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圆追车梦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liu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一个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人,那时候,出行依靠的是“十一”型的双脚,吃的是可数清房顶横条的稀饭,我家在桂中南的一个大石山区,村子很小,只有八十多户,共四百余人。从我住的小山村到最近的集镇,要经三个山坳、两个山?,走近八公里的山路。当时,我家上有七十多岁的祖父、祖母。下有从大学生到刚上小学的六个兄弟姐妹,全家十口人,只有我父母两个主要劳动力。在日工只有三角八分的大集体时代,我家生活困难程度可想而知。从山村到集镇,虽然已开通一条三米宽的盘山机耕路,但想坐车子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只不过是个梦想,全村八十多户人家,只有一家有人在供销社任职,有一架“黑加洛”老式单车,当他骑车从村口飞过时,白色的衫衣如蝴蝶一般飞过。坐车就成了我的梦想、我的向往;只要有一辆自行车,我也可以如风般飞快地去任何我想去的地方,有一架自行车是我的梦想,也是我一家人的梦想。
  1971年,我母亲用三年多节衣缩食节约出来的110元钱,加上从七八户亲友家中又借了70多元钱,从一名供销社干部手中购来一部人家已经骑了四年多的七成新“飞鸽”自行车。钱交出去,车拖回家时,全家都乐疯了。我家终于也成了有车一族,尽管车是人家骑了几年的旧车,但在小山村中也是值得傲娇的。这可是我们这个山村中的第二架自行车,这也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当时,我父亲、母亲已经近五十,不和孩子们争骑自行车,车子都给已读上高中的大哥与初中已毕业的二哥骑。只有生病时哥哥们用自行车带我去公社卫生院治疗,我才得以坐两次。从童年到少年,我甚至希望自己生病,这样我就可以坐自行车去集镇一游了。
  家大人多,自行车只有一辆,自然不能人人都享受,有权骑自行车的只有大哥、二哥。大哥去省城读书后,车子钥匙交到二哥手中,二哥想一人独享,把自行车锁进自己的房间,当时三姐已是十五六岁的青年,也想享受骑自行车的乐趣,多次问二哥要车去学,二哥坚持不给,三姐多次向父母提出抗议,在抗议无果之下,便在二哥不注意之时,偷偷地摘下车前轮气门芯,使二哥想去赶圩场时也去不成了,因此引发了一场兄妹之间的“战争”,一时间家中鸡飞狗跳,我父亲尽管平时沉默寡言,但是一旦生气起来,简直是个“暴君”,他手拿一条米多长的鞭子,给两个正争个不休的半大青年每人都抽上几鞭,我二哥与三姐也就忘了吵架,双双逃出家门……此后还是我母亲充当和事佬调和,车钥匙由我二哥掌管,三姐有事外出时可向二哥要车出行。至于四哥与我,连摸一下车子的权利都没有,致使我在读上高中以前还是不会骑自行车。
  岁月荏苒,八年过去了,大哥、二哥、三姐先后成家另过,这辆经十多年风雨摧残的半新旧“飞鸽”自行车也由半新旧单车变成风烛残年的老爷车。除了铃子不响之外,什么都响。1980年,四哥也考上了民族大学。这辆老旧的自行车转辗成了我的“坐骑”,可这老弱病残的“老爷车”随时都可能散架,且经常半路“罢工”,可把我气苦了。我日思夜梦着什么时候买上一辆新车,高中三年,这辆老车在一次刹车失灵时冲下三米多深的河沟,终于散架了,我也受点轻伤。对于受伤的我,父亲没有一句安慰,反而痛惜撞坏了的自行车,现在想起,真的叫人无语。后来,高中毕业后,我回家务农。为买一辆自己的车,我到几十公里外的地方打工,最终用四个月的工资买回一辆“五羊”牌自行車。我终于实现了我的梦,有一辆新的自己独享的自行车。
  骑上黑亮的新车,穿行于大街小巷、乡间小路、田间地头,我也曾吸引不少美眉的“回眸”。
  然而,刚过两三年,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自行车全面普及了,各家各户年轻人结婚成家,“三转一响”成了必备之物(三转:自行车、电风扇、衣车,一响为收录机)。我的自行车再也不是可以骄傲的资本。1987年,山乡的第一辆私人摩托车出现在小圩场的街头,昔日只有公安及在公社里当官的干部才有权坐的车竟然堂而皇之地进入普通百姓之家。作为一个青年,我自然也希望自己能引领时代的潮流,有一辆豪华的摩托车,愿望是美好的,现实却很骨感。当时,我在村委会当一名村干部,每月工资39块钱,而一辆摩托车最少需要5000块钱,好一点的一两万,以我当时的工资,就算不吃不喝,也要积蓄二十年才能实现这个愿望,买一辆摩托车成为我追车之梦的“梦想二”。
