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述令生活变得有趣

来源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ver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朋友写了一篇关于春天的文章,发来让我看。我从写景的文字里挑出喜欢的一段:“我常常在上下班路过河边时,听麻雀在树丛里拌嘴。麻雀是北方再常见不过的鸟,叫声也远称不上清脆。听它们拌嘴,好像在听饮食男女为日常琐事吵架。不过,这争吵也是好的,麻雀的架吵得越热闹,春天的温暖就更靠近了一步。”
  果然,朋友说,这段文字来自生活中的观察。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细微之处,是需要“观察”的,而不仅仅是看见。冯远征在《表演者言》中提到,他上学时,有次编了一个小品,同学们看了都笑,但老师说,这是你编的吧。真正观察生活的表演,做得再差,也能看出来是观察来的。但是如果是编的,做得再好,也能一眼看出来是编的。
  表演离不开观察生活。葛优老师的父亲葛存壮老师演反派是一绝,因为他从小就习惯观察人物,他经历过抗日战争年代,小时候曾和其他人被日军叫到一块空地上训话,那会儿他就偷偷观察“鬼子”的样子和说话的神情、语气。后来他演起反派人物可发挥的空间很大,活灵活现。
  《山海情》里,北京长大的热依扎演西北农村妇女李水花,赢得很多赞扬,这得益于她从小到大的观察习惯。她小时候在家楼下玩,忘带钥匙,就跟哥哥在楼下看来来往往的人,看他们买菜、走路——生活中到处都是表演的素材。“水花干农活时为什么要避免手掌触碰?因为手要保持干净,她还要和面、洗衣、做饭,手不能沾土;走路的话,她是天天养孩子,腰不可能还是直的,肚子也一定会往前倾。”在记者来给种植双孢菇的村民拍合影的时候,水花拿出镜子看了一下头发,平时笑得很好看的姑娘照相却笑得不自然,因为一个人在面对自己认为高端的事物时难免羞怯。这样细微的情绪都演到位了。
  影视作品中的段落不对劲就是不对劲,不合逻辑就是不合逻辑,因为我们都生活过。为什么有些小品和喜剧电影并不好笑,因为不是正常人的反应,像是硬挠人胳肢窝。让人会心一笑的常常是有真实质感的。比如有些段子,透着来自生活的戏剧性:一哥们儿喜欢上一个女孩,那女孩在饭店工作,为了接近她,那哥们儿也去做兼职。为了在女孩面前表现,每当有脏活、累活,他都抢着干。几个星期后,老板把那个女孩辞退了,还给那哥们儿涨了工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写作和表演一样,观察来的、真的東西,明眼人就是看得出来。这些文字有场景有感受,更容易有共鸣。有些时候这些感受一闪而过,快到不易捕捉,有些时候它们实实在在发生又被压抑下去了,但观察到,体会到,表达出来,就会戳中一些人。我在路上见到一个发健身房传单的人,追着路人问人家去哪儿,得知对方是去医院后,悻悻地转过身,又不甘心,回头说了句:“您这身体,还真得多练练。”那个神情、语气、情绪里的层次,如果有演员能复制下来,我觉得能成影帝。
  有了诸多观察的练习,文字就不再空洞,而有了温度,带着日常的体温。朋友说,写麻雀那段文字,因为是亲身观察和体验的,就是曹雪芹也代替不了的表达。她还写过家里买了三蹦子,坐在城乡接合部的三蹦子上用播放器听贝多芬的场景。那是真实发生的,文字是鲜活的,虽然听上去有些魔幻。王安忆说:“生活本身可能是枯燥的,是叙述令生活变得有趣。”经历过的无论是好的还是不好的事情,再重新用一种语言方式讲述出来,等于重塑了这件事的意义。
  这位朋友之前总担心写得不够好,“偶像包袱”太重,而不肯动笔。我跟她说,当你写的时候,不要想着要比别人好,也不要想着能不能发表,而是当作记录生活和治愈自己,灵感来了就动笔,“抓一个,是一个”。
  想到的精彩比喻,像彩虹般短暂出现,过会就消失。当下发生的趣事,虽然觉得印象深刻,但可能一周后就跌进记忆的深谷里。有时候看过去写的文章,会慨叹:记下那样的时刻,真好啊。比如这句:“小区一小孩英语考了班里唯一的100分,他爷爷喜气洋洋,隔着老远就跟老伙伴打招呼:老李,你家孙子考得怎么样呀?”



