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失地农民权益保障制度现状分析及对策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wrence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原本在农民生活中一直扮演着生产资料和生活保障双重角色的土地被大幅征用,由此产生了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失地农民。本文着力于通过失地农民在权益保障出现的问题,进而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对策。
  关键词:失地农民;权益;保障制度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2-0-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不断向城市外延的农村延伸,而在这过程中亟需大量土地,由此造成农民集体用地经由征用转为国家建设用地,许多的农民从土地中剥离出来,失地农民的数量不断攀升,这样造成许多的农民被剥夺了居住权,当然城市化推进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广大的农民只是希望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征地的程序和标准以及对待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问题上,一些地方政府所采取的举措能否更人性化,并能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土地征用、安置失地农民的关系。
  一、失地农民权益保障概况
  随着高考不断扩招,大学新区的大规模建设尤其是大学城、大学湾等项目的上马必然使得大量的城郊农村土地被国家征用,由此成为社会关注的新焦点。以福州大学城为例,总规划用地l221.07hm2,其中占用农民耕地大约645.33hm2。因大学城建设征地受影响的上街镇失地农民,据统计共有27666人。因征地失业的农民现在就业率占50%,由政府组织的劳动服务中介起到很大作用,大学城范围内的各大高校,从事保洁、保安等后勤工作有1000多名失地农民另外还有给从事根雕、木雕等工艺品加工的农民批地且介绍买家,5000人左右;被聘请到外地人在当地所承包经营的基地里从事花卉种植养护1500左右。
  据了解,对被征地农民补偿安置办法大致有以下三种:(一)一次性征地补偿费(按照每人承包承包0.067hm2地计算,扣除补偿安置费,实际上每个农民拿到手的补偿安置费约一万元左右);(二)劳动力的转移;(三)施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总体来说,这些补偿安置办法尽管一定程度上不令人满意,特别是不能满足失地农民的个体利益,但较为及时的生活指向性安排即货币补偿安置了大部分的失地农民,有力地保证了大学城规划建设的顺利开展。
  二、失地农民在权益保障方面尚待解决的问题
  (一)失地农民增收困难与就业安置
  一次性的货币安置,尽管能减轻国土部门和用地单位的安置压力,但对农民的生计出路缺乏长远考虑。在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第二、三产业比较发达,失地农民就业的机会比较大,一般很容易实现就业。但是,在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失地农民在补偿金用完后,连最基本的生活都无法保障,这必然会给社会的安定带来不稳定因素。而且,失去土地的农民,在没有任何保障的条件下寻找就业机会,加大了就业风险与成本,增收困难。再加上失地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又没有掌握熟练的做工劳动技能,在其他劳动力的竞争中明显处于十分劣势的地位,即便通过努力获得了工作,但就业后的失业率也较高。
  (二)失地农民获得的经济补偿普遍较低
  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和青苗补偿费以货币的形式一次性支付给农民,这三种方式是国家对失地农民的补偿方式主要方式。但我国实行的货币补偿政策的最大问题便是农民获益太少。
  (三)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
  尽管一些地区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但从全国范围来看,真正系统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建立起来,并且在全区面上也存在着不平衡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和谐与稳定,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长效机制,已成为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
  三、对失地农民权益保障问题所产生的原因
  (一)根本原因: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对我国失地农民权益保障所存在的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主要表现为:城市经济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为主,而农村经济以典型的小农经济为主;城市的道路、通信、卫生和教育等基础设施发达,而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远高于农村;相对于城市,农村人口众多等。这种状态既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存在的突出矛盾,也是这些国家相对贫困和落后的重要原因。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要实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的转换。
  (二)直接原因:现行土地征用制度的缺陷
  我国失地农民权益保障所存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在于现行土地征用制度的缺陷。其一,征用程序缺乏规范。其二,征地过程不够透明。其三,征地补偿标准合理性有待商榷。
  (三)关键原因:“公共利益”挤占个体利益
  我国失地农民权益保障所存问题产生的关键原因在于“公共利益”挤占个体利益。公共利益的存在是实现、发展和维护公民包括广大农民利益的需要,农民收入的增长离不开公共利益。而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间关系是相对立的利益关系,往往最终都要牺牲个人或利益权利,保全公共利益。
  四、解决失地农民权益保障问题的对策
  (一)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1、逐步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解决失地农民的温饱问题。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指在公民因各种原因导致难以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时,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程序给予款物接济,以使其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的制度。
  2、完善基本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解决失地农民的老有所养的问题。目前我国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障有待于加强,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障制度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
  3、完善医疗保障体系,解决失地农民的老有所医的问题。新型农村医疗制度确保广大农民的医疗保障,但被征地农民群体是一个相对独立群体,随着农民失去土地,所以劳动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劳动的范围扩大亦导致被征地农民超出了原先农村医疗保障范围。
  (二)建立以市场价格为标准的货币补偿机制
  制定征地标准时,应该始终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原则。首先,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一方面是务必尊重我国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另一方面能够限制对政府行政垄断权力。第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社会发展也要注重人的发展。因此,对于征用农村土地的补偿,结合考虑各方因素。
  (三)确保失地农民的自主选择权
  失地农民利益的维护最重要的莫过于保护农民的参与权和自主选择权,失地农民的意愿表达与其利益的保障是紧密相联的。只要拥有选择权,失地农民才可以自主选择,才能在不同补偿政策、保障机制之间进行考量利弊,维护自身的利益。
  (四)完善土地征用过程中的法律保障
  现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强,农民不仅在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而且靠辛勤的劳动默默地创造着巨大的社会财富。而在我国农村土地征用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地方政府出于寻租的动力和政绩的压力考虑,为了达到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的双重最大化,在征地过程中,违背征地程序进行操作、违背法律规定进行土地征用的行为屡见不鲜。
  (五)创新土地征用政策监管方式
  在我国征地制度中,由于地方政府的国土管理机构也是属于行政管理部门,其人事、财政关系都隶属于地方,因此,对于地方政府领导“批条子”的行为往往无能为力,同时土地出让金收入已经成为一种“土地财政”,造成我国对征地的监管非常薄弱,调控效果受到一定影响、征地案件频发、查处阻力重重。当前,针对征地的管理,在征地范围控制、补偿、安置、程序等都“有据可依”的情况下,还需要在以下几大方面下大功夫:其一,明确职责。其二,弥补法律缺陷和空白。其三,赋予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一定的强制权力。再者,完善土地执法监察体制,对土地执法行为进行全程监督,依法查处任何的土地违法行为。对征地过程中的各种违背法律批地、违反规定占用土地等行为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必要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应当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其的刑事责任。
  
  参考文献:
  [1]黄志华.土地征用后失地农民安置问题的思考[J].江苏国土资,2002,(2).
