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事诉讼法官释明制度

来源 :今日湖北·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stcity_onl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事诉讼法官释明制度的概述
  民事诉讼法官释明制度是指法官在听取双方当事人的辩论之时,从法律和事实的角度向当事人发问,在此基础上指出其陈述上自相矛盾、不完全、不明确的地方,且给予当事人订正和补充的机会,亦对所争的事实促使当事人提出证据的民事诉讼制度。
  我国最早对于民事诉讼法官释明制度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是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而有关法官释明制度的规定主要集中在本规定的以下几条:第3条及第33条规定的对于当事人举证责任分配、举证时限等内容的释明;第8条规定的对于当事人自认的释明;第35条规定的对于当事人可以变更诉讼请求的释明等。
  我国民事诉讼法官释明制度的构建
  关于民事诉讼法官释明的时机
  在通常民事诉讼整体程序进程之中,民事诉讼法官释明权应当于民事纠纷系属于民事诉讼时,方能够得以行使,但法官释明权何时结束行使在理论上存在着不同见解。有学者认为,由于当事人的诉讼行为贯穿了民事诉讼的全过程, 法官释明也就适用于民事诉讼的整个过程,在诉讼的各个阶段都会发挥作用。也有学者认为,对法官释明的事项,当事人有权提出声明,并可能反映于民事判决的内容时, 法官释明才有必要。法官释明的基准时,应当是事实审言词辩论的终结之时。还有学者认为,法官行使释明权的时间应该是在民事诉讼当事人举证期限过后,法庭调查结束之前来进行。
  笔者认为,在民事诉讼立案阶段开始,法官即可以行使释明权,而经过了民事诉讼庭审辩论阶段,民事诉讼双方当事人的胜负已分,若法官在此时再行使释明权,告知双方当事人可以变更民事诉讼请求,这就失去了法官释明的现实意义。所以应当认定法庭辩论终结之时,即为法官释明权的最终时间界限。与此同时,亦然存在着相关例外情况,若在法庭辩论结束之后,法官才发现该民事案件在此之前就已然存在了明确的再审事由,或者是人民法院在此后才发现本案的承办法官存在相关罪错行为,认为确有必要时,法官应当做出释明。
  关于民事诉讼法官释明权的适用范围
  在适用情形方面,首先必须明确认识到, 法官释明的最初设立目的就是弥补当事人辩论主义的缺陷,在此基础上,了解到通常法官释明权行使时主要有两种情形:第一,民事诉讼当事人在客观案件事实主张和民事证据提供方面出现了模糊不清、前后矛盾的情况时,法官以告知等方式促使民事诉讼当事人进行具体补正,以实现诉讼公正。第二,民事诉讼当事人的诉讼请求不明确或者不适当时,法官对其予以释明。
  关于民事诉讼法官释明权行使的约束机制
  第一,民事诉讼当事人的异议权。民事诉讼当事人认为法官对民事案件行使释明权不当的,可以直接对法官释明行为向法庭提出异议,对于此种异议,法官应当及时以裁定方式予以裁判;庭审之中异议理由明显不成立的,法官可以当庭对其予以驳回。第二,对相关法官释明的民事案件提起上诉或再审。应当明确的是,并非所有情况下的法官释明不当,都构成法律程序上的再调查。只有在法官应当释明而未作出释明或者释明过度,产生重大程序瑕疵、当事人遭受严重不利后果的情况下,才能成为上诉或再审的理由。
  我国民事诉讼法官释明制度的确立意义
  笔者认为,我国民事诉讼法官释明制度的确立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民事诉讼法官释明制度的确立有助于缓解我国日益增长的诉讼压力,并完善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整体结构
  我国民事诉讼司法资源的有限以及“诉讼爆炸”的现状,造成了人民法院巨大的办案压力。在此现实背景下,加快民事诉讼办案效率、降低民事诉讼成本、提高民事诉讼效益成为民事诉讼司法改革的客观要求。民事诉讼法官释明制度在明确划定双方当事人的诉讼主张范围、完备双方当事人对民事证据的整体链条性等方面,能够提高办案效率、综合优化诉讼效益,最终使得民事诉讼制度的整体结构得以全方位的完备。
  民事诉讼法官释明制度的确立有助于保障民事诉讼当事人诉权,维护社会稳定
