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过对信息化背景下会计专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必要性的分析,从提高信息化背景下会计专业职業教育教学改革的认识、灵活转换会计专业信息化教学方法以及科学设置会计专业职业教育教学课程体系三个方面入手,对教学改革提出具体建议,希望能为相关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信息化;会计专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5-0118-01
实现现代化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引入新的信息技术,使用新的教学设备改变以往的单一授课模式。会计作为受信息化影响较深的行业领域,其教育模式的改革要遵循时代的发展方向,要适应符合时代发展的规律,以满足社会需求作为首要目标,对教学模式进行信息化改革,为企业培养高水平高技能的会计人才,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信息化背景下会计专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信息化背景下教育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能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技术应用型人才,其在信息化背景下,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化素养,信息化改革会在很大程度上优化教学效果。例如,在2017年举办全国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这便是我国教学信息化比较直观的体现。比赛中理论加实践的教学安排比较突出,注重与实际结合。可以说,信息化教学势在必行,会计专业教学信息化需要全面推进。就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社会企业会计管理已经朝着信息化方向快速前进,所以传统的校内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不能保证学生经过学习后,自身技能经得起社会的考验,所以信息化背景下教育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会计教学信息化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先进的技术知识,先进的IT技术,具备强大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功能的实现更加简洁直观,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真正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从就业形势来看,社会缺少的是真正有能力、有想法的人才,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是社会真正需要的人力资源。信息化教育从日常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潜移默化培养学生技能。在发展中,信息技术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改变传统教育模式的同时,学生也能够积极适应新的教育模式,青少年作为信息时代的受影响较深群体,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体现出绝对的优势,所以信息技术拓宽教学途径的同时,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因此好的学习氛围也会逐渐形成。
二、信息化背景下会计专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一)提高对信息化背景下会计专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认识
提高对信息化背景下会计专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视,创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灵活引入信息化教学理念,是当前实现会计专业职业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之一[1]。例如:想要摒弃传统会计专业教学陈旧的思想,积极吸收先进的信息化教学理念,并将其渗透到专业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可以通过构建良好的信息化教学平台,对现有的会计专业教学资源进行科学的整合与配置,树立正确的信息化教学意识,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对会计专业教学模式进行必要的革新,为学生充分适应信息化教学模式奠定良好基础。
(二)灵活转换会计专业信息化教学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信息化背景下会计专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已经逐渐成为职业教育会计专业教学的发展趋势。灵活转换会计专业信息化教学方法,可以从更新会计专业教学内容方面着手。从当前信息时代背景下会计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传统会计专业课内容设计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因此,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职业学校应该结合会计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和人才培养需求,科学调整会计基础、管理会计、审计、税法、财务会计以及成本会计等一系列专业课程内容设计所占比重。在关注会计专业学科教学的基础上,重视计算机学科、计算机软件应用以及通用会计软件等信息基础课程教学。
(三)科学设置会计专业职业教育教学课程体系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会计专业职业教育教学中的课程体系建设,应以更高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合理性作为教学课程体系建设目标,通过对专业教学课程的不断完善和优化,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在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自身实践操作的引导与训练,强调学生在实践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认知主义作用,坚持将会计专业教学实践教学设计为具有更多层次、形式更为多样以及覆盖面更广的开放性实践课程体系,帮助学生更好的体验真实的会计工作环境与模式[2]。
综上所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育信息化改革任重而道远,教育工作者要勇于实践探索,采用有效的信息化教育手段,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实现会计教学信息化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学校需要改变知识结构体系,为学生带来新的问题,新的知识,以保证实际问题的解决符合现代社会发展方向,保证学生踏入社会能够为企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顺楷.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会计技能教学改革与创新[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3):27.
[2]刘睿.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J].职教论坛,2014(18):80-82.
[关 键 词] 信息化;会计专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5-0118-01
实现现代化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引入新的信息技术,使用新的教学设备改变以往的单一授课模式。会计作为受信息化影响较深的行业领域,其教育模式的改革要遵循时代的发展方向,要适应符合时代发展的规律,以满足社会需求作为首要目标,对教学模式进行信息化改革,为企业培养高水平高技能的会计人才,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信息化背景下会计专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信息化背景下教育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能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技术应用型人才,其在信息化背景下,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化素养,信息化改革会在很大程度上优化教学效果。例如,在2017年举办全国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这便是我国教学信息化比较直观的体现。比赛中理论加实践的教学安排比较突出,注重与实际结合。可以说,信息化教学势在必行,会计专业教学信息化需要全面推进。就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社会企业会计管理已经朝着信息化方向快速前进,所以传统的校内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不能保证学生经过学习后,自身技能经得起社会的考验,所以信息化背景下教育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会计教学信息化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先进的技术知识,先进的IT技术,具备强大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功能的实现更加简洁直观,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真正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从就业形势来看,社会缺少的是真正有能力、有想法的人才,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是社会真正需要的人力资源。信息化教育从日常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潜移默化培养学生技能。在发展中,信息技术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改变传统教育模式的同时,学生也能够积极适应新的教育模式,青少年作为信息时代的受影响较深群体,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体现出绝对的优势,所以信息技术拓宽教学途径的同时,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因此好的学习氛围也会逐渐形成。
二、信息化背景下会计专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一)提高对信息化背景下会计专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认识
提高对信息化背景下会计专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视,创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灵活引入信息化教学理念,是当前实现会计专业职业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之一[1]。例如:想要摒弃传统会计专业教学陈旧的思想,积极吸收先进的信息化教学理念,并将其渗透到专业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可以通过构建良好的信息化教学平台,对现有的会计专业教学资源进行科学的整合与配置,树立正确的信息化教学意识,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对会计专业教学模式进行必要的革新,为学生充分适应信息化教学模式奠定良好基础。
(二)灵活转换会计专业信息化教学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信息化背景下会计专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已经逐渐成为职业教育会计专业教学的发展趋势。灵活转换会计专业信息化教学方法,可以从更新会计专业教学内容方面着手。从当前信息时代背景下会计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传统会计专业课内容设计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因此,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职业学校应该结合会计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和人才培养需求,科学调整会计基础、管理会计、审计、税法、财务会计以及成本会计等一系列专业课程内容设计所占比重。在关注会计专业学科教学的基础上,重视计算机学科、计算机软件应用以及通用会计软件等信息基础课程教学。
(三)科学设置会计专业职业教育教学课程体系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会计专业职业教育教学中的课程体系建设,应以更高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合理性作为教学课程体系建设目标,通过对专业教学课程的不断完善和优化,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在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自身实践操作的引导与训练,强调学生在实践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认知主义作用,坚持将会计专业教学实践教学设计为具有更多层次、形式更为多样以及覆盖面更广的开放性实践课程体系,帮助学生更好的体验真实的会计工作环境与模式[2]。
综上所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育信息化改革任重而道远,教育工作者要勇于实践探索,采用有效的信息化教育手段,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实现会计教学信息化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学校需要改变知识结构体系,为学生带来新的问题,新的知识,以保证实际问题的解决符合现代社会发展方向,保证学生踏入社会能够为企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顺楷.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会计技能教学改革与创新[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3):27.
[2]刘睿.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J].职教论坛,2014(18):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