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儿童画与民间艺术的相似性

来源 :艺术殿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mwks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需求也越来越高。在物质生活条件大幅度提升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艺术生活元素。近来有很多学者都在研究儿童画与民间美术的相近之处。其实儿童画和民间美术却是有不少相似之处,无论是构图主观还是从用色风格而言,民间美术都可以看到儿童画的迹象,而儿童画也往往都透露着民间美术作品的着色影子。本文便以儿童画与民间艺术的相似性为主要论述方向,重点介绍了儿童画和民间艺术各自的艺术风格和艺术特点,并结合两者的相近之处详细的剖析了儿童画和民间美术的艺术价值所在。
  【关键词】儿童画;民间美术;艺术价值;艺术形式
  1、前言
  所有的艺术都是通过某一个艺术载体来表达作者的内心世界,美术亦是如此。透过儿童画和民间的艺术化我们可以感受到图画作者心中的思想感情。儿童画最大的特点便是它不雕琢也不造作,落笔随性且无拘无束。无透视、反自然及用色大胆都是儿童画的典型风格。在儿童的美术作品之中,我们往往都可以感受到儿童所独有的那种纯真自然之气。而民间艺术历史悠久,是中国乡土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我国大多数民间美术作品也往往都表现出一种童稚风格,色彩浓艳、淳朴且夸张的那种不符自然规律的造型往往也给人一种物我一体、沉于造化的美好感受。
  2、儿童画和民间艺术在线条方面的相似之处
  每个人在孩提时代都是童心无暇且无欲无求的,因此,儿童农化最大的特点便是没有仿效、没有雕琢,甚至没有成熟的技巧。要欣赏儿童画,就必须用心去感受,因而儿童画在很大程度上是儿童对世界的理解的一种现实表现形式,这便使儿童画多呈现出稚拙有趣的风格特点。这种独特的艺术之美,是孩子内心的真实写照,也是成年人不可能模仿的。大人的绘画,潜意识里也加入了很多修饰的成分,无法表达最自然的那种纯真之美,即便模仿也只能是形相似,神相远。
  我国民间美术的风格特点就像诗美术的童年时代一样,作为我国工艺美术发展的基础,民间艺术已经历经了千百年的变迁及沉淀。经过了岁月的打磨,最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传统民间美术依然保存着那种不脱童稚的自然之美。说到民间艺术,最典型的表现形式便是皮影、糖人和剪纸等作品。
  我国的传统民间美术继承了人类童年时代的心理和观念形式,不难看出,民间美术是形象符号及与之对应的观念沉淀铸就的。千百年来一成不变的农耕生产条件,加之相对自闭且带有一定封建的生活习俗,使我国古代生活的人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永远长不大的儿童。这也奠定了民间美术风格形成的客观基础。也正因如此,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线条经常透露出一些童稚淳朴的风格特色。
  3、儿童画与民间艺术在造型和构图特点方面的相似之处
  对比民间美术作品和儿童画,我们不难发现,组成这两种图画的基本元素正式最简单的图形。如果说儿童画的构图是简单唯美,那民间画的构图则是一种朴实无华之中透露出的浑然天成之美。如果研究大量的儿童画和民间美术作品,我们可以发现,儿童画和民间艺术作品最多采用的图形便是圆形。圆形代表着顺畅,没有棱角的图形最能让人心感和谐。儿童画以圆的形式来表达孩子心中那种友好善良的原始人性,民间艺术则借助圆形来表现与世无争的人生哲理。相较于其他棱角分明的图形而言,圆形则显得简单,虽然简单却又不单调。圆在我国传统文化之中往往意味着包容、和顺之意。这也是民间美术为何多以圆形为其主要造型的原因之一。
  4、儿童画同民间艺术在色彩运用方面的相似之處
  色彩统一,着色浓烈则是民间画和儿童画又一重要的相似点。儿童画往往是大面积的大红大绿,而民间画的着色也往往比较单一,依然也是以大红大紫为其主色调。儿童在绘画时往往会选择鲜艳的颜色着色,这主要是因为孩子心中充满了好奇心,对突出的颜色最为关注,因此在绘画之时也往往更喜欢大红大绿。其实颜色鲜艳正是儿童心中蓬勃朝气的体现。我们说,如果将一幅画看做一个艺术品,那么透过绘画作品我们便能够洞悉作者的心态及性格特点。这种鲜艳的着色风格正是儿童充满生气的体现。
  大量的民间艺术作品告诉我们,民间的艺术画也基本都是以大红大紫的暖色调为主要着色基础。其实这种着色风格和我国的传统文化密不可分。在西方的文化里,红色往往意味着警戒,可能是因为血液是红色的原因,红色往往被看成不吉利的象征甚至是恐怖的象征。但我国的传统文化则刚好相反,我国历来都把大红大紫看成最吉利的颜色,因此在结婚或其他的重要场合,红色往往都是首选的布局颜色。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看待红色的角度不同,我国传统的问题是从花开的角度来看待红色。因此,花开意味着灿烂,意味着美好,因此我国将浓烈的颜色看做是一种红红火火的象征。因此,民间艺术作品多以大红大紫作为基本色调。
