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三国》的究竟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yi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04至1905年发生在中国东北大地上的日俄战争,是一场重大的、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
  然而长期以来,学界没有研究这场战争的理论著作,也没有介绍这场战争的知识性读本。不仅普通大众对这场战争所知有限,就是史学界对于这场战争也有不应有的学术空白。好在不久前问世的《晚清三国》,以其史料与史识双馨的学术特色填补了中国近现代史学的这项空白。这部雅俗共赏的优秀史学著作,不仅为近现代史学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资料,也为普通读者贡献了一部近现代史的普及性读物。
  《晚清三国》全景式地展现了日俄战争的整个风貌,并旁及那些发生在其他地方的与战争相关的事件,无异于上了一堂丰富而又生动的近现代史课,廓清了蒙尘百年之久的一些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真相。掩卷深思,书中触及的诸多问题引发的思想启示,更是这部史学著作蕴含的宝贵的精神力量。
  刚进入二十世纪,俄罗斯就出兵占领了中国的东北三省,并将旅顺港作为他们太平洋舰队的基地,从而在实现沙皇的“黄俄罗斯”的远东梦想上迈出了坚实的重要一步。但这一步在地缘政治上却成了日本国民的心头大患,日本举国上下大有唇亡齿寒的惊恐,不久前俄罗斯舰队在日本港口耀武扬威的场景还历历在目。于是,一场旨在让俄罗斯从旅顺港、从东三省撤军的谈判成了日本当年头等重要的大事。但谈判毫无进展不说,被诸多假象蒙蔽的沙皇竟加快了向远东增兵的步伐。1904年2月8日,旅顺港夜晚“炮声隆隆”,日俄战争打响了。
  读完《晚清三国》后不能不感慨:作者掌握了丰厚的历史知识,在对历史知识的叙述中又表达了对读者颇具启发意义的史识——不仅增添了书中的思想含量,也因这种史识的发人深省,增加了这部书的阅读魅力。
  正是在“小国的日本为什么能打败大国的俄罗斯?”这种人人感兴趣的问题中,作者浓墨重彩地再现了当年日、俄两国在国力上、在军事力量上的巨大差异:俄罗斯的人口是日本的数倍;俄罗斯的国土面积是日本的五十倍;俄罗斯的综合国力是日本的八倍;俄罗斯的陆军兵力是日本的七倍,号称“世界第一陆军国”;俄罗斯的海军力量是日本的数倍,拥有太平洋舰队、波罗的海舰队、黑海舰队、北方舰队,是一支世界公认的强大的远洋海军。
  日俄战争前,日、俄综合国力与军事力量的这种巨大差异是有目共睹的。然而,历时一年半的日俄战争却以俄罗斯的惨败告终,它的结局让全世界目瞪口呆。
  导致日俄战争胜负结局的因素多多,书中做了全面的阐释。诸因素中,最发人深省的,是两国不同的政治体制的巨大差异成为决定这场战争胜负的最根本的深层原因。作者的这一深邃的史识,是《晚清三国》一书中最耀目的思想亮点。
  相较于日本,沙皇俄国的力量都内耗于自身落后的封建专制主义体制中了。优柔寡断又刚愎自用的尼古拉二世错误的远东决策,完全否定了俄罗斯“三巨头”关于远东深谋远虑的策略,在自行其是中走上了日俄战争惨败的绝境。大战在即,俄国驻旅顺港舰队的军官们还纷纷陶醉在翩翩起舞中,这种“歌舞升平”被日本突如其来的炮火粉碎。至于书中列举的那些俄罗斯军队中的腐败现象、指挥官的昏庸无能,都是任人唯亲的封建国家难以治愈的痼疾,恰恰是这些“难以治愈的痼疾”消解了俄罗斯军队的战斗力。
  与沙皇俄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日本,在日俄战争时已经走出了封建君主专制的旧体制——日本君主立宪的突出一点是,国策不是出自天皇的拍脑袋瓜,而是日本的内阁——战时的大本营聚集了日本最优秀的军事精英。从《晚清三国》可以看出,这些军事精英关于战争的每一项决策都力求科学与实事求是,体现了这些精英的集体智慧,从而保证战事朝着有利于日本的方向发展。日本在战争中表现出的高超的行动效率,更是俄罗斯军队所不可能出现的。例如:为了攻陷旅顺港,日本在久攻不下时,把守卫本土家门的几尊“巨无霸”大炮从日本国防设施上拆下来,用船运到旅顺港外的战场上。虽然极其困难,但日本人克服了,从而在武器上保障了對旅顺港的攻陷。这样的效率在俄罗斯是不可能的:直到战争打响,俄罗斯在旅顺港的军事设施都还远远没有完工。
