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价值观系列策划之:七雪莲模式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ndam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策划:薛舜尧 徐汇东
  执行:李国文 申进科 罗尔文 李 雪 王群明
  
  [策划人语]
  
  百年树人
  舜 尧
  空军雷达学院是一所为我军空,海军雷达兵部队和空军电子对抗部队培养指挥、技术军官的中级军事任职教育院校。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这所院校积极适应社会环境、我军使命和学员价值追求的变化,以“三到一长期”育人工程为载体,坚持不懈地抓好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引导学员坚守“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价值理念,坚定扎根基层、献身国防的人生追求。他们的实践不仅认识深刻、行动自觉、事迹突出、经验可贵,而且成绩卓著:3万多名毕业学员100%主动申请到高山、海岛、戈壁,荒漠等地区工作,100%按时报到,服从分配,长期扎根边陲建功立业。2000多人成为部队高层次科技人才,73人荣立一、二等功,15人荣获“祖国边陲优秀儿女奖章”,带出了“甘巴拉英雄雷达站”等12个被中央军委、空军党委授予荣誉称号的基层标兵单位。
  空军雷达学院34年坚持开展以“三到一长期”为载体的价值观教育、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受到中央军委领导和中宣部、教育部、总政治部、团中央的高度关注。学院先后被评为“全国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全军学员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院校”、“全国五四红旗团委”。
  本刊之所以以《雪莲模式》为题,多角度、深层次的展示剖析空军雷达学院的雪莲精神和多年坚持、不断发展的经验与实践,是因为我们认为今年是全军部队全面贯彻胡锦涛主席关于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重大战略思想的开局之年,对于教育引导广大官兵深入学习胡主席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全面把握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空军雷达学院的经验和事迹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借鉴和启迪。
  
  三十四年的坚守
  
  空军雷达学院是一所为空、海军雷达兵部队和空军电子对抗部队培养指挥和技术人才的中级军事院校,学员毕业后大都要到自然环境艰苦的高山,海岛、戈壁、荒漠等地区工作。学院党委抓住理想信念和人生追求这个核心,34年不间断开展以“到边疆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长期为雷达部队服务”为载体的价值观教育,做到党的创新理论前进一步,价值观培育就积极推进一步;改革开放深入一步,价值观培育就创新发展一步。
  
  提出:“三到一长期”教育(1975年至1980年代末)
  到边疆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长期为雷达部队服务
  空军雷达学院首次提出“三到一长期”教育是在1975年。
  这一年,学院党委总结了二十多年毕业教育的经验,提出并开展了“到边疆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长期为雷达部队服务”的“三到一长期”教育。党委做出决定“今后培养学员,着眼点要放在边疆-输送学员,重点保证边疆;考察学员,基地设在边疆,评比优秀学员,条件主要要看是否热爱边疆。”
  当时,摆在学院面前最现实的问题,是必须为中国雷达兵部队输送现代化军事人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雷达装备、雷达波的发射和接收,受环境制约大,必须在人烟稀少、海拔较高的地区部署,官兵们曾以“白天兵看兵,夜晚数星星”来描述军旅生活的孤寂。军事要求与官兵的物质文化需要,矛盾突出。
  要解决矛盾,雷达学院党委找到了一条提倡艰苦奋斗、献身国防精神的路。他们凝结了“党叫干啥就干啥”的忠诚精神和当时部队广泛深入开展的“以艰苦为荣,以阵地为家”的艰苦奋斗教育,提出了“三到一长期”教育,以理性方式把握住了时代精神,也突出了针对性。
  毕业学员在偏远艰苦地区工作,会遇到诸如文化活动少、生活单调枯燥、交通不便、亲人团聚困难,信息不灵、专业发展受制约、易患职业病等实际问题。学院注重培养学员的特殊素质,突出了献身性、实践性和适应性教育。通过教育,使学员具备适应雷达兵部队建设发展的政治素质、精神品质与能力:扎根边疆基层,默默无闻作贡献的献身精神;在高度分散条件下,独立完成任务、开拓创业的实际本领-适应艰苦环境和雷达兵部队未来发展需要的能力。
  当时的一位校领导说,如果培养出来的人不愿意到环境艰苦的部队和战火纷飞的前线去,从根本上说,办学就是失败的。
  
