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堂运用多媒体教学存在的四大“误区”

来源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ranbu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本文中,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对信息技术有关知识的学习及对一些老师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调查发现有部分老师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中学物理教学时,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在此谈了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物理教学 信息技术 误区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国内外现代教育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即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其教学形式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教学信息传输渠道与载体的大容量和高效等特点,在各学科的教育领域中已被广泛地应用。但在现阶段信息技术的理论和实践都还处于探索过程中,还有部分老师在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时,认识上还存在一些“误区”,对此,我想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 信息技术并不能也不应该全面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广大工作者经过长期的课堂实践所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一种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有的老师试图用信息技术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每节课必言多媒体,而不去考虑其必要性和可行性。我认为,撇开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授课艺术及课堂效果,一味地去追求表面的“奢华”和“大容量”,结果不是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就是使得学生在课堂上顾此失彼,这反而降低了课堂效率。因此。在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之前,要充分考虑其必要性和可行性,不能置课堂教学效果于不顾,而应客观地考虑传统方面的因素,如教师的教学语言、教态等。也只有如此,才能指导信息技术走上正确的道路,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机地结合,更好的辅助课堂教学,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2 信息技术必须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这是运用信息技术的精华所在,我们应用多媒体的目的就是借助其交互优势和视听优势,将抽象的难以直接用语言来表达的概念和理论以形象的易于接受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但信息技术课件的设计决不能只停留于追求表现形式上,否则就会喧宾夺主,冲淡主题,误导学生。例如我曾见过一个课件,它就处理得比较好,运用多媒体技术模拟了气体。液体、固体的扩散现象,将“分子运动理论”这一抽象而枯燥的理论,非常形象而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原本艰难的教学活动充满了魅力,达到了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可见,在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感知规律、注意规律和记忆规律的基础上,恰当地利用多媒体技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概念理解程度,增强知识的记忆效果,有利于难点的突破。
  3 要正确灵活处理教师、学生、教材、媒体之间的关系。现代化课堂教学主要包括四个要素:教学、学生、教材、媒体,四要素彼此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运用信息技术必须要正确处理好四要素之间的关系。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知识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学生则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教材是为教师教学服务的,是教学的依据,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媒体是创设学习情景。是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完成知识意义建构的认识工具,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所使用的手段、方法。依据上述理论,信息技术既要充分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要突出多媒体的辅助功能,决不能让“多媒体”来简单地代替教师授课。笔者也曾见过老师把多媒体课件或光碟之类生吞活剥到自己的课堂中来,或大屏幕投影,或大屏幕电视,教师站在讲台上。学生静悄悄地看,表面上声光流动,似乎趣味横生,但与教学目标结合颇为勉强,华而不实,实不可取。
  4 信息技术课件的开发必须具有科学性与必要性。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开展,信息技术课件的制作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了,但在制作开发过程中必须注意课件的科学性和必要性,防止课件“文字化”、“过量化”、“单一化”、“杂乱化”及课件的不可操作性。笔者曾见一位老师在“并联电路的连接”课件中演示当开关将电路接通后,电路中有电流流过的情形。设计者将电流的流动设计成像河水一样从电路的一端缓慢流向另一端。事实上,当开关闭合上,电场传播电流的流动,不是缓慢地从一端流向另一端。从这个反面实例,我们可以领悟到:在进行课件设计时必须要透彻地研究教材,绝不能允许在课件中出现科学性错误,以免对学生产生误导。
  我认为,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是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只要我们走出认识上的“误区”,将多媒体技术跟传统的教学模式巧妙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直观化”作用,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就能真正体现信息技术的优势,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其他文献
思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是由人们的认识需要引起的。在数学教学中,要使学生不断地产生学习意向,引起学生的认识需要。就要创设出一种学习气氛,使学生急欲求知,主动思考;就要设置出有关的问题和操作,利用学生旧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以造成认知冲突。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认知冲突是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新学知识之间的冲突式差别,这种冲突会引起学生的新奇的惊愕,并促使其注意关心和探索的行为。  课堂教学中有
期刊
主题班会是教育学生的一个阵地,能养成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升华他们的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利用好主题班会也是班级管理主要手段之一。在主题班会上,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才能,在活动中提高自己的思想意识。那么怎样开好主题班会呢?  1 确定主题具有针对性和原则性。主题班会是学生的活动空间,确定主题要符合学生的心理规律,具有时代发展的特点,要
期刊
摘要: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突出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特点,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要出色地完成数学教学任务,需抓好以下几个环节:④加强教师,学生、教材的有机结合:②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协调作用;③加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④教师要充分理解信任学生。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数学教学    高中学生已经具备自学和创新的能力,在高中教学过程中实行课改势在必行。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突出了教师为主导、学生
期刊
摘要:衔接初高中的英语教学对帮助新升入高中的学生尽快适应高中英语学习方式,克服学生学习的不良习惯,减小学生英语学习的恐惧感具有非常大的意义。本文文从分析衔接初高中英语学习的主要特点入手,从激发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转换师生观念,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营造宽松环境,倡导课堂互动;创设良好教学情景,将学生置身于情境当中四个方面提出了培养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英语教学 自
期刊
数学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也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因此,我们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创设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应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并不断地自我反思,最终能灵活解决数学问题。多年来,笔者一直致力于初中数学课堂教改实践,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确立了以“创设情境一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一自我反思”四步教学为基本流程的数学课堂教学
期刊
摘要:目前,《新目标英语》教材已在全国大面积使用之中,如何合理高效地运用好该教材已成为广大教师非常关注的焦点。本文根据作者的教学经验,从注重中小学衔接、集中识词、调整教材内容顺序、援引生活素材活用教材等方面给出了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新教材的一些体会。实践证明,效果非常理想。  关键词:新目标 英语 教材 灵活运用    《新目标英语》是根据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为配合任务
期刊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主张:“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造就有所创新、有所发明和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做过的事情”。从世界的发展看,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素质,而人的创新素质的培养应从小抓起,从基础教育抓起。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教学的热点问题,下面仅就小学数学学科实施创新教育谈几点基本的想法。  1 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气
期刊
摘要: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教育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未来会计人才的能力和整个会计工作的质量。本文就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促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较强的会计手工和电算操作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 会计专业 教学改革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
期刊
所谓探究性学习就是从问题出发,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提倡进行探究性学习,目的是为了改变传统教学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他们终生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具体实施办法如下:  1 创设情境,激发强烈的探究欲望。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是学生主动观察、反复思考探索事物的内在动力,是创造性思维的先导。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生最好的动机是对
期刊
对如何开发与利用数学作业在培养学生正确数学观念,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创造才能等功能的研究不够,即使有一些,也局限于现成习题的改变和筛选,缺少应有的广度和深度。因此,形成一个正确的作业观,明确作业的功能、设计、使用以及评价,将直接影响数学教学的成果。我们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传统作业的基础上。对作业布置和评价的方法进行了改革与尝试,探索出了几种作业布置和评价的形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 首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