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词“以”的用法

来源 :考试·高考语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chieH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在文言文中的用法较多、使用和考试频繁、判断和理解较难。本文试着对它做一个尽可能详尽的梳理整合,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启发。
  (一)介词
  “以”作为介词是非常灵活的。古汉语中,“以”再加上“于”,这两个介词基本可以包揽所有的介词义项。“以”可以译为拿、用、把、在、和、凭借、按照、根据、因为等,具体来说,根据它所带宾语的不同来翻译成相应的介词。例如:
  1.愿以十五城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拿、用,介词)
  2.久之,能以足音辨认。《项脊轩志》(凭借,介词)
  3.操当以肃还付乡党。《赤壁之战》(把,介词)
  4.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按照,介词)
  5.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因为,介词)
  6.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因为,介词)
  7.以至晋鄙之日,北乡自刭。《信陵君窃符救赵》(在,介词)
  8.天下有变,王割汉中地以楚和。《战国策》(和,介词)
  【难点分析】如果“以”的后面跟时间、地点,那么一般译为“在”;后面如果跟官职,一般译为“凭借……的身份”;后面如果跟的是一类人,可以译为“率领,带领”。例如:
  9.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腾王阁序》(后跟时间,译为“在”)
  10.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苏武传》(后跟时间,译为“在”)
  11.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苏武传》(后跟官职,译为“凭借……身份”)
  12.欲以客往赴秦军。《信陵君窃符救赵》(后跟一类人,译为“率领”)
  13.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飞将军李广》(后跟一类人,译为“率领”)
  (二)连词
  “以”用作连词,用法基本和“而”相同。例如:
  1.险以远,则至者少。《游褒禅山记》(并且,表示并列关系)
  2.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梦游天姥吟留别》(并且,表示并列关系)
  3.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表修饰关系,不译)
  4.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表修饰关系,不译)
  5.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屈原列传》(表修饰关系,不译)
  6.作《师说》以贻之。《师说》(来,表示目的)
  7.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来,表示目的)
  8.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以致,表示目的关系)
  9.夫人不能早自裁于绳墨之外,以稍陵迟。《报任安书》(以致,表示目的关系)
  10.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以致,表示目的关系)
  11.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六国论》(才,表示目的关系)
  12.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齐桓晋文之事》(进而,表示递进关系)
  13.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因为,连词)
  14.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因为,连词)
  【难点分析】
  1.相对于“而”来说,“以”做连词一般不表示转折关系,也很少表示假设、承接关系,表示并列和修饰关系最多。另外,表示目的关系的用法也比较常见,“而”则没有这种用法。
  2.“以”的前后没有先后主次之分,一般就是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并且,又”或不译,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许多资料上都把“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樊哙侧其盾以撞”两句中的“以”作为承接关系来讲,我认为这是不对的。因为这两句中的“拥火”“侧其盾”虽然是动词,但是在这里它们分别是作为“入”和“撞”的伴随性状语出现的,而不是先后的两个动作。
  如果“以”连接两种行为动作,后面的动作是前面的动作的目的或者结果,那么此时的“以”就表示目的关系。表示目的,可以译为“来,用来”。
  如果“以”后面的句意比前面的句意更近了一步,那么此时的“以”就表示递进关系,可以译为“进而”。
  3.当“以”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的时候,会出现介词和连词两种用法,这是考试的重点,也是理解的难点,要注意区别。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结构基本上是一样的: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或代词)+动词(或形容词)。例如前面“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一句,其结构是“以+一璧之故(名词性短语)+欺(动词)”;“诸侯以公子贤”一句的结构则是“以+公子(名词)+贤(形容词)”。但是,仔细分析却又不难看出他们的不同:前一句中的“一璧之故”是和“以”在一起的,一起来修饰“欺”,作它的状语,所以“以一璧之故”是介宾短语,此句中的“以”是介词;后一句中的“公子”是和“贤”在一起的,作它的主语,“公子贤”可以看成句子,那么“以”后面连接句子,就是连词。
  也就是说,要想判断“以”表示因果关系的时候是介词还是连词,就可以看它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或代词)的作用:如果它与“以”关系密切,构成介宾短语去做后面动词的状语,那么“以”就是介词;如果它与后面的动词(或形容词)关系密切,构成句子,那么“以”就是连接句子,就是连词。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中“以其乃华山之阳”构成介宾短语,作动词“名”的状语,是介词;“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中“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构成句子,“以”连接句子,就是连词。
  还可以试着用加“所以”的方法来判断。能找到对应的表示结果的句子,能在句前加上“所以”,与“以”领起的句子构成因果关系的复句,那么“以”就是连词,例如“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可以在“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的前面加上“所以”。而“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两句都不能找到相对应的句子,所以“以”是介词。教材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例子,现摘举如下:
  (1)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因为,连词)
  (2)洎牧以谗诛。《六国论》(因为,介词)
  (3)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因为,连词)
  (4)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因为,连词)
  (5)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因为,介词)
  (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因为,介词)
  (7)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陈情表》(因为,连词)
  (三)通假字,通“已”
  “以”通“已”可以有两种用法:
  1.副词,译为“已经”。例如:
  (1)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通“已”,已经)
  (2)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报任安书》(通“已”,已经)
  (3)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苏武传》(通“已”,已经)
  2.动词,译为“停止”。例如:
  (1)无以,则王乎?《齐桓晋文之事》(通“已”,停止)
  (四)助词
  “以”作助词,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这种用法现代汉语基本还用。
  (1)受命以来,夙夜忧叹。《出师表》(表时间)
  (2)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表方位)
  (3)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张衡转》(表范围)
  (五)动词
  1.认为。例如:
  (1)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认为,动词)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认为,动词)
  2.任用
  (1)忠不必用矣,贤不必以《涉江》(任用,动词)
  (六)名词,原因
  (1)秉烛夜游,良有以也。《春夜宴桃李园序》(原因,名词)
  (2)何其久也?必有以也。《诗•邶风》(原因,名词)
  【难点分析】
  上面的这几种用法考试涉及不是太多,特别是“停止”“助词”“任用”“原因”等几个意义,仅作了解就可以了。
  (七)固定结构
  1.以为
  “以为”在文言文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用法也比较多。
  (1)同现代汉语的用法相同,译为“认为”。例如: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2)更多的时候,“以为”中间省略了“之”,可以根据语境的不同译成“认为(他)是”,或者译为“把(它)当作(做成)”。例如:
  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认为他是)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劝学》(把(它)做成)
  2.是以,以是
  这两个词中的“是”意为“这”,“以”意为“因为”,合起来就是“因此”。例如:
  (1)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信陵君窃符救赵》(因此)
  (2)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屈原列传》(因此)
  