  发展“三树立一弘扬”教育(1990年代初至2006年)
  树立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信仰、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军人价值观,大力弘扬“三到一长期”雪莲精神
  1990年代,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以及各种社会思潮的相互激荡,给意识形态领域带来巨大冲击;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发生了新变化。有的学员曾为自己设计了人生成功时间表:读四年大学,当五年军官,做十年老板,奋斗二十年,成为大富翁。
  学院通过对学员艰苦细致的调查,获得了七十多万个相关数据,又对这些数据进行系统研究和综合分析,希望对军校大学生思想特点、献身国防精神形成的制约因素和条件,有比较全面清晰的认识。
  2003年,学院党委针对青年学员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的新特点,把“三到一长期”从毕业教育向全程教育拓展,从培养牺牲奉献精神向坚定理想信念升华,在全体学员中开展“树立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信仰、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军人价值观,大力弘扬‘三到一长期’雪莲精神”的教育,坚定了学员“你下海赚钱,我上山奉献”的决心和志向。
  曾任学院宣传处处长的杨志国认为,“‘三树立一弘扬’教育把‘三到一长期’教育上升到政治理论教育层面,形成富有特色的教育体系新模式。明确了培养的人才,首位是政治合格,核心是军魂意识,关键是树立正确的军人核心价值观和牺牲奉献精神”。
  
  坚持“三到一长期”的新内涵(2007年至今)
  到基层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军事斗争准备最需要的地方去,长期为建设信息化部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服务
  这是2007年空军雷达学院赋予“三到一长期”的新内涵。
  学院领导层率领调研组,赴甘肃、宁夏、新疆、重庆、云南等艰苦地区,对雷达兵部队进行调研,结果显示,雷达部队的工作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绝大多数基层单位所处的自然条件仍然艰苦;部队发生了许多变化,但艰苦奋斗的本色没有变,虽驻地边远,但市场化特别是社会日益信息化的影响广泛而深刻;缺新装备缺人才仍是部队的呼声。这被认为是新“三到一长期”提出的背景之一。
  《当代军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与实践》课题的主要完成人之一,学院政治部主任鄢献民说:“新‘三到一长期’把‘到军事斗争准备最需要的地方去,长期为建设信息化部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服务’,作为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有利于把全院人员的 意志凝聚到履行使命、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上来。”
  空军雷达学院从以学历教育为主,发展到学历教育和任职教育兼具,集多层次、多类型人才培养于一身的培养体系;从单纯为雷达兵部队服务,发展到面向全军雷达兵部队和空军电子对抗部队乃至其他军兵种服务;从单纯为陆基预警探测培养输送人才,发展到为部队信息化建设输送“大预警”人才。
  学院党委做出了“围绕构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全面实施‘三到一长期’育人工程”的决定。把“三到一长期”教育由学员拓展到全员,由毕业教育推进到育人工程,由引导官兵实现价值认同聚焦到构建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保持了教育的时代感和主动性。
  在获全军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的《当代军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与实践》课题报告中,构建了以新“三到一长期”为主题的核心价值观育人工程。学院政委黄宏介绍,“新‘三到一长期’的理论框架核心是理想信念,方法是重在实践,根本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雪莲:一个院校的精神图腾
  
