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迪学生在阅读中欣赏美

来源 :文理导航·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33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学习过程中,要能认真做到激趣导向启迪美、阅读过程感受美、感悟想象再现美、升华创新塑造美,鼓励他们逐步形成健康的审美心理、高尚的审美观念,成了美的播种者,美的耕耘者。
   〔关键词〕阅读教学  欣赏  美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应能帮助学生在自学的道路上迅速前进,教会学生怎样处理大量的信息,他更多的是一名向导或顾问,而不是机械传递知识的工具。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我认为,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目的在于,学校要教人学会在美的世界里生活,使没有美就不能生活,让世界之美创造出人本身之美。” 这句话揭示了学校美育的深刻内涵——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丰富而高尚的感情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使学生成为按美的方式生活的人。就阅读教学的现状来看,变味的阅读教学方式依然表现在我们小学的语文课堂上。那么,怎么去贯彻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改革呢?
  一、激趣导向启迪美
   学生美的兴趣能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出来,教师的作用就在于激趣导向,即为学生对课文的感知和体验创设一种情境,指出一种导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其接受机制创造美的情绪氛围,诱发学生全身心的投入,以此调动学生的审美需求,使学生带着兴奋之情进入文本。法国画家安格尔说过:“要拜倒在美的面前去研究美!”只有让学生置身于美的世界,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对美产生浓厚的兴趣。由于孩子们深深地动了情,他们就获得了难忘的审美体验,感受到极大的审美愉悦,从而在心灵深处对美和文本产生浓厚兴趣。
  二、阅读过程感受美
   美感的起点来自感受。小学语文文本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最美的文学。在阅读学习中应引导学生细心品与悟,初步在主体意识中形成不完整或粗浅的意识,直观地感受美。
   (一)边读边想,呈现形态美。小学语文文本有相当一部分文章浅显易懂,学生在阅读中可以借助已有知识、经验、表象等独立学习,教师可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去感受文本的美。如《桂林山水》中有关漓江水这一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自读这一部分,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学生根据文本,借助头脑中的表象进行再造想象,学生读完课文后,有的说:“我仿佛见到漓江水在草丛中流淌,声音十分轻柔。”有的说:“我仿佛听见小鱼儿在窃窃私语……”交流中,漓江水之美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也在形态美的呈现中自然形成。
   (二)示范美读,展示语言美。叶圣陶说过:“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教师成功的示范读是诱发学生朗读兴趣的催化剂。如《趵突泉》中有关泉水那段文字的描写,音调优美,想象奇特,妩媚多姿,用上“有的……有的……有的……”句式,节奏鲜明,如诗歌一般。孩子们自然流露的“纯洁”、“活泼”、“鲜明”等词的赞美之情倾泻而出,仿佛美妙的抒情曲。事实证明,语言规范、音质优美、吐字清晰、技巧娴熟、感情真挚、自然流畅的教师范读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朗读兴趣。
  三、感悟想象再现美
   感悟想象指学生根据各自的审美文化心理结构和经验,凝神观照,发挥想象力,细致地体味作品,充实、丰富、发展意象,使意象更具接受者的个性。可以说,感悟想象就是意象的重建过程。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耐心“品”与“悟”,让学生把握文本的深层意义,在把握过程中把意象建立起来,丰富起来,完满起来,进而体悟文本中蕴涵的美。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表现出赏心悦目的自然美,教师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悟景色美。如《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个写景的句子,诗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展现了深邃的艺术意境。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以“假如我就是诗人,那是怎样的情景?”的假设进入原有的意境,这样,学生就可根据教师的点拨,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这首诗的诗情画意:春暖花开的长江两岸,彩碟翩翩起舞,百花散发着芬芳,江面滚滚的波浪向东流去,一叶扁舟借着长江之水,一直漂到水天相接的地方,最后消失了……这美妙的想象融入了学生对美的理解和创造之中,即使是不同程度的学生也能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文本所蕴涵的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给学生以美的感染,起到灵魂净化和升华的功能作用,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升华创新塑造美
   升华创新指学生在阅读后对主体艺术品的意象品鉴渐入佳境后,终于升华为对意境的感悟,从而塑造出新的形象。教师应引导学生用心“创”,带领学生走出文本,进而认识社会、感悟人生。
   小学语文文本中存在着广大的未确定、未实现的领域,留有空白是艺术的特性和韵味所在。教师在备课时,应善于发现文本预设的空白点。教学中抓好空白点,发挥学生的想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完成对作品空白的填补,使他们与文本中的主人公接近,与文本接近,与作者接近,以此达到主、客体的协调。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以说,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美育,就是让学生对美的事物,由“知之”进而“好之”,最终达到“乐之”的境界。这就要教师让学生学会在美的世界里生活,让学生通过感受美、体悟美,逐步形成健康的审美心理、高尚的审美观念。在此的基础上,再创造美,学生就成了美的播种者,美的耕耘者;创造出美好的明天——新世纪的“伊甸园”。
其他文献