  【作者简介】
  梁玉霞,高级教师,执教于山东省青岛市开发区第一中学,发表文章多篇。
  责任编辑 桑 实
  
其他文献
今年10月1日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施行11周年。众所周知,民族问题是事关国家稳定与发展的重大问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
【甲】  地平线  贾平凹  小时候,我才从秦岭来到渭北大平原,最喜欢骑上自行车在路上无拘无束地奔驰。庄稼收割了,又没有多少行人,空旷的原野上稀落着一些树丛和矮矮的屋。差不多一抬头,就看见远远的地方,天和地已经不再平行。天和地相接了,在相接处是一道很亮的灰白色的线,有树丛在那里伏着。  “啊,天到尽头了!”  我拼命向那树丛奔去,骑了好长时间,赶到树下,但天地依然平行;在远远的地方,又有一片矮屋,
保险资管新规的出台,为保险资管公司拓展个人客户颁发了“通行证”,标志着保险资管公司拥有了与其他资管机构平等的竞争机会和平台.面对全新的客户群体和固化的市场格局,保险
期刊
在宏观层面,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经济近年来保持快速增长,投资增长发挥了主要的拉动作用。然而,由于受资源和消费需求等的限制,投资增速也不能过快,如果超过了
分析了目前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包括就业问题、感情问题、贫困问题等,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利用其自身优势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措施.
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是在徽调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
提起高考现代文学作品阅读试题,许多考生望而生畏。究其根本,多是由于平时只读教科书,“解千道题,走半里路”,陷入了阅读分析能力差、效度低、理解作品难的窘境。对于这些考生,在答题过程中,目前存在两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对阅读文本的思想内容缺乏最基本的全面理解。很多人习惯于带着需要回答的某个问题来进行阅读,常常导致要不断地随着问题的变换进行重复阅读。结果是习题做完了,思想上对阅读文本的印象还是支离破
高考文言实词的词义怎样理解?方法如下:  一、联系课文理解法  高考考查文言知识,材料主要来自课外,但所考内容大多来自高中课本。如:  例题1.裴大夫致我于死,死而无恨。(《隋书裴政传》)  解析:例1“恨”的含义是什么?只要联系课文《报任安书》中“恨私心有所不尽”一句的“恨”字,答案就清楚了。因为该句“恨”的意义是“遗憾”,由此推知例1“恨”的含义也一样。  练习1.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
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薛军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在新形势下,能否坚持和贯彻这一制度,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以改革
分析人物形象几乎是小说阅读必考题,有两种常见考法:要求简要概括(赏析)文中某人物形象的特点;要求简要概括(赏析)文中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对于这一题型及问法,不少考生不明白两者的区别,甚至有些老师因没在意或缺乏仔细分析,也将二者混为一谈。2009年安徽卷考查宗璞的小说《董师傅游湖》,其中一题是:简要概括小说中董师傅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答案设计为“董师傅是一位普通木匠,他技艺精湛,质朴善良,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