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学乐教巧运用,天籁童声净心田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99z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纵观当前音乐教材不难发现,合唱教学的比重还是相当大的,可以说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到了中高年级,音乐课本中有超过半数的合唱歌曲。因此,要提高小学音乐多声部的教学质量,从低段起就要不断给学生营造多声部的感受氛围,引导学生参与到多声部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去,让学生逐步建立多声部的概念。为中高段合唱的教学奠定基础。本文结合实际教学,概括和阐述了低段多声部教学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学低段音乐;多声部教学;策略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10-0133-02
  【本文著录格式】刘达文.乐学乐教巧运用,天籁童声净心田——谈小学低段多声部教学策略[J].北方音乐,2020,05(10):133-134.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完善,国家对音乐学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乐课程变得丰富多样,音乐课堂更加地追求精、特、美,更多的关注学生主体的发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歌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最容易普及、参与人数最多的艺术表演形式。纵观当前小学音乐教材,不难发现合唱歌曲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重,尤其到了中、高年级,合唱歌曲占到歌曲总数的一半以上,这也说明了合唱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大多数音乐老师来说,想要教好合唱是有一定难度的,而且学生合唱能力的培养也是需要慢慢积累的。因此,从低段起就应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把多声部的和声意识和理念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为孩子打开合唱的大门,让他们尽早走进合唱,从而来为中、高段多声部的学习夯实基础。
  一、为学生营造多声部的感受氛围
  在小学音乐课本上,还是有许多供学生欣赏的合唱歌曲,比如《小白船》《亲亲红领巾》《猜调》。教材中所选用的歌曲大多旋律肢体清晰,声部分明,在欣赏时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一双会聆听的耳朵。现在学习的渠道丰富多彩,除了课本上提供的一些合唱歌曲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搭建平台,观摩一些身边合唱队的练习与演出,或是引进一些优秀的国内外合唱作品,有选择性地供学生欣赏、鉴析,让他们近距离地感受合唱的和声之美,在聆听中慢慢培养兴趣。在赏析的同时可以让他们对比与平时齐唱时旋律织体与和声效果的不同。有意识地接受一定的感官刺激,让他们由浅入深地体会到和声的和谐、变化和丰富的内在之美,从而初步感受合唱艺术的魅力以及和声效果所带来的听觉冲击,渐渐地一旦对合唱产生了兴趣,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他们就会自觉、认真地投入进去。
  二、为学生创设多声部的感受机会
  (一)纯节奏的练习
  (1)给出固定的节拍,把全班分成若干组,每小组在同一拍点上进行不同节奏型的反复练习,以此来形成不同声部的重叠,让学生感受不同声部错落有致的进行。这种方式不仅能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聆听,同时也锻练了他们对节奏的把控能力。
  (2)师生进行合作,教师用鼓敲出稳定的节拍,学生在恒拍感的作用下进行即兴节奏的问答,例如:
