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美容医学最新研究与进展(六)

来源 :中国美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ye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瘢痕的防治与研究:①532nm钾钛磷酸盐激光与595nm脉冲染料激光在治疗术后红斑性瘢痕的效果对比;②在兔耳瘢痕模型上局部应用含有异搏定微粒的硅凝胶膜抑制瘢痕的效果;③S100A8和S100A9通过在表皮减少水合作用而被诱导,并在真皮促进成纤维细胞的活性而促进纤维化过程;④瘢痕疙瘩的化学疗法;⑤脂肪移植及脂肪再生细胞对烧伤创面愈合及瘢痕形成的影响;⑥骨桥素在马的伤口愈合过程中及人的瘢痕疙瘩中的表达。
  [关键词]瘢痕;钾钛磷酸盐激光;脉冲染料激光;化学疗法;脂肪移植;愈合
  [中图分类号]R7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6)06-0116-02
  整形美容
  1.532nm钾钛磷酸盐激光与595脉冲染料激光在治疗术后红斑性瘢痕的效果对比:随机性、对照性、开放式研究
  脉冲染料激光(PDL)在临床上被应用于治疗红斑性增生性瘢痕,其效应主要归于它对血管的特异作用。而对血管同样有特异影响的钾钛磷酸盐激光(KTP)也在临床上用于对增生瘢痕的治疗。但这两种激光在瘢痕治疗上的效果缺乏对比性观察。本文作者对两种激光治疗瘢痕的效果进行了对比性研究。
  为了观察532nm钾钛磷酸盐激光与595nm脉冲染料激光在治疗术后红斑性瘢痕的效果及其安全性,作者选择了20名可对比性的患者,对术后的红斑性瘢痕,长度大于5cm者,作为观察对象。对于只有一处线性术后红斑性瘢痕,将其分为等长的两段,其中一段采用532nm钾钛磷酸盐激光治疗;另一段采用595脉冲染料激光治疗术后红斑性瘢痕。各治疗3次,间隔6周一次。对于有两处类似的红斑性术后瘢痕者,两处分别采用不同的上述激光进行治疗,次数、间隔与上述相同。在完成第3次治疗后的12周,经过独立的、双盲的图像资料分析和术后的调查(满意度、症状、疼痛程度等)。
  结果显示:两种激光在上述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在VSS评估中,KTP组在血管改善方面占有优势。两种激光治疗后的副作用都轻,如无明显的不适感和治疗后出现一过性红斑(或紫瘢)等。未出现激光治疗后的水疱、感染,或引发增生性瘢痕的发生以及不良反应等。
  结论:532nm钾钛磷酸盐激光与595nm脉冲染料激光在治疗术后红斑性瘢痕的效果上有相似的效果和安全性。
  [摘译自Dennatol Surg,2016.42:70-76]
  2.在兔耳瘢痕模型上局部应用含有异搏定微粒的硅凝胶膜抑制瘢痕的效果
  为提升硅凝胶膜在抗病理瘢痕上的效力,作者应用了一种含有异搏定微粒的硅胶膜,在兔耳瘢痕模型上进行了观察。
  方法:选用10只新西兰白兔,在双耳制造创面共80处,并将实验兔分成5个组:对照组(不用硅胶膜),只用一般硅胶膜组;用含有0.25mg异搏定微粒的硅胶膜组,用含2.5mg异搏定硅胶组及含25mg者组。对各组的兔耳瘢痕增生情况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定量分析。
  结果:在兔耳瘢痕模型上,经过上述5个不同类型的处置,平均瘢痕增生指数、瘢痕中成纤维细胞数量及组织中毛细血管的含量,在组间均有明显的差异:平均瘢痕高度指数在应用含有2.5mg异搏定微粒的硅胶膜组最低,与单用硅胶膜组相比为1.2对2.2;成纤维细胞的平均数量,含0.25mg异搏定微粒组要少(172.5对243);毛细血管含量,单用硅胶膜组与含有异搏定的硅胶膜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分别为28.5,18,20,18。
  结论:在传统的硅胶膜上加入异搏定的微粒,应用于兔耳瘢痕模型上,显示出比单用硅胶膜有更好的抑制瘢痕发的效力。异搏定本身就是一种抑制瘢痕增生的药物。当它加于硅胶膜上,其增强抗瘢痕的效果究竟有多大?安全性如何?这些都必须经过更多的临床验证。
  [摘译自Plast Reconstr Surg,2016,137:144-151]
  3.S100A8和S100A9通过在表皮减少水合作用而被诱导,并在真皮促进成纤维细胞的活性而促进纤维化过程
  表皮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防护身体水分的丢失,维持皮肤的内在平衡。皮肤功能如遭受破坏,会使伤口愈合延迟、促进病理性瘢痕的形成和多种皮肤的疾患发生。我们发现,在角质形成细胞和人体皮肤体外分层培养中,减少水合作用,可增加S100蛋白家族的S100A8/S100A9的表达。
  通过免疫组化分析,发现S100A8/SIOOA9在人的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中呈现高表达。减少水合作用,在角质形成细胞一成纤维细胞共同培养中,可使成纤维细胞活化。与之相反,通过RNA干扰,敲除SIOOA8/SIOOA9基因,在角质形成细胞中,则不能使成纤维细胞被激活。用药物预处理阻断S100A/A9受体,增加糖化端产物,抑止重组SIOOA/A9蛋白的活性,可抑制成纤维细胞的活性。作者还观察到,在局部引入SIOOA蛋白,在兔瘢痕模型上可引发增生性瘢痕的加重。
  结果提示:水合作用的状态,影响成纤维细胞活性的改变,种促纤维化的现象,是直接影响炎性信号系统在角质形成细胞中的表达。因此,强有力地提示:SIOOA8/S100A9是一种新的防治病理性瘢痕的靶目标。
  【摘译自AmJPathol,2016,186:109-122]
