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意美是作文创新之本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qllm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意”,即文章的中心。它是作者对社会现象关注与思索的结晶,是作者对人生的深切感悟,是作者对生命与情感的心灵体验,是作者对美的发现与感受。
  古人曾说:“文章立意,意在笔先”。作者对所见有所感而“意”蕴心中,或因外物的触动而将心中的思想与情感流诸笔端。当然,要将那“意”表现的形象化、具体化,又需借助于一定的艺术形式来作为载体——或借故事,或述亲身的经历,或议论漫谈表明见解,或借助于想象,使“意”蕴涵于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中。总之,“意”是文章的灵魂,是统帅,而一切外在的形式如记叙、议论、抒情、结构、语言都是为“意”服务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立意美是作文成功的第一要素,是作文创新的根本所在。
  而立意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立意的深刻
  
  对现象或材料挖掘要求,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或透视其现象产生的原因与规律。这样的文章才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或心灵的震撼。如话题作文“关注热点”,无论你写什么,用什么文体,都应表现出某个热点内在的东西,不能只停留在热点现象本身。
  富有时代性。抒写富有时代气息的人物与故事,或对时代发生的一些社会现象表明自己的看法与见解。或歌颂新人、新事、新风尚,或抨击腐败,揭露时弊,摒弃陋习。即关注社会,感悟社会,使所写内容洋溢时代的气息,给读者强烈的共鸣。
  饱含哲理。自然有自然的规律,社会有社会的准则,人生有人生的原理。如果我们在记叙的故事中,表明一定的哲理性的见解,那样的文章才能给人思考,给人留下余味。古今中外的许多名言均含有哲理性,而在我们每个人的思想中都有一些富有哲理的灵动的东西,如果把他们表现出来,这样的文章也就能给人启迪与思考。
  富有生活情趣。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或悲欢离合,或嬉笑怒骂,或热爱真情,或低俗虚伪。如果我们的文章能写出富有情趣的生活,能表现人世间的真实而感人至深的情感,这样富有生气的文章,也就具有感人的力量,其立意也可以说是深刻的。
  要善于挖掘与表现美。美,就在我们身边,而作者应善于去发现、挖掘并表现它,给读者以美的享受与熏陶。美,是多种多样的。有大自然的山水美、生物们的灵性美;有人格美——不息的追求、无私的奉献、高尚的情操;有人情美——亲情、友情、爱情。
  
  二、 立意的新颖
  
  写出自己独到的发现与见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到的一面,独立的人格与思想,独自的经历与见闻,独自的视角与发现。而这些,往往都有与众不同的鲜活的东西存在,如果把这些写出来,就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对一些旧材料与写过的话题,在变换角度去审视与评价,赋予旧材料以新的思想,使自己的见解在前人或自己过去的基础上有新的突破。
  反向思维立意创新法。对一些传统的固有的看法与见解,以批评与否定的眼光去评析它的片面性或与时代的相悖性。包括一些旧有的思维习惯、行为准则、学习方法、甚至社会公德等。
  当然,要做到立意的深刻与新颖,也不是易事,作者要有正确的人生观,要有高尚的人格以及不屈的意志等良好的品质,要有热爱生活、留心生活与感悟生活的素质。有人说:“作文如做人,品高人自胜”;也有人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可见,要想文章立意高远,首先得使自己的品行高远,注意加强自身思想的修养。
  (作者联通:726300陕西省商南县赵川中学)
其他文献
语文是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我认为衡量语文教学质量的好坏,就得看教学是否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人文知识是否有所积累,人文思想是否趋于完美,语文这一工具的运用能力是否有所提高。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得出如下经验:    一、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是学好语文的前提条件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兴趣支配下的学习才是真正积极的,也才
期刊
“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抓党的建设,同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总要求是一致的。推进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都应贯穿“三个代表”的要求。各级党委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大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抓住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这个根本,围绕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全面推进党建工作。
期刊
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认为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人的行为受观念的影响,思之不慎,行而失当。故此,人们做事强调要“深思熟虑”,“三思而后行”。一个人能经常对自己所做的事“扪心自问”,就一定能从中发现不足,及时修正,扬长奋进。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开展反思性的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是教师由传统“教书匠”转变为“研究型学者
期刊
语文之韵味犹如一杯窖藏百年之美酒——醇香、甘甜。品之,动情入心;忆之,余味无穷。语文之韵味全在于它是一个美的世界,它的美是教材与教师集中的艺术体现,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美。细细品味,它的美也许是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句轻声的赞叹,或者是师生间一个默契的眼神,也许是茅盾笔下挺拔正直的白杨,是苏轼词中“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让敌军“樯橹灰飞烟灭”的周郎。品出其美,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
期刊
旧的教学模式常常把学生放在被动地位,教师独占课堂,从导入新课、讲授、启发、引导到测试,一讲了之。学生虽然一听就懂,但效果很不理想。那么,如何改变学生在学习中的被动局面呢? 我的具体做法是变“独唱”为“合唱”。   首先,做好课前预习,使学生认识到看书、阅读的好处及重要性。预习工作要循序渐进,由少到多,一步一步地进行。其次,做好课堂提问。在上课一开始布置篇目后,要让同学们积极独立思考并能提出问题。所
期刊
严密的制度和措施,是否一定就能给学校带来新起色?每学期开学之初,每个教师、每个班级都会接到学校各个部门印发下来的各种管理制度、奖惩措施。这些制度和措施,经过一轮又一轮的订正修改,从文字和条款上看,实难挑出漏洞。这些严密的制度管理是否一定可以带来较强的管理实效?我们先看三个对比案例:  一次,某校开展了“我为学校添光彩”主题活动。组织者做了充分的准备,安排了一系列活动:先是开师生动员会,接着各班举行
期刊
数学是一门以思维训练为主的学科,许多学生感到定理推理严密,思维量大,难以理解和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采取从理论到理论、照本宣科、生搬硬套的方法,只能使学生厌烦疲劳,昏昏欲睡,课堂气氛沉闷而缺乏活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巧妙激疑,成为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学习、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果的必要条件。如何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将新课改理念融注到课堂里去,下面结合我们的教学实际,谈一些自
期刊
互联网正在深刻地影响和潜移默化地改变每个人的生活和观念。网络的特殊性为学校班级德育工作也提供了历史的机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又对传统德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作为班主任不得不对德育工作重新做出科学的思考和研究。在网络时代,班级德育工作要有哪些新的适应性的策略,才能实现其实效性呢?我在这里谈谈自己肤浅的看法,希望在促进学校班级德育实践方面有所裨益。    一、更新网络时代的德育观念    首先
期刊
暑期,我校组织讨论了“范跑跑事件”,我不由得想起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那就是重智商,轻情商,重双基训练,轻思想教育。这个问题影响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国家兴衰取决于教育,教育的兴衰取决于教师,而教师的好坏取决于他的职业道德修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师德。所以我们必须学好师德并形成良好的师德。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我的体会就是“教书育人”是师德的关键,那么作为教师怎样来教书育人呢?我的理解是这样的:
期刊
案例(一)    张XX,铁佛小学六年级学生,该班班干部,家庭极度贫困,父亲弱智,母亲患癌症已两年,时临期末检测,其母病逝,此时的张XX感觉茫然,对上学失去信心,且不想参加考试,就此辍学,当班主任、班上的学生得知此情后,在他母亲埋葬的那一天,班主任领着班上的几名班干部一起去看望了张XX,临走时,班主任给他留下了一张简短的便条:  “你是一个聪明、懂事的孩子,你很坚强,老师看了你的家境,对照你在班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