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偷走了孩子的梦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fei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汤姆是美国一所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他的父亲是邮递员,家里由于孩子较多,他家的生活一直较为窘迫。有一天,他的老师布置了一道作业:给自己的未来作个规划。汤姆从小就想做个农场主,能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农场,这样全家的生活就有保障了。所以他不仅写下了自己的这一梦想,而且还把他想象中的农场用笔画了下来,可谓图文并茂。三天后,他把自己的作业交了上去,但老师却只给了他一个“D”,同时在他的作业上,老师写了一句话,让汤姆课后去找他。课后汤姆去了老师的办公室,老师跟他说,像他这样的家庭条件是不可能富裕起来的,他也不可能有自己的什么“农场”。老师让他重新做个切合实际的规划,并答应他,如果按要求做了,可以考虑给他一个“A”。经过一夜的思考,小汤姆决定不作改动。
  许多年以后,他当年的老师带领一帮学生去参观一家大型农场,农场的主人正是当年的汤姆。师生见面后,汤姆跟老师谈到了这件往事。老师感慨地说:“看,我充当了一个多么不光彩的角色!是我偷走了孩子的梦。”
  由此我联想到了另一个发生在我们本土的一个有关“梦”的故事。
  一次写作课上,老师布置了题为“梦”的说话作文,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的“梦”。一个小男孩怯生生地说:“每当黑夜降临,我总做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老鼠,偷走……”没等说完,其他孩子和老师一起哄笑起来……转眼十年过去了,昔日的小男孩已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某省高检院工作。他在给当年的语文老师的一封信中,把那没有说完的“说话作文”写给老师:
  “我想变成一只老鼠/把冬的光辉偷回/还给迷人的金秋/把夏的鲜花盗走/装扮着春天的风流/我想变成一只老鼠/把世间的黑暗统统偷走/哪怕闪电划过云头/哪怕寒风把心刺透/我也决不缩回已伸出的手。”
  多么奇特的想象啊!在孩子童话般的意象中,老鼠成了真善美的英雄。遗憾的是,就连这样美的“梦”也得不到机会向别人描述。所幸的是,这位小男孩与大洋那边的汤姆一样,并没有失去梦想,没有失去希望,“梦”,成了照耀他前进的火炬。
  “年少时候爱追梦,一心只想往前飞。”可在现实中,孩子们梦想的翅膀却常常被我们用十分充足的无可辩驳的“真理”无情地折断。在我们的教育中,我们不是经常有意或无意地扮演着“偷梦人”的角色吗?在我们的思维中,总是有太多的“不能”与“不准”,总是有这样那样的“规范”与“逻辑”。至于这些“不能”、“不准”、“规范”、“逻辑”,是否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是否符合孩子年龄、心理的特点,孩子们是否认识、理解、懂得,那就不去管他了。总之,孩子到学校就是来接受教育的,也就是接受我们成人所理解的各种道理的,那他就必须遵守思想上的行动上的各种“规条”,否则,就是不合“要求”不合“逻辑”,也就不会得到公正的评价。正因为此,我们设置了许多思想上的“禁区”和行动上的“藩篱”,让孩子们沿着我们所设定的路径去思考、认识、理解社会、生活及自然中的一切,而不能有任何的“旁逸斜出”、“奇思妙想”、“标新立异”,否则就会被“胡思乱想”、“瞎说八道”、“想入非非”等棍子打死。这样的例子可以说比比皆是。一位一年级小学生用“看见”造句,他造的是“太阳看见我了。”从科学的角度看,这句话犯了常识性的错误。可在文学里,花儿会笑,鸟儿会唱,小狗会快乐,小猫有烦恼,月亮是个可爱的老婆婆,太阳是个慈祥的老公公。这个造句有什么不好?但他的老师却一定要改成“我看见了太阳。”语法规则得到遵守了,科学与逻辑也没有错误了,但孩子弥足珍贵的想象权利也就被剥夺了。
