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与旅游业不可兼得?

来源 :北方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ao88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乌梁素海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境内,是世界范围内半荒漠地区极为少见的具有很高生态效益的多功能大型湖泊,中国八大淡水湖之一,有着“塞外明珠”的美称。当地主要产业为芦苇、渔业和旅游业,芦苇生产和渔业紧密配合,相辅相成,其最为突出的产业模式当属渔业和旅游业。相比传统渔业这个乌梁素海人赖以生存的经济作业模式来说,生态旅游业是相对不成熟和力量薄弱的。旅游业经过多年的建设,才初步具备一定的接待能力。然而我们知道,乌梁素海有近200种鸟类和20多种鱼类在此处繁衍生息,是北方地区少有的鸟类和鱼类的集聚地,其美丽的自然、生态及人文景观,备受各地游客喜爱,是西部地区独具北国水乡特色的旅游胜地。换言之,乌梁素海的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然而,乌梁素海面对的一个严峻问题就是,水体富营养化,黄苔滋生,生态遭到严重破坏。那么,当下乌梁素海作为一个生产要地,旅游中心,如何选择其经济发展模式,将不仅仅是关乎GDP的简单经济问题,还关系着乌梁素海的生态建设和文化传承。本文采用数据统计分析,对96户乌梁素海住户的旅游业发展意愿进行了调查汇总,并结合调研访谈对结果进行解释。实地调查和走访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可以分析当地人民对乌梁素海旅游业发展的意愿及其最希望的经济发展模式。本文试图从调查结果中找出当地居民对继续保持传统旅游业、放弃渔业发展旅游业或渔业旅游业共同发展三者的抉择,为今后政策执行和资金投入提供方向,以期其经济生态得到可持续发展,造福子孙后代。
  二、旅游业发展意愿及经济发展模式调查结果
  (一)调查住户基本状况
  笔者在乌梁素海5位当地住户的协助下,分散调查,调查范围涉及乌梁素海坝头、三分厂和赛湖洞嘎查等15个渔分场和嘎查。住户生计来源方式涵盖渔业、种植业、自办企业和混合经营等。在调查过程中,为避免调查数据因为被调查者生产地是否靠近旅游区而产生误差,在问卷发放时进行了有意的区分,以接近1:1的比例克服了误差的产生。住户全部为长期在当地生产生活的,访谈既了解户主个体的意愿,对其家庭其他成员也进行了访问和交流。
  (二)研究假设
  在问卷设计阶段,笔者与5位乌梁素海住户进行了面对面交流,在问题设计上充分考虑到当地住户的家庭及个体特征,问题不仅涉及住户生计来源及收入状况,还对其关于旅游业发展的意愿和希望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提问。另一方面,基于近年来乌梁素海生态遭到严重破坏,问卷中涉及了关于产业模式选择对当地环境影响的关注。同时,在已有基础上发展当地经济,住户希望更多的是政府介入还是招商引资,问卷也进行了提问。
  基于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和住户的当面访谈,本文对乌梁素海居民关于现代生态旅游业发展及希望的经济发展模式有以下假设:1.态度:当地居民对生态旅游业发展持支持态度;2.生产方式:当地居民并不希望放弃传统渔业,但希望在旅游区有第二经济来源;3.发展模式:当地居民认为最健康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传统渔业和生态旅游业共同发展。
  三、统计结果的描述性分析
  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统计汇总,我们提取出部分能直观反映意愿的问题,调研结果如下表:
  本文将对以上问题分别进行分析。就生态旅游区建设的意愿上,我们可以从调查数据中得到论证,在所有被调查者中,反对旅游区建设的比例为0%,也就是说,几乎没有人对旅游区建设是排斥的,而在剩余的被调查者中,非常支持及支持生态旅游区建设的居民占到82.5%,这充分说明了当地居民对旅游区建设的态度大部分是积极的。同时,我们在问卷中设计了一个问题,试图了解现有旅游业对其生产生活有无显著影响。调查结果显示,64.9%的人认为基本没有影响,那么这与他们积极地支持旅游区建设是否矛盾呢?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在与被调查者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到,乌梁素海现有生态旅游区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其经济效益并不明显,也没有广泛惠泽当地居民,他们在旅游区建设及经营中的参与度很低,因此,旅游业发展在生产生活上没有带来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当地居民渴望参与到旅游区建设及经营上,希望从传统单一的渔业外能找到生计的第二来源,而乌梁素海生态旅游当然是自然和经济双重考虑下的最优选择。
  建设旅游区,是否意味着要放弃渔业呢?我们知道,乌梁素海的淡水资源和鸟禽资源是旅游开发的重点。然而,传统渔业赖以生存的根本也是乌梁素海的广阔水域,如何舍弃或者权衡,是渔业及旅游业发展的首要问题。因此,我们在问卷中提出是否愿意放弃渔业来扩大旅游业,结果表明,有52.6%的居民不愿意放弃其主要生计来源的渔业,因为家庭大多数收入来自于此,他们希望参与旅游业建设和经营是收入的另一种来源,而不是舍弃渔业得到本身带有风险性的收入。另外,在调查访问过程中,我们也对剩余47.4%持愿意放弃渔业态度的居民进行了进一步交流,发现这部分居民之所以愿意放弃,是因为现有渔业在其生活来源中占比并不大,不直接影响住户生计。由此本文认为,当地以渔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居民,在支持旅游区建设的同时,也不愿意放弃赖以生存的渔业,希望旅游业对其生产生活的影响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由此我们不难猜测,我们对其希望的经济发展模式——渔业和旅游业共同发展的假设是正确的。另外,从他们对渔业和旅游业占比的态度上不难看出,43.9%的人选择了渔业比例和旅游业一样大。换言之,他们希望渔业和旅游业各占半壁江山,而不是舍一求一。
