
[6]张平华,谭立新,肖成.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模式研究与实践——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6,(10):6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