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52.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2-000-01
摘 要 太极拳在行功走架时要以腰带动劲贯四稍。功夫达到中层随丹田内转劲意贯达两手两脚。功夫达到高层境界劲意就要贯达手指甲、足趾甲、皮毛、鹊桥处。
关键词 腰为主宰 劲贯四稍 手指甲 足趾甲 皮毛 鹊桥
太极拳的各派创始人和理论家对腰在行拳中的作用都有明确的说明。如:武禹襄在《十三势行功心解》中说:“气若车轮,腰如车轴。”从而可知:腰在太极拳的修炼中十分重要。
那么腰在什么位置呢?依据气功与修炼要领:“指体内玄真窍,即心下肾上,命门之前肚脐之后,其外四维联线,恰好一个‘十’字,就是十字真窍。”用现在的语言说,以会阴穴、百会穴一线为竖轴,命门穴、神厥穴一线为横轴,形成了一个坐标系,相交且垂直为原点,放大了的原点形成的球体就是腰,腰就是正丹田。因个人内功不同,这个球体大小不一,没有功力的就没有球体,功力浅的这个球体就大,功力深的球体就小,把球体练没有了就达到全体透空的状态,在竞技时不见体动就能发人于丈外,进入神明的状态,整个修炼过程为无极——太极——无极。
在行功走架时要以腰带动,劲贯四稍。何为四稍?一般而言,指的是两手和两脚,是肢体的稍节。深层次讲四稍指的是:手指甲、脚趾甲、皮毛、鹊桥处。这样在运动时特别是定势时,A螺旋线臂为实B螺旋线臂为虚,那么A 螺旋线臂为实劲贯到左手指甲和右脚趾甲,B线臂的右手指甲和左脚趾甲为虚,劲不明显贯达,而是通过气沉丹田和内意的回荡,意识流由正丹田向体外呈放射性膨胀,膨胀劲随经络系统通过毛孔向外缓缓溢放,同时鹊桥处生津,生津是五脏六腑的精华集中作用的的结果,对健身特别有益处。这是劲贯四稍深层面的体现。
那么为什么说四稍是手指甲、脚趾甲、皮毛和鹊桥处呢?如何来理解?首先看手指甲,手指甲有六大穴即少商(大拇指甲)、商阳(食指甲)、中冲(中指甲)、关冲(无名指甲)、少冲、少泽(小指甲)。这六大穴是手三阴经的终点和手三阳经的始点。少商、少冲、中冲是手三阴经的终点,商阳、少泽、关冲是手三阳经的始点。其次脚趾甲亦有六大穴即隐白、大敦(大趾甲)、厉兑(二趾甲)、涌泉(脚心处)、足窍阴(四趾甲)、至阴(小趾甲)。这六大穴也是足三阴经和足三阳经的起点和终点。厉兑、至阴、足窍阴是足三阳经的终点,隐白、涌泉、大敦为足三阴经的始点。心气一领,丹田气上行,六分至心,又分两股,三分上行至左肩,三分上行至右肩,皆是由肩骨缝中贯到左右指头,其在骨缝中者谓之中气,其形肌肤者谓之缠丝劲;其余四分,亦分两股,二分行于左股,二分行于右股,皆是由骨缝中贯至左右足趾。”欲劲贯达手指甲、足趾甲,只有循经布气,沿身内经络的正常循经路线运行,才能打通全身的血脉,涌达稍处。
那么又如何理解皮毛为稍呢?在太极行功时,无非一呼一吸,一蓄一放,呼气发放时随节节贯串,有益的物质随经畅通不滞,循环往复;浊气、浊物、毒素随络而滞,入汗腺甴毛孔缓缓排出,行功走架后或微汗或大汗,然后总感觉满身的轻松,浑身舒坦。打拳的过程就是排毒的过程,这一点都不为过。皮部就是十二经脉及其所属络脉在皮表的分区,也是十二经脉之气的散布所在。这和《黄庭经》论述的结论是一致的。
又如何理解鹊桥处为稍节呢?丹书中认为人出生后,任督两脉已经中断,而两脉之间原衔接的地方,称之为鹊桥,指舌尖。杨澄甫口述的《太极拳之练习谈》云:“其口似开非开,似闭非闭,口呼鼻吸,任其自然。如舌下生津,当随时咽下,勿吐弃之。”舌下紫脉双穴,左名金津,右为玉液,总称为金液。在打太极拳时舌下生出的液体就是所说的津。津不是无故而生的,而是要通过行功时的劲力的贯达。能生津就说明已经劲贯四稍了。太极拳有修为的人,都有舌下生津的感觉。太极拳的修炼,只要能注意到沉肩垂肘,松腰落胯,气沉丹田了,每势行功时如每次按手压井,一压一汩泉水,鹊桥处一动一生津,妙不可言。
