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几何教学实践探究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mes0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背景下,学生学习数学的关键是解决老师讲过、自己做过的问题。在进行几何教学时,经常会遇到学生不会独立思考,很难形成分析推理能力,遇到陌生的问题就束手无策,不会进行思考,不会把问题转化。在进行练习或考试时,不少学生只会做那些见过、做过的题目。甚至经常有讲过、做过几遍的问题,在考试中还不能解答的情况。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进行改革与教学实践成为关键。文章就此展开研究。
  一、新课改概述
  只有当学生通过自身的不断探究以及与他人交流的过程获得认识发现与情感体验,才能满足其自我潜能发展的需要并激发其创造性。“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这是初中数学《数学课程标准》的主要思想。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是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数学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是一个以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也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因此,我们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创设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轻松和谐的研究氛围,应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最终解决数学问题。
  二、新课改背景下的新型初中几何教学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回到实践,学生喜欢学一些与实际生活有关的数学知识。如果是他们身边的熟悉的、面目可亲的事例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每一个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的诞生均有它的实际背景,所以教学时从实际入手,通过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概念,感悟新知识。比如学习点到直线的概念时,可以用熟悉的立定跳远的例子来理解,在不等式中用学生熟悉的天平说明等式和不等式的性质,从比较两个同学的高矮中引出线段大小比较方法等等,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中学习新知识,另一方面也培养他们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实践的意识。
  三、新课改要求下初中几何教学方向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事实上也只有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和大脑的整理,去发现数学问题、编写数学模型,求解数学模型,通过问题解决,才能真正理解数学知识,同时通过实践与同学互通有无、集思广益,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也有利于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友爱精神。比如我们学习计算储蓄、利息方法后,布置作业让每位同学走入银行,了解现在银行中的各档利息,再了解应扣除的利息所得税,然后自己编拟数学题,自己建模进行解决。也可让学生了解市场上的“大放血”、“股票”、“住房建筑”、“台风预报”等所隐藏的数学问题,尔后在教师启发和协作下,将某一问题化归为数学问题,再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在广泛的信息交流和教师的协助下,呈现出更多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使知识真正具有生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1.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现有传统教学模式中要求学生个个达标,人人过关,而事实上并不可能都过关,学生做同样的练习、同样的作业,采用统一的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类似的特点和思维方式。新课程要求我们承认学生在知识掌握上的差异、承认学生在兴趣方面、思维方式、处理问题方法、理解掌握知识深度等方面的差异。要求对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练习和作业,同时也可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
  2.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采用模型、幻灯、录像以及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把现代化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新课程标准指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资源,重视现代化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的应用,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现代科学技术领域中有形形色色的教育产品,如课件、软件、多媒体技术,其功能十分强大。利用计算机教学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益很有实效。计算机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学生动脑、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乐意学数学、乐意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四、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几何教学实践