  空军雷达学院“三到一长期”育人基地展示馆里,一株一尺高的雪莲标本完好地安放在玻璃罩里,绝大多数学员都是在这里第一次看到雪莲,了解到“扎根高原,默默奉献,顽强拼搏,建功立业”的雪莲精神。
  这株雪莲是雷达学院毕业学员李新疆从青藏高原带回来的。这个名为新疆、扎根新疆的老学员毕业22年后已经成长为兰空雷达某旅参谋长,2008年第一次重回母校参加毕业学员考核。
  看着马上又要有一批学自将要奔赴荒凉孤寂的雷达站,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守卫祖国的蓝天,李新疆说:“我们雷达学院的毕业学员就跟雪莲一样,无论环境多么艰苦,总会把根扎在那里。所以我就想带一支真正的雪莲过来,让学员们看看。”
  雪莲生长在海拔1500米到5000米之间的叫石莲,长在3000米以上的才是真正的雪莲,由于近年来采摘过度,真正的好雪莲已濒临灭绝,而且受到国家重点保护。李新疆想方设法找到雪莲研究所所长,给他讲一名雷达兵4年退役下了雪山后看到围着红围巾的姑娘痛哭不止;给他讲雷达兵在极度缺氧的高原上彻夜不眠执行警戒任务:给他讲雷达兵们冒着台风抢修雷达的故事……听得所长颇为震撼。李新疆还告诉他,雷达学院每年培训上千名学员,毕业后绝大多数都扎根在边远艰苦的雷达站,他们一直倡导雪莲精神,很多学员还都没有见到过雪莲,他很想带给他们一支真正的雪莲。所长二话没说,当即给了他一支价值数千元的雪莲标本,坚持分文不收。
  作为国家领海领空安全的第一道警戒线,我军拥有的雷达站,92%分布在全国边远艰苦地区。被称作“雷达兵军官摇篮”的雷达学院培养的学员,毕业后绝大多数要到自然条件非常艰苦的高山、海岛、戈壁、荒漠雷达站长期驻守。
  “雪莲精神是雷达学院学员几十年用青春和热血积淀的学院特色文化的精华,是学员优美而崇高品性的概括、写照和展示。”雷达学院政治教研室教授喻承久说,他在今年6月份刚刚写作出版了《崇高与平凡的对话——雪莲文化解读》一书。
  雪莲精神孕育于1975年,那时也是“三到一长期”教育的早期。有一次,学院领导到驻藏雷达兵部队调研,部队赠送一朵雪莲花,寄意多输送扎根雪域高原的人才。雷达学院人欣然接纳了雪莲这一象征性理念和标志性符号,并把文化活动都冠以雪莲之名。
  此后,他们将雪莲精神的培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围绕“戍边卫国,建功立业”的雪莲文化精神内核,创作了一大批文艺作品。
  在1995年撰写的一篇长篇报告文学《无形的长城》中,关于“塑造雪莲品格”的记录长达千余字。第一次提出,“要使培养的学员志愿到条件艰苦地区建功立业,必须使他们具备雪莲花一样傲霜斗雪的顽强品质和默默奉献的精神”。
  2005年,学院党委明确提出了“雪莲精神”,把对学员的“三到一长期”教育升华到文化精神层面。首次使用“傲霜斗雪、扎根高原、顽强不屈、默默奉献”,后来调整为“扎根高原、默默奉献、顽强拼搏、建功立业”,表述雪莲精神内涵。
  《崇高与平凡的对话——雪莲文化解读》一书这样解析雪莲精神的内涵:雷达学院是为雷达部队培养人才的。而雷达部队从编制体制看,最高职务也只是中级军官。从工作性质看,即使在有战事的情况下,主要是以提供情报资料服务于其他兵种,虽然做到无错情漏情是极不容易的事,却往往难以获得太高的战功。
  平时虽然开机即战斗,但无论是完成引导任务还是完成警戒任务,有瑕疵则必不容,无差错则不一定记功;雷达兵器平时的保养、运转中故障的诊断排除虽然实属不易,但技师连续多年、十多年被评为“红星兵器”(相关业务部门为在维护雷达装备做出成绩的官兵所给予的一种荣誉),在宣传上也很难有震撼力。
  因此,空军雷达学院毕业的学员无论在职务晋升的空间上,还是立功受奖的档次上,都往往属于默默无闻做奉献的一类。
  雪莲精神着眼倡扬道德楷模式的成就感和充实感,着意渲染奉献中的默默无闻的情怀,引领学员崇尚忠诚使命、履行使命、不辱使命后的充实感和尊严感,引导学员认识自己的成就在于为部队带出过得硬、叫得响、冲得上、顶得住的基层站连人才。
  “雪莲精神的提炼,使得广大教员、干部和学员在一种极富个性的文化精神氛围中,更有归宿感和自豪感,有利于优良传统作风的传承,也为自觉提高文化软实力起到重要的作用。”喻承久说。
  总政治部宣传部《军营理论热点怎么看
  2008》在阐述军事软实力时,点出了雷达学院的以雪莲精神为魂的“雪莲文化”。
  
  四年淬火:学员张瑞的军校词典
  
  毕业了,离开空军雷达学院,张瑞坐在飞往拉萨的飞机上,他要去单位报到。学院党委批准了他要求到边疆的申请。4年前的7月,刚参加完高考的张瑞拿着录取通知书,收拾好行囊,走进了位于湖北武汉的空军雷达学院。张瑞发现,校园里到处都有“雪莲”:《雪莲颂》石碑上铭刻着“身在都市孜孜求学。志在边关殷殷报国……”;在“励志园”,“成才园”、“戍边园”等园区构成的学院广场也冠名“雪莲”;学院“雪莲广播电台”播放歌曲《雪莲花》……
  
  [新生军训]
  张瑞对雷达兵的生活并不熟悉,他怀揣着军旅电视剧般的浪漫来到学院。枯燥的训练让他乏味,有的学员听说研究生学历可以脱离基层,就一门心思打定主意要考研,有的甚至递交了退学申请。当时就想着穿上军装特神气,可没想到当兵原来这么苦!经过严格的身体规训、纪律约束以及雪莲文化的陶冶,一个月后,已经成长为训练标兵的张瑞把这些话写进了家书:“人只有被需要被认可才能体现价值。”“我体会到了战胜困难的快乐,我要继续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军人。”
  
