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可乐,教育实艰

来源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LoverQ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一词时常与“孩子”“成长”“希望”或者诸如此类的词语联系在一起,被人反复咀嚼,内涵也变化万千——从“尊师重道”到“师生平等”,从“棍棒教育”到“快乐教育”。这其中是必然的上升趋势、正确的进步方向吗?我觉得不尽然。这更像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
  “快乐教育”这个名词前所未见,更像是一朵人为的浪花,在教育体系中,呼吁“开放”“自由”。因为教育并非游戏。它是体系,是规范,是设计而成的一条正确道路,它是成长的必需,是通向社会的必经阶段。教育当然不可能充斥欢乐,因为它会打磨你的棱角,改正你的习惯,乃至完善甚至重塑你的道德感和人生观。这毫无疑问是痛苦的,只不过这瞑眩来得持久而渐进,不为我们所察。
  但正如西蒙娜·波伏娃所言:“男人的道路都异常艰苦,但这是一条绝对可靠的路;而女人只被要求寻欢作乐,最终坠落于海市蜃楼。”尽管她谈的是男女的权利问题,但从中也不难一窥普遍的真理。教育便是那条艰苦却可靠的道路,而“快乐教育”完全颠覆了它的本质。
  “快乐教育”理念盛行,但要如何实现呢?不妨假设一下,学生需要快乐,那么减负势在必行,老师的严格要求也不必遵循。一个轮回直至毕业,蓦然回首,发现自己所拥有的不过是虚无的欢笑,而其代价恐怕是后半生的艰辛。
  从未有成功来源于鲜花着锦。《菜根谭》中说道:“居逆境中,周身皆针砭药石,砥节砺行而不觉;处顺境中,眼前尽兵刃戈矛,销膏靡骨而不知。”教育也是如此,从未有人才的培养是只靠掌声与快乐堆砌而成的。教也,为导,为训,为束;育也,为引,为培,为领。我们确实可以从中寻觅些乐趣,这是学习的态度,但教育却从来都不是儿戏。
  法国教育家顾拜旦提出,人的成长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与痛苦也是密不可分的。人生不也正是如此吗?每一次撼动我们人生根基的痛苦,都使我们更加强大。我们无法回避教育与成长,却可于微小处掀开它严肃的面具,找到那些更珍贵的甜。
  教育是没有前缀的,因为它的本质是磨砺,而快乐应由自己去寻觅、品尝。如若一味提倡“快乐教育”,恐怕最后只能沦为“快乐游戏”!
  点评
  文章对教育有着清醒的认识:从“尊师重道”到“师生平等”,从“棍棒教育”到“快乐教育”,更像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常识告诉我们,教育并非游戏,而是体系,是规范,会打磨你的棱角,改正你的习惯,乃至完善甚至重塑你的道德感和人生观,这个过程不可能充斥欢乐。而“快乐教育”却完全颠覆了它的本质。如果任由这种“快乐教育”盛行,学生所拥有的不过是虚无的欢笑,其代价可能是后半生的艰辛。因为从未有人才的培养是只靠掌声与快乐堆砌而成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成长中的痛苦呢?作者认为,我们无法回避教育与成长,却可于微小处掀开它严肃的面具,找到那些更珍贵的甜。基于这样的认识,作者的告誡并非危言耸听,需要我们谨记:如若一味提倡“快乐教育”,恐怕最后只能沦为“快乐游戏”!
