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九成中国人不会正确洗手折射出中国人的科学素养匮乏。中国人的科学素养偏低,说明我们的学校教育出了问题。为此,我们应关注和重视中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努力做好这么几项工作:营造良好科学氛围;出台相关政策,强化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学校应实实在在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中国人 正确洗手 科学素养 中学生
2011年10月15日是第四个全球洗手日,卫生部发布了我国首个《全国居民洗手状况白皮书》。白皮书称,对北京、辽宁、浙江等5省市居民的调查结果显示,居民的正确洗手率仅为4%。洗手关乎身体健康,我国国民的正确洗手率如此之低,又能说明哪些问题?媒体、专家认为:“九成中国人不会正确洗手折射出中国人的科学素养匮乏。”
前不久,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3.27%,与前些年相比虽有提高,但仍只相当于日本、加拿大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换句话说,也就是近97%中国的公民不具基本科学素养。
还有一个现象值得我们思考:关于“世界末日即将来临”的话题曾经一度热遍全国,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一部分人为此陷入焦虑、狂躁的情绪无法自拔,甚至患上抑郁症,也有一部分半信半疑,认为不能排除这种可能;还有一部分人则坚决不相信,但为什么不相信,却很少有人能够说出个所以然来。我们再来想想,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相信张悟本的“吃绿豆能治百病”?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相信道长李一的“盖世神功”?
凡此种种都有共同的话题,就是中国人的科学素养偏低。从世界各国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的主要措施来看,主要集中在正规教育中的科学教育,从我国对于提高公民科学素养水平的现状来看,能起到真正作用的,也是学校里的正规教育。因此,中国人的科学素养偏低,说明我们的学校教育出了问题,现实情况也确实如此。目前,我们中学生的科学素养状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科学知识局限于教科书中,实验能力、动手能力不强,科学知识运用能力差,培养的学生高分低能,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有待加强等等。导致中学生科学素养偏低有原因很多,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社会重视不够。长期以来,社会一直都没能让公众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即科学素养是一个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它不仅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基础,也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
二是经济因素的影响。经济是提高公民自身科学素养的驱动因素,公民科学素养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也较高;公众科学素养水平较低的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也较低。
三是媒体娱乐化倾向。快男、快女等各种选秀节目收视率极高,说明我们进入一个娱乐化的时代,报纸、电视、网络吸引人眼球的更多是官员、明星的事儿。在当下的新闻和信息流动中,与科学相关、去探索自然界真理的内容比较少,吹捧有权人、有钱人的新闻信息多,这样久了人们对知识就不怎么推崇了。而在美国的电视节目中,科技类节目时间已经超过20%。
四是应试教育的因素。在应试教育指挥棒的驱使下,学校追求的是升学率和考试质量,中学生的科学素养不能真正意义上得到提高。
《2010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年报中国科普报告》指出:科学素养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加强全民科学素质建设,有利于提高公民获取和应用科技知识的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发展,是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基础性社会工程。全社会要关注、重视中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国家、社会应营造良好科学氛围。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高素质的国民,离不开科学精神的浸染,一个公民科学素养处于极低水平的国家,没有强大可言。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从公民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崇尚科学精神的程度这三个方面进行测度。我国公民科学素养偏低,那么,国家就应从公民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这三个方面下功夫,制定出台一些有效的、可持续性的措施,大力培养公民的科学素养,营造一个良好的科学素养的社会氛围,学生的成长是社会、家庭、学校三个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在这种良好科学氛围中,学生会被潜移默化,学生的科学意识也会随之提高。
2、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强化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觉得应该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个内容明确写进纲要,这样更能得到国家、社会、学校的重视。国际科学素养促进中心中国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李大光也是这么认为的,他说:欧美国家都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科学教育体制改革,像英国的“1988年教育改革法”,第一次把科学列入小学生核心课程,把技术列为辅助课程。美国科学家在1985年提出《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科学教育改革纲要,这个纲要引发了美国科学界对整个科学教育体制的彻底改革。“2061计划”、“科学素养基准”、“美国科学教育标准”、“美国技术教育标准”,都是由此而来的。更重要的是,美国不仅仅制订教育标准,还落实到了具体的教育课程上。比如“2061计划”一经提出,就得到教育界的支持,同时与科学界合作改革科学教育课程。
3、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中国人基本科学素养调查报告》指出:2010年,我国公民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由高到低依次为:电视(87.5%)、报纸(59.1%)、与人交谈(43.0%)、互联网(26.6%)、广播(24.6%)、一般杂志(12.2%)、图书(11.9%)和科学期刊(10.5%)。与2005年的6.4%相比,公民利用互联网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提高了20.2个百分点。大众传媒参与科技传播是一种国际大趋势,在美国的电视节目中,科技类节目时间已经超过20%。我国近年来,电视中的科技节目播出时间也呈上升趋势,大众传媒进一步参与科普活动还有很大空间。可见,媒体与公民的科学素养有很大的关系,应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下大力气开展一些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活动,不要被功利化、娱乐化所左右。
4.学校应实实在在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李大光指出:“有人认为,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水平,主要靠科普。但我认为,不能完全依赖科普工作,科普是非正规教育范畴。对于提高公民科学素养水平,现阶段能起到真正作用的,是学校里的正规教育。从各国的主要措施来看,主要也是集中在正规教育中的科学技术教育。”教育是影响我国公民科学素养的主要因素,经济是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驱动因素,政治因素对我国公民科学素养的提高起指导性作用,文化也深刻影响我国公民科学素养,有促进作用也有制约作用。学校应从制度、课程、评价等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的庆祝大会上说:“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在落实和实施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在建立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均需要有高科学素养的公民;而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更需要有高科学素养的中国公民。因此,我们应从“九成中国人不会正确洗手”这个小事件发现大问题,让提高中学生科学素养成为真正的国家大事。
【关键词】中国人 正确洗手 科学素养 中学生
2011年10月15日是第四个全球洗手日,卫生部发布了我国首个《全国居民洗手状况白皮书》。白皮书称,对北京、辽宁、浙江等5省市居民的调查结果显示,居民的正确洗手率仅为4%。洗手关乎身体健康,我国国民的正确洗手率如此之低,又能说明哪些问题?媒体、专家认为:“九成中国人不会正确洗手折射出中国人的科学素养匮乏。”
前不久,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3.27%,与前些年相比虽有提高,但仍只相当于日本、加拿大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换句话说,也就是近97%中国的公民不具基本科学素养。
还有一个现象值得我们思考:关于“世界末日即将来临”的话题曾经一度热遍全国,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一部分人为此陷入焦虑、狂躁的情绪无法自拔,甚至患上抑郁症,也有一部分半信半疑,认为不能排除这种可能;还有一部分人则坚决不相信,但为什么不相信,却很少有人能够说出个所以然来。我们再来想想,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相信张悟本的“吃绿豆能治百病”?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相信道长李一的“盖世神功”?
