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的内容整合与方法指导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X198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应是语言文字的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从文字的本质来说,学习的主要途径是阅读与写作两种。阅读,简单地说就是“从文字上理解他人的思想感情”。尽管实施新课程以来在阅读教学改革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问题还是不少。如,在工具性和人文性关系的处理上,偏向了人文性;年段目标的处理上出现了越位与不到位同时存在的情况;字词教学、写字教学普遍被忽视;阅读教学抓不准起点和重点;窄化语文和“文学化”倾向重新抬头;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和指导得不到保证等等。这些都是在深化阅读教学改革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小学语文是基础的语文训练,是语文学习的启蒙阶段、打基础阶段,为什么也出现这些不如人意的怪象呢?细细想来,在诸多因素中,其中与没有解决好阅读教学阅读什么,怎样阅读这个最基础的本质问题有直接的关系。那么,阅读内容如何整合,阅读方法又怎样指导呢?
  一、阅读内容的整合
  新课程要求教师的课程角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要从课程的执行者向课程的建设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转变。简单地说,就是要求教师对现有的教材内容和自主开发的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重构,实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教师从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上实现这一根本性的转变并非易事。为了尽快实现这一转变,有效的办法就是提供给教师一个基本行为和目标框架(新课程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和范围)。先把框架内的工作做好后,再设法摆脱框架的束缚向更高的目标迈进。目前许多教师对框架是什么,该如何进行还不清楚。阅读教学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教材选文的阅读;二是课外整册书的阅读。两者如何有机整合,是阅读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
  1.教材中选文的阅读。小学语文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读本,小学语文课程的读物采用的是选文,以选文内容和形式分类编制而成教材。选文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部分,占着时间的大部分,应该好好地加以利用。但每学期所学选文数量有限,至多不过二十几篇。占着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如果一学期之中仅就二十几篇文字本身,掌握了其内容和形式,虽然考试能通过,但究竟得益太少,不能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所以还必须进而由此出发,做种种有关系的探究,以扩张其知识。即对选文做进一步的拓展、延伸和二度开发。如,对作者人生经历的了解,对作者写作的社会背景和生活背景的了解,对作者思想根源的追究,对作者其他作品等相关内容的阅读,全方位熟悉作者,了解其作品,给学生留下一个了解作者形象和作品的空间。这不仅对养成学生究根问底的学习习惯有利,也对学生增加阅历,促进思想成长有利。同时,选文中,有些是几个世纪前的作品,有些是来自不同地区和不同国家的作品,有些已有编入教材几十年的历史等等。这些选自古今中外、东西南北的作品,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尽量多地涉及不同风格、不同形式、不同思想、不同情感的作品。这个出发点是很好的,也很有必要。但这也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就是如何处理尊重原著和新要求的关系。这将依赖于教师对教材二度开发能力的发挥。做到新时代、新解读、新教法、新收获。只要对时代有利,对学生成长有利,应该大胆地鼓励师生的多元解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课外整册书的阅读。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与原教学大纲一个重大区别就是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年段量和阅读内容最低指标要求。目的是为了确保学生课外阅读的底线。因为谁都明白阅读教学没有课外阅读的补充与保证是很难取得好的效果的。课外阅读的最大困难是阅读过程与阅读质量的难以监控评价,阅读方法指导的也难以到位。就目前,儿童的课外阅读还没有真正提到日程上来。重庆一项调查表明,65%的中小学课外阅读几乎为零,35%的学生偶尔读一点课外书。问题的关键还是一个读什么的首要问题没有解决好。小学生有小学生阅读的特点,过深过浅都难以激发兴趣,阅读方法的指导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加上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大,不能搞一刀切。