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职“养狗”的留日女博士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su_07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0后”王鑫有位双目失明的母亲,2010年初,留学日本的她顺利拿到心理学博士学位,出于照顾母亲的考虑,她选择回国。
  半年前,母亲领养了一条叫贝贝的导盲犬,出门逛街由贝贝在前面领路。起初王鑫不相信,不过亲眼所见让她不得不服气。贝贝领着母亲完美地绕过各种障碍物,母亲没有受到一点点伤害。为什么一条看似普通的狗,能变成充当盲人眼睛的导盲犬?询问母亲后,她才知道大连有一个导盲犬训练基地。为了母亲,也为了天底下更多像母亲一样的盲人过上健全人的生活,她向基地投递了自己的简历。
  由于是一家公益性组织,导盲犬训导员的月薪连2000元都不到。这个收入在当地属于偏低水平,又不提供食宿和其他福利待遇,因此基地创建以来,先后有70余名训导员离职。王鑫是心理学海归博士,她会在这个岗位待多长时间?
  可是王鑫的态度非常坚决,基地负责人不忍心打击她的积极性,于是安排她在办公室做文案工作。刚做了几天王鑫就提出抗议,她是来训练导盲犬的,不是来做这类后勤工作的。在她的强烈要求下,她的工作地点从室内移到室外。
  “坐下!”“左转!”“前进!”相同的指令,王鑫会在一天内重复几百遍。每天上午在大连医科大学内的一条偏僻小路上,王鑫都会放上一些障碍物,对导盲犬进行障碍训练。模拟障碍训练结束后,她会拉着狗狗上街。她会经过超市,因为超市内有各种好吃的东西,这能帮助训练导盲犬抵御美食的诱惑。返程途中,王鑫会蒙上自己的眼睛,成为一名“盲人”。她信任旁边的这条导盲犬,这位伙伴果然不负期望,顺利将她带回到出发地点。
  无论寒冬酷暑、风吹雨淋,王鑫都不会耽误训练,每天和导盲犬步行十几公里。她对紫外线过敏,皮肤不能被太阳直接照射,不然会浑身起红疹子,奇痒无比。冬天衣服穿得多还没事,但遇到炎炎夏日,即便室外温度接近或超过高温线,她也只能戴着帽子、手套、口罩。导盲犬训练基地人手有限,和王鑫搭档训练的只有一个同事。由于训练不能间断,他们很少有休息日,几乎都会训练到筋疲力尽。
  从事导盲犬训导工作以来,王鑫始终生活在各种不理解中。每次同学聚会,大家都会询问各自的工作和生活近况。王鑫并不避讳,对着同窗好友侃侃而谈。可是在同学们眼中,她就是去养狗的。即便反复解释导盲犬不是普通的狗,同学们还是会用异样的眼神看着她。
  亲戚们背地里对她也不友善。有一次,她听到一个亲戚对孩子说:“以后你博士毕业,千万不能学她。爸爸妈妈培养你花了這么多钱,你一定要把这些钱挣回来。”孩子似懂非懂地点头,而这些话又一次深深扎痛了她的心。
  不过,导盲犬不仅能够给盲人引路,还能极大程度改善盲人的生活质量,让他们对于未来更有信心。比如有一位张姓的盲人,在王鑫训练的导盲犬的指引下,曾经坐了12个小时的火车,还曾坐过三四个小时的飞机,这是他以前想也不敢想的举动。尽管导盲犬只是帮助自己出行的工具,但是从情感上说,这位张姓盲人已经将它当作家人。
  随着媒体关于导盲犬的报道越来越多,同学和亲友对于她的认识也发生了改变,母亲也从当初极力反对,转而到现在默认的态度。2018年11月,王鑫登上央视《开门大吉》的舞台,只为圆母亲一个梦想。导盲犬贝贝陪伴母亲有十年之久,今年已经12岁,相当于80多岁的老人。贝贝老了,母亲准备让它养老,为感恩它在年轻时的付出。通过这期节目,更多人认识了这位全职去养狗的留日女博士。她只有一个普通却也伟大的心愿:通过自己的努力训练出更多导盲犬,给天下盲人一份崭新人生。
  (编辑 高倩)
其他文献
乡村随处可见的诸多植物当中,我最喜爱的是向日葵。它们或成片地群聚于田野,或散落在农家的菜园,或零星地孑立于河堤上,或独自长在山坡上……无论土壤肥沃还是贫瘠,在哪里它们都可以恣意地释放生命的热烈激情,从不掩饰忠贞追随阳光的秘密。作为阳光的痴情恋人,它们活得率真,活得神采飞扬。  我曾经在一堆嶙峋的乱石缝间,看到一株向日葵。或许是某个采石人无意中丢下的一粒种子,它就那般不管不顾地,在那坚硬的沙石间,无
清乾隆年间,湖南宁远县住着一个叫匡诚的人,匡诚没有儿子,为将来养老计,就从当地的陈家收养了一个儿子,取名叫匡学义。但后来,匡诚又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匡学礼,就给了匡学义八亩地让他回归了本族。又过了些年,匡学礼患了重病,就送给匡学义八亩地,请他对自己家的事多加关照。后来,匡学礼病故,留下了二百多亩田产。匡学礼的妻子李氏不识字,就让能识文断字的匡学义帮助打理田产。这样前后经过了十七年,在李氏的辛苦努力下