  在所被调查的住户中,有82.5%的居民表示其希望乌梁素海经济的发展模式为渔业与旅游业混合发展,这也充分说明了我们之前的假设是合理的。结合乌梁素海实际情况分析,因为传统渔业虽然说发展潜力并不大,鱼类种群处下降趋势,但确实是当地住户生计来源的根本,渔民向周围输送大量活鱼,为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黑鱼生产基地,黑鱼远销南京、西安、兰州、济南等地。然而,单一的渔业是脆弱的,近年来,来自乌拉特前旗诸如造纸厂等工厂的污水排入,而且乌梁素海承载着后套灌区的农田退水,该退水富含高营养盐,引起乌梁素海生态环境极大恶化,进而导致鱼类产量下降,渔业资源受到严重损害。因此,在环境不断变化的过程中,维持单一传统渔业是不科学和违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另一方面,从生态旅游建设的角度来看,乌梁素海拥有着生态旅游区建设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具体而言,水生资源、渔业资源、鸟类资源和民俗文化为旅游区开发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及精神文化基础。考虑到市场角度,关注旅游者微观主体的需求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旅游者旅游的目的是躲避大城市喧嚣,寻求回归自然的感受,那么生态旅游就高度符合现代旅游者的需求,使其能在工作之外找到大自然的痕迹,所以乌梁素海独特的生态及人文景观就有开发的巨大价值。另外,乌梁素海的区位优势得益于其公路成网,有高速公路、国道,还有黄河水道,交通运输极为便利,为客源的不断扩展提供了可能,也为进一步的壮大服务范围提供了基础。就政府政策而言,近年来,国家将其列为重要的湿地保护和鸟禽自然保护区,而且当地政府一方面加大治污力度,另一方面乌拉特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抓紧开展工程建设是其旅游业发展的坚实后盾。
  四、问卷及调查中衍生出的信息
  我们在主要了解当地住户对于旅游业发展的意愿之外,也设计了一些相关问题,以期能衍生出一些调查主旨以外的信息。从调查数据结果的反应,我们选取两个突出的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首先,在问卷中,我们提出如果您在新的旅游区有经营的话,您希望的经营内容是什么。结果显示,有半数以上的人选择了餐饮住宿类经营,我们基于此对被调查者进行了互联网及电话回访,在交流中发现,当地住户认为在不断扩大旅游区建设当中,客源将不再局限于短程旅客,随着旅游区的发展,将有更多中程、远程甚至是国外的游客前来,那么提供土特产或者丰富美食的餐饮行业和为旅客提供安全停留的住宿行业必然是经营的上选。另外,还有33.3%的居民愿意参与到旅游设施经营当中,因为他们认为这是旅游区游玩的根本。现代时尚的旅游设施必将是生态旅游中不可或缺的流行元素,也为乌梁素海旅游区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品味创造条件。其次,在问到有关旅游区建设资金来源问题上,数据显示,有66.7%的住户希望政府介入并提供资金支持,也就是说,政府的高度关注和资金投入是地方旅游业发展的可靠保证,毕竟小范围渔民的力量是有限的,招商引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更多地伴随着政策的方向,因此,政府如果能提高关注和加大投资力度,那么乌梁素海旅游业的发展将会更加容易和顺畅。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在乌梁素海生态环境急剧下降的现在,传统渔业和生态旅游业已经成为其经济发展的两大基础,舍弃任何一个都不利于环境优化和经济发展。因此,当地居民的意愿和科学的发展理念殊途同归:渔业和旅游业合理的混合发展。政府在加大旅游区的投资建设同时,应积极鼓励当地居民参与到旅游区的建设当中,真正让旅游区的建设惠及广大当地民众,造福一方百姓。另一方面,政府应注重保护当地生态旅游资源,以最小的环境代价,为地方创造最大的财政收入。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杨再梅
其他文献
一、会展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会展就是会议和展览等集体性活动的简称,是指在一定地域空间,由多个人积聚在一起形成的、定期或不定期的集体性的物质、文化交流活动。从广义上讲,会展还包括博览会、展销会和节事活动,等等。会展自身高效性、集聚性、互动性、联动性的特点使其在文化产业中大放光芒。  事实上,会展业本身就是一种群体性的有组织的传播活动,在这个传播过程中,展方集中向受众传达各种信息,实现了双向交流,扩大