  (3)声势: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教师给出恒拍,学生做不同节奏的声势练习。根据不同的声势,感受节奏的起起伏伏。
  例如:学生1 手   手   腿腿  脚   手   手   腿腿  脚
  学生2 腿腿 肩肩 脚脚 手手  腿腿 肩肩 脚脚 手手
  (二)歌曲节奏的练习
  低年级的歌曲短小精悍,朗朗上口,相对来说都比较简单,这就留给了教师更大的创作空间。歌曲与节奏组合的多声部练习是进行合唱的预备阶段,在低年级再适合不过了。二声部的诵读是一种很有效的体验多声部的方式。把学生分组,通过聆聽、合作,感受不同节奏型配合下形成的此起彼伏的音响效果,学生能够初步感受到多声部音响效果的丰满。接着,可以让二声部的诵读变成歌唱与诵读配合的方式,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歌唱中感受多声部,又可以避免由于年龄小、音准尚不稳定而带来的声部混淆现象。
  例如:苏教版一上《小蚂蚁搬米粒》,根据歌曲的情境,为歌曲加入了蚂蚁搬东西的口号声“嗨哟”与歌词进行二声部的配合。这个拟声词相对低沉,与歌曲的音色形成了较大的对比,在分组诵读时能够听到很有层次的两个声部在重叠进行,学生能在相互合作中感受到多声部肢体的丰满。
  在学会演唱后,可以进行演唱与诵读的配合,让学生在演绎好自己声部的同时学会聆听另一声部,渐渐树立多声部的概念。
  三、在律动表演中感受多声部织体的变化
  律动是低年级的学生特别喜爱的一种表演形式。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纪小,天生活泼好动,擅长表演,而且他们的视觉感知往往要比听觉感知快。可以让他们在律动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在多声部的音乐学习中,可以从他们喜欢的律动着手,通过分组律动、表演帮助学生感受作品中多声部的不同形态及特点,感受到多声部织体带来的音响效果和丰富的表现力。
  (二)通过律动,让学生“看”到各声部之间的旋律特点
  在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很容易被主旋律或旋律性强的声部所吸引而忽视了另一些声部,此时可以通过律动来分组,让学生“看”到各声部之间的联系。
  例如:在欣赏苏教版二上《摇篮曲》时,可以把全班分成三大组。当优美的旋律响起时,全班坐着静静聆听。当听到女高声部出现时,第一组学生起立律动;当听到女中声部出现时,第二组学生坐着双手举过头顶律动;当听到女低声部出现时,第三组学生蹲着把手放在胸前律动。通过这样高低错落的动作,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各个声部的交叉。   (三)通过表演,让学生“听”到多声部之间的互动交流
  在律动表演中,不仅要让学生“听”到各声部音乐的进行,更要让学生感受到多声部织体的互动交流。合唱本身就是听觉的艺术,通过肢体动作可以让学生在律动中感受音乐,在相互配合中听到声部交汇而产生的和声美。
  例如:欣赏《在钟表店里》时,一段描述钟表的音乐把钟表店里的小闹钟、大摆钟、石英钟、布谷钟发出的不同声响交织在了一起。在欣赏这段时,可以把学生分成四组,分别用不同的动作和声音模仿相应的钟声。先由老师带领学生在相应钟表出现的地方加入相应的钟声,渐渐地学生熟悉音乐后,让他们数好拍子,自己在相应的拍点加入。随着钟声一点点的叠加,此起彼伏的声响响彻教室,当四种钟声交织在一起出现时,仿佛就是一场交响盛宴。学生在不同的钟声中也“听”到了各声部之间的交相辉映。
  (四)歌曲与固定音型多声部的配合
  “固定音型”源于意大利文“Ostinato”,主要用于伴奏声部,意指一个音乐动机或小型乐句不断重复贯穿于一段音乐或全曲中。
  例如:苏教版二下《乃哟乃》一曲,当学生把曲调唱会后,一开始可以由教师加入1 5这个顽固伴奏型跟学生进行配合,等学生适应了这种歌唱方式后,可以让学生分组合作演唱,以此来感受到多声部的存在。
  这种歌曲与顽固伴奏形成的多声部演唱,尤其适用于低段的学习。学生从头至尾使用固定的音型为歌曲伴奏,降低了难度,又让学生感受到了多声部的和声效果。简单、易学、有趣,不仅能够在低段帮助学生夯实合唱基础,还能让学生体验到合唱所带来的艺术魅力,学生乐在其中。
  (五)借助卡农培养学生多声部的演唱能力
  卡农是深受学生喜爱的一种多声部演唱形式,也是发展合唱的基础练习。卡农又称之为轮唱,所谓“轮”就有滚动的意思,是由两个、三个或四个声部先后相距两拍或一小节、两小节不等演唱相同的旋律,形成此起彼伏、连绵不断的音响效果,最终结尾统一结束。
