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责任意识是当今社会最重要的公民意识,是公民社会实践活动和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无论从个人、集体、社会等角度看,思想品德课都应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初中阶段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逐步增强,思想品德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利用课堂主阵地及“第二课堂”,通过多种教学途径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责任意识 培养
一、责任意识的内涵
责任是一个人应当做的事情和一个人不应当做某些事情。例如,一名学生应当努力学习,认真完成作业,不应当抄袭作业,旷课、逃学;子女应当孝敬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不应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所谓责任意识,就是清楚明了地知道责任是什么,并自觉、认真地在履行社会职责和参加社会活动过程中,把责任转化到行动中去的心理特征。责任意识强,遇到困难都可以想办法解决,反之,责任意识弱,再小的问题可能也会铸成错误。
二、培养责任意识的重要性
责任意识是当今社会最重要的公民意识,是公民社会实践活动和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责任意识并非与生俱来,需要教育来点拨和引导,进而外化为负责任的行动。中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只有学会对自己、他人、集体、国家和民族负责,才能做负责任的公民,承担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
1.从个人的角度看
如今初中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心肝宝贝,习惯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他们认为一切都是父母长辈应该提供给自己的,是自己应该得的,从而只知道享受,不知道付出,不知道自己还有责任。这样的思想对于学生的成长十分不利,甚至有害,会让学生形成强烈的自我意识,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他人的感受,也会让学生形成过分的依赖心理,不利于学生自立能力的培养,难以在未来社会立足。只有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让学生学会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学会对自己负责,懂得对他人、集体、社会负责,才能够承担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
2.从集体的角度看
现在学生的集体意识不强,与人交往时往往只顾自身体会,而不顾他人感受,缺乏宽容。往往要求他人尊重自己,自己却不能以礼待人。在集体生活中拈轻怕重,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而忽视集体的利益。只有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
3.从社会的角度看
受家庭溺爱、交往狭隘、认知水平的限制,很多学生缺乏责任感,这对社会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只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引导学生在自身发展的同时,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才能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氛围,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思想品德课所追求的目标,也是思想品德课的基本理念。
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的阵地,思想品德老师就是这块阵地上的总指挥,肩负着“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的重任。因此,思想品德老师要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1.精心打造每一节课,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首先,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本着“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理念,努力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在体验的基础上产生感悟,进而增强责任意识。
例如在教学《告别依赖走向自立》这一课题时,我首先展示这一课的学习目标:“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其次通过细读课文,明确编者的写作意图是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心理断乳”,正确分析和认识成长过程中成人的关爱,自觉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树立自立自强的生活态度。再次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你在家的学习和生活都是由谁来安排的?如果你在学习和生活上遇到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当你放学回到家,邻居奶奶告诉你,你的外婆生病了,妈妈去照顾外婆了,爸爸上夜班,你怎么做?通过创设情境立刻引导学生热烈的讨论,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情感体验;再通过学生的交流与反思,自然而然地达到责任教育的目的。
其次,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实际。老师在课堂上如果能将教材中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实际,进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这堂课即将结束时,我引导学生紧密联系自己在学校的实际生活,就“我在学校生活的每一天怎样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粒米……怎样爱护学校的环境卫生?”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学生们在课堂上表现得异常活跃,他们畅所欲言,从不同的角度谈了自己的做法,学生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明显增强。
2.利用好“第二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社会责任感。
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老师就要开辟好“第二课堂”,把在课堂上讲的理论知识延伸到“第二课堂”中来,即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负责任的行为,养成负责任的习惯,塑造负责任的良好形象,学做负责任的公民。在学习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后,我布置学生就身边的资源、环境问题开展社会调查。学生在班级进行分组,设计调查内容和表格,利用双休日去社區开展社会调查。然后我再引导学生把调查的信息进行加工、整合,统计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此,既可以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所掌握的能力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又可以通过实践活动达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增强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初中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逐步增强,正是培养责任意识和形成良好道德品德品质的绝佳时期。思想品德教师在进行品德知识传授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教会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2]李含春.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资兴教研,2006.