  当年主管修筑从莫斯科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的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俄罗斯财政大臣维特发现:如果借道中国的“满洲”到达符拉迪沃斯托克,可以节省一千五百公里的路程。于是,维特会见来俄罗斯祝贺沙皇加冕的李鸿章,与李鸿章商议西伯利亚大铁路借道中国满洲的有关事宜。当时的中国还没有走出甲午海战造成巨额赔款的阴影,整个国家被巨额赔款拖进财力困难的泥淖,不仅清廷恨透了日本,李鸿章更是恨透了日本。日本是中国的头号敌人是情理之中的事。《马关条约》最初有割让辽东半岛与日本的条款,也就是说,按照条约,中国的辽东半岛成了日本的永久占领区。这不仅是奇耻大辱,更是中国永久的灾难性隐患。后来事情发生逆转,源于俄国、法国、德国“三国干涉还辽”,在国际社会的强烈干预下,日本不得不从辽东半岛撤军,辽东半岛重归中国。而“三国干涉还辽”中俄罗斯确实是最积极者,为中国出了大力。所以,李鸿章接受了维特的提醒:西伯利亚大铁路途经中国满洲对中国有益无害:从这里借道修筑一条向南延伸到旅顺港的南满铁路,即可解决东北三省的交通问题,肯定会促进东北三省的经济建设。这条自北向南的铁路必将成为可以调动整个东北力量抵御日本入侵的战略干线。再说有了铁路,俄罗斯帮助中国抗击日本入侵也就方便多了。
  读完《晚清三国》可以看到,晚清朝野虽然群臣如林,但其实只有李鸿章是个明白人:他既了解国情又了解世界的现状,以一己之力撑住晚清的危局。好在慈禧太后并不糊涂,她明白只有李鸿章有能力在列强面前最大限度地维护清王朝的利益。后人读晚清史,不应忽视这一点。
  《晚清三国》特别提到了,参加日、俄战争的日本中、高级军官几乎都去西方发达国家留过学,都接受过发达国家的军事教育。能够虚心地承认自己落后,积极地向发达国家——哪怕是向强大的敌人学习,是日本这个民族最为世界称道的品行。引进技术、引进设备、引进先进文化,是明治维新的主旋律,也是日本国民的普遍襟怀。正因为有着这样的襟怀——有着“拜寇为师”的国民性,日本因此能在二战的废墟上重新站起来,重回世界强国之林。
  然而,日俄战争体现的日本的强大,及其因这场战争而对中国东北拥有的那些特权,却使二十世纪初叶那代中国人笼罩在担忧与恐惧的阴影里,对中国社会、对中国历史带来了深远的严重影响。
  (李洁:《晚清三国》,九州出版社2019年版)
其他文献
化学中有一种“置换反应”,反应后能产生新的物质。汉语中也有这种“置换反应”,即原有的词序包括字序、语序、句序对换后,翻出新意。这就是“易序”的修辞手法。  一、巧用“易序”修辞能改变语意重点。例如老舍《济南的冬天》结尾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什么不说成“济南的冬天”呢?原来二者强调的重点不同。“济南的冬天”中心语是“冬天”,强调的是对济南这个特殊季节的爱;“冬天的济南”中心语是“济南”,强调的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累了,我喜欢“夜阑人静,蜗居斗室,捧一卷诗书在手,一咏三叹”。这样,我便不会再烦闷骄躁、头昏脑涨。  我有一间小屋,在楼上。夜晚在家时,我总喜欢捧一本喜欢的书,走进小屋。小屋朝南开了一扇窗,我便时常可以抬起头,仰望星空,浮想联翩,踌躇满志。  于是,累了,我便“逃离”到小屋中,找到了摆脱疲惫的力量。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我喜欢偎依在屋后的老槐树身旁。老
日本的邦赛树,长得很美,且造型完整,但高度只有几寸而已;在美国的加州,有一棵大水杉被命名为将军莎门,这棵巨树高达272英尺,树围达72英尺,如果砍下,足够建造35间5人住的房子。  但是,当将军莎门和邦赛树还是种子的时候,重量都小于三千分之一盎司。可是成长以后,差异却很大,为什么呢?原来,当邦赛树的树苗一突出地面,日本人就把它拉出泥土,并且扎住主干以及一些支干,故意阻碍它成长,结果成了一种矮小而美
