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多媒体技术, 激发历史课堂活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ince2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进行整合,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巧妙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活化历史知识,再现历史场景,使学生乐学、爱学,既激发学习兴趣,又陶冶情操;让学生在最佳的环境和氛围中感知历史、体验历史、品味历史,从而达到共赢的效果。历史教师要与时俱进,恰当、准确、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富有磁性、充满活力的历史。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在讲述《北伐战争的胜利与失败》一节中的做法,对如何巧用信息技术,激发课堂活力作了示范性讲解。
  关键词: 历史教学 多媒体技术 《北伐战争的胜利与失败》
  
  历史学科作为一门研究和阐述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及其规律性的综合性学科,它的过去性、抽象性是显而易见的。但历史教学并非是大量人名、地名、年代、事件的简单堆砌,也不是抽象概念的简单叠加,而是有血有肉、生动而又立体的,是感性和理性的结合,是可以生动再现的,是可以亲身体验的。但囿于传统的“四个一”教学模式(一本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历史课成为了鸡肋,领导不重视,教师不愿教,学生不爱学。历史课程改革到底路在何方,成为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课题。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给传统历史课注入了新的生机,掀起了一场新的教学革命,融声音、文字、图像、动画、视频于一体,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动静结合。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历史知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静为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注意将多媒体设计与新课程理念进行整合,创设富有磁性、充满活力的历史课堂。下面我将讲述《北伐战争的胜利与失败》的做法总结一下。
  一、创设情境,激活历史
  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知识的敲门砖,只有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才会入迷地追求它、探索它。历史学科在这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历史内容的丰富多彩,历史人物的鲜活个性,历史事件的曲折跌宕,决定了历史的有趣性。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历史情境,再现历史场面,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出积极探索的情感,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把以前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愉快的参与。如讲解本节内容时,我首先播放了北伐时广为传唱的歌曲《国民革命歌》:“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 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欢快的节奏、动听的歌词立即使学生为之一振,激起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强烈愿望。紧接着出示北伐战争誓师大会的图片,用话外音的形式播放北伐战争的誓词,显示北伐的高昂气势,引起了学生报国心、爱国情思想的共鸣。随后用FLASH动画制作了一幅北伐战争过程的动态地图,三个战场分别用不同的颜色表示,通过变色的方式动态模拟消灭吴佩孚、孙传芳的过程,并突出重大战役如贺胜桥、汀泗桥战役的场景。然后提出问题:北伐战争的对象和目的分别是什么?北伐战争中革命军采取了哪些正确的策略?学生正在兴头上,积极踊跃地回答这些问题。这样通过创设情境,既渲染了气氛,又实现了知识传授的目的。
  二、设疑导问,提升思维
  问题是先导,思维是核心,问题是放飞思维与想象的钥匙,有了问题,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渴求,就会成为学习的最大动力。在教学中,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组织学生围绕某一主题进行积极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在高昂兴奋的状态并向纵深发展。如我在讲述《北伐战争示意图》时,展示了《太平天国的北伐示意图》,然后启发学生思考:从两次北伐的过程来看,中国近代革命有何规律?为什么会出现这一规律?这个问题课本上并没有相关介绍,学生好奇心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在我的点拨下,学生逐渐得出了近代中国革命呈现由南向北发展的规律,至于原因,则从经济基础、阶级关系、思想开放程度、社会矛盾及与外国联系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讨论。然后我进一步向学生发问,同样是北伐,两次战争为何会出现前者失败后者成功的结局,引导学生从领导阶级、斗争纲领、革命策略、革命主力、时代背景等几个角度进行分析。经过这样的两个问题,学生加深了对两次北伐的理解,并且得出了“革命要想成功,必须有先进阶级的领导,必须有符合时代潮流的革命纲领”的认识。
  三、补充材料,突破难点
  历史材料是构成历史的第一要素,能否获得第一手史料,并能否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关键,我们的教学目标是既要让学生记住历史,更要让学生懂得历史。在旧有的教学技术条件下,想补充更多的史料只能是奢望,这部分任务大多被挤压到课下,材料解析成为制约历史教学的一大瓶颈。如今信息技术的推广给了历史广阔的发挥空间,教师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先用几个提纲挈领的问题将课文主旨内容进行概括,然后针对教学重点或难点问题进行重点突破,比如提供几则史料供学生阅读、分析,使学生在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获得最好的效果。在这节课中涉及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学生对这个概念感到比较生疏,如果仅仅是照本宣科,则效果肯定不理想。为此,我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出示了以下材料:
  材料一:中国国民党目前的使命及进行的政策应该是:统帅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
  ——陈独秀《资产阶级的革命和革命的资产阶级》
  材料二:1927年4月5日,陈独秀与汪精卫在上海发表宣言:“国民党领袖将驱逐共产党,将压迫工会与工人纠察队”这类谣言,不审自何而起,国民党最高党部全体会议之决议,已昭示全世界,决无有驱逐友党摧残工会之事。……不听信任何谣言,(同蒋介石)开诚合作,如兄弟般亲密……
  ——《陈独秀、汪精卫联合宣言》
  材料三:1927年6月30日,陈独秀主持中共中央扩大会议,通过国共合作十一条决议:“国民党,当时处于国民革命之领导地位。……国民党中的共产党分子,虽然参加政府工作,而只是以国民党的资格参加,不是以共产党资格参加。……工农等民众团体均应受国民党党部之领导与监督,……工农等民众运动之要求,应依照国民党大会与中央会议之决议案及政府公开之法令。武汉现有之武装纠察队,为避免政局之纠纷与误会,可减少或编入军队”。
  ——《中共党史参考资料》