上个礼拜因为忙没有回老家,然后父親马上接二连三的电话追来了,说:“你们有空的时候回来吧,屋前屋后的梨子、桃子,地里的甜瓜、西瓜都熟了,你们不来吃都吃不完呢。”  总感觉这是父亲在变着法地对我们表达想念,于是没等到周末,赶上有空,便风驰电掣地回了老家。刚到家,父亲便拉着我看他刚从地里采回来的甜瓜,说“特别甜呢,你赶紧削皮吃一个”,我还没来得及反应,父亲又带我去屋后转了个圈,才半个月没见,满树的桃子已
夜幕降临之后,熙熙攘攘的人流陆续散去,医院里安静下来。这时,住院部的电梯在顶层停下,一个人影走了出来,蹑手蹑脚地挨近一间病房,悄悄推开了房门。  这个人是潘大夫,他要看看病房里的老人,到底吃的什么“还魂丹”。  原来,顶层的病房里住着一位耄耋老人,名叫夏辉。潘大夫之所以把他安排在这儿,是因为老人在这个世界上不仅没有亲人,路也走不动了,只能靠护士喂饭、洗漱;更要命的是,他夜里总是做噩梦,大声地说胡话
1  十四世纪,一位意大利彩色玻璃艺术家应邀为以彩色玻璃艺术闻名于世的法国沙特尔大教堂的窗户制作巨幅画像,他把全部要用的玻璃放在地板上,每一片看上去都非常精美漂亮,散发出五光十色的光芒,其中有些即使在今天也难以复制出来。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其中有一片只有指甲大小,清澈明亮朴实无华并不引人注意,随着巨大彩色玻璃一片接一片安装上去,只剩下它还静默地留在地板上。窗户全部安装完毕那一天,人们倾城来到这里
初唐时的诗人宋之问是个公认的才子,他的一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让所有思乡诗都黯然失色;他的一首《度大庾岭》,“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被誉为“示后进以准”的佳作。不仅有佳句在手,他还夺得过两次皇家诗歌大赛第一名。  第一次是在武则天朝。久视元年(公元700年)春天,武则天驾临洛阳龙门香山寺,忽然来了兴致,命随侍的大臣们即兴赋诗,还拿出一件锦袍,宣布说:“谁的诗先写成,这件锦袍就赏赐给谁。
西方式爱情是强烈开放的花朵,东方式爱情是两朵花之间微妙的芳香。  假花可以装扮得和真花一模一样,但是它没有上天的密码,不能生长,甚至连枯萎都不能。  ——顾 城  人生中有些事情很小,但可能给我们造成很大的烦恼,因为离得太近;人生中有些经历很重大,但我们当时并不觉得,也因为离得太近。  ——周国平  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通过窗子才能看见世界的明亮,
我常想,我跟许蝉,我最好的朋友,到底是怎么走散的呢?  我们是在大学时,学校组织的勤工俭学小组里认识的,时常在一起帮系里老师整理资料,或做做校对。只不过,我纯粹是为应付父母,让他们看到我不再如以前好吃懒做,让他们头疼。而她,则完全是为挣钱养活自己。  许蝉来自西部一贫穷山区,我和父母几乎每天都通一次电话时,她要为电话费而“斤斤计较”。她每年除寒假在家待上十天左右,基本都是待在学校。母亲心疼孤身在外
《论语·子路》中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杨伯峻先生的译文是:“君子用自己的正确意见来纠正别人的错误意见,使一切都做到恰到好處,却不肯盲从附和。小人只是盲从附和,却不肯表示自己的不同意见。”这个译文很好,引人深思。  “和”不是“同”。“同”,杨先生译为“随声附和”,真好。“同”不是真心认同,觉得你讲得有道理。“同”是“随声附和”,也就是敷衍,心底不一定真就认同。在我们的成语和俚语里,和
因身体不适,我醒来的时候,静夜深深。黑寂中,我侧过身去,看见从厚厚的窗帘透进来了一些微光,我近距离看见了平躺的妻子脸部高低有致剪影一样的轮廓。那是微光勾勒出来的线条,虽然隐隐约约,但在近距离的观感中依然分明。  世间万物都有轮廓。或方或圆,或曲或折,或刚或柔,或保守或夸张,或秀美或奇诡,有的甚至不可想象。太阳的轮廓是一个浑圆,正是这个浑圆,予人以热烈,予人以温暖,予人以亮色,予人以活力,予人以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