其他文献
文章写完之后,通过修改进行升格,其中有两个关键:一是找到“格”在哪里,即阅卷老师比较看重的得分点在哪里;二是自己通过努力能达到的高度在哪里。只有把握住这两点,作文升格才是可望又可即的。  一般来讲,阅卷老师乐意给高分的文章,通常在如下三个方面有比较突出的亮点。  想法 就是文章的观点,作者的思想。文章是用来表达思想的,高中生的作文应该有一定的思想性和思辨色彩,这样的文章才会有“启发性”。不幸的是,
期刊
好作文必须叙真事,说真话,诉真情,这当然是对的。但是,叙哪些真事,说什么样的真话,诉怎样的真情,这些可大有讲究。  根据我的经验,学生作文最好不要过多地叙述社会阴暗面的“真事”,说负气、泄气、意气用事的“真话”,诉不理性、不健康的“真情”。  为什么呢?  首先,是认识水平所限。  当今社会,乱象纷呈,成因复杂,千头万绪蕴藏其中,缠绕夹杂,诸多事情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发发牢骚没有什么意义,一味批评
期刊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四选录了柳永词两首,一首为《雨霖铃》,一首为《望海潮》,均是柳永词中的经典。柳永是慢词的开山鼻祖,享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之美誉,在必修教材中能够入选两首词,足见其在中国词坛的重要地位。但是最初给学生讲授这两首词,我都是立足于分析其典型的景与情的关系、虚与实的关系、知人与论世的关系等,却忽略了两首词的共同特点——点染手法,而这或许是解读这两首词的最佳突破口。于是在今年
期刊
征文写作跟日常写作很不同,这是一种高难度的写作。如果想要在众多参赛的作文中脱颖而出,尤其是想获得国家级大奖,我以为必须要具备下列特点:新颖的选材,独特的视角,巧妙的构思,精彩的表达。  教师在引导学生参加征文活动时,需要借鉴文学创作经验。在下文中,我将介绍一种经验:跨越物我界限,用儿童的纯真心灵,赋予自然万物以人的灵性与情感。简言之,就是要向儿童学写作。  科学家发现,4—6岁的儿童把一切事物都看
期刊
第一部分:微型写作学习任务——读传统名剧谈认识  一 写作任务阐释  (一)文体解说  “读传统名剧谈认识”,其中,“读传统名剧”是指阅读一部传统名剧;“谈认识”是指将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认识写下来形成文字,类似于“读后感”。要求先有“读传统名剧”,而后才有“认识”可言,它将阅读与写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二)写作要求  “读传统名剧谈认识”首先离不开“读传统名剧”——对剧作的引述、概括、评价等;其
期刊
一、作文题展示  阅读下列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朱熹)  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有限。(鲁迅)  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  对于读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和看法,那么,你有怎样的看法和理解?写一篇作文,表达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好
期刊
编者按:《婴宁》是《聊斋志异》中最为人瞩目的名篇之一。故事叙述的是人狐之恋,在写鬼记狐的《聊齋志异》中极为平凡,那是什么造就了这篇小说的夺目光辉呢?本期我们将通过三位老师的品读,来细细地赏析这篇小说的独到之处。
期刊
一  一位勇士攀爬上了绝壁的某个高度,当他小心地回头,看到太阳正要落入一片山海。绝壁上不断滑坡的石砾,跌落进看不见尽头的深渊,只听到一阵巨响慢慢远去。勇士把他的指关节铆钉一样用力插入巨石的缝隙,以防止下坠。他的千层掌鞋底已经被磨破,血滴不断从中渗出。昌耀的《峨日朵雪峰之侧》以第一人称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作者截取特定时刻,塑造了一个贴身绝壁的登山勇士的形象。它是对征服自然的勇士克服一切阻碍和困
期刊
无论是稚嫩无方的初学者,还是训练有素的写作者,想把人写“活”,都不是一件容易事。  写“活”人,意味着写作者必须具备细致的观察、准确的把握和生动的再现能力,这其中蕴含着丰厚的积累、深刻的思考和精练的语言。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内蕴丰厚,中学生在阅读时,可以从鲜活的人物形象、典型的活动环境与生动的故事情节等方面,体会技巧,汲取养分。  我们主张“读经典,明章法,巧借鉴”,通过对文学名作的深入分析,学习写人
期刊
景物作为人物活动的环境和背景,是文章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景物描写是写作的重头戏,需要不断地对照范本学习磨炼。在我看来,《聊斋志异》中的景物描写既真实可触,有身临其境之感,又情景交融,蕴含着动人的情感,是学习景物描写的上乘范本。本文将赏析《聊斋志异·婴宁》的景物描写,探究景物传达的意蕴。  一、草蛇灰线的细节  请看《婴宁》中女主人公住所的周边环境:  约三十余里,乱山合沓,空翠爽肌,寂无人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