  1988年到1996年的八年中,我的追车梦想越演越烈。当村干部的几年中,我所在的村由于煤炭资源丰富,逐渐发展起来,很多农民经营煤矿发了财,身边村民万元户、十万元户比比皆是,而我作为一名村干部,一个月的工资39块钱实在是太少了,讲思想不动摇是假的。看到身边很多以前不如自己的人,一个个成了煤老板、车老板,建起两三层的小别墅,开着豪华摩托车从身边飞过,有时我甚至想辞职去开煤窑。
  刚起辞职念头,我那老父亲训导我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村干部,不必眼红人家过得比你潇洒,不要和人比生活好坏,应该和别人比对社会的贡献,比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多寡,这才是一名共产党员应该比的东西。”听了父亲的话,我才潜心于为本村群众谋福利的工作中。在四年的村干部历程中,我亲力亲为,带领群众修了三条总长度十七公里的通屯公路,建设了两个自来水站、三个电灌站,修建三座教学楼。我的努力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
  1991年11月,我考上乡镇干部,月工资也不高,只有80多块钱,摩托车之梦依然无法实现。后来,我成家了,家里添了女儿,家庭生活更加拮据。直到1995年,我才积蓄够6600多块钱,到南宁买了一部“太阳牌”摩托车,实现了自己的“摩托梦”。
  然而社会在进步,人民生活在提高,曾几何时,摩托车已风光不再,2000年以来,私家车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广大城市、乡村。小轿车已成了人民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的摩托车已威风不再,成了昨日黄花。在同行人与同事中,我的旧摩托成了讥嘲的对象,成为“落后”的代名词。我好郁闷,难道我又赶不上潮流了,成为时代的弃儿。我不甘心,我也想购一部轿车,我的追车之梦再次梦起,梦想有朝一日自己也可以拥有一部轿车,成为有“车”一族。可是,一个月工资只有一两千块钱的乡镇干部,上有老,下有小,老婆又没有工作,一个人的工资养四口人,梦想依然是梦想,要实现这个追车之梦别提有多难。为实现这个梦,我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之外,空余时间做兼职,拼命写作,以期多一点收入,还承租土地种甘蔗,承包山岭种树,凡是能增加收入的,又是我能做的,不管多苦多难我都做。十年过去了。祖国富强了,人民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公职人员工资也相应地提高了,我感到收入也增加了不少。生活压力也没那么大了,经十年的努力,我积蓄了十多万块钱,于2016年10月购回了一部“大众”轿车,圆了自己的“轿车梦”。
  不知不觉,我已到了知天命的年头。人生苦短,回头一看,我的大半生几乎都在追梦之中,我的一生是“追车梦”的一生,也许过不了几年,我的轿车又成了时代的弃儿,人们会享受更高、更快的交通工具,如私人飞机、火箭等飞行器。现在看来,这也许还是一个梦想,但我相信,心中有梦,总有梦圆的时候,我相信祖国会富强,人民会富裕,中国人所追求之梦就如我的追车之梦,总有实现的时候。
  (上林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其他文献
火车抵达山海关时,窗外浅浅的灯光从车窗映射进车厢内,打在李立杰的脸上,唤醒了刚还在酣睡的年轻人。他从卧铺上猛地坐起身,环视四周,对面的上下铺已然空无一人,越接近终点站,旅客就越稀少,数小时前还与他谈笑的探亲大伯不知何时已经下车,只空留他一人在包厢里。  他微弓着身子,身影湮没在黑暗中。双眼扫过包厢的每个角落,平常微小的声音此刻如同惊雷般炸裂开,引发他一阵悸动。他的兴奋中夹杂着些许怯懦,他想起记忆中
期刊
拥有绿水与青山,就是金山和银山;  山美水美心灵美,蓝天白云好风光。  理论实践新进展,坚定不移并加强;  保持战略之定力,绿色低碳助循环。  再生能源为动力,新陈代谢莫断裂;  金山银山是归宿,生态价值与效益。  绿色发展之理念,生态目标是愿景;  人类发展新路子,创新发展谋新篇。  文明发展之道路,绿水青山是基础;  满足人民新生活,顺应自然绘蓝图。  环境保护建制度,生态建设民为主;  服务
