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四核目标”素养考查的高考地理试题探析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plast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8年高考地理江苏卷1~2题以文献古籍为落点,以“法显求法路线示意图”为依托,优化问题情境,在宏大的叙事背景之下,让考生身临其境,考查乐于探究、求知求真的品质,引导高中地理教学和考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地理原理,凸显地理学科特质,致力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养成。
  关键词:江苏省;高考试题;核心素养;考查
  【真题再现】
  公元399年~412年,僧人法显西行求法,游历三十余国,其旅行见闻《佛国记》是现存最早关于中国与南亚陆海交通的地理文献。下图为“法显求法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佛国记》中有“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的记载,其描述的区域是
  A.印度河上游谷地 B.帕米尔高原
  C.斯里兰卡沿海平原 D.塔里木盆地
  2.法显从耶婆提国乘船返回中国最适合的时间是
  A. 1月~5月 B. 5月~9月
  C. 9月~12月 D. 11月~次年3月
  【解析】1.根据题干所述“无冬夏之异”,说明该地区全年气温差异不大,再结合该地区“无冬夏之異,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可以推断,该地区全年气温较高,且降水丰富,农田可以随时耕作,没有季节限制。印度河上游谷地位于喜马拉雅山区,海拔较高,不会草木常茂,A项错误;帕米尔高原深居内陆,且海拔较高,冬季漫长,气温较低,B项错误;塔里木盆地降水少,且气温年变化大,不可能草木常茂,D项错误;斯里兰卡沿海平原地势平坦,且为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丰富,符合《佛国记》的叙述,故C项正确。
  2.古代船只主要是帆船,其航行动力来自盛行风,从耶婆提国返回中国,一路向东北方,若遇到偏南风,可以顺风而行。每年的夏半年,东南亚地区吹西南风,东亚地区吹东南风,故5月~9月这段时间最为适合,B项正确。
  该组试题以古籍文献《佛国记》旅行见闻为背景,通过文献记载描述,配以区域示意图,再现历史活动情境,巧妙设置问题,将地理核心素养渗透于试题之中,实现高考地理命题从“三维目标”的能力立意到“四核目标”的素养立意的跨越变革,让地理素养水平有了考核评价的抓手、细化量化的指标,对学生素养的培育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一、按图索骥 彰显区域认知
  区域是问题情境的载体,问题情境的好坏关乎试题设计的成败。近年高考命题者在情境的选择上可谓下足功夫,精挑细选,各种类型的新情境不断出现。本题通过古籍文献《佛国记》记载,还原法显求法路线,通过“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描述区域特征,颇具人文情怀的出场让区域“物境”承载了丰富的地理“情境”,对试题涉及区域的认知是顺利解答该题的基础。
  第1题要求寻找符合“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特征的区域,区域认知是解题的基础,需要按照线索去分析解题。首先需要了解区域的空间尺度,确定试题中涉及的印度河上游谷地、帕米尔高原、斯里兰卡沿海平原、塔里木盆地的空间尺度,然后再来认识区域的位置、区域特征,确定“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进而分析区域差异、区域联系与区域发展,确定“田种随人,无有时节”。试题命题具有以区域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为线索,强调应用分析、比较、联系等方法的特点,有效地对学生区域认知的思维过程进行了考查。
  二、多维整合 激发综合思维
  综合性是地理学的显著特点。地球上的各种地理现象或地理问题形成于各个地域系统,每个系统均由各种因素联系、组合而成,并随着时空的变换动态演变。高考地理经常利用地理学综合性特点,多层次、多维度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本题中“法显从耶婆提国乘船返回中国时间”的解答,需要从题中提炼气候、季节、地域范围等有效信息,这就要求考生从要素综合、时空综合与地方综合等多个维度对其进行全面分析解答。
  从要素综合的角度分析,古代船只主要是帆船,其航行动力来自于盛行风,需要分析航行与气候要素之间的关联;从地方综合的角度分析,航行线路涉及的区域为东亚与东南亚的部分区域,需要分析气候特征对区域特征的影响;从时空综合的角度分析,航线涉及区域大部分地区为季风气候区,夏季盛行偏南风,冬季盛行偏北风,从耶婆提国返回中国,一路向东北方,最适合的是遇到偏南风,可以借风顺行,由此确定返航时间。解答的关键在于利用综合思维,对问题情境从要素、地方、时空的角度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与推理,建立与地理事实之间的逻辑联系。
  三、寻章摘句 培植地理技能
  “以区域为载体,以图文信息为媒介,考查判断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的命题方式在近年地理高考中被广泛应用,该方式能较好强化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运用地理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思维过程和创新能力。本题引用古籍章句“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为信息媒介,让问题情境饱满而有内涵,解题需挖掘章句中的有用信息,串联地理现象与地理原理,梳理“地”与“理”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思维“链”。
  试题解答从“无冬夏之异”提炼信息“该地季节差异小”;从“草木常茂”提炼信息“该地水热充足,草木茂盛”;从“田种随人,无有时节”提炼信息“农田可以随时耕作,没有季节限制”。综合分析提炼所得的信息,判断该地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或热带雨林气候。试题解答将地理判断以适当的方式联系起来,利用已有地理判断推导出新的地理判断,从而实现培植地理技能的目的。
  四、大道至简 明晰人地关系
  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的基本价值观,人地观的形成需要建立在理解人地关系的基础之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形成协调关系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是高考试题考查的重点。本题虽没有直接考查人地协调观,但将人地协调观渗透融入试题之中。