  4.瘢痕疙瘩的化学疗法
  瘢痕疙瘩是病理性瘢痕,是创伤后真皮过度增生的病理改变。时常会引起患者身体、心理和美容上的损伤。治疗难度很大。虽然有许多治疗方法可供选用,但至今没有十分满意的效果。本文收集了有关化学药物在治疗瘢痕疙瘩上的效果资料。其中常用的化学药物有:5-fluorouracil(5-Fu,5氟脲嘧啶);mitomycin c(丝裂霉素c):bleomycin(博莱霉素)和皮质激素注射等。这些化学药物单独用或联合应用都有一定的效果。   作者从PubMed检索的27个相关资料得知如下信息:5-FU治疗瘢痕的改善率为≥50%,类似结果可见于mitomycin c、bleomycin和激素注射。联合将5-FU和皮质激素注入瘢痕疙瘩病损内,可获比单独用较好的疗效。单用复发率分别为:5-FU为0%~47%、博莱霉素为0%~15%、激素注射为0%~50%。而手术切除联合5-FU复发率为19%、联合用激素者为6%。
  现代大多数文献资料都主张联合治疗一手术联合化学药物应用。对其长期效果还要进一步观察。
  [摘译自Dermatol Repots,2015,7(2)]
  5.脂肪移植及脂肪再生细胞对烧伤创面愈合及瘢痕形成的影响:文献系统复习
  关于脂肪移植在美容外科及重建修复外科的应用,已有大量文献报道。并且十分强调脂肪干细胞的再生功能。其中,通过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的作用,具有促进伤口愈合和改善瘢痕形成的作用。然而,在烧伤创面愈合方面的应用则缺乏资料。作者查询了有关脂肪移植及脂肪干细胞在烧伤创面治疗中应用的相关资料,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作者通过PubMed,Medline,Cochrane数据库查出了12个有关资料的214个文献,用于分析。
  结果:共收集到6个鼠类动物研究资料、12个人类的研究资料一包括临床病例对照性研究、病例报告。证实,脂肪移植对烧伤创面的愈合及改善伤愈后瘢痕增生有良好的影响。它能通过促进血管生成,减轻炎性反应,缓解疼痛等有助于功能和恢复。
  结论:从上述资料分析发现,现有资料缺乏随机性和定量性研究观察。因此对其效果的支持强度不很有力。不过,在对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改善方面的效果,却是令人鼓舞的。作者希望有更多更高层次的客观性研究来支持脂肪移植在烧伤创面修复中的价值。
  [摘译自Plast Reconstr Surg,2016,137:302-312]
  6.骨桥素在马的伤口愈合过程中及人的瘢痕疙瘩中的表达
  有充分证据表明,骨桥素(osteopotin,0PN)在实验动物和人的组织中有过度的表达。并与纤维化过程有密切的相关性。为此推论,如果使OPN的表达下调,有阻抑组织纤维化的效应是合乎逻辑的。
  据此,作者马的动物伤口愈合模型上和取自临床患者瘢痕疙瘩标本上进行了研究。使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PCR),检测马的伤口愈合过程中的肉芽组织和人的瘢痕疙瘩中OPN的基因表达,并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查明其蛋白的表达。
  结果:PCR检测显示,骨桥素在正常马的皮肤组织中有表达,并且在马伤口愈合过程中有其基因的持续性地高表达,但当伤口愈合后,其表达才会下降。OPN蛋白在正常皮肤中没有表达,在伤口边缘的角质形成细胞中此蛋白也不表达。但在真皮内却有炎性细胞呈现。马的伤区肉芽组织则有高度活性的炎性反应细胞,其周围表皮有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内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浸润。人的瘢痕疙瘩的表皮中有OPN免疫反应,同样有单核细胞和成纤维细胞集聚。
  结论:通过免疫组化查明,在正常愈合的伤区与纤维化的伤区(如过度肉芽组织增生和瘢痕疙瘩组织中)骨桥素的表达程度不相同。通过使OPN下调,可能有减少纤维化过程的效应。也就是可应用于抗瘢痕化的处理。
  [摘译自Equine Vet J,2016.48:72-77]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联合曲安奈德注射液序贯注射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实用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笔者科室治疗的70例瘢痕疙瘩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联合曲安奈德注射液序贯治疗。观察治疗有效率、复发率及并发症情况,综合判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序贯注射治疗方法的实用性。结果:治疗70例患者,总有效率94.3%,6个月、12个月后的复发率分别为38.6%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对老年中重度烧伤患者的陪护人员进行人际沟通训练,观察其对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在本院诊治的老年中重度烧伤患者60例,按照男女性別和烧伤程度分层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陪护人员均行专业知识学习;实验组陪护人员额外进行人际沟通技巧培训,对照组陪护人员不参与。