  美国犹太裔女作家娜塔莉·戈德堡有个比喻:“我们的身体是垃圾堆:我们收集经验,而丢掷到心灵垃圾场的蛋壳、菠菜、咖啡渣和陈年牛排骨头,腐烂分解以后,制造出氮气、热能和非常肥沃的土壤,我们的诗和故事便从这片沃土里开花结果。不过,这并非一蹴而就,而需假以时日。不断挖掘你生命里的有机细节,直到有些细节从杂乱无章的思绪垃圾堆里筛下来,落到坚实的黑土上。”
  眼下所能做的,就是从生活的河流中看到漂流下来的事物,迅速抓住,捞起来,抓一个,是一个。练了许多兵,在某个时刻,你会有千军万马可以调用。
其他文献
微博上有个热门话题,源于一篇报道《超市的鸡蛋是怎么变干净的》,说一个鸡蛋变干净,需要经过“收集、清洗、杀菌、打码”等流程。其实,那篇报道并不全面,只是一些现代化程度很高的养鸡场才采用。现在,中国主流的生产方式,是把收集的蛋送到分拣车间进行人工分拣,不仅把脏的分拣出去,过大和过小的也要分拣出去分别装箱。这样的流程设备投入要小多了——虽然需要更多的人,但分拣操作不需要特别技能,也不需要强壮的力气,何况
期刊
在搜索引擎上输入“给年轻人”四个字,后面自动联想出来的问题如下:“给年轻人的忠告”“给年轻人的工作建议”“给年轻人的祝福语”“给年轻人加油打气的话”“给年轻人的金句”“给年轻人鼓励的词句”。  嗯,回想起自己还是年轻人的时候,看到这些问题往往会嗤笑一声:好浓的“爹味儿”。不过,也许有很多人真的搜过这些问题,不然无法解释为何搜索引擎会自动联想出它们。那么,年轻人真的需要这些答案吗?  我以为真正的青
期刊
好像对于某些物品,是有一些特殊感情的。如果硬要给一个粗浅的解释,就是一种很单纯的戀物情结。比如写这篇文章时,我就看到了藏在桌子一角的一张电影票,是三个多月前的。我以为我是刻意去留下那些电影票的,后来发现,好像是一种不自觉的习惯——它们就那样被我带了回来,随意放在一处我可能五分钟后就忘记的地方。车票也是,那些往返潮阳和广州南的高铁票都被我塞在包里,好像每一次看到它们,都会有一种舒服的感觉。  我妈说
期刊
挫折,是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乃至全世界所有普通人耳熟能详的话题。挫折,是天空中突如其来的一股寒流,教给雏鹰翱翔九天的技巧;挫折,是深海里百转千回的一次溯游,指给游鱼砥砺前行的方向;挫折,是高原上风雪交加的一场跋涉,教给羚羊自由洒脱的秘诀。感谢挫折,让人生的平原出现一个可攀登的高度。  要我说,我是真的感谢挫折。那是一种身处逆境沼泽时咬牙迎上后的绝处逢生,是等回头再看,会觉得不过如此的豁然心态。 
期刊
1  窗外的核桃树总会告诉我课本上没有的以及多数人不知道的东西。尚不识愁滋味的我,经常望着核桃树的枝丫冒出以上想法。我深信,正是这个独一无二的想法,把我和同龄的伙伴区别开来。这成了我和核桃树之间的秘密约定。  彼时我们一家住在爸妈单位分的旧式楼房里,我家住在走廊的尽头,打开窗就可以看到一棵核桃树。住在对面楼的赵颐和我从相同的高度分享着这棵树,只不过她看到的是树的另一面。  赵颐是我的同班同学,虽然
期刊
恋物  动画片《史努比》中,小男孩奈勒斯拥有独特的“标志”—— 一条永不离身的毛毯。奈勒斯带着这条毛毯上学、游戏、睡觉,甚至上台演讲,一旦毛毯离身,马上浑身不自在,没了自信也没了风采。这种我们称之为恋物情结的“怪癖”,或许也会发生在你的身上,只是,你迷恋的可能是一条毛巾、一块手帕,或者是一只玩具小熊。你不会明白那条毛巾、那块手帕、那只玩具小熊到底有着怎样的魔力,让你无论如何也舍不得舍弃。  祖父去
期刊
庸人的目光停在脚下,只能看到眼前的苟且;志士的眼光投向远方,坚定迈开脚步,为了心中那轮明月而奔跑。《月亮与六便士》塑造了一个为梦想不顾一切的疯子,他身上有值得肯定的品質,却也存在争议。在他人生中的种种选择与放弃,有违于世俗,却也有属于他自己的成就。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获得关于理想与追求的相关感悟。  生活的井然有序和意识的循规蹈矩总是在无形中浇灭人们血液中奔流的热忱,除去人们骨子里隐藏的狂放不羁,
期刊
1  北方的秋天还残留着夏日的燥热感,但是早晚的凉气多少还是让人有点吃不消。夏天汩汩冒汗的毛孔一下子合上了,叶子整个人都不舒服。也不知道大家都这样还是只有她这样,不过她也从来没有表现出秋天带给她的不快。  其实这个班里面每个人都不愉快,因为他们是刚刚结束了高三生活的复读生。因为高考的失败,他们多了些许沧桑,成了校园里除老师之外最有成年人气息的人。叶子坐在教室里,看见大家沉闷地翻看着手里的书。校园,
期刊
公司瑕疵设立是指在设立公司过程中,公司虽然形式上取得了营业执照,具备了形式上的法人格,但是事实上却欠缺法律所规定的一些实体或程序要件,从而使其法人格处于不稳定的状态。该现象在司法实践中极为常见,因为瑕疵设立公司涉及的利益主体广泛,所以法律对于该问题的规制显得极为重要。本文拟通过对公司瑕疵设立制度进行详细分析,从而为完善我国公司法律制度、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提出一定的制度完善建议。
   本文第一部分主要对公司瑕疵设立进行了概念及类型分析。本部分首先分析了公司瑕疵设立的概念和公司瑕疵设立的法律特征
为什么这么多为什么  为什么我出身寒门,夏天还会中暑?  为什么我都背井离乡了,村里还有水喝?  为什么我身披黄袍,只是在美团送外卖?  为什么我生活在南方,还是要天天喝西北风?  为什么我曾经是祖国的花朵,最终长成了“多肉”?  为什么我满肚子墨水,却没有黑了心肠?  为什么我懂得道理,却依旧过不好一生?  ……谁的青春不尴尬  ●我开始变得不爱学习爱虚荣。老爸为了教育我,周末的时候把我带到工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