太极拳运动是以腰带动劲贯四稍的运动,贯达四稍十分重要。但是,腰(正丹田)的内转不是肉体的扭动,而是意识上的流动,是靠用意不用力来完成的,这种意识上的流动不可刻意追求,既不可粗心也不可大意,粗心指的是没有丹田内转的意念,或者说有了但是达不到(不及),大意指的是意念过大,刻意追求转动,过火了失去了中正,歪扭斜跨、前俯后仰而失势。意应似有非有、似无非无、似空非空、若即若离、顺其自然、随势而动。丹田的内转,用意不用力贯达四稍是通过一定的纽带联系来完成的。1、贯达手指甲、脚趾甲是顺经络用意念的流动来完成的。2、贯达皮毛是靠呼吸(吐纳、导引)来完成的,呼吸因各人功力不同所用的呼吸方式也不同,自然呼吸、腹式呼吸、逆势呼吸直到高境界的胎息出入于皮毛孔的呼吸,行拳配合呼吸十分重要;3、贯达鹊桥处是靠沉劲(气沉丹田)即上领拔下沉坠的对拉拔长来完成的,行拳好了,鹊桥处的津液如泉汩汩。
以上是分别说的,其实在太极拳的行功时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通过一聚一散、一吸一呼、一升一降一气呵成贯达四稍的,不可割裂,相得益彰,集合而成。以上是我对腰为第一主宰和劲贯四稍的体悟。我练习太极拳多年,自觉已经能达到劲贯四稍了,不知是否正确,还需专家、先辈们批评指正。
参考资料:
[1] 太极拳全书[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8.11.
[2] 祝大彤,薛秀英.太极内功解密[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6.
[3] 陈撄宁.黄庭经讲义[M].
摘 要 太极拳在行功走架时要以腰带动劲贯四稍。功夫达到中层随丹田内转劲意贯达两手两脚。功夫达到高层境界劲意就要贯达手指甲、足趾甲、皮毛、鹊桥处。
关键词 腰为主宰 劲贯四稍 手指甲 足趾甲 皮毛 鹊桥
太极拳的各派创始人和理论家对腰在行拳中的作用都有明确的说明。如:武禹襄在《十三势行功心解》中说:“气若车轮,腰如车轴。”从而可知:腰在太极拳的修炼中十分重要。
那么腰在什么位置呢?依据气功与修炼要领:“指体内玄真窍,即心下肾上,命门之前肚脐之后,其外四维联线,恰好一个‘十’字,就是十字真窍。”用现在的语言说,以会阴穴、百会穴一线为竖轴,命门穴、神厥穴一线为横轴,形成了一个坐标系,相交且垂直为原点,放大了的原点形成的球体就是腰,腰就是正丹田。因个人内功不同,这个球体大小不一,没有功力的就没有球体,功力浅的这个球体就大,功力深的球体就小,把球体练没有了就达到全体透空的状态,在竞技时不见体动就能发人于丈外,进入神明的状态,整个修炼过程为无极——太极——无极。
在行功走架时要以腰带动,劲贯四稍。何为四稍?一般而言,指的是两手和两脚,是肢体的稍节。深层次讲四稍指的是:手指甲、脚趾甲、皮毛、鹊桥处。这样在运动时特别是定势时,A螺旋线臂为实B螺旋线臂为虚,那么A 螺旋线臂为实劲贯到左手指甲和右脚趾甲,B线臂的右手指甲和左脚趾甲为虚,劲不明显贯达,而是通过气沉丹田和内意的回荡,意识流由正丹田向体外呈放射性膨胀,膨胀劲随经络系统通过毛孔向外缓缓溢放,同时鹊桥处生津,生津是五脏六腑的精华集中作用的的结果,对健身特别有益处。这是劲贯四稍深层面的体现。