入选中学教材的《边城》是现代作家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品,1934年发表后即享誉中外文坛,作品以20世纪初叶湘西山城茶峒的社会风貌为背景,描写了一个渡船老人和他孙女的相依为命的生活,围绕翠翠曲折的爱情故事,展示了一幅幅极具湘西特色的风俗画,作品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朴归真的牧歌情调。用作者自己的话说,边城就是要表现了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这里山美、水美、人更美,这里有
期刊
英语是一门活的语言学科,它在全世界被广泛地应用。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升化,如何应对千变万化的考试形势,这就要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有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从培养创新思维的高度出发,以问题设置为线索,提出假设、发表观点、通过实践、体验、自主迁移、举一反三,在快乐的体验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使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进行创造性、探究性、创新性、合作性学
期刊
辛弃疾在国中历史上是少见的人物。他是南宋的一位民族英雄,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伟大爱国词人,一生以英雄自许,或以英雄许人。其词在南宋开一代新风,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身后亦泽被词人非止一代。  一、辛弃疾其人其词概述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人。生于宋高宗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卒于宋宁宗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他生当南宋中叶,下是宋金对峙,民族矛盾十分尖锐,
期刊
与学生谈话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基本功,也是做思想工作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与学生谈话是教师和学生面对面的心理接触,既包括双方的思想交锋,亦包括双方的感情撞击。一次成功的谈话也许能影响学生的一生;一次失败的谈话,事倍而功半,弄不好还可能适得其反。因此教师必须研究其间的诀窍,讲究谈话的艺术。让谈话成为沟通师生感情、激发学生心灵火花的重要教育手段。   第一,教师在与学生谈话前,必须深入研究学生的心理和个性特
期刊
小学数学这门自然学科,从古至今就被认为是具有逻辑思维的学科,要有灵活的大脑和勤奋的习惯才能学好它,因此,近几年家庭条件较好的孩子流入城市读书,条件较差的孩子留守乡村小学,似乎这些孩子的数学学习能力天然的落后于在城市就读的孩子,其实不然,对于活泼天真的小学生来讲,他们学习各门科学文化知识的能力是等同的,需要教师挖掘学习潜力,那么怎样才能教好现在乡村小学数学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教师完善自我,如何积极调动
期刊
老师是孩子心目中的偶像,老师的一举一动会带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学生在发言的时候,我总是带头倾听,决不在学生发言的时候,做其他事。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打断学生的回答。对学生的发言,能及时给予适当的评价。  一、在对学生听的习惯的培养中,少不了学生最能够接受的方式:   那就是表扬鼓励。哪些学生特别认真倾听的,我总是及时鼓励,会用最温柔的表情、最动听的声音表扬他,让他感受到
期刊
“学困生”又名“后进生”,是目前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碰到亟待解决的问题。要解决“学困生”的问题,只有诊测清楚他们落后的原因,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才能事半功倍。我现在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一下自己对学困生的转化办法。  一、学困生的表现   “学困生”的主要表现为学习能力差,学习成绩差及行为能力差,他们在老师眼里是差生,在家长眼里是不争气的孩子。个别人的歧视,家庭的威压,让他们感到自卑和压力。他们渴望改
期刊
情趣是学生积极学习知识的心理状态,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实践证明,求知欲强烈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因而,要想让学生写好文章,就要采取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其兴趣,让学生饶有兴趣地去观察、去思维、去抒发情感。正如叶圣陶先生听说:“倘若没有什么想要表白,没有什么感到高兴,就不感到必要与欢喜,而勉强去写,这就是一种无聊又无益的事。”因而,作文教学必须重视学生情感的激发和兴趣的培养,让学生愿
期刊
教学评价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发生的变化进行测量,收集有关资料,并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学生评价是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制订的各项目标,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成绩、身心发展、情感态度等综合素质的发展过程和状况,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判断的一种手段和方式,也是一种教学活动。学生评价是每位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之一,合理巧妙的运用学生评价技能有助于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达到教学目标;有助于
期刊
一、培养扎实的足球基础,营造良好的校园足球氛围,推动学校足球运动的开展   1、利用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对足球运动的认知,培养学生的兴趣。由于足球运动在各地的普及程度不同,各地学生对足球运动的认知程度存在差异。因此,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年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有计划地进行足球教学。在实践课中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传授技术动作、讲解比赛规则及简单的战术配合,通过各种形式的足球练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