  1.加强诵读卡农的练习
  對于低段的学生来说,音高概念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慢慢地磨合。这时候,我们可以从一些简单的童谣、儿歌的诵读入手,通过轮诵让学生感受到多声部的音响效果。结合轮诵让学生对比与平时全班齐读的区别时,学生能够很明显地感觉到“像回声一样,像影子一样连绵不断,此起彼伏”。
  例如:在诵读苏教版一下《亮火子虫》时,在教师响板的敲击下,先全班完整诵读,然后师生配合,师晚两拍读,读完让学生说出异同,学生能够很明显地感觉到老师晚了两拍出来,然后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尝试卡农的练习。开始的时候,两个组的学生老是听到另一个声部就停下来,互相影响,或是与另一组一起变成齐读。渐渐地,通过一遍遍地练习、配合,两个组的节奏读得越来越好,在老师响板的伴奏下就形成了错落有致的二声部诵读。
  2.加强简易的二声部轮唱练习
  轮唱是合唱的一种形式。通过轮唱要让学生在演唱时学会聆听另一声部的演唱,既互不干扰,又能做到相互和谐、统一,这样才能形成此起彼伏、错落有致的和声效果。这种演唱形式的改变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演唱兴趣,同时也为中、高年级多声部的演唱打下了基础。
  (六)加强中断卡农和连续卡农的练习
  卡农又叫轮唱,互相模仿、互相追逐有中断卡农和连续卡农之分。中断卡农也叫回声卡农。当教师表演一个节奏型时,学生紧接着模仿,之后教师再表演一个节奏型时,学生再接着模仿,此起彼伏,连绵不断。教师在表演的同时可以给学生提示,以此来方便学生衔接,同时也有助于表演的整齐性。学生要像回声一样,紧密地衔接,表现出音乐美。
  连续卡农相对于中断卡农来说要稍难些,在保持恒拍的前提下,教师连续表演新的节奏型,学生在规定的拍点进入模仿卡农。两个声部相互交错,各自要不受干扰,很好地演绎自己的声部,保持自己声部的独立性,使两个声部交相辉映。
  在二声部卡农配合好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水平,还可以再进行三声部、四声部的卡农练习。
  (六)利用柯尔文手势进行和弦的训练
  从单音到双音再到三和弦,可以借助柯尔文的手势提醒进行练习,这也是合唱的一项基础训练。先把学生分组,教师用柯尔文手势提示音高,在保持第一个音的音高后,教师变换手势,加入第二个音的演唱,在保持好双音的基础上再加入第三、第四个音。如此循环,教室里响彻着丰满的和声美,学生能够感受不同音高带来的听觉冲击,同时也训练了他们的音准,从而为中、高段多声部的演唱铺路。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小学音乐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刘达文(1991—),女,汉族,江苏常州人,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紫云小学,中小学二级教师,本科,音乐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关公作为三国时期蜀国的大将,其形象随着历史的前进不断地发生变化。从最初有勇无谋的武夫,到姿容轩昂、智勇双全的英雄,再到忠义勇武刚强的忠臣君子,最后到被普通民众尊奉为英勇善战的战神,镇妖除魔的驱邪神,呼风唤雨、治病救灾的保护神,招财进宝的武财神,这些形象的不断变化,都是封建社会发展的特定需求。  关键词:关公;有勇无谋; 智勇双全;忠义; 保护神  一、《三国志》中的关羽形象  关羽的生平据晋
期刊
我和谁都不争  和谁争我都不屑  我爱大自然  其次就是艺术  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  我也准备走了  2016年5月23日,中国最后一位以先生称呼的女性–––杨绛,带着对大自然以及艺术的眷恋,永远告别了这个她曾热爱的世界。  杨绛先生的一生,是一百多年来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沉浮命运的典型。在许多熟悉她的朋友眼中,杨绛先生生活简朴,为人低调,不大的寓所没有见过任何装修,就连室内也没有昂贵的
期刊