  [政治理论教育]
  新生军训结束了。接下来的政治理论教育将贯穿张瑞的四年大学生活,前两年,政治理论在他的课业中比重较高。张瑞喜欢听教授杨志国的课。雷达兵的衣食住行医,日益改善的现代化模拟演习方式以及扎根基层的信念、吃苦奉献的精神和开拓 进取的斗志……在他的课堂上,这些都以最新的调研数据和故事重现。
  课余时间,张瑞浏览校园网上发布的讲座通知:国防大学教授公方彬将来学院举办讲座。张瑞和几个同学赶到会场的时候,里面已经坐满了人。一线雷达兵部队的营长、雷达站长也时常来学院进修培训。有空的时候,张瑞参加这些学长们的“论坛”,听他们讲雷达站的情况。
  
  [雪莲艺术节]
  参加6月份举行的雪莲艺术节是张瑞大一第2学期最开心的事。这个始于1982年的艺术节已经连续举办了27届,内容包括歌咏比赛、文艺晚会和书画摄影展。张瑞所在的学员15队为这次雪莲艺术节准备了一个大合唱:《三到一长期之歌》。“到基层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军事斗争准备最需要的地方去,长期为建设信息化部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服务”。这首歌张瑞早在广播里就听过,这一次他越唱越有感觉,甚至洗漱的时候,都禁不住哼唱几句。
  刻苦的排练让全队的歌唱水平飞速提高,他们被安排在雪莲艺术节的尾声大合唱。在这场全都由学员自编自导自演的文艺晚会上,一个叫《咱们的雷达兵》的快板舞最打动张瑞。为了创作一个符合雷达兵生活的剧本,演员们阅读了上百个雷达兵戍边卫国的报道,浓缩出在风雪中抢修雷达的故事。
  学员队里成立了新闻写作、书法绘画、摄影、影视评论、板报等兴趣小组,学院也组织了手风琴队、舞蹈队、军乐队、合唱队等文化特色队。在基层文化课上,张瑞听教员讲过,雷达站大多地处偏远,雷达兵的精神生活容易寂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可以充实他们的生活。学员毕业时至少掌握2个文体技能,“一个人就能活跃一个雷达站”。
  
  [模拟连]
  进人大二,成为老学员的张瑞成为学习、纪律、养成、内务、作风等方面的标兵。一天晚上学员队组织点名,教导员说,为提高大家的管理能力,为以后部队任职打好基础,要把全队100多人分编成2—3个模拟连队,每个连队再分为几个模拟排,由综合素质相对过硬的学员担任各级“连队干部”。全队的训练、管理、思想政治工作、文化活动等都由他们负责。教导员安排他当了模拟排长。走马上任的张瑞,参与组织了学员队的队列会操、篮球赛等活动。张瑞感觉办起事来,思考问题周全而有条理。因为在任期内考核优秀,他还人了党。表达能力也有很大提高,在100多人面前说话,可以不间断地训上十几分钟。“到基层部队去带兵,我心里有底了。”
  
  [运动会]
  大二第2学期,学院秋季运动会。身体素质不错的张瑞报名参加抗洪抢险50米接力跑。这是个集体项目,每个参赛队有10名选手参加,扛着20斤麻袋装的重物一个接一个传递跑,张瑞跑最后一棒。学院很注重体育,未来高科技战争对军人体质要求更高。每年都要组织“五杯一会”,包括“龙腾杯”篮球赛、“勇士杯”足球赛,“同心杯”排球赛、“协力杯”乒乓球赛、“精英杯”羽毛球赛、田径运动会。
  
  [专业学习]
  大三了,进入专业课教学,张瑞学的是预警探测指挥专业,每天排满了《空军信息作战》、《雷达信号处理与终端技术》、《空军航空兵战术》等技术和指挥类的课程。老师告诉他,当好一个雷达兵指挥员,不仅要熟练掌握基本军事知识,还要能够组织雷达技术保障等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
  张瑞有一个要好的师兄,已经分配到雷达部队工作了。他们在电话里聊过,听师兄说,他们在部队每天都要获取和处理空情,任务很重。他也听一位院领导说过,信息化战争的特点就是信息主导,预警体系是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源。未来战争无论从哪个方向打响,预警监视系统要首当其冲。他每天上课都非常认真地听课,生怕漏过一个有价值的知识点。
  
  [素质学分制]
  学院有规定,要在学员中实施素质学分评价制,由学业分和学科素质分、特长分三部分组成。期末考试,张瑞觉得答题很顺畅,学业分成绩应该不错。因为自己是模拟连骨干,特长分也不会少。他更关心自己的学科素质分怎么样。这是由任课教员打分,评价学员在该门课程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态度和优秀潜质。作战指挥教研室教授王进给了张瑞挺高的分数,“在我的课堂上,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的学员才能得高分”。他记得张瑞对问题总有独到见解,课后也总找他提问题,解决问题也经常有新方法。
  