  1.自主探究。如果创设的情境达到了前面的要求,那么学生会自然地产生一种探究的欲望。此时,教师只要适当地组织引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尝试、操作、观察、动手、动脑,完成探究活动,并和学生一起分享数学发现的欢乐,一起为解决某些数学问题而思考、猜测和尝试,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2.创设情境。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认知失调的情况下,人总是要寻求认知的新的平衡,从而产生了探索、研究的欲望。因此这里要创设的情境是指能激起学生自主探究的数学实验活动,包括动手操作、看动画演示、做数学游戏等。可以是教师在课前设计的,在上课开始的时候作为创设情境,积累经验和提出问题之用,如许多教师常常用实际问题或设置悬念导入新课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为研究需要而临时产生的尝试性的研究活动,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了意想不到的观点或方案等。
  3.自我反思。元认知理论认为:反思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认知结果的监控和体验。数学的理解要靠学生自己的领悟才能获得,而领悟又靠对思维过程的不断反思才能达到。如没有这一理性的反思,以上的方式就会流于表面化。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可以使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自我评价,使认识上一个台阶,逐步完善认知结构,并进一步开拓探究的空间。
  4.合作交流。由于这种交流是多向性的群体交流,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一种平等、民主、有序的交流。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合作小组内自主探索、交流、对话,获得成果,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评价,达到师生、生生交流、交往,教学互动、互促,形成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和感受成功的喜悦。
其他文献
护短,是一个贬义词,包含着隐瞒、溺爱和包庇的意思。但从另一个层面来说,护短也是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和对提出合理要求的尊重。  从教近二十年,有两则案例一直在提醒我,护短也是一种教育,教师如果不对学生进行适度的护短,可能会出现比问题本身更为严重的事故。在2005学年的一个晚上,在检查寝室时,发现了亮光,从蔡某的被窝里搜出了一只手机,在手机的短信里发现了蔡某有关早恋的信息,第二天叫蔡某到办公室里进行
小说离不开故事,但小说也不只是故事。小说是如何“讲”故事的,正是故事叙述和小说叙述的不同所在。引导学生从阅读故事获得的初始印象开始,去寻找这种印象的来源,通过逐层分析小
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这也从教师的角度透析出,语文课的教学还需要渗透一定的情感价值观的教育和相关的心理辅导教育。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探究了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心理辅导的相关问题,希望能对语文的教学注入一些新的血液,也希望能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当下,初中生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此阶段对学生的情感发展和道德品质的熏陶有着积极的影响。每一位语文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
我们经常听到高一有些同学抱怨:“历史怎么那么难学呢?”“教科书我看得懂,老师的话也听得懂,可怎么就记不住、理不清,不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呢?”有些教师也经常抱怨:“现在的学生基础怎么那么差呢?怎么那么难教呢?”这样的感受其实说明了一个问题:初高中的历史教学衔接不够顺畅。这是一个老问题,却一直无法避免。处理得好,能使刚刚升入高中的初中学生尽快步入高中历史学习的正轨,把握不好,则可能造成教与学的双重负
为了更好地推广准椭圆箱结构形式,了解该结构的水动力特性,采用物理模型试验研究规则波对准椭圆沉箱群墩结构的波浪力,结果表明,与正向波浪力相比,群墩效应对横向波浪力的影响更大,结构侧壁开孔对消减沉箱横向力效果明显,但对消减沉箱正向力作用有限,对大型结构准椭圆沉箱,波浪非线性的影响不容忽视,群墩代替单墩进行准椭圆沉箱的水动力研究与设计是必要的。
新课程标准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些提法每一位老师都不陌生,但是提了十几年,具有了“口号”和“教条”的嫌疑。本节课,我试图通过自己认
见了这题目,你会觉得奇怪吧。其实不怪。因为他长着一头乌黑的头发,一双黑葡萄的眼睛,一对又黑又大的“招风耳”,再加上宽脸部又长又黑。所以我和妈妈就给他取了个外号叫“黑人牙膏。”  他很喜欢吃肥肉,一身胖乎乎的人肉太像挤出来的牙膏了,柔软可捏了。  最可爱的是他有一颗像牙膏一样洁白无瑕的心。有一次,他带着我去公园玩。走着走着,我们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正在卖艺谋生。爸爸看了,就从钱包里拿出10块钱放
油门踏板又称加速踏板,是汽车燃料供给系的一部分。通过控制其踩踏量,来控制发动机进气量,从而控制发动机的转速。油门有控制车速快慢的作业,而教师的作用是引领一个活力课堂,预设卡就决定了课程的进度。预设卡包括预设目标、预设重难点、预设学习过程等。同时,崔恋老师也指出“ 指导的方法、策略,要体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师在这里“导”更多地表现在“导‘趣’”、“导‘能’”、“导‘法’”上。  一、导“趣
《祝福》中的称谓与民俗,有效地丰富了人物的性格心理,深刻地透视了民族的灵魂。在“无物之阵”里,制造悲剧的人心安理得,目睹悲剧的人习以为常,而悲剧的主角只求“做稳了奴隶”。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孔子语)。问题既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措施,反过来说,学生只有在积极主动学习的时候才会产生问题意识,两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能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  一、问题设置层次性,让学生“能问”  思维通常是由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