凡此种种都有共同的话题,就是中国人的科学素养偏低。从世界各国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的主要措施来看,主要集中在正规教育中的科学教育,从我国对于提高公民科学素养水平的现状来看,能起到真正作用的,也是学校里的正规教育。因此,中国人的科学素养偏低,说明我们的学校教育出了问题,现实情况也确实如此。目前,我们中学生的科学素养状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科学知识局限于教科书中,实验能力、动手能力不强,科学知识运用能力差,培养的学生高分低能,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有待加强等等。导致中学生科学素养偏低有原因很多,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社会重视不够。长期以来,社会一直都没能让公众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即科学素养是一个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它不仅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基础,也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
二是经济因素的影响。经济是提高公民自身科学素养的驱动因素,公民科学素养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也较高;公众科学素养水平较低的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也较低。
三是媒体娱乐化倾向。快男、快女等各种选秀节目收视率极高,说明我们进入一个娱乐化的时代,报纸、电视、网络吸引人眼球的更多是官员、明星的事儿。在当下的新闻和信息流动中,与科学相关、去探索自然界真理的内容比较少,吹捧有权人、有钱人的新闻信息多,这样久了人们对知识就不怎么推崇了。而在美国的电视节目中,科技类节目时间已经超过20%。
四是应试教育的因素。在应试教育指挥棒的驱使下,学校追求的是升学率和考试质量,中学生的科学素养不能真正意义上得到提高。
《2010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年报中国科普报告》指出:科学素养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加强全民科学素质建设,有利于提高公民获取和应用科技知识的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发展,是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基础性社会工程。全社会要关注、重视中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国家、社会应营造良好科学氛围。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高素质的国民,离不开科学精神的浸染,一个公民科学素养处于极低水平的国家,没有强大可言。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从公民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崇尚科学精神的程度这三个方面进行测度。我国公民科学素养偏低,那么,国家就应从公民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这三个方面下功夫,制定出台一些有效的、可持续性的措施,大力培养公民的科学素养,营造一个良好的科学素养的社会氛围,学生的成长是社会、家庭、学校三个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在这种良好科学氛围中,学生会被潜移默化,学生的科学意识也会随之提高。
2、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强化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觉得应该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个内容明确写进纲要,这样更能得到国家、社会、学校的重视。国际科学素养促进中心中国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李大光也是这么认为的,他说:欧美国家都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科学教育体制改革,像英国的“1988年教育改革法”,第一次把科学列入小学生核心课程,把技术列为辅助课程。美国科学家在1985年提出《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科学教育改革纲要,这个纲要引发了美国科学界对整个科学教育体制的彻底改革。“2061计划”、“科学素养基准”、“美国科学教育标准”、“美国技术教育标准”,都是由此而来的。更重要的是,美国不仅仅制订教育标准,还落实到了具体的教育课程上。比如“2061计划”一经提出,就得到教育界的支持,同时与科学界合作改革科学教育课程。
3、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中国人基本科学素养调查报告》指出:2010年,我国公民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由高到低依次为:电视(87.5%)、报纸(59.1%)、与人交谈(43.0%)、互联网(26.6%)、广播(24.6%)、一般杂志(12.2%)、图书(11.9%)和科学期刊(10.5%)。与2005年的6.4%相比,公民利用互联网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提高了20.2个百分点。大众传媒参与科技传播是一种国际大趋势,在美国的电视节目中,科技类节目时间已经超过20%。我国近年来,电视中的科技节目播出时间也呈上升趋势,大众传媒进一步参与科普活动还有很大空间。可见,媒体与公民的科学素养有很大的关系,应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下大力气开展一些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活动,不要被功利化、娱乐化所左右。
4.学校应实实在在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李大光指出:“有人认为,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水平,主要靠科普。但我认为,不能完全依赖科普工作,科普是非正规教育范畴。对于提高公民科学素养水平,现阶段能起到真正作用的,是学校里的正规教育。从各国的主要措施来看,主要也是集中在正规教育中的科学技术教育。”教育是影响我国公民科学素养的主要因素,经济是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驱动因素,政治因素对我国公民科学素养的提高起指导性作用,文化也深刻影响我国公民科学素养,有促进作用也有制约作用。学校应从制度、课程、评价等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的庆祝大会上说:“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在落实和实施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在建立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均需要有高科学素养的公民;而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更需要有高科学素养的中国公民。因此,我们应从“九成中国人不会正确洗手”这个小事件发现大问题,让提高中学生科学素养成为真正的国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