于是教师要从本地区学生实际和基础出发制定校本、班本课外阅读范围和要求。从三个基本原则出发:(1)因选文而旁及。如因读《草船借箭》而去读《三国演义》与“草船借箭”相关的章节,甚至阅读《三国演义》全册。因读《静夜诗》而搜索思念故乡的古诗词进行阅读与背诵等。(2)中国普通人该知道的,如,“四大名著”著名,唐人的诗,宋人的词,元人的曲,著名的旧小说,时下的名著,科普科幻类,政治、历史、文化类等读物。(3)全世界所认为常识的,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中外现当代童话,《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和中国古今寓言等,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中外历史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间故事等。
  说到学生的课外阅读,除了前面提及的还没有提上日程外,“高”“偏”“空”现象也相当严重。“高”主要是不顾学生的阅读基础、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在内容上,数量上和要求上提出脱离学生实际能力的要求。如,要求小学生读完“四大名著”,读外国名著,读古典文学等。事实上,像《红楼梦》《三国演义》中的许多内容是小学生不宜读或是没有办法读懂的。类似这样的阅读要求只会抹杀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过早地造成对学生的阅读伤害。所谓“偏”,主要是指抓住一点不是全面,而没有遵循课标的要求通盘考虑。如,有些学校大提特提“经典阅读”“古诗阅读”“现代名著阅读”而放弃了其他阅读内容和要求。其主要目的是举着“特色教育”的旗帜单道独进,追求“政绩”,提高学校知名度。只要仔细想一想,这样做严重违反学生课外阅读面广、量多、质高的大阅读要求,对提升学生阅读素养极为不利。“空”主要是没有把学生课外阅读真正落到实处,做了一些表面文章。如,有丰厚的藏书,有舒适的阅览环境,但没有丰富的学生阅读源,“书香校园”“书香班级”喊得震天响,同时又在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严重挤占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标榜自己的教育理念,为了追求宣传效应。套用全国小语会崔峦理事长的一句话“语文就是语文,在语文前面加上任何一个修饰语,只能窄化语文”。也可以这样说“课外阅读就是课外阅读,在课外阅读前面加上任何一个修饰语,只能窄化课外阅读”,这是要不得的。小学生阅读是阅读中基础的基础,任何好高骛远、脱离实际和抱有个人目的和喜好的做法都有损于学生基础阅读修养的形成。
  二、阅读方法的指导
  明确阅读的内容和范围,还只是完成阅读教学的第一步,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把阅读教学分类细化后有多种多样的提法,目前新的提法确实也不少。其实,还是那句话“阅读就是阅读”,其根本是万变不离其宗。阅读的方法最终可以归结为两种:一种是理解,另一种是鉴赏。
  1.理解。阅读的理解包括两方面:(1)关于词句的理解;(2)关于全文的理解。关于词句的理解,不外乎从词义解释入手,其次是语法知识的运用。“词义”指的是词的语音形式所表达的意义,包括词的意义和语法意义。词义的解释如不正确,不但读不通眼前的文字,结果还会在写作时露出毛病。因为如果在阅读时学习的词义,不彻底明白,作业或写作时就不知不觉的使用,闹出笑话来。文句不通的原因,不是语法不合就是用词与意思不符的原因。调查发现中小学生词汇量下降,社会各界批评大、中、小学生写字惨不忍睹、作业试卷错别字比比皆是,便是学生对词语掌握、理解不到位的例证。一些词语的误用,可以证明当词语装入脑中的时候,并未得到正当的解释。特别是每逢见到新词新语,务必求得正确的解释,多翻字词典,请教他人,切不可任其含糊。
  词义的解释正确了,逐词逐句的理解也就畅通了,那么是否就能理解全文呢?未必是这样。文字的理解,要紧的是捕捉大意或要旨,即通常所说的,联系上下文及全文整体把握的能力。否则逐词逐句理解,对全文仍难免有不得要领之弊。一篇文章,整体有一个中心思想,每节每段也一定有一个要旨。文字虽有几千字或几万字,其中全文中心思想与每节每段的要旨,却是可以用一句或几个字来包括的。如《落花生》最终要让学生领会“藏而不露”的为人品质;《窃读记》要让学生体会作者“知趣”的情感。阅读的人如不能抽出这潜藏在文字背后的真意,只对每句的文字表面支离求解,结果每句是懂了,而全文的真意所在仍是茫然。这也是词义的语法意义所要完成的任务。
  曾经有人主张,对小学生阅读的整体理解和把握不作过高要求。阅读后哪怕就是记住一个场景,感受一段文字,经受一次体验,记住一个句子也是值得肯定的。可我却不这么认为,因为小学教材中的选文肯定考虑到符合小学的整体把握能力和要求,只要经过耐心的深层的阅读相信绝大多数学生是可以把握的,何必人为地降低要求呢?之所以会提出这样的观点可能主要是出于渲染情感、营造气氛等需要,为了迎合“偏向人文性”,在人文内涵上深挖洞的需要。用全文理解的方法,必然把握各节各段的要旨及全文的真意所在,把长长的文字归纳于简单的一个概念之中,容易记忆,装在脑子里也避免杂乱。只要阅读透彻,概念不是教师强加的,回忆起课文内容来也是条理分明,情景感人,好处深刻。
  2.鉴赏。了解某文句、段、文的旨趣所在,还属于理解的范畴。想知道每句每段或全文的好处所在,这就属于鉴赏的范围。阅读了好文章,只能理解其意义,而不能知道其好处,显然是很不够的。鉴赏因程度差异而不同,如低年级读过的好文章,到中年级再读时,会感到会所处不同,到毕业后再读,就会更觉得不同了。从前认为好的地方,到后来又觉得不好了,觉得别处更好,有的竟觉得比以前可爱。鉴赏能力因人、因时而异,要想说出一个“放置四海皆准”的方法来也确实不容易,但基本的步骤和方法还是早已存在的。
