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教育

来源 :大舞台·教学与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_be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针对当今职高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作弊现象,从学生作弊心理:依赖心理、虚荣心理、投机心理、冒险心理、不平衡心理这五个方面讨论学生作弊的心理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通过对学生心理的调整来避免以致消除考试作弊,建设诚信校园。
  【关键词】考试作弊 作弊心理 诚信教育 职高学生
  
  先让我们看一份资料:一所职业中学高一、高二学生共1940人(其中高一年级1182人,高二年级758人,高三年级学生已进厂实习,不考试,未列入统计)为样本,对最近一个学年度四次大考情况进行统计发现:考试作弊并被处分的共76人次,平均每次考试作弊19人次,占参考人数9.8‰;如加上作弊未被发现的,比率还会增加。据查,这一时期,学生因各种原因违反校规校纪而受处分的共为245人次,这样因考试作弊而受处分的占受处分总数的31%。这一情况表明,职高学生考试作弊,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考试作弊已成为职高校园里一种屡见不鲜的现象,考试作弊现象的存在和蔓延,已经污染了校风、学风,毒害了学生的心灵,严重影响到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校人才的培养,而且还妨碍了“诚信建设工程”的正常开展。“考试作弊使考试变得毫无意义。”一位老师说,“看到公告栏对作弊学生的通报批评和处分,我就很不是滋味。虽然我对这种行为深恶痛绝,但是我更为他们惋惜。他们不知道,那些用作弊换来的成绩,其实是以他们个人诚信的丧失为代价的。”这部分学生错误地认为诚信已经不再适合时代的要求,只要对自己有利的事情才是应该追求的。这种不良心理反映到教育中,就出现了学生在考试中作弊的现象。
  教师要想对学生考试作弊的行为进行教育,必须先了解他的作弊心理,才好对症下药。虽然学生作弊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考得一个好分数、获得一个好成绩,但隐藏在这种行为背后的内在原因却还有很多。这些原因多是潜在的、不易察觉的,但却是导致学生作弊的深层原因。具体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1、依赖心理
  因依赖心理而作弊,源于学生自我意识的淡薄。自我意识淡薄的学生往往不能形成健全的人格。这使得他们不分是非、混淆对错,不以考试作弊为耻却反以为荣。在他们心中,作弊是应对考试的一种有效且可以依赖的手段,认为如果考试不耍点小聪明、不作弊,就不能考高分、不能取得好成绩。因此,对考试作弊有种习惯性的依赖心理。
  2、虚荣心理
  有些学生,包括一些学生干部、“优等生”,虽然平时学习成绩不错,但是偶尔也会作弊。他们不惜放弃个人荣誉而作弊的原因,不是为了过关或者及格,而是为了更高的的分数,以保持或者提高自己的名次,满足人人夸赞自己的虚荣心。
  3、投机心理
  有些学生,平时学习动机不强,对自己要求松懈,但是为了避免分数低而挨家长、老师的批评,只好考试时想歪点子,利用各种手段进行考试作弊,想用“投机取巧”的方法来坐享其成。
  4、冒险心理
  有些学生因学习态度和学习基础都比较差,分数越来越低、成绩越来越差,在面临家长、老师和前途的巨大压力下,就在考场上自动萌生“放手一搏”的冒险心理。
  5、不平衡心理
  有些学生看到其他同学因考试作弊而及格了,甚至还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就心理不平衡,产生了一种“努力学习不如考试作弊”的错误想法,在这种不平衡、不公平的心理驱动下,也加入到考试作弊的行列之中。
  从心理学上讲,以上种种引发学生作弊的心理,都属于学生的认知偏差和心理误区。很多作弊的学生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有些学生作弊后在班级里丧失了个人信用,心理上产生了一种深深的内疚和负罪感,并由此导致其他心理问题的出现;有些学生因作弊被发现受到了成绩作废、警告、记过等处分,甚至被勒令退学,等等。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尽力帮助学生纠正考试作弊心理,让考试真正成为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试金石。
  学生作弊有其一定的客观原因,如社会大环境中不良风气的影响、教学考试模式的陈旧、监考老师的执行不力等等 ,但更为主要的原因则是学生的诚信意识薄弱。这部分学生只片面地看到了“畸形利益”,对诚信的意识有所降低。教师在引导学生调整作弊心理时,主要就要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强化学生自我意识,塑造诚信人格
  所谓自我意识,就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应当包括自知、自爱、自尊、自制等。自知,指人应有自知之明,既要看到自身的不足,更要看到自身的优势;自爱,就是保护自己、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珍惜自己的品德和荣誉;自尊,是指不论能力大小、地位高低都应与人平等相处,做到谦而不卑,不畏惧退缩、不妄自菲薄;自制,就是不但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且还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我们只有不断教育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完善自我意识,树力积极、乐观、诚实的品性,才能塑造出他们完美的诚信人格。这也有助于学生在考试中加强自我约束,减轻或者消除作弊心理。
  2、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
  当我们的诚信教育深入学生内心时,学生自然会以考试作弊为耻,甚至以有考试作弊的心理为耻。因此,要想消除学生的作弊心理,就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渠道向学生宣传诚信的意义,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
  要改变或者消除学生作弊这一非诚信的心理与行为,就必须从根本上纠正只重结果无视行为过程正当性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评价标准。比如,作业不准抄袭;在校运动会中坚持“公平”原则,不会为了自己班级的荣誉而允许学生“替跑”;再如,在平时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而不以学习成绩、家庭背景等为由偏袒或者歧视学生。
  3、教学生学会学习是根本
  学习不是简单的只是灌輸与积累,而是要学会学习方法、掌握自学的技巧,而且很多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学习效果不佳都是因为没有学会“学习”。教师可以设置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分层教学,使差生吃得消,也能使好学生吃的饱;教给学生合理而科学的学习方法,比如,学习要遵循一定的心理学规律,记忆知识点要遵循“认识、保存、再认识”的规律。
  只要学生有学习的兴趣,遵循学习的规律,认真学习,相信他们一定能掌握所学知识,树立坚定的信心,不用因担心成绩而作弊。
  4、理智看待考试及结果
  引发学生作弊心理与行为的不是考试本身,而是学生对考试后果存在错误的认识。例如,学生认为考试失败意味着人生失败而且对不起父母,等等。
  要消除学生的作弊心理,需要教师帮助学生转变和矫正种种认知偏差。比如,让学生知道考试的成绩只代表过去,今后的成绩要靠自己的努力;讲述爱迪生在失败了几百次之后才发明电灯;还可以用一些富有人生哲理的话“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等,帮助学生增加心理智慧,从而改变他们的心理误差。
  学生如果能改变自己过于绝对的、以偏概全的认知模式,就能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考试及考试的结果,自然就无需作弊了。
  5、维护学生心理健康