  [奖学金]
  考试成绩陆续公布,张瑞平均成绩达到91.3分,而且单科也没有低于85分的,学科素质分也不错。队长告诉他,这个成绩已经可以参评学院和电子科技集团公司38研究所设立的军事电子奖学金。张瑞在候选人里排名靠前,又在全国电子设计大赛中获过奖,获得了一等奖学金,2000元。站在领奖台上,那天碰巧是院长给他颁的奖,张瑞美滋滋的:今年回家可以给奶奶买点保健品了。
  
  [毕业典礼]
  每一学年结束,其他年级的学员也会参加老学员的毕业典礼,张瑞看到学院里早就悬挂着“到基层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军事斗争准备最需要的地方去,长期为建设信息化部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服务”的横幅。奔赴边疆的学员个个戴上大红花。在主席台上,院领导宣读立功嘉奖通令,为受表彰的学员佩戴军功章和雪莲纪念章。当他们离校时,人们敲锣打鼓,全院上下都为他们送行。张瑞看到老学员们极力控制着不让眼泪流出来,他听到他们互相道别,“到了那边好好干啊,听你的好消息”。张瑞梦想着有一天也能拥有一枚属于自己的雪莲纪念章。
  
  [黄陂校区实习]
  进入大四,专业课程逐渐多起来,很多实践课是在黄陂校区完成的。学院在这里组建了6个模拟雷达站,安置了40多部各种型号的雷达,让学员有机会亲身接触部队的新式武器装备。实践课教学课时多、内容丰富,通过实践操作和专业教员更容易沟通。张瑞说:“我在这里学会了架设、撤收雷达天线,装卸各个零部件。”
  
  [部队实习]
  学员毕业前都要到部队实习,熟悉和了解雷达站的情况。学院与作战部队、科研院所和生产厂家建立了36个教学实践基地。张瑞来到兰州某雷达站。到雷达站报到那天,正刮沙尘暴,张瑞听说有部雷达信号接收不稳,放下行李就跑到现场,看到一个四级士官正准备往二十多米的天线上爬。他简单问了情况,说了句“让我来”。张瑞爬上天线,仔细排查,发现是雷达天线出现裂痕的缘故。他爬下来跟老士官说明故障点,就又带着几名战士上去修理,不一会雷达就正常运转了。张瑞的这个本事就是在学院的模拟雷达站练出来的。实习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张瑞看到部队里都配备了新型装备,感受到了战友间的深情厚谊。张瑞告诉爸爸毕业后要到基层雷达站积累经验、好好发展。
  
  [毕业综合演练]
  毕业综合演练考核全程往返近千公里,模拟实战环境训练,是对他四年学习生活的一个检验。空军机关的领导、部队领导和学院教授三堂会审,张瑞心里既紧张又兴奋。为了这一天,他准备了很久。张瑞这一次担 任机动雷达站站长,他指挥着16台装备车和近百人。刚出发不久,侦察小组就发现某大桥被敌人炸毁,张瑞实施了第二套预备方案。在他的指挥下,途中学员们成功演练了防空袭、反特种作战、防强电子干扰等演习课目。在联合演习过程中,张瑞又指挥官兵成功地搜索防空区域,发现目标,并向旅部汇报处置方案。技战术了熟于胸的他沉着应对、指挥若定,获得了部队考核领导的交口称赞。
  
  [申请书]
  临近毕业,学员们纷纷向队里递交戍边申请。从开展“三到一长期”教育以来,学院数万名毕业学员,100%主动申请到高山、海岛、荒漠、戈壁等艰苦地区工作。张瑞把心里话都写在了申请书里,“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干一番事业是我最大的理想”,“雷达部队条件艰苦,既然当了雷达兵,我就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和身体准备”。队里把学员的申请书都张贴在黑板上挂在宿舍走廊里,张瑞一个个都记在了心里。
  
  [分配]
  马上就要面临分配了,由于在校学习成绩突出,动手能力强,学院想把张瑞留下。前几天队长找他谈话征求他的意见,张瑞坚持要求分配到最艰苦的地方。有人说他傻,父母也想让他留下。他却深深记得教员们讲述的老雷达兵的故事。最后,他被分配到西藏。
  