入院后第10天对患者和陪护人员的焦虑、抑郁情绪及社会支持领悟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复方药艾条灸对青年群体中脾肾阳虚型肥胖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脾肾阳虚型肥胖患者随机分为清艾组与药艾组,每组50例。清艾组给予单纯艾条治疗,药艾组给予复方药艾条治疗,疗程均为20d,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20d后,相较于清艾组,药艾组患者体重、腰围数明显下降(均P<0.05),且BMI指数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清艾组总有效率为34%,药艾组总有效率为8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患者基底细胞癌的临床及病理资料,了解中国西北地区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发病情况。方法:回顾2006年1月-2016年10月笔者科室病理诊断为基底细胞癌的患者病历资料,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收集251例基底细胞癌患者,男女比为1.06:1,平均发病年龄(55.86±13.64)岁,平均就诊年龄(60.08±13.35)岁,头面部发病最多(占88.4
期刊
[摘要]目的:探討两种根管封闭剂配伍两种根管充填方法对根尖区微渗漏的影响。方法:选择近期拔除的单根管前牙40颗,采用机用Protaper预备至F3号后根据随机数字表分成iRoot SP组(A组)和Roekoseal组(B组),再根据充填方式的不同分为两个亚组,冷牙胶侧方加压充填组(1组)和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组(2组)(每组10颗)。即:iRoot SP根管封闭剂+冷牙胶侧方加压充填技术(A1组)、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自体肋软骨联合颗粒脂肪矫正Binder综合征的鼻部畸形和面中部凹陷,术后通过观察鼻部形态变化和鼻腔通气、发音等功能变化,对其效果行综合评价。方法:对8例Binder综合征患者,常规切取第6/7肋软骨,雕刻成长条状、片状、块状和碎颗粒状,用来修复构建鼻小柱、鼻背、侧鼻、鼻翼、鼻中隔等鼻部亚单元结构,并采用自体脂肪和肋软骨颗粒混合物填充塌陷的梨状孔周围、鼻槛和上颌窦凹陷。结果:8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火针蟀刺治疗于青:少年囊肿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火针组:34例,采用火针焠刺对青少年囊肿型痤疮患者皮损处进行穿刺排脓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暗疮针穿刺排脓治疗。均1次/周,1个疗程4R,待疗程结束后观察患者痤疮囊肿皮损数量,并统计积分,进行疗效判定。结果:两组治疗后痤疮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火针治疗青少年囊肿型痤疮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无明显副作
期刊
[摘要]目的:比较应用微螺钉种植体和口外弓支抗矫治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颌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0例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颌畸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分别采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和口外弓支抗结合直丝弓技术矫治,分析治疗前后头影测量指标的变化和正畸疗程的差异。结果:实验组的0J、UI-SN、UI-NA和U6-Ptm治疗前后的变化较对照组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骨性Ⅱ类错颌成年患者颧牙槽嵴区不同植入角度下的骨质厚度与植入高度,并与个别正常颌者进行比较,探讨骨性Ⅱ类错颌患者颧牙槽嵴区适宜的植入位置,为临床上微种植钉在颧牙槽嵴区的安全植入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符合实验要求的骨性Ⅱ类错颌和个别正常颌者各20例,收集实验对象的CBCT图像,测量两组对象当植入角度为45°、50°、55°、60°、65°、70°时第一磨牙近中颊根和第二磨牙近中颊根颊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烧伤后严重足畸形修复的新术式。方法:在全麻下行足踝部瘢痕松解,同时手法牵引尽可能使畸形足复位,术中在小腿中远段、跟骨及跖骨留置克氏针,用克氏针做支点及橡皮筋作动力将足跟及跖骨向正常位置牵引,遗留创面植皮修复。术后11d首次更换敷料,术后25d,在术中留置的克氏针基础上制作牵引架,将各足趾及跖骨头向拉长、跖屈、内旋方向牵引;将跟骨向内旋、拉长方向牵引。术后78d,拆除牵引架出院,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