摘要: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杜甫被后人尊称为“诗圣”,后世学者对杜甫“诗圣”之因的论述多有涉及,但角度、观点各有不同,良莠不齐。本文结合杜甫人生经历及诗作特点从诗中圣哲、诗中圣手两个方面详细解读杜甫的“诗圣”成因。  关键词:杜甫;诗圣;忠君;格律;炼字  我國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和杜甫分别被后人尊称称为“诗仙”、“诗圣”,有人说:李白是天授的奇才,杜甫是人能的极致。这神仙下凡,自然难以摹状,但是人能的极致
期刊
摘要:2000年以来,台湾青春电影突破了台湾传统青春成长主题影片固有的模式,在青春主题之下已出现和形成独具风格特点的母题,校园爱情题材、青春励志题材、同性恋题材等青春母题的出现,推动和完善台湾青春电影的广泛发展。台湾青春电影逐渐以类型化的发展模式,弥补和创新了台湾电影产业创作样式,为台湾青春电影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曙光。其中爱情、励志以及同性母题尤为凸显台湾新青春电影特性,本文通过这三大母题作为切入点
期刊
日出一  喷薄一出乱云散,  霞光万道映满天。  莫让美景等闲度,  萧瑟秋风又一年。  日出二  一轮金乌驻碧宫,  出巡先遣祥雲同,  喷薄一出山河壮,  借问天地谁为雄。  云  任意飘游无有根,  敢蔽日月与星辰,  若无狂风来激荡,  我为主宰尔为臣。  九一八祭  铁蹄一踏山河碎,生灵涂炭骨成堆。  倭贼侵我耻辱日,天地呜咽血泪垂。  前世不忘后世师,同仇不让敌意随。  常以此耻教万代
期刊
摘要:作为台湾新电影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杨德昌电影对于台湾社会现实的捕捉尤为深入。其电影极具鲜明的个性化美学特征,将错综复杂的现代台湾社会艺术而真实地呈现出来。主题上,他对于现代都市有着深刻的思考并进行个性化的表达,并将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或轻或重地融入作品中,透露出本人强烈的使命感及忧患意识;电影语言方面,更是独创了一整套属于他个人的影像风格,将纪实美学贯穿始终,通过还原生活的本来面貌探讨现实生活
期刊
摘 要:《达洛维夫人》是英国现代主义意识流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一部代表作。意识流小说的理论来源之一便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在《达洛维夫人》这部小说中共有两个平行主要人物——克拉丽萨和赛普蒂默斯,这两个人承受着来自于生活不同的压力和精神的压迫,他们的心理呈现不同的变化,本文将从弗洛伊德心理分析角度分析克拉丽萨和赛普蒂默斯的心理变化,通过分析两个主人公的人生经历,他们最终面对人生所作出的最终选择来
期刊
一、文化身份理论  (一)文化身份理论概述  文化身份理论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由美国精神分析家Eriksson首次提出。最初,文化身份被描述成“心灵的归属感”,强调特定民族的价值、背景、看法。并指出它“是在不同的时空顺应民族、族群的需要被构建和塑造出来的。” 该说法下的文化身份跟倾向于“民族身份”。  荷兰学者瑞恩·赛格斯扩展了这个最初的界定,认为某一特定族群和民族的文化身份只是部分地由那个民族
期刊
摘 要:A·H·奥斯特洛夫斯基(Александр Николаевич Островский)是俄国最著名的戏剧家,其剧作最早介绍到中国的是《大雷雨》,1921年出版了耿济之翻译的《雷雨》﹐1937年改名《大雷雨》﹐在上海演出。曹禺是中国现代剧作家以及戏剧教育家,他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其作品《雷雨》在上海曾轰动三年,茅盾赋诗曰:“当年海上惊《雷雨》”。曹禺《雷雨》发表八十多年以来,它的借鉴
期刊
【摘要】本文以合唱排练中钢琴部分的作用和角色为切入点,首先阐述了钢琴在合唱中与多声部合唱的融合甚至互动;然后结合了笔者自身的演奏实践,总结了钢琴部分在合唱各个声部的排练过程中,对于其他声部的构建和单声部的伴奏。通过辩证的讨论,能使演奏(唱)者更科学地认识到自身的作用。  【关键词】四声部合唱;钢琴部分;单声部;互动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獻标识码】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