期刊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按照中央的要求,着眼长远发展,找准发展定位,统筹考虑内蒙古的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发展条件、发展优势,加快“五个基地”的建设和推进,加强“两个屏障”的巩固和发展,加大“一个桥头堡和沿边经济带”的建设力度。其中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是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从根本上解决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走符合我区特点的农牧业现代
期刊
蒙东地区是指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等5个盟市。地处内蒙古东北部,东南与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和河北省毗邻,北与俄罗斯、蒙古国接壤;总面积66.49万平方公里,占全区总土地面积的56.2%;常住人口为1266.65万人,占内蒙古总人口的51%。今后一个时期是蒙东地区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关键时期。探索蒙东地区城镇化的现实特征
期刊
随着全球产业结构的加快调整,服务业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持续攀升。其中,发达国家在新兴知识密集型现代服务业保持了明显的优势,而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主要依靠旅游、运输等具有一定优势的劳动力密集型的传统服务业。旅游业是一项极富国际化特征的产业,任何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自然的、心理的等各方面因素,都会对旅游业产生波动及影响。面对这样一个纷纭复杂的市场,只有采取创造型和探索型相结合的市场营销战略,方能在竞
期刊
一、引言  区域旅游合作是指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内,不同地区间的旅游行为主体依据共同制定的旅游发展协议,使旅游各相关要素在本区域内灵活有机配置、旅游资源最大化利用与共享,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的旅游发展协作体,最终获得更大的品牌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反映出旅游业的一种必然的联合发展趋势。只有这样才能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现有行政区划下,有效打破地域壁垒,优化配置旅游资源,以多样化的旅游产品满足不
期刊
【编者按】  开发性金融是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为宗旨,以中长期投融资为手段,把国家信用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为缓解经济社会发展瓶颈制约、维护国家金融稳定、增强经济竞争力而建立的一种金融形态和金融方法。国家开发银行内蒙古分行充分运用开发性金融在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广阔空间,紧紧围绕自治区“十二五”规划和“8337”发展思路,推动大项目,服务大民生,促进大发展,积极主动建设市场,走出了一条把自治区区情特征与国
期刊
一、引言  花生作为重要的油料作物,在世界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花生是食用和榨油兼用的经济作物,具有高营养价值、高含油量和高产量特点。在我国五大油料作物中,花生的种植面积仅次于油菜,2011年花生产量为1604.6万吨,占油料作物产量近50%。然而,我国油脂油料需求不断扩大,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2012年已经超过70%,油料产业发展形势相当严峻,花生产业稳定发展对提高我国食用油安全水平起着重要作
期刊
一、酒店微博营销现状分析  (一)酒店微博营销发展势头迅猛  根据酒店在线直销技术服务机构问途信息技术公司统计,截至2011年6月30日,开通新浪微博帐户的中国酒店企业数量为1871家,其中通过了新浪V认证的酒店账户数量为907家,占总数量的48%。在1871家酒店微博账户中,国际品牌酒店为243家,占总数量的13%;上海、北京、广东三地的酒店微博账户数量为385家,占总数量的20%。在这些酒店微
期刊
一、内蒙古延伸铝加工产业链的方向和重点  内蒙古具备发展铝工业的资源和能源双重优势,交通便利,地域宽广,原铝资源充足,从而使我区发展铝加工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和配套条件。根据国内铝加工产业大而不强的现状和内蒙古发展铝加工起步较晚的特点,我们在铝加工产业链的延伸上应以高、精、尖为方向,全球中高档市场为目标,实现高品质、高性能铝深加工材料的新突破。  (一)方向之一:高性能铝合金是重点  目前,我国的高
期刊
一、引言  随着经济日渐成为人们生活的焦点,经济领域的一个重要指标——GDP(国内生产总值)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GDP是指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衡量某国或某一地区经济发展规模、速度、效益和结构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反映各个地区的经济总量以及该地区的产业、需求结构,对制定正确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GDP 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