  通过对三则材料的分析,学生认识到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根源和表现及对革命造成的巨大危害,加深了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既突破了难点,又培养了解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还减轻了课下负担,达到了一箭三雕的目的。
  四、人机互动,合作学习
  “最好的学习就是学生主动性的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的一个显著优势是人机互动,在多媒体教学中,学生的学习重心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多媒体之间能够实现交互,使学生由过去单纯的接受式学习知识变为自己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从中品味历史。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体现了自己的主体作用。如这节内容中涉及对蒋介石的人物评价,在大革命中蒋介石到底是一个革命者,还是自始至终就是一个野心家,史学界对此有不同的认识。为此,课前我安排学生搜集有关的资料,如相片、回忆录、故事、文献资料等,然后协助同学们把搜集到的资料制成课件,在课堂上展示,并分成两个小组进行讨论,双方辩手提出自己的观点,展开激烈的辩论。整个活动不仅形成了资源共享,而且通过同学们的搜集、思考、讨论,获得了充分展现自我的空间,激发了主体意识,更通过感知历史、触摸历史、思考历史,在参与中学会了学习。
  五、情感渗透、陶冶情操
  历史课的魅力在于思想性和教育性。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历史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教师要充分依据教材内容,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良好的德育情境,使学生产生感情共鸣,以达到内化学生道德情感的思想教育效果。如在讲本节课时,我通过影片《北伐战争》,再现了广大将士英勇杀敌的斗争场景,特别是叶挺独立团勇往无前、战无不胜的英雄气概,使学生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感召。又如在介绍李大钊被害的有关内容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再现了李大钊光辉而短暂的一生,从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从中共成立到大革命,李大钊始终是革命的旗手,“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他的光辉写照。通过这些设计,学生启迪了心灵,经受了一次道德的洗礼,在心灵深处受到了爱国主义的强烈感染。
  实践证明,信息技术的应用能较好地解决历史教学中难点问题,可以全景再现历史,启迪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总之,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整合是大势所趋,也是大有可为的,乘坐信息技术这艘快船,教师和学生可以在学海中自由翱翔,共同合作,开启历史教学的新时代。
  
  参考文献:
  [1]祝智庭主编.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华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8.
  [2]黄华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8.
  [3]周靖.中学历史教学的新突破——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历史教学问题,1995,6.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简单介绍了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国内外现状,并对其进行了简单的概述,重点介绍了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是如何构建的,以加深大家对网络学习共同体的认识。  关键词: 网络 网络学习共同体 BLOG    随着建构主义对教育领域的影响不断扩大,传统教学理论受到很大的冲击,人们开始不断地审视教育,在强调学生全面发展思想的指引下,探索新的学习方式,寻求新的学习情境,于是,“学习共同体”应运而生。1995年
本文讨论了具有双时滞向量的复杂动力网络的同步问题.节点内部各元素都有时滞,即为时滞向量的情形,利用线性矩阵不等式(LMI),作者得到了网络达到同步的充分条件,并通过数值例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摘 要: Java是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通常我们在类中定义成员变量和方法,但是在类中除了成员变量和方法外,还有静态块和初始化块。本文主要介绍Java程序中静态块、初始化块及main方法的运行顺序。  关键词: Java程序 静态块 初始化块 main函数    我们在编写Java程序时都知道,Java是由类组成的,类又由成员变量和成员方法组成,Java程序的运行由main方法所在的类开始执行
摘 要: 为了快速地从数据库中挖掘出频繁项集,本文中提出了一种将数据库中的频繁项集搜寻问题转化为用二分查找法去直接搜索构建的向量子空间中的向量问题。该算法不仅运算简单,只需扫描一次数据库,而且具有提高搜索速度等优点。  关键词: 数据库 关联规则 频繁项集    为了从数据库中快速地挖掘出频繁项集,我们从Apriori算法寻找频繁项集的过程出发,提出了一种利用二分查找快速搜寻关联规则的简单、实用挖
从事多年职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我觉得尽管教材在变,但毕竟年数多了,教学内容越来越熟悉,教学经验越来越丰富,教学方法越来越适用,教学效果越来越好。但不管我们如何努力、如何进步,学生仍然不可避免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细细地回味可以发现其中很多错误居然是我们一再强调却每一届学生都还在犯的同样的错误。看来,我们需要对错误进行系统的分析。错误往往反映了自己的教和学生的学中存在薄弱环节,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揭示了学
现代教育技术正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教学.网上丰富的信息和查找、获得方式的便捷,给教师开展多媒体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网络不仅仪开拓了教师们的眼界,丰富了他们的教学素材,
摘 要: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文化基础普遍偏低,素质参差不齐,大部分存在着各种形式的学习障碍。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采用合理的手段,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成为掌握一技之长人才。  关键词: 计算机教学 职校学生 学习潜能    教育就是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潜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使之转化为人的基本素质。目前,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上大学无望,升高中无门,是学习的失败者,没有学习
学生畏惧C语言这门课程,因为它难,如何把它化难为易,这是十分重要的问题.作者主要从以下几点着手:结合一些趣味数学题,培养学生的兴趣;通过讲解和精选练习,帮助学生打好基础;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现在教育理论摒弃在教学中只注重结论不注重过程,要求在数学教学中把得到结论的全部思维过程展现出来,并在这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而且提高能力。课堂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这是现代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