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52033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以,我们在教学中更应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21世纪呼唤创新人才,如何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发展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课堂教学;创新;实践;优化;模式
  创新就是抛弃旧的,创造新的。自人类文明诞生至今已走过漫漫5000年的历史,从各国的现实看,特别是中国今年来的变革淋漓尽致的体现出一个真理——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人类社会正是由不断发现新知识,创造新物质的过程中右贫穷走向繁荣,由野蛮进入文明的。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分子概念,并由此建立了分子——原子论,进而研究物质的性质、结构及变化,化学才有了飞速的发展。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教育肩负着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任。创新不仅仅是前人未曾发现的东西,当然包括对自己是新鲜的、未知的东西。例如对一道题的不同解法,对一个化学实验方案的改进,哪怕是不太符合原理的改进都属于创新的范畴。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前人未发现的规律,创造前人未发明的东西。
  我们现在所处的的时代是知识时代、创新时代,而创新时代是需要创新人才的。现在衡量一个“好学生”的标准已经不仅仅是成绩,而是看他的综合素质、是否具有创新精神。由此可以看出,课堂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下,谈谈我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几点看法:
  一、正确培养学生继承观
  创新是抛弃旧的,创造新的。但我们不是一味的去寻求新的知识和真理,将前人总结的规律统统仍进历史的垃圾堆,而是采取批判继承的方法,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在没有任何基础知识的前提条件下进行创新活动。继承不是不思进取、因循守旧。相反,只有继承了旧知识,才能对未知的领域进行探索、研究,才能创新。所以,没有继承就不会有创新。
  二、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代,要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课堂教学中要有新的教育理念——以教师是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有讲、有练、有讨论的双边互动活动。
  教学的核心在课堂。课堂教学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支持学生大胆提问、发表不同见解,对意义重大的问题展开讨论,对错误的讨论不但不能批评,反而正是学生创新精神的体现,改正后并加以鼓励,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使学生在既紧张又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形成创新思维品质。
  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欣赏和应用是创新的动力。在观察中学生回发现演示者的技巧和不足。只有学生认真、仔细观察过,才能去思考,发现不足。
  使学生在发现不足的过程中去思考,刺激学生改进实验方案,或者再设计一个更为合理、操作更简单的方案,在实验的过程中即给学生传授了知识又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亲手实践是创新的基础,没有实践就没有创新。学生的实验课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从而产生学习和创新的内在力量。在学校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校外当然也可以。例如:寒暑假学生做一些社会调查、让学生讨论一些如SO2的污染、CO2的温室效应或者学生更感兴趣的问题。通过问题的讨论,可增强学生的思考和实践探索能力,又潜意识的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学习方法和客观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教师的创新精神同样值得重视
  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来培养和体现。所以,教师的创新精神同样值得重视,作为一名教师除对大纲、教材的内容有深刻、系统研究外,还必须有对环保、新型材料、新能源、化学工业、化学与健康、化学与社会、无机、有机、分析、有机金属等化学知识的前沿有一定的了解,这就要求教师也要不断的学习,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教育打下坚实基础。再者,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学会利用word、powerpoint、flash等软件制作课件,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另外,还可以在班级内部或班级之间展开一些智力游戏、竞赛、前沿知识问答、实验方案的设计和改进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只有创新才能进步,只有创新才有发展。没有创新的教育是没有生命力的。教学质量是衡量一个学校的根本标准,所以,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国家的发达和民族的兴旺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其他文献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一大难题,不少学生“谈文色变”。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作文兴趣造成的。科学家的实验表明,得不到激励,对事情不感兴趣的人,在实践中只能发挥自己能力的20%—30%;而得到激励,对事情感兴趣的人,他的能力却可以发挥到80%—90%.学生若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非常注重练笔写作,“作文难”的问题就可以找到解决的突破口。那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爱上写作呢?  一、
期刊
课堂提问是实施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基本手段,是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最直接的方法,也是教师了解课堂、把握课堂的主要途径。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心理学上讲,“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因为问题能引起学生认知上的矛盾,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
期刊
摘要:数学是一门和学生的生活有着直接联系的课程,但是很多老师在进行小学数学学习的时候,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学生也没有真正的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这也直接导致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很难发挥出来,小学数学的教学和学习效率都非常的低下,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必须进行思想的转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主体作用;发挥  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辨识,帮助学生更好
期刊
摘要:电子作品评价是一个难题。很多人研究了很多方式,但是一直想当然地把测试放在首位,虽然它在学生的成长上并非有益。过程评价、作品评价这些本应提倡的方式为何还不能成为主流?今天,我们换一些视角来再谈评价,以期给大家多样化评价的启迪。  关键词:电子作品;评价;实践;思考  电子作品评价是专门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的一种课型,评价主体包括教师、同伴和自己,常见的评价方式是师生交流讨论。上课时,学生登录作品
期刊
地理学科作为一门以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其内容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中的吃、穿、住、行、无不与地理学有密切而广泛的联系。这就从本质上要求地理的教与学不能孤立地局限于课本,局限于课堂,而应该把课堂与社会、知识与能力、现象与本质紧密地联系起来。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走出课本,走出课堂,优化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的内涵与外延,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要
期刊
良好的习惯是做成一件事必不可少的条件,作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则显得尤为重要。纵观一些中学生,小学毕业时程度都差不多,升入中学后在相同的起跑线上开始,然而到毕业时最终的结果却相差甚远,究其原因就是在该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时未能养成,该在由良好学习习惯带来丰硕结果时也未能带来。  英语是一门外语,与我们的母语汉语有极大的区别。汉字这种象形文字与表音文字的英文字母更是截然不同,并且英语学习中记忆内容又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叶圣陶先生明确指出:“‘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的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把评改作文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人,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培养
期刊
摘要: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爱的教育将会使之枯燥,像山泉枯竭一样。”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有自己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不管这孩子有多么的不堪,我们始终不能放弃对他的引导,要用爱心塑造孩子的灵魂。教育是一种艺术,每个学生都有其可爱的一面,家长和老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学生积极引导,不以伤害学生心灵为前提,促使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成长。  关键
期刊
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强调: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探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实践体验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促使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发展。因此,新课标理念下的化学教学活动不应等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革新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学习方式是在教学活动中体现新课改理念的突破口。  一、以新课标的理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根本方向,更是21世纪中国教育的光明出路。幼儿教育做为现代教育的起点,自然应该紧紧跟随素质教育这一大趋势,自觉地实施幼儿素质教育,只有这样,幼儿教育才能实现自己的根本任务,才能真正成为现代教育的坚实起点。  《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这就要求幼儿园的教育,要着眼于“引导”,在引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