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发学习要耐得住寂寞 香港明星发型师Kelvin Koo谈美发教育

来源 :美容新地·专业美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l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Kelvin Koo,15岁步入美发行业,在香港九龙佐敦道一家小店开始了美发学徒生涯,19岁晋升发型师。被香港美发界泰斗级人物Kim收罗在旗下一家二线的沙龙Super cut里工作,剪发挂牌99港币。
  一年后,被Kim调入总店。随后的九年时间里,从一名普通的发型师成长为排名第三的总监级发型设计师。
  1996年,Kelvin Koo开设了属于自己的店“Hair”之后又在九龙又一城开了第二家店。
  作为明星发型师,既是说,他是香港一线大牌明星的专属发型师,被张柏芝亲切叫作“爸爸”;同时,他本身又是香港发型界名副其实的大牌明星。
  
  采访
  
  您从发廊小工到著名发型设计师是一种怎样的机缘呢?
  现在看起来,要所进入美发行业的机缘,只能说是少年人的兴趣和盲目,而兴趣和热忱是学习任何一件工作必不可少的、也是最大的动力,美发学习同样如此。
  
  您的美发教育工作是怎样开始的?
  在香港,专职的专业美发老师很少,但有资格做老师的,又必须很专业。
  我比较早就开始了美发教育工作,可以说是一边做一名专业的美发设计师,一边做美发教育。当然也只有您越专业,才越能做好教育工作。
  当年的香港和现在的大陆有许多相似处,一些知名度高的专业发型师会经常去许多地方帮助产品商做教育会。我记得我的第一场教育会是在菲律宾做的。这么多年来,几乎各大品牌的教育工作都做遍了。其间也帮香港政府职业培训局做一些美发课程。
  
  您到大陆也有过几次了,对大陆的美发教育,总体上有什么看法?
  应该说各地的发型师都一样,都热爱学习,因为大家都知道,要做一名优秀的发型师,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才能精进技术,提高水平,才能更好地服务客人,获取金钱回报。
  但是学习本身就是一门学问,怎么学?学什么?跟谁学?在哪里学?许多人盲目学习,看起来很用功,但收效很少,长而久之,学习的积极性没有了,就更加学不好。
  我觉得大陆的发型师在学习积极性、踊跃程度方面是很值得肯定的。我每次到大陆开教育会,学员们都拥挤在前面,非常认真地看,而且提问很多,这说明学习的态度是好的。
  
  有什么不足之处吗?
  当然有,也很多。不足的地方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太过于急功近利,恨不得一下子什么都学会,其实是贪多嚼不烂。二是眼高手低,看看都会,要他动手,做出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三是不注重细节,始终还是基本功不扎实,而且普遍的缺少美感,审美能力较差。
  
  能不能具体谈一下?
  美发学习,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是要从基础开始的,而基础的学习,是很枯燥的,要耐得住寂寞。我看到很多发型师身光颈靓,很会打扮自己,喜欢做夸张的,前卫的造型,但仔细分析一下他做的发型,结构性的,基础性的错误都显露出来了,这些错误最终导致的是整个发型做失败了。
  我曾经在深圳开一个学习班,分剪、染两个组交叉进行实操,每组规定时间是两个小时。结果一位工作颇有年头的学员剪了不到半小时就跑来找我说:“剪完了,剪这么一个头,哪用得上两小时。”我走近一看,发现问题很多,而且都是基本性的。譬如,要求是在枕骨和耳朵后2/3处开线,提拉90度做圆形修剪,左右取对称平衡。但他两边剪的就不对,剪了左边就剪不了右边,我在旁边又讲又示范,又花了一个多小时。
  
  您讲的问题确实存在,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的美发导师如何来施教呢?
  我认为,美发培训班、教育会还是很有用的。虽然这些短时间的教育,不能解决很多问题,更不能解决基本功薄弱的大问题,但针对实际工作中的经常性,普遍性问题,还是很管用的。
  这里重复补充一句,基础的功夫,只能靠多练、勤练、苦练。美发工作首先来说是技术性的工作,熟才能生巧嘛。
  传统上,美发学习是徒弟跟师傅,师傅在前面做,徒弟站在后面看着学,这当然慢。学院的美发课程有系统、有理论,对于快速培养人才起到重要作用,但自己不多动手,还是不行的。
  培训班、教育会通过教(示范,讲解)和学(看、动手练),可以有很好的针对性,只要学员有悟性,能举一反三,那么,在短时间内,还是能让学员收获良多。
  
  在这方面,是否导师的水平起关键的作用?
  是的,导师的能力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导师的能力分两部分’一部分是自身的技术示范能力,你自己做出来的东西,学员都不信服,又怎么可能让人学得好呢?第二部分是导师的讲解能力,只是让人觉得好看,不能讲解清楚内中结构、变化、要领,又怎么能叫人举一反三呢?所以说,美发导师其实不好当,不是有名气就能当导师的。
  
  现在很多发型师参加教育会,主要想学的还是要多掌握几个发型。
  是的,这不矛盾。什么叫发型设计?根据顾客特点和要求,沟通好后达成发型设计的思想,然后做出来的发型和设计思想是一致的,这样的讲得出做得到,才是真正的发型设计。讲的是一套,做出来走样了,完全不是一回事,这能叫设计吗?要做到言行一致靠什么?靠技术呀!技术学好了,才能要什么,有什么,才能谈设计。
  