  [雪莲纪念章]
  毕业典礼上,151名学员挂上了雪莲纪念章,并受到了三等功和嘉奖的奖励。学院有规定,部队生从非边远艰苦地区调整到边远艰苦地区的,地方生原籍在非边远艰苦地区被分配到边远艰苦地区的,有资格挂雪莲纪念章。在雷达学院人看来,雪莲纪念章是他们心中至高无上的荣誉。每年,学院都会在本科学员和研究生学员毕业时,为那些志愿并奔赴艰苦地区工作的人佩戴雪莲纪念章。这枚奖章被设计成雪莲花的模样,从1984年至今,已经更换了三种样式。张瑞得到了一枚。为了在第一时间报道,他花了1700多元自费买了去拉萨的飞机票,他说:“现在正是雪莲开花的季节,我就想着能早一点儿去看看雪莲花”。
  
  誓言映照下的青春——空军雷达学院毕业学员人才报告
  
  一份资料显示,开展“三到一长期”教育以来,空军雷达学院为空军和海军雷达部队培养了数万名军事指挥和工程技术人才,成为雷达和电子对抗部队建设的中坚和骨干。其中,11人成长为共和国将军,1000多人成为部队团以上领导干部,2000多人成为部队高层次科技人才,73人荣立一、二等功。毕业学员中涌现了一大批扎根边陲建功立业的英模和先进人物。
  
  伍长明——兑现去甘巴拉的誓言
  刚从世界上最高的人控雷达站、海拔5374米的甘巴拉雷达站下来,伍长明现在还有点“醉氧”。高原上空气稀薄,在那种环境里待惯了的人,回到内地这样氧气充足的地方,犯困。
  但他心里高兴,今年3月份接到调转命令,他现在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甘巴拉人了。
  8年前,在雷达学院上学时,甘巴拉就是他心中的圣地。那场由甘巴拉雷达站第19任站长胡大庆作的报告,让他至今记忆犹新。
  胡大庆从空军雷院本科班毕业,申请去了甘巴拉,从此就把根扎在那里。这位师兄话少得金贵,可干工作却特别舍得出力气,刚到站不久,阵地上的所有兵器,他都能熟练操纵、维修。论技术,在全团是响当当;论管理,从技师到副站长到站长,他带出的连队连续4年被上级评为先进,个人也先后被军区空军、空军评为“优秀基层主官”,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1次。
  从这位师兄的口中,伍长明能想象出战士们每天战备执勤,离蓝天很近,离忠诚很近。他暗下决心毕业后要上甘巴拉,去履行军人的责任,去捍卫祖国的安全。
  毕业时,尽管也递交了申请,但伍长明还是被分配到云南雷达某旅的一个基层连队担任技师。
  他心里憋着一口气,刻苦钻研雷达维修技术,业务水平逐渐成熟。2008年,当得知自己的部队有和甘巴拉雷达站比武交流半年的机会时,他立刻报名,提前10天就去站上报道。
  凭借出色的技术完成了多项组织交给的任务,伍长明被留在了甘巴拉,成为一名技师。
  “像伍长明这样的学员,学院里还有不少。”该院政委黄宏介绍说,“我军拥有的雷达站92%都分布在边远艰苦地区。多年来,我们一直着力推进军人价值观教育由主观认知向实践行为转化,支持鼓励学员用实际行动践行‘三到一长期’,毕业学员中长期在西藏、新疆等地区雷达站工作的就有近300人。”“空军雷达站站长95%都是我们学院培养的学员,他们带出了甘巴拉英雄雷达站、扎根天山好十连等12个被中央军委、空军党委授予荣誉称号的雷达连、站。”
  
  齐峰——“创新能力包括创造条件”
  从雷达学院毕业后,齐峰被分配到雷达某旅喀什雷达站。新单位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西缘,人称“西部第一天哨”。
  在信息时代,“一张纸、一块板、一把尺、一支笔”的旧训练模式,制约着雷达站提高战斗力。齐峰琢磨:能不能开发适应雷达兵专业训练的网络化管理与考核系统,使站里的训练实现模拟化。
  没有设备,他自费购买计算机,没有专业人才,他请团里调来3名计算机专业的特招生;没有技术,他利用到院校培训的时机,找到雷达学院教授万山虎请教编程方法。可当开发工作进行到100多天时,计算机感染了病毒,3个多月辛苦取得的数据没了。当晚,齐峰蒙在被子里大哭一场。上级机关得知他们资金困难后,当场答应为他们拨款5万元。
  半年后,齐峰带领官兵用13台微机联成局域网,建成雷达兵军事训练模拟中心,使不同雷达实现模拟训练。他又组织官兵将航空兵实战演练、飞行检验、飞行训练保障等资料录入计算机,总结出不少新战法,提高了情报保障质量。
  2003年该站荣获首届“空军青年学习成才奖”单位。齐峰被空军表彰为“优秀基层主官标兵”,当选空军第四届“十大杰出青年”,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3次。
  “齐峰是我们培养的具有创新发展能力的学员代表”,雷达学院院长蓝江桥说,“未来战争无论从哪个方向打响,预警监视系统都首当其冲。我们把目标始终放在培养造就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合格人才上,坚持用使命牵引培育任务,引导学员自觉做到学以致用、知行统一。”“这样培养出来的学员特别受部队欢迎,近5年来,在空(海)军组织的综合素质考核中,我院毕业学员军事体能、专业技能素质和学术水平的优良率都达到95%以上。”
  资料显示,开展“三到一长期”教育以来,该院为空军和海军雷达部队培养了数万名军事指挥和工程技术人才,成为雷达和电子对抗部队建设的中坚和骨干。2000多人成为部队高层次科技人才,73人荣立一、二等功。
  