  在民事诉讼中建构起法官释明制度,有利于民事诉讼当事人能够便利的进行诉讼,运用正当民事诉讼程序来公正、及时的获得诉讼救济,从而引导民事诉讼当事人亲近诉讼,使其乐于行使诉权。我国人民法院承担着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深层责任。长久以来,由于我国具体国情的限制,并未实行律师对民事诉讼案件的强制代理制度。因此在民事当事人本人应诉的情况之下,常会出现因其对法律专业知识的相对缺乏,造成民事诉讼利益的损失。在此背景之下,法官通过对民事诉讼当事人的诉讼请求、民事事实主张、民事证据提供等方面的全局性释明,有利于杜绝民事诉讼双方当事人在诉讼地位上的实质不平等,缓解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对立情绪,促进人民法院与民事诉讼当事人之间的充分沟通,使民事纠纷得以合理迅速的解决,确立司法威信,以期在民事诉讼中实现最大限度的实体公正。
  (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
其他文献
大众传播媒介在现代得到迅猛发展,媒介的日益无所不能和无所不在,对未成年人的社会化产生了比更深刻和广泛的影响。在我国媒介发展不成熟的背景下,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的媒介素养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  我国未成年人媒介素养缺失的表现  媒介消费主义对未成年人造成的影响  1、盲目追求名牌,消费观念错误  很多未成年人错误地把消费额的多少、消费档次的高低当作衡量身份、地位的重要标志,把高水平消费目
轰轰烈烈的新课改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以及课堂教学行为的改变,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当前最重要的就是,如何使学生在快乐中学好英语。
要想在日常生活中完成养生这项“大工程”不妨从“行立坐卧”的每个小动作做起。行:抬头挺胸是精髓低头含胸、脚掌拖地、速度很快、胳膊偷懒,这是错误行姿“黑名单”上的前四
     为贯 彻 “税 源 户管 理 必须 突 出重 点、 兼 顾一般 ”的 税收管理 理念,切 实解决“税源 大家管、大家都管不到位”、责任落实难的问题,锡山地税局第二税 务
马素芳年逾九旬,大家都尊称她马老。她在马钢老年大学学习有30个年头了。  少年时代的她,曾经是学校的优秀生,参加过唱诗班。青年时代的她,就读于著名的华西大学,是数学专业的高才生。她的一生在教学岗位上度过,六十岁退休,可谓桃李满天下。马老退而不休,来到马钢老年大学,开启了终身学习的历程。她先后学习过太极拳、交谊舞、健康保健、计算机、智能手机,一直坚持、从未停止的是学习声乐。  马老的学习态度让人钦佩
期刊
由于省级医院的资金来源形式多种多样,其中不仅包含上级财政拨款、门诊收入、住院收入、还有其他业务收入等,再加上资金的来源时间具有不确定因素,这无疑给省级医院的财务部
摘 要:物理教学重在实现教与学、学与用的实践目的。在义务教育阶段,针对物理的课程特点及学生特点,笔者倡导在物理教学中实行科学探究的教学方法。以下便从含义、特点、方法及问题等四个方面对科学探究作以具体阐释。  关键词:物理教学 科学探究 含义 方法 问题    义务教育阶段,也正值初中生好奇心、求知欲日渐增强的阶段,因此在教学中应更加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物理这门重视实用
我省大力加强基层党员教育工作平台建设,推动基层党员教育“上互联网、上电视、上手机、进广场”。目前,浙江基层党员干部远程教育是怎么开展的?上网浏览远程教育网站,用手机
期刊
[摘要]文章从心理学角度对皮格马利翁效应予以解释,阐述了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的期望不同会产生正负两种期望效应,提出为达到有效体育教学,体育教师应该形成正确积极的期望。  [关键词]皮格马利翁效应;体育教学;期望    一、对皮格马利翁效应的解释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关于皮格马利翁的美丽传说:相传皮格马利翁深深爱上了自己用象牙雕刻的美丽少女,渴望少女能获得生命。他真挚的爱感动了爱神阿佛罗狄特,爱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