  有些学生在考前有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帮助他们调整好心态,做好考试期间的心理维护,多鼓励多说说他们的优点,让他们以良好的心态去参加考试。这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学生产生作弊的心理倾向,杜绝作弊的行为。
  荀子云:“养心莫善于诚。”可见,在我国,诚信的美德历史悠久,朴实淳厚,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血液。教师应该让诚信之花开遍每个学生的心田,让诚信品质成长为一种教育生态文化。这样,学生才能从整体上实现“精神美容”,才能真正消除作弊心理,以一种良性竞争的精神状态去对待每一场考试,并受益终身。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第二职业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教育唯一的工作和全部的工作可总结在一个概念之中——道德。”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主要工作就是教书育人,即要在教书的同时进行育人工作。  语文教材中德育的内容,不可能像学科知识那样处处明显,它往往是内在的、深层的,个别隐蔽的,思想教育是渗透在学科知识的方方面面,与学科知识融二为一。而且新课标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达成上强调“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也就
期刊
情景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是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  创设好的情境能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好的情境教学能让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好的教学情境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丰富想象,内化知识,强化学生
期刊
班主任是天下最小的主任,但其工作极复杂、艰辛、有趣,它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种极富创造性的艺术。班级管理要有针对性和创造性,初中班主任的班级教育管理可按年级分阶段,分时期管理,每一时期每一阶段的工作重心及方法、途径都不尽相同。    第一阶段:过渡、养成期  从小学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基本上还保持着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告别了小学“保姆式”的教育模式,从依赖家长和老师的被动从属地位向主动地位转化。同
期刊
目前,在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指导下,所有教师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努力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有效教学的具体行为,寻求一种既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又能很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适合学生自主发展需要的教育教学方式。事实上,采用什么方式来提高教学有效性是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增强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就初中思想政治课如何有效教学谈谈笔者自已的粗淺见解,与同行切磋。  在思想
期刊
古人云:“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文以载道”。语文教学的原则之一即文道结合的原则。这条原则要求语文教学不仅要“授业”、“解惑”,还要“传道”,即充分利用语文课文中生动、丰富的德育材料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现行的语文教材就蕴涵着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选文不仅体现语文工具性,更凝结着古今中外熠熠生辉的思想精华,比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崇高情感,勤劳朴实、诚实可信等传统美德,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等优良品质
期刊
新课程标准的制定和课改的实施,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教师角色的转变是实施课改的关键。有人说教师是演员,也有人说教师是导演,不论怎样去解说,教学活动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在教师、学生、教材、教学这个多边活动中,教师所担当的角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语文教学而言,语文教师只有不断转换自己的角色,才能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    一、语文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新课程
期刊
【摘 要】情景教学是从教学的需要出发,教师依据教材创设以形象为主题,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语感,使学生爱学语文,学好语文,从而达到语文素养全面和谐发展的整体效应。  【关键词】情境教学 语文素养    《语文课标》中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
期刊
德育是学校教育之首,进行德育的途径与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常规的作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是体现在学生的“写”这一方面,即让学生在作文的过程中感受生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丰富情感,陶冶情操。而教师对作文的“评”这一方面,则只是从作文技巧方面进行,忽略了其德育的功用。其实作文评语中的德育渗透同样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因为学生在文章中出现的思想品德、情感个性等方面的问题,教师在批改评判作文时如加以引
期刊
生物学教育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革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接受,记忆,模仿学习的倾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我挖掘出了一些能促使学生主体作用形成的因素,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进行的。    一、激发兴趣    兴趣在人的学习和活动中起着重大作用,它是獲得知识,开阔眼界,调动思维活动的巨大动力
期刊
【摘 要】历史教学是向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特别是在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国情教育内容。  【关键词】历史 国情 教育    一、进行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教育,我们伟大祖国有着五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从人类告别愚昧迈入文明时起,到公元15世纪以前,我国一直是当时世界上为数很少的几个先进国家之一。中华民族以高度的智慧和能力,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对人类文明作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