  好的,谈了很多,希望能早日看到您在大陆推出新课程
  谢谢!我一定会努力,把自己多年的经验和大家分享。
其他文献
踏入初夏季节,2008年国际发型走势已充分呈现,中国市场近年来发展迅速,发型设计已非常贴近国际潮流,现就掌握的国际国内发型潮流趋势,做一简要梳理:  短发:各地发型时尚的共同特点,有别以往两年,今年的各个品牌,国际发型趋势发布以及各地具有标志性发型师的意见,都把焦点集中在短发上。  短发型从技术上讲,比较讲究发型师的修剪功力和造型能力,短发的结构,轮廓,层次,纹理,在不同发型师的手中可以有差别很大
期刊
2008年的夏天,是一个酷热的夏天,但中国的美发业不见得有多“热”。  这并不是说,新开的发廊不多,相反,各地的新发廊是层出不穷,遍地蓬勃;这也不是说,中国的美发业界人心不热,大家仍然是一如继往,热情高涨,干劲冲天,谁不想多做生意多挣钱。  所谓的美发业不“热”,指的是中国的美发消费没有预期中的“热”,至少可以说是:不如人意,或者说是强差人意。  原因何在?有人归结于今年又是雪灾,震灾,水灾,也有
期刊
汲取20世纪早期维也纳分离画派的艺术创作灵感,沙宣将极具几何感的形状和生动的线条完美融合,为我们呈现了本季的作品Slim Beauty。  SHAPE/MERGEFORMAT  当发丝轻柔的拂过脸庞,仿佛又遇见了沙宣的经典bob,明暗交替间是几何与现代的邂逅,成为了简约清新的新时尚。  本季的色彩主角是酒红色和蓝黑色,精度的剪裁突出了酒红的迷幻,蓝黑色的午夜感觉,恰到好处的过渡,使两种色彩形成了相
期刊
美国芝加哥OMC世界发型化妆大赛精彩直播              十数年辛苦,十多万投入,就是为国争光——访第32届世界杯发型大赛中国选手徐成东  梦想照耀大洋彼岸,在国际舞台上扬起五星红旗  2008年3月,徐成东与两名优秀发型师,陈丽红、李秋玲结成队友,怀着对国际美容美发业界的最高荣誉的追求,代表中国美容美发界,首次出征在美国芝加哥举办的第32届世界杯发型化妆美甲大赛,并取得好成绩,这对推动
期刊
当贵族邂逅无政府主义。  正值街头平民文化扰动着英国贵族气质之季,沙宣将文化冲突和格纹设计融入到最新的集锦中。映衬着张扬的粉色或者低调的墨绿色的海力司斜纹夹克,沙宣利落短发所表现的都市形象成为英伦别致的徽章。  灵感来自William Powell和Emeric Pressburger50年代早期的电影中所描述的梦境般的浪漫乡村生活,以及Gerald Brockhurst对于30年代伦敦的富裕时尚
期刊
美发家族    CHARLIE MLLER,是一个闪耀在英国,欧洲的名字,也是一个让世人羡慕的美发家族的名字。  CHARLIE MILLER公司成立于1965年。创始人CHARLIE MILLER先生,具40多年业界经验,是全球大师级的人物,在他领导下,CHARLIE MILLER以非凡的声誉、辉煌的业绩和耀眼的品牌形象,成为欧洲乃至全球业界仰视的高峰。  CHARLIE MILLER家族,除创
期刊
有关克里斯托弗·罗宾和美丽的传奇  克里斯托弗·罗宾于1971年出生在法国的一个农场主家庭。最初他在香巴尼一座小镇上做造型学徒,但很快他便发现自己对颜色比对造型更有天赋,并在调色过程中发现了无限乐趣。  在90年代初期,年仅19岁的克里斯托弗,罗宾凭借其卓越的才能与机遇,很快成为时尚工作室的首席染发师,从那时起他与巴黎欧莱雅开始建立了合作关系,并成为影片和照片拍摄中的中流砥柱。他是一个色彩魔法师,
期刊
背景    吴化平:安徽人,从业22年。18岁在家乡开始了美发之旅。1992年开始闯荡大上海。92年至99年进入沙宣教育机构前,在上海成功开了三家店。  承艺美发研修中心:  2007年6月由吴化平先生创立。主要课程设置针对三个层面:  专业剪裁课程 以专业剪发技术教育为主。课程时间约15天,对象以中工晋升发型师的从业人员和年轻发型师为主。  经典剪裁和组合变化课程 以教授经典修剪技术为主,教学对
期刊
上海有个小彼德。其实也不小了,人到中年。之所以叫他小彼德,是因为他比他的哥哥老彼德晚几分钟出世,就因为这几分钟的时差,他的一生就注定要和“小”字结缘了。  要讲小彼德先要说几句老彼德。老彼德是上海名店“蒂梵尼”的创始人之一,当年刘伟、阿波、老彼德三人携手创立“蒂梵尼”,据说阿波玩的是时尚,“蒂梵尼”三字是来自阿波的想法。老彼德则有人气,拉来了大批子弟兵。刘伟则是掌舵手。  老彼德在业内如此资深,当
期刊
2008年京世的门店数量达到了20家,员工数达到400多人,公司员工20多人,并成功得在福州路上开了第一家TOP京世。  这些成绩都归功于公司的决策及员王之间的团结合作。  京世成功地实施了“集团入股”制度,一改以往“散兵作战”的合作模式为“兵团作战”。这样不但增强了团队合作能力而且相当大地提高了团队及个人的经济效益。  目前股东数已有30多人。京世实现了以无形支配有形,以无形战胜有形的企业文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