写小说 不然对不起沸腾过随即凝聚在身边的历史  写散文 不然对不起流淌在胸间的万般感受  写童话 不然对不起眼前光怪陆离的幻象  写短诗 不然对不起耳畔琤琮变化的音符  我写 因为我有  我写 因为我爱  ——选自《宗璞全集》    宗璞是一位有着独特风格的作家。宗璞作品最突出的特点,是典雅温婉,从容细腻,渗透着浓郁的文化韵味。她的作品文字并不华丽,抒情也并不铺张,然而却有内在的、深沉的、隽永的美
罗家书生舞文弄墨五百余年,不过以文为余乐,抒抒胸臆,发发牢骚而已。真正刻意经营文学,并弘扬了新文学精神的还是现代的罗暟岚。他是罗家第十八代正字辈传人,本名叫罗正晫,字暟岚。后来应聘南开大学教授时,聘书上写的是罗暟岚,遂以字为名,沿袭下来。  我认为罗暟岚是新文学史上的名家。他具有新文学名家的典型职业特色,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兼备,且与新文学名家们有密切的文友关系。罗暟岚的密友、现代文坛大家罗念生、柳
费南迪·费尔曼(Ferdinand Fellmann)是德国当代的生命哲学家,其《生命哲学》一书曾被译为汉语。费尔曼在2018年的新作《生命感受:何以成人?》(Lebensgefühle.Wie es ist,ein Mensch zu sein)可谓延续了其在生命哲学方向上的探索。在书中,除了生命哲学的视野,作者还结合了诸如哲学人类学、现象学、认知科学、演化论等不同的哲学和科学理论,对人或者生命
一  电影《奇异恩典》是2007年好莱坞为纪念英国《废奴贸易法案》两百周年,也是人类废除奴隶制度两百周年而摄制的。根据基督徒政治家、普世废奴运动的代表威廉·威伯福斯为人物原型,讲述他在十八世纪的英国国会长期坚持废奴运动并与反对者展开斗争的故事。要理解这部电影,得先谈一个词语:恩典。这个词语在中国文化中尤其陌生而稀缺,但若不了解恩典,就很难欣赏和理解这部电影,尽管它的故事清晰、有力,画面和音乐清丽、
小洁:你好!  你曾问过我“打算怎样活着”,我当时笑说你装得跟历经人世沧桑似的,直到你住进隔离病房,我才意识到这话有多么沉重。我很后悔当时为什么没有跟你好好说说,现在也很难找到面对面谈心的机会了。那苍白高深的墙把思念劈开,你我各半。  好吧,我不想让你我之间还悬着这么一个话题,我想告诉你,我愿意像铅笔一样活着。也许你很惊讶,但的确是这样。我不就是铅笔吗?出身平常,跟普通铅笔一样。即使是名牌铅笔,也
人物简介:    吴冠中(1919~),江苏宜兴人。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散文家。吴冠中学贯中西。上世纪40年代初考取公费留学,赴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深造。回国后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北京艺术学院、清华大学建筑系及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数十年来致力于油画民族化与国画现代化的不断探索和创新。1990年获法国文化部最高文艺勋位,2002年入选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通讯院士。与他自成意境的画风相对应,其散文
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关系密切,近年来成为各地命题的热点,下面对一次函数与不等式相结合的问题结合例题进行分析。    分析:从图象可知A、B两点的坐标,将它们的坐标代入求出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再解不等式,这种方法求解很繁,本题若结合一次函数和不等式的关系,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不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则能很快地求出不等式的解,  解:由图象知,y=kx b交x轴于A(一3,O),图象A点代人解析式满足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