  第1小题中“田种随人,无有时节”是农业生产为适应地理环境特点,经过长期磨合形成的较稳定的、区域性的农业活动方式。斯里兰卡沿海平原因地形平坦,全年高温,降水丰沛,此处“田种随人,无有时节”符合人地关系协调观。印度河上游谷地位于喜马拉雅山区,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帕米尔高原深居内陆,且海拔较高,冬季漫长,气温较低;塔里木盆地降水少,且气温年变化大,“田种随人,无有时节”与这三地人地关系不符。第2小题航行时间的选择,则是考查人类对盛行风的利用,将地理原理运用于实际生活,渗透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大道至简,将人地协调观渗透融入考题之中,引导学生用正确的价值观明晰人地关系,彰显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
其他文献
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教师应根据《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能动地发挥作用,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在主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核心素养的提出对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变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讲授为中心应转变为以学习为中心,以问题的驱动为桥梁,让学生
只要各种考试还在继续,复习备考就必不可少。在考试(结果)还是衡量和评估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的现行教育体制下,如何提高复习备考的有效性,一直是中小学各学科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然而,无数事实表明,复习备考的教学现状并不令人乐观。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而迄今为止,我们对课堂复习的有效性重视不够、研究不力,甚至缺乏最起码的关注,也许就是其中的重要原因。毋庸讳言,尽管我们不乏各级各类的教育教学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
摘 要:文化遗产作为一种历史遗存,其价值绝不仅仅在于遗产本身,更是一种人文精神的寄托。从看得见的文化遗产入手,深入到看不见的历史“时空”,“解释”遗产背后的历史价值观,是探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落地问题的一种尝试。  关键词:核心素养;历史价值观;人文精神;文化遗产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任何历史事件都是在过去的某个具体历史时空条件下发生的,其背后也一定承载着某种历史价值观
摘 要:课堂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平台,亦是学生领悟、体会知识的生成、升华以及思维能力提升的载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审时度势抓住教材的本质意图,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设计能够体现学生差异性的教学结构,引领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够灵活应用.  关键词:教学之“度”;学习之“悟”;变式教学  课堂教学是既要体现教师的教又要关注学生的学这样一个双向活动的主阵地,在实际操作中教师要从“精”“活”等方
但凡一堂好课,听者最直观的印象是“好听”“有味”,《经济生活》要有“经济味”,《政治生活》要有“政治味”,《文化生活》要有“文化味”,《生活与哲学》自然要有“哲学味”。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哲学课缺失哲学味的现象较为普遍,或把抽象、思辨的哲理生硬、肤浅地灌输给学生,说教味有余而哲学味不足;或主观上想“深入浅出”地讲透哲理,客观上却把哲学课上成了举例课,“生活味”够了,“哲学味”尽失。在倡导生活
摘 要:STEM视域下的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课教学,融合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开展科学研究,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培养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更好地实现学以致用,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  关键词:STEM;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一、问题的提出  近
摘 要:导数是微积分中的重要基础概念,作为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衔接的重要内容,它是近年来竞赛、高校自主招生考试的考查热点之一.教师在通过构造函数法用导数解决实际问题时,应多方阐释导数中构造函数方法的数学背景和原理,完善该问题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关键词:导数;原理;构造函数 导数是微积分中的重要基础概念.作为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衔接的重要内容之一,导数问题引入高中教材以来就以其独特的数学魅力占领了
摘 要:基于系统、整体的思想审视并突破初中科学生物部分的教学困境,以课例教学设计为载体,从课时整体规划、前置任务设置、典型活动选取和学科思想渗透等方面,引领科学教师设计恰当的教学方案组织学生学习,改善并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而提升师生的生命质量。  关键词:整体思想;神经系统;教学设计  生命科学是初中科学学习的重要内容,系统掌握生物学知识对学生整体认识自然、提高自我健康水平和系统处理周围事物有着
摘 要:“学考 选考”的“新高考”跟“老高考”间有着很大的差异.新高考需要教师从教学内容的布局、教学方式的运用和教学时间的安排等方面进行整体考虑,在努力把握分析解决问题的大方向上下功夫、做文章,在长计划、短安排中,真正把握教学的主动权,切实帮助学生突破关键性的教学内容,提高应变能力.  关键词:教学策略;教学设计;整体规划;教学片段  新高考改革方案的最大亮点是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性,让学生在全面学习
摘 要:由于没有意识到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教师缺乏对实验教学目标的研究意识,忽视对学生内驱的分析和实验观察技能的训练,初中生物实验课堂普遍呈现机械的指导式教学。以“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心脏”的教学为例,针对指导式实验教学的分析和探讨,对比指导式和开放式两种实验教学策略的效果分析,充分展现如何在初中生物实验课堂中进行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实验观察技能和实验创新意识。   关键词:生物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