  董友和——雷达战部队的“司令员”
  毕业多年,董友和对雷达学院有着特殊的感情。走进他的办公室,迎面墙上是一幅巨大的图画,上而画着天山、雪莲和 雷达站。雷达站的位置比雪莲还要高。
  1982年从雷达学院毕业,董友和在同批学员中第一个申请戍边,26年扎根新疆,从排长一步步成长为旅长。
  他笑着说:“我现在已经相当于雷达作战部队的司令员了。”从编制体制看,雷达部队的最高职务是中级军官,大校军衔、副师职,的确是最高职务。
  据统计,雷达部队90%的军官都出自空军雷达学院,目前海空军雷达和电子对抗部队旅团长都是该院毕业学员。建院以来,该院有11人成长为共和国将军,1000多人成为部队团以上领导干部。
  当连长时,董友和在鄯善一个多年不沾先进边的连队。接到命令时,他说“军人的最高荣誉莫过于上级的信任和委以重任,我就是要把职业当事业干”。
  连队搞建设,要给菜地浇肥料。他第一个跳进又臭又脏的厕所,恶臭熏得他几次都想呕吐,他使劲咽着喉咙,“不能吐啊,吐了就干不下去了,连里那么多人还看着我这个连长呢?”然后就一桶一桶往外掏粪。战士们都呆住了,没想到一个连长能这样做。他们赶紧凑上来帮忙,有的主动跳进粪坑。
  董友和发现连队的战备秩序不正规,本来连长不必值夜班,可深夜他非跟战士们守在雷达显示器前。熬了一夜返回时,脸色发青。他总结了夜班的几个问题。规定:补休时间必须满足睡够8个小时、增加夜餐费和重新修缮营房。董友和抓训练,严格考核;正风气,规范制度;搞教育,自己身先士卒。连队的士气为之一振,连续3年被评为先进。
  “我们部队守卫着祖国十分之一的领空,3000多公里的边界线,航空兵的起停都要靠雷达扫描,责任重大啊。”当了旅长的董友和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一个雷达站长担任值班指挥员时,因为缺乏指挥经验,加上直升机不易判断,空情上报不及时,差点导致直升机飞出边界线。董友和针对出现的各种问题集中抓训练。他以实战为背景,加强了抗敌侦察、干扰、轰炸、地面小股“敌特”袭扰,雷达兵器撤收等20个课目的训练演习任务。
  “我们还组成反干扰操作巡回教学小组,进行反干扰操作训练,使官兵对雷达遭受不同强度干扰影响有直观认识,从而掌握技术要领。”董友和介绍说。
  最让他得意的是参加中俄“和平使命-2007”联合军演,陆航飞机飞行高度在3000米以下,指挥部很难掌控。董友和带着他的部队,在不经战前训练、不经战前准备的情况下,行程1000多公里,深入沙漠腹地,准确地提供情报,保障陆航飞机安全出境,扣。了个漂亮仗。
  “雷达兵养兵千日千日用,我觉得千这份工作荣誉感强,个人实现价值更大。”得到无数荣誉的董友和把这利,思想灌输给他的儿子董振宇。
  去年董振宇以高出重点线14分的成绩考入雷达学院,读的就是他爸爸当年学的预警探测指挥专业。
其他文献
“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军人道德,坚强革命意志,坚决到西部边疆、雪域高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为国防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4月12日,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390多名赴青藏兵站部实习学员在海拔5231米,被称为生命禁区的唐古拉山口西部军人雕像前庄严宣誓。作为军事交通学院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的一部分,这次宣誓成为学院2009届学员四年军校生活中最难忘的时刻。  军事交通学院是全军唯一培养军
期刊
盛夏时节,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风沙肆虐,酷热难耐,地表温度高达40℃。  新疆军区某通信团全员全装挺进茫茫戈壁大漠进行实战化练兵。训练中,他们以未来作战需求为牵引,在生疏复杂地形摆战场、出险情、设危局,积极创新信息化装备组网联网模式,全面锤炼和检验部队快速达成通信战斗力的数十项战法成果,提高了信息化装备在生疏复杂地形、复杂环境下“动中通”、“扰中通”、“抗中通”的能力。  戈壁大漠
期刊
提到军人,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他们的职业与危险和死亡同在;提到军人的家庭,第一反应会想到艰辛和不易;而提到军人的孩子。则会更多地联想到他们的成长比普通孩子更艰难:不断地搬家、转学,外地口音受到嘲笑和欺负,爸爸终于回家了,孩子却不认识,居然还叫叔叔……  又到“八一”建军节了,建军节是军人的节日,同样也是军人家属和孩子的节日。本期主题《家有儿女》我们把视角转向那些军人家庭的孩子们,用镜头来记录孩子和他(