  (1)把“我”放入所鉴赏的对象中去,两相比较。一是细心读,再是自问,“如果叫我来说,将怎样”?对全文的布局,这样问;对于句与句间关系,这样问;对于每句的字词,也这样问。经这样一问,会有三种答案。①与我的说法相符或差不多,我也能说。觉得并没有什么。②我心中早有此意向与感受,可是说不出来,现在却由作者替我说出,觉得一种愉悦。③说法和我全不同,觉得格格不入。属于第一种的,是平常文字,放过了;属于第二种的,是好文字,及时回味;属于第三种的怎么办?因为鉴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遇到的是一般作品,是毛病就挑出来,为尚不可。倘若定论是名作,那就应该虚心反省,暂且认为未达到此境界,供探究。鉴赏的重点应放在后两种情况。
  (2)鉴赏过程中要有冷静的心态。鉴赏有时也被称为“玩赏”。含有游戏的态度,就是“无所为而为”,如果急于知道全体概况,热心地“要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就是有好文字,恐怕也无从玩味,看不出来。但第二次第三次再读,就不同了。好的作品至少要读二遍以上,“好书不厌百回读”。最初读时不妨了解概况、了解大意为主,再读时就须留心鉴赏。用“玩”的心态,冷静地去对付作品,不可以囫囵吞枣,要仔细咀嚼。诗要反复地吟,词要低低地诵,文要周回地默读,小说要耐心地细看。
  (3)要善于借鉴前人鉴赏的成果。小学生鉴赏的能力有限,涉及的经典作品不多会产生浓厚兴趣也是可能性不大。如,对诗词不感兴趣,教师不妨介绍一些诗话、词话给学生读读;对小说不感兴趣,不妨提供有人批注的本子等。诗话、词话、文评、小说评等,是前人或他人鉴赏的记录,能提示我们诗词文或小说等好在哪里,对激发鉴赏兴趣,提高鉴赏能力很有益处。但要注意前人和他人的诗话词话文评小说评,是前人和他人鉴赏的结果。用以帮助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是可以的,但必须由此为起点,用自己的眼光和观点去鉴赏,绝不可囿于他人的结果,重复他人的观点。再说前人和他人的鉴赏法有一定的局限性,既有积极因素的一面,也有消极因素的一面。
  理解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接受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阅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行语言的积累。鉴赏主要是便于激发学生的领会、模仿、享受与创作的激情,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阅读教学要关注学生,关注学情,体现教与学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把小学阅读教学引向健康和深化。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建德市寿昌第一小学
其他文献
贵阳市人民政府令第9号《贵阳市摩托车残疾人专用车管理规定》已经2009年10月19日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市长袁周二○○九年十月二十八日
延吉幼儿园是上海市示范性幼儿园,始建于1980年,并于1997年在上海市率先实施“托幼一体化”教育模式。目前,延吉幼儿园为一园四部,幼儿园的设施与规模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成为
现在不少学校的教研活动开展得热热闹闹,从听课到评课,每次老师、领导侃侃而谈,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谈起,谈到具体课文的每步教学环节设计,每次教研活动后老师的感觉一个字:累
中国航材集团利用深信服全网优化解决方案,实现了IT应用管理上的统一。数据大集中是目前IT应用管理变革的趋势,旨在通过业务应用及数据的统一整合,实现资源共享、统一调配、
斗棋是中国木建筑一个优越的中坚要素,它不仅有着与传统木建筑如影随形的兴衰史,而且蕴含着精神生活的一个层面。本文将邢台天宁寺前殿的外檐斗棋分为三类,它们在继承并灵活
在CEO实现企业变革战略、推动企业创新中,CIO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IBM认为,CIO应该成为推进企业转型的变革推进者,并更有效地充当首席级高管间的策划者、推动者和协作者。
欧洲有一则童话:一口不深的井里,住着一条鱼和一只青蛙。青蛙除了坐井观天,还经常跳到井外,去看看外面的精彩世界。鱼对此十分羡慕,请求青蛙讲一讲外面的新鲜事。青蛙便讲起了见到的牛,说:“牛真是一种奇怪的动物,头上长着两只角,肚子的下面长着四条腿……”鱼边听边按照自己的经验和理解想象着牛的样子:鱼一样的头,鱼一样的身子和鱼一样的尾巴,头上却长了两只角,肚子的下面长着四条腿……这就是所谓的“鱼牛”。  青
百威英博亚太区市场副总裁王道曾经用如下选择题测试普通人: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阿迪达斯/耐克,麦当劳/肯德基,谁是奥运会和世界杯的真正的赞助商?答对的人很少。但这并不影
在北京紫禁城的东北方,南池子大街的北头,有一组红墙黄瓦的清代建筑群,老一辈的人都称此地为“风神庙”。这里就是北京皇城乃至整个北京城中唯一一处专用于祭祀风神的皇家寺
驳“肉反正烂在锅里”中国农业银行湖南省岳阳市分行胡佑爱"肉反正烂在锅里"这句话习以为常了。话中的"肉",在社会上泛指"钱财、利益",形象地说是指"油水"──油水反正不会外流;在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