  [2]丁恩俊.县域耕地保护研究——以重庆市荣昌县为例[J].西南大学,2007.
  [3]刘欣艳.福州大学城被征地农民补偿安置办法研究[J].台湾农业探索,2009,(2).
  [4]张平.城市化进程中我国现行征地补偿安置制度研究[J].西北大学,2008.
其他文献
摘 要:行业协会作为非政府组织中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必将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本文通过探讨行会发展概况和存在的问题,期望找到影响行会发展的原因,以此提出行会建设的几点思考,使行会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积极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关键词:行会建设;和谐社会;构建  中图分类号:F124
期刊
摘 要:本次刑诉法草案对原《刑事诉讼法》进行了多处修改,其中引人注目的便是关于证据的分类。草案修改了证据的定义,增添了三种新的证据。本文从法理、概念学和证据的三性等方面对这些修改进行分析,认为将辨认、侦查实验笔录和电子数据纳入证据分类是大势所趋,但同时视听资料不应处于和电子数据并列的地位,而应被后者吸收在内。最后,本文认为我国的证据体系虽然是封闭式的,但对于以后可能出现的新型证据仍然具有很强的包容
期刊
摘 要:关于地役权制度,我国物权法中首次进行了规定,是我国立法的一大进步。地役权具有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便利,满足人们更高利益需求等功能。但其对地役权的变动采取了登记对抗主义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不利于区分物权和债权,不利于对地役权人的保护等。本文认为,我国关于地役权的立法应采取登记要件主义模式。  关键词:地役权;性质;功能;登记对抗主义;登记要件主义  中图分类号:D92
期刊
摘 要:1967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成立,以及1993年《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包括假冒商品贸易)协议》的达成,确立了现今以TRIPS协定为核心、WTO与WIPO及其他国际组织相互支持的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体系,然而,这一体系仍存在一些有待完善之处,随着国际社会的不断发展,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也不断面临许多新的问题,这需要我们不断的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发展中国家利益;人权与知识产
期刊
摘 要:上海高校免费师范生职业价值观存在来源地和年级差异,尤其在四年级呈现职业价值观各因子均分下降;上海高校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态度整体较积极,呈现“低认知—高情感—中意向”的情况,且存在性别、来源地和年级差异;上海高校免费师范生职业价值观与教师职业态度呈多维度相关,且互相影响。  关键词:免费师范生;职业价值观;教师职业态度  中图分类号:G642
期刊
摘 要:大多数人在谈论法律的时候,往往带有一种价值取向或者价值追求,即认为法律在应然的层面上是指向正义、公正抑或公平的,通过法律可以实现中道的权衡。虽然在关于法律的价值追求上仍存争议,但随着其主要代表哈特教授承认“最低限度的自然法”——一个社会的法律规则和道德规则中的共同因素,这个争论似乎初显结论:法律绝不是规则的封闭体。  关键词:法律;价值;原则  中图分类号:D92
期刊
摘 要:洛克的《教育漫话》渗透着理智教育的思想。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需要理智地进行。这本书中提到的“冬天穿的不易过暖”、“用冷水洗脚和洗澡”等增强孩子体质的思想,和培养孩子尊重与羞辱感、保持教育一致性、培养良好习惯等精神教养的方式是今天的家长、教师和学校应该关心的问题。  关键词:教育;理智;洛克  中图分类号:G42
期刊
摘 要:自《反垄断法》颁布实施以来,《反垄断法》在知识产权领域的适用就一直是理论和实践中的难点问题。事实上,知识产权是一种法定垄断权,极有可能出现滥用情况,很多外资企业和国内高科技企业对知识产权市场竞争环境的关注和担忧并存。控制知识产权的滥用有很多法律机制,第一是知识产权法本身,第二就是反垄断法。本文从知识产权滥用出发,分析反垄断法规制知识产权滥用的理论依据,进而分析何为知识产权滥用,反垄断法与知
期刊
摘 要:适用行政信赖保护原则对行政行为进行司法审查,已为德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所广泛采用。目前,该原则在我国的司法实践面临着一些障碍,基于全面规制行政权、树立公众对法律的普遍信仰以及营造诚信政府的必要性,笔者就信赖保护原则司法适用的路径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信赖保护;司法适用;障碍;路径  中图分类号:D92
期刊
摘 要:众所周知,在中国合同法制定过程中,《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以下称公约或CISG)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参考作用。有关价格缺失对合同成立的影响,《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十四条与第五十五条似乎又给人自相矛盾之感。本文试根据公约规定比较分析CISG第十四条和第五十五条的规定明确公约对价格缺失问题的态度。  关键词:价格缺失;合同成立;CISG;开口价  中图分类号:DF438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