期刊
策划 王通化  总执行 王通化 高杰  调查执行 高杰 李亮 李祥凯 尹航 曾繁伦 曾庆 杨楠 蒲星燕 张圣江 张颖荣 谢承军 葛翔  编辑组 王通化 刘金标    策划人语 士兵时间:充满刻度的军旅时光    “士兵时间”,属于战士自己支配的时间,区别于“正课训练、教育”时间,俗称“八小时之外”、“业余时间”。  林语堂在《人生盘宴》中说:“能闲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人莫乐于闲,非无所
期刊
7月5日傍晚,总政直属单位宣传文化战线130多名名家明星和业务骨干齐聚总政沙河培训基地,开始了为期一周的以“培育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争当创新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排头兵”为主题的学习培训。  认识在学习中提高,思想在碰撞中升华,力量在激情中凝聚,使命在心灵中生根。    在理解认同中看清职责使命    大雨滂沱,电闪雷鸣。在外地执行演出任务的总政歌舞团一级演员阎维文、王宏伟乘坐的飞机因天气原因几
期刊
战争分娩了军人,军人更是为了捍卫和平而生存的。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阵营里,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维和使者,他们为了世界的安宁与和平,远离祖国、远离亲人,谱写了一曲曲用生命和奉献描绘的壮歌。  2010年是中国军人走出国门,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20周年,为了更好地落实军委胡主席倡导的“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为了纪念这段有意义的日子,由国防部维和事务办公室
期刊
去年夏秋之季,过境襄樊进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的救灾部队官兵一到,由军事经济学院襄樊分院专业教员和学员组成的几个应急保障分队,在铁路沿线军供站,以快速高效的烹饪操作技能,保障了一批又一批过往部队的饮食,香喷喷的热饭热菜受到部队首长和士兵的高度赞扬。而这些基层后勤士官大多出自军事经济学院襄樊分院,高素质技能型后勤士官人才的涌现,得益于分院创新的“五双”教学训练模式。    “二次培训”催生教学转型   
期刊
马达轰鸣,战鹰直上云霄,800米高空,蓝天朵朵伞花绽放,一批高学历新提女军官,凌空一跳,如仙女飞天般,熟练地驾驭五彩降落伞,徐徐从天上飘落。  800米!是训练跳伞的高度,也是她们心理跨越的高度,更是从学生向合格空降兵突破的高度。  盛夏,烈日当空,灼热阳光散发的“热情”,即使再多再好的防晒霜也会失去效果,在艰苦的训练中,她们挥汗如雨,白皙的皮肤晒成古铜色,“地面苦练,空中精跳”的口号在空中回荡,
期刊
我的名字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这是绝无仅有的事,它向世界传递着一个重要信息:迈开改革开放大步,正在快速奔向富裕的中国,决不会忽视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英明决策,引领我们在富有而又文明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1994年2月5日晚,是我一生中最为荣耀的日子。  庄严而神圣的总政八一礼堂内,首都军民迎新春文艺晚会即将开始。我们2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双拥模范代表被工作人员引进贵宾室。晚上
期刊
“不管是大问题还是小问题,只要是影响部队战斗力的问题都是我们研究的课题。”    1988年,周新力由空军第一飞行学院调入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通信与导航教研室。由于教研室刚组建不久,条件和环境相当简陋,科研经费几乎为零!  周新力是一个敢于冒险的人。当时,教研室申报的第一项科研课题因缺少经费眼看要“泡汤”。限期一天天临近,急得系领导和教研室主任团团转。“我来!”当时只有25岁的周新力以十足的勇气,主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