  通过以上两点分析,在着色方面,儿童画和我国民间美术十分相近。其实这也不难理解,无论是儿童还是我国传统的文化,都是讲那些艳丽的颜色比作美好的颜色,儿童在不经意中便将艳丽的色彩带入了自己的画风之中。民间画更是经过多年的沉淀,将那种花开灿烂的美好向往映入到了艺术作品里。
  5、童画与民间艺术作品的主观大小
  在处理形象“大小”的问题上,其实儿童画和民间艺术作品十分相近。无论是童画作品还是民间艺术作品,都非常讲究“不依照特定的参照物,凭借自己的主观意识去造型”,当然这种“主观”也不尽相同。对人物画而言,在一副童画作品之中的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个人的嘴巴、鼻子和眼睛一般大小。再比如,任何周围的楼房等建筑物仍是一般大小。这种风格倒不是因为儿童有意识的去突出人体的某个器官或其他什么都系,知识因为儿童并没有关注画中物体大小的比例问题。在儿童的心理,事物之间的关系往往都表现出一种简单的对比关系。对比例大小的概念,虽然儿童心中已经完全明晓,但在具体的绘画中,却往往容易因为自身关注能力欠缺而被忽略。也正是基于儿童年龄段这样一个特点,才形成了儿童画非常突出的以中画风。在儿童阶段,绘画的时候往往也只能做到对事物进行简单的区分,而没有严密的考虑各个物体的对比大小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可能会慢慢意识到事物在绘画之中比例的问题,或者处于某些特定的想法,想要表达自己图画的目的而用夸张的手法来放大事物之间的比例。比如,在每一个孩子的心中父亲的形象总是非常高达的,所以在一些较为成熟的儿童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孩子绘画中的父亲会比周围的建筑物更高。
  基于比例大小额考虑,民间艺术作品则比较喜欢利用比例的对比来表达一种艺术灵感。我国民间艺术作品中的大小比例问题反应的其实是人们对大小的重视。
  从另一方面来讲,中国民间艺术非常擅长利用图画事物之间的比例来传达人们那种朴素的世界观以及活泼多变的艺术思维。我们以年华《年年有余》为例,在这幅作品之中,形象往往都是一个胖嘟嘟的孩子双手抱着一条大金鱼,这种形象当然同现实的差距比较大。但我国的传统民间艺术正是通过这种夸张的比例手法来传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那种向往的。通过这幅画,不难看出,人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茁壮,也希望自己在新的一年能有很多美好的收获,图画的实际内容虽然夸张,但这样却更能表现人们真心追求幸福美好的那种心愿。当然,这和我国的传统文化底蕴及过去的历史现实有很大的关联,在物质条件并不怎么富足的条件里,华夏儿女普遍都只求生活丰衣足食且幸福安康。从反方面来想,如果画风是一个很瘦弱的孩子,捧着一条非常小的鱼,则完全难以表达这种情怀,甚至适得其反。这种通过比例而夸大形象的艺术手法时传统民间艺术作品经常利用的艺术手段。除年华以外,在糖人、泥人张等其他民间艺术之中也都非常青睐这种艺术处理。
  6、结语
  综上所述,经过大量的对比和例证,我们可以发现,民间艺术和儿童画无论是在线条走势、构图特点还是在着色风格上都有非常大的相近之处。无论是儿童画,还是我国传统民间美术作品,都有着一种浑然天成的童稚特点及无拘无束的洒脱之美。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民间艺术在某种程度上承载了我国的文化历史,是我国文化事业发展之中不可缺少的特色符号。儿童画和民间美术作品都是绘画者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媒介,透过儿童画和民间艺术,我们可以清楚的感受到人们心中那种最原始的向往。
  参考文献:
  [1] 罗珊珊.质朴与稚拙之美--浅析民间美术与儿童美术的审美方向[J].开封教育学报,2008
  [2] 张文纨.文本与图示--儿童画中的民间工艺审美解析[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
  [3] 张鸽舞.民间美术与儿童美术艺术式样比较[J].渭南师范学院报,2016
其他文献
【摘要】余华其作品风格鲜明,笔触犀利,是文学评论家们研究的重要阵地。本文主要将余华小说的主导意象——血作为切入点,用意象分析的模式,透过表象挖掘其背后不同的隐喻意义,探讨余华小说创作中的小说主题的流变。  【关键词】余华;小说主题;意象分析;血  余华小说主题的的继承与转变是当代作家评论界的关注焦点之一,关于余华小说主题的争论,评论界各执己见,说法多样,比较著名说法的有郜元宝、齐红教授的“苦难”主
期刊