[3]新课程教学问题解决实践研究·初中思想品德.
[4]徐红宇.谈如何丰富思想品德课程资源.思想品德课教学,2006.1.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责任意识 培养
一、责任意识的内涵
责任是一个人应当做的事情和一个人不应当做某些事情。例如,一名学生应当努力学习,认真完成作业,不应当抄袭作业,旷课、逃学;子女应当孝敬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不应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所谓责任意识,就是清楚明了地知道责任是什么,并自觉、认真地在履行社会职责和参加社会活动过程中,把责任转化到行动中去的心理特征。责任意识强,遇到困难都可以想办法解决,反之,责任意识弱,再小的问题可能也会铸成错误。
二、培养责任意识的重要性
责任意识是当今社会最重要的公民意识,是公民社会实践活动和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责任意识并非与生俱来,需要教育来点拨和引导,进而外化为负责任的行动。中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只有学会对自己、他人、集体、国家和民族负责,才能做负责任的公民,承担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
1.从个人的角度看
如今初中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心肝宝贝,习惯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他们认为一切都是父母长辈应该提供给自己的,是自己应该得的,从而只知道享受,不知道付出,不知道自己还有责任。这样的思想对于学生的成长十分不利,甚至有害,会让学生形成强烈的自我意识,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他人的感受,也会让学生形成过分的依赖心理,不利于学生自立能力的培养,难以在未来社会立足。只有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让学生学会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学会对自己负责,懂得对他人、集体、社会负责,才能够承担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
2.从集体的角度看
现在学生的集体意识不强,与人交往时往往只顾自身体会,而不顾他人感受,缺乏宽容。往往要求他人尊重自己,自己却不能以礼待人。在集体生活中拈轻怕重,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而忽视集体的利益。只有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
3.从社会的角度看
受家庭溺爱、交往狭隘、认知水平的限制,很多学生缺乏责任感,这对社会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只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引导学生在自身发展的同时,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才能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氛围,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思想品德课所追求的目标,也是思想品德课的基本理念。
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的阵地,思想品德老师就是这块阵地上的总指挥,肩负着“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的重任。因此,思想品德老师要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1.精心打造每一节课,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首先,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本着“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理念,努力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在体验的基础上产生感悟,进而增强责任意识。
例如在教学《告别依赖走向自立》这一课题时,我首先展示这一课的学习目标:“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其次通过细读课文,明确编者的写作意图是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心理断乳”,正确分析和认识成长过程中成人的关爱,自觉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树立自立自强的生活态度。再次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你在家的学习和生活都是由谁来安排的?如果你在学习和生活上遇到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当你放学回到家,邻居奶奶告诉你,你的外婆生病了,妈妈去照顾外婆了,爸爸上夜班,你怎么做?通过创设情境立刻引导学生热烈的讨论,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情感体验;再通过学生的交流与反思,自然而然地达到责任教育的目的。
其次,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实际。老师在课堂上如果能将教材中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实际,进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这堂课即将结束时,我引导学生紧密联系自己在学校的实际生活,就“我在学校生活的每一天怎样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粒米……怎样爱护学校的环境卫生?”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学生们在课堂上表现得异常活跃,他们畅所欲言,从不同的角度谈了自己的做法,学生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明显增强。
2.利用好“第二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社会责任感。
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老师就要开辟好“第二课堂”,把在课堂上讲的理论知识延伸到“第二课堂”中来,即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负责任的行为,养成负责任的习惯,塑造负责任的良好形象,学做负责任的公民。在学习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后,我布置学生就身边的资源、环境问题开展社会调查。学生在班级进行分组,设计调查内容和表格,利用双休日去社區开展社会调查。然后我再引导学生把调查的信息进行加工、整合,统计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此,既可以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所掌握的能力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又可以通过实践活动达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增强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初中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逐步增强,正是培养责任意识和形成良好道德品德品质的绝佳时期。思想品德教师在进行品德知识传授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教会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2]李含春.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资兴教研,2006.
[3]新课程教学问题解决实践研究·初中思想品德.
[4]徐红宇.谈如何丰富思想品德课程资源.思想品德课教学,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