期刊
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延河》《福建文学》《唐山文学》《中国青年》等百余种省级以上报刊。获“首届全球华人散文大赛游子吟·孟郊奖”;第五届全球妈祖文化征文大赛一等奖。著有散文集《让我路过你的世界》等。  一  山里云是打青草丛里爬起来的。青草抱着村庄,山里云抱着青草。它把青草搂得太紧,青草感到有些生疼,有些喘不过气来。于是青草便矮下身子把山里云举起来,举到叶尖上,山里云开心地摇晃着青草柔软的身
期刊
夜色刚一弥漫开来,村里就寂静如水了。二财的摩托车飞快地驶进村头,他老婆早就在那里迎他了。二财这几年在杏花村名气渐大,手上有点钱。二财原名叫李国庆,自从他在县城开了一家鸡饲料配制厂后,村里人就叫他“二财”了,估计是说他发了二等财。二财为人精明,脑子里往往能蹦出很多歪点子。  二财进屋把厚厚的手包往炕上一丢,就迫不及待地问老婆:“菊花,你能肯定是下个月底选村长?是全体村民投票?”  “当然,村里的广播
期刊
箜篌引  世人生兮苦罹忧,岂若逝兮无所知。  生參商兮摧肠断,死同穴兮聊自慰。  魂魄逝兮何所适,穷北幽都难可居。  寒风凛兮折枯木,鸱鸮戾兮啄腐肉。  嗟尔惶惶魂魄兮,止尔悲兮勿复恐。  予命羲和为御兮,使飞廉兮为骖乘。  乘皇舆兮览四方,驭六龙兮游帝宫。  援琴瑟兮奏好音,写我情兮悦吾君。  左执籥兮右秉埙,来凤凰兮舞螭龙。  日微昧兮驾言归,叹娥皇兮笑涂山。  於戏!帝居良乐兮无已,吾未睹兮
期刊
严榕,生于1982年,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2018年入选湖北省文联中青年优秀文艺人才库。有作品散见于《散文》《福建文学》《青岛文学》《雪莲》《金城》《湖北日报》《西安晚报》《中国教师报》《襄阳日报》等。  一  那晚,我们晚上散步回来。  走到小区楼下的草丛边时,一团黑乎乎的东西警惕而疾速地从裤脚边闪过,嘴里似乎还叼着什么东西。  清楚地记得:那晚没有月亮,路灯像只瞌睡的眼,发出一点模糊的光。借着
期刊
我的恩师  您 是一位普通的人民教师  引溪流入海 助草木生根  您 是一位伟大的劳动人民  守三尺讲台 润天下桃李  您的谆谆教诲令我终生难忘  您的深情厚谊让我刻骨铭心  您说 嚼得草根 百事可成  而您那四季耕耘 默默奉献的身影  便是最好的诠释  您言 越有学问的人越谦虚  而您从未陈说取得的一切荣誉与辉煌  则是最真的注解  是您 俯首甘为孺子牛 潜心育苗展新花  是您 一支粉笔写春秋
期刊
孟凡俭,笔名繁简,1963年生,安徽长丰人,本科,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爱好文学,书法及散文作品曾在《中国文艺》《青年文学家》《牡丹》《海淀文艺》等刊物上发表。  今儿心情比较好,信步院内,驻足于小花园里品花时,我总感觉花在向我微笑。我似乎也想说点什么,于是便放下脚步。在微风的催促下,花又向着我频频点头。此刻的天阴得很沉,忽然间,我感到了一阵冷冷的风吹过了我的身体,于是我便担心花也可能会被冷风摧残…
期刊
赵刘昆,95后,云南曲靖人,吉林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散文诗学会会员,中华新联盟理事,《渤海风》杂志作家理事会分会主席,作品见《鸭绿江》《西部散文选刊》《牡丹》《北方作家》《六盘山》《青年文学家》《散文百家》等刊物,有多篇文学作品被选载,在《Advance In Social Science》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太阳高照的一个下午,春风徐徐吹来,熏得人懒洋洋的
期刊
王东江,新疆作协会员,就读于鲁迅文学院32届全国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在《文艺报》《中国艺术报》《北京文学》《大地文学》《伊犁河》《星星诗刊》《散文诗世界》《散文百家》等报刊发表各类文学作品500余篇(首)。  离我宿舍咫尺之遥,有一排白蜡,树龄十年许,正值盛期。水浇得透,树干挺拔精神,每根枝丫都有攀上云朵的野心,让人揪心哪天深夜它忽的离人间而去。每一片叶子都蓊蓊郁郁,泛着青春野性的光芒,在盛夏热火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