  英国人哲学家A·N·怀特海在其教育代表作《教育的目的》中这样写道:“理想的消失是人类努力失败的可悲证明。在古代的学校里,哲学家渴望传授的是智慧,而在现代学校,我们降低了目标,教授的是学科。从神圣的智慧(这是古人向往的目标),沦落到学校教知识(这是现代人追求的目标),标志了多少世纪以来教育上的一种失败。”(转引自《中学语文教学》2004年第12期)可谓一针见血,振聋发聩。做梦,是人与生俱来的权利。虽然它并不一定指向科学,但没有梦想,却必然走向平庸;一个人没有梦想,世上就多条愚汉,一个民族没有梦想,就会走向衰亡。做梦,不仅是人的权利,而且是人的本质。没有梦想的生活,是缺乏生机与活力的生存;不会做梦的人,就会丧失前进的动力和生活的信心,从而沦为感性和知性的奴隶。
  孩子的梦,是单纯的,也是美好的,甚至包含了一种游戏的心态。在他们的梦中,是毫无功利心的,没有任何欲求在其中,心灵是自由的,情感是纯净的,精神是纯美的。对孩子来说,梦想本身就是目的,就是价值,这是孩子生命成长、心灵发育历程中的重要元素。孩子在做梦的同时,他既品尝到了梦想的快乐,他也得到了心灵的充实和满足。孩子有了梦,他就会尝试着去思考自己生存的本质,思考着生存的意义与价值。惟有这些梦,才可能使他不计世俗的任何功利得失去思考生与死、灵与肉、荣与辱、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伟大与渺小、崇高与卑贱,去思考未来的出路、人生的走向、自我价值实现的方式和途径。而当他多年后面临着生存的无法解脱的虚无与荒诞之时,他就会以身殉梦,用自己高贵的生命去证明和烛照生存的空虚。
  是谁偷走了孩子的梦?是我们这些偷梦人。
其他文献
【教材简析】本次“习作3”的内容,具体要求学生通过参观、访问、阅读,处理搜集来的信息,并按教材所列出的五个方面的问题,即苹果常见品种、栽培历史、生长条件、栽种区域及营养
<正>~~
期刊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止痛类中药配伍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采用新头痛宁方(黄芪、当归、川芎、赤芍、细辛、白芷、天仙子等)治疗偏头痛120例。结果:临床总有效率为99.2%
介绍天津国投津能发电有限公司时钟系统安装北斗时钟和改造时间监测装置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阐明我国自主建设的北斗系统应用于电力系统是可行的,其相对于美国的GPS,在安全可靠性方面更有独特的优势。
《小池塘》太美了!作者用童话的笔法,诗化的语言,描绘出充满童趣和诗意的风景画,赋予静态的池塘以动感和生命。面对它,就像面对一个熟睡的婴儿,忍不住想去亲亲他(她)的小脸,摸摸他(
目的: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发生的中药注射剂ADR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7例患者中男性ADR38例,明显高于女性19例(P〈0.05);年龄超
自课程改革以来,各校开发校本课程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丰富了学校的课程资源。笔者以为,目前学校的校本课程建设有两种类型。一类是目标单项性的校本课程,另一类是目标综合性的校本课程。以下所述的“校本课程”均指“综合性校本课程”。    一、课程内容的独特性    1 校本课程应具有地域色彩  校本课程的内容应充分吸纳学校所在的社区资源,对于学生来说,这片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本身就是一种取之不尽的学习资源。地
目的:观察益气养血,回心温阳,溶栓通脑等中药治疗心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药针剂生脉注射液和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心脑血管疾病60例。结果:总有效率86.6%。提示:本方法对
焦虑症是以持续显著的紧张不安,伴有植物神经功能兴奋和过分警觉为特征的一种慢性焦虑障碍,焦虑症主要有广泛性焦虑和惊恐发作两种表现形式。广泛性焦虑症也称慢性焦虑,是一种常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动,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