我是一名乡村美术教师,从开始教学开始,我就意识到农村的美术教育由于教学条件及资源的匮乏,往往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但是在校期间,各位领导和老师的无私帮助以及参加的各种培训课程,大大提高丰富了我的教学视野。我也通过一些教学实例分析,总结出了一些经验。下面就通过一些分析,与大家分享下我的教学经验。也请各位专家,朋友指出不足之处。  一、充分认识农村美术教育天然的优势。  农村小学美术课堂少,教学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国加深了对建筑装饰艺术方面的分析与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其发展。建筑艺术有多种表现形式,而装饰则是其中一种。从古到今,世界上大多数的建筑师们创造了各种材质、各种样式的装饰物来装饰建筑。在现代的建筑设计中,建筑师们要合理运用这种装饰艺术,将其与现代建筑相融合。本文分析和研究了如何继承建筑装饰艺术并将其更好的和现代建筑相融合,供相关人员学习和参考。  【关键词】中
期刊
自近代以来,西方绘画传入中国,对中国传统绘画形成了非常强大的冲击和深远的影响。中国传统绘画在这个过程中也或多或少的面临着生存的危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传统的文人和现代艺术家不得不为中国的绘画寻找一些新的出路。受西方现代绘画的影响,自林风眠开始中国传统绘画进入现代以后的形式主义倾向越来越明显。  到20世纪末,吴冠中的绘画则将这种形式主义推向了极致。值得注意的是吴冠中本身是油画出身的,他将西方油画语
期刊
【摘要】通过对中国赏石文化的历史、艺术和学术的探讨,努力从中剥离出中国赏石文化的精髓,透过中国古代“瘦漏透皱”和现代“形质纹色”的相石标准,把“深入骨髓”的赏石意境进行充分的展现。  【关键词】中国赏石文化;艺术精髓;艺术传承;国学熏陶  序言:  赏石文化贯穿中国历朝历代,从懵懂把玩的原始阶段,到国学熏陶下的羽翼丰满,俨然已经并行于中国国画和陶瓷的比肩之列。观赏石的表是“形质纹色”,观赏石的里是
期刊
【摘要】“汽车总动员”比赛的赛道是开放的,每个参赛选手可以自己规划比赛的路线,选择完成不同的比赛任务。一般来说在能到达终点的前提下,完成的比赛任务多,得分就高。怎样做到既能到达终点,又能完成更多的完成,这就需要比赛策略。本文介绍了“汽车总动员”比赛中如何分四次规划到达终点线路,并且四次规划的路线基本上是在前一次路线的基础上延伸。  【关键词】虚拟机器人;比赛策略;分析;研究  根据萝卜圈虚拟机器人
期刊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的电视传媒行业模式受到了猛烈的冲击,如果要保持电视媒体行业在变化环境中的持续发展,就必须对传统电视传媒行业的经营模式进行改革。本文通过分析传统电视传媒行业商业模式发展的问题,提出电视传媒行业商业模式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电视传媒行业;商业模式;优化策略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移动终端的迅速发展起来,不断的改变着人们接收信息的
期刊
【摘要】空灵美作为一种特殊的审美形态,它与万物最深处的永恒寂静的本体力量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本文主要以王维的诗为例来对空灵美的生成及其前提进行论述,并分析空灵美作品中的至真、至善、至美的统一。  【关键词】寂静;空灵美;宇宙本体  在“空灵”一词中,“空”与时间、空间的无与少有关联,指涉永恒空寂的本体,“灵”是活跃的、自由灵动的生命力的显现,“空灵”是动与静的统一。“空”、“灵”本是看不到摸不着的
期刊
【摘要】大地艺术是现代风景园林的表达方式之一,其主要方向在于生态及其工业废弃地改造。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大地艺术及极简主义的影子,由此可以看出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大地艺术对此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以大地艺术对于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影响为切入点,从大地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出发,关注大地艺术的特点与影响,深刻剖析大地艺术对于现代风景园林的影响。  【关键词】现代风景园林,大地艺术,设计,影响
期刊
【摘要】2017年11月有幸参加了云南省美协组织的“弘扬红军精神,红色扎西”云南山水画写生高研班的学习,经过数十天的写生和学习,感触颇多,现就国画山水写生谈几点自己的感受。  【关键词】领悟艺术;分析艺术  传统山水画的学习途径主要是通过临摹、写生、创作来完成的。写生是“外师造化”的过程,是从“所见”到“所知”,由“视觉”到“传达”的过程,它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才会有所结果。通过对生活的真实体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