那么为什么说四稍是手指甲、脚趾甲、皮毛和鹊桥处呢?如何来理解?首先看手指甲,手指甲有六大穴即少商(大拇指甲)、商阳(食指甲)、中冲(中指甲)、关冲(无名指甲)、少冲、少泽(小指甲)。这六大穴是手三阴经的终点和手三阳经的始点。少商、少冲、中冲是手三阴经的终点,商阳、少泽、关冲是手三阳经的始点。其次脚趾甲亦有六大穴即隐白、大敦(大趾甲)、厉兑(二趾甲)、涌泉(脚心处)、足窍阴(四趾甲)、至阴(小趾甲)。这六大穴也是足三阴经和足三阳经的起点和终点。厉兑、至阴、足窍阴是足三阳经的终点,隐白、涌泉、大敦为足三阴经的始点。心气一领,丹田气上行,六分至心,又分两股,三分上行至左肩,三分上行至右肩,皆是由肩骨缝中贯到左右指头,其在骨缝中者谓之中气,其形肌肤者谓之缠丝劲;其余四分,亦分两股,二分行于左股,二分行于右股,皆是由骨缝中贯至左右足趾。”欲劲贯达手指甲、足趾甲,只有循经布气,沿身内经络的正常循经路线运行,才能打通全身的血脉,涌达稍处。
那么又如何理解皮毛为稍呢?在太极行功时,无非一呼一吸,一蓄一放,呼气发放时随节节贯串,有益的物质随经畅通不滞,循环往复;浊气、浊物、毒素随络而滞,入汗腺甴毛孔缓缓排出,行功走架后或微汗或大汗,然后总感觉满身的轻松,浑身舒坦。打拳的过程就是排毒的过程,这一点都不为过。皮部就是十二经脉及其所属络脉在皮表的分区,也是十二经脉之气的散布所在。这和《黄庭经》论述的结论是一致的。
又如何理解鹊桥处为稍节呢?丹书中认为人出生后,任督两脉已经中断,而两脉之间原衔接的地方,称之为鹊桥,指舌尖。杨澄甫口述的《太极拳之练习谈》云:“其口似开非开,似闭非闭,口呼鼻吸,任其自然。如舌下生津,当随时咽下,勿吐弃之。”舌下紫脉双穴,左名金津,右为玉液,总称为金液。在打太极拳时舌下生出的液体就是所说的津。津不是无故而生的,而是要通过行功时的劲力的贯达。能生津就说明已经劲贯四稍了。太极拳有修为的人,都有舌下生津的感觉。太极拳的修炼,只要能注意到沉肩垂肘,松腰落胯,气沉丹田了,每势行功时如每次按手压井,一压一汩泉水,鹊桥处一动一生津,妙不可言。
太极拳运动是以腰带动劲贯四稍的运动,贯达四稍十分重要。但是,腰(正丹田)的内转不是肉体的扭动,而是意识上的流动,是靠用意不用力来完成的,这种意识上的流动不可刻意追求,既不可粗心也不可大意,粗心指的是没有丹田内转的意念,或者说有了但是达不到(不及),大意指的是意念过大,刻意追求转动,过火了失去了中正,歪扭斜跨、前俯后仰而失势。意应似有非有、似无非无、似空非空、若即若离、顺其自然、随势而动。丹田的内转,用意不用力贯达四稍是通过一定的纽带联系来完成的。1、贯达手指甲、脚趾甲是顺经络用意念的流动来完成的。2、贯达皮毛是靠呼吸(吐纳、导引)来完成的,呼吸因各人功力不同所用的呼吸方式也不同,自然呼吸、腹式呼吸、逆势呼吸直到高境界的胎息出入于皮毛孔的呼吸,行拳配合呼吸十分重要;3、贯达鹊桥处是靠沉劲(气沉丹田)即上领拔下沉坠的对拉拔长来完成的,行拳好了,鹊桥处的津液如泉汩汩。
以上是分别说的,其实在太极拳的行功时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通过一聚一散、一吸一呼、一升一降一气呵成贯达四稍的,不可割裂,相得益彰,集合而成。以上是我对腰为第一主宰和劲贯四稍的体悟。我练习太极拳多年,自觉已经能达到劲贯四稍了,不知是否正确,还需专家、先辈们批评指正。
参考资料:
[1] 太极拳全书[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8.11.
[2] 祝大彤,薛秀英.太极内功解密[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6.
[3] 陈撄宁.黄庭经讲义[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