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21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十年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可见,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关系到教学成败的关键,也是语文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的重要课题;而且阅读题作为语文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中考中,它的高难度、极强的主观性以及低得分已为历年考试所证明。我觉得要提高语文的阅读理解能力,需要在阅读中注意以下几点。
  一、抓住标题,把握整体信息
  阅读过程本身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阅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捕捉信息的多少。一般地说,文章的标题是标明文章内容的简短语句。因此,抓住它,往往能纲举目张,带动全文,窥见全篇,激活学生的思维。例如,教学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一文,就可以把文章的标题作为激活点。第一步,抓住标题中的“登”字,引起学生对游踪以及与游踪紧密关联的描写点、描写重点的思考。泰山游记,古今不乏佳作,本文之所以不落窠臼,独具风格,就在于写的是“雨中”登泰山。一个“雨”字引出一篇佳作,全文紧扣“雨”字,或明写,或暗点,不仅借“雨”写景,缘“雨”抒情,而且借“雨”组织材料,推进文章。对上述内容的教学都可以通过标题中的“雨中”二字激活。最后,抓住题目中的“泰山”二字,引导学生归纳雨中泰山的特点,并总结全文。
  二、圈点勾画,注重字词落实
  首先,阅读大段文章主要用精读的方法,需逐字逐句推敲揣摩。故平时练习要养成圈点勾画、多做记号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圈圈点点,勤翻字典,把一些字、词弄懂,扫除阅读中的障碍。每当上新课,布置学生在预习中把不懂的字、词、成语画出,辨析字形,查出音、义,注在课本的字里行间,上课时,随时检查,校正。每单元结束,布置学生列出“同义词辨析表”,重在理解及运用字词能力的训练。
  其次,某些词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隐含着深层的信息,必须深入挖掘。《菜园小记》中写小小的菜园,写个人种菜感受和体会,从一个侧面反映“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伟大号召的巨大作用,表现延安军民热爱劳动的崇高品质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这也是田园乐趣,但更是革命者的田园乐趣。只有懂得这两种田园乐趣的不同,才能真正理解“真正的”含义。这种分析性阅读,才是真正理解到作者告诉我们的深层信息。
  三、诵读体味,挖掘深层语言
  诵读激活,是指运用富有感情色彩的有声语言转化课文的文字语言,从而对文章进行理解、品味和记忆的教学方法。正确的诵读有助于领会课文内容,体味文中的感情。文章中对人物的动作或语言的描写,寄寓着作者深层的意图,必须认真发掘,比较理解。鲁迅《孔乙己》中有孔乙己两次买酒过程中两个动作的描写。第一次: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这里的“排”字,表现出孔乙己拮据而穷酸的本相,他对酒店表示分文不少,自己是规矩人,对短衣帮表现出若无其事来。第二次:孔乙己被打折了腿最后一次到酒店时,“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这里“摸”字,写出钱少,形象反映出封建社会把一个下层知识分子迫害得穷途末路的悲惨景象。若用“排”就不当。只有如此比较,阅读才能体会到孔乙己性格特点和人生悲剧。
  四、抓住文中景物,找出文眼
  作者在写作中设置的景和物,都是别具匠心的,只有分析到作者的用心,才能深刻理解文章的内涵。歌剧《白毛女》第一场中杨白劳上场有三件“年货”,这是为什么?第一件是“揣在怀里四五天”的二斤面。父女俩在除夕夜想吃顿饺子、“欢欢喜喜过个年”。这年货反映了旧社会地主的残酷剥削,农民的极度贫困。第二件是用纸层层包着的“二尺红头绳”。这是杨白劳给女儿喜儿的新年礼物。礼物虽小却包含着父亲对女儿真挚的爱和相依为命的骨肉情,这也为杨白劳在失去女儿而对生活绝望,最终走上绝路所做的铺垫。第三件是“两张门神”,贴门神反映了杨白劳希冀摆脱贫境,“叫那要账的穆仁智也进不来”,杨白劳将摆脱压迫的愿望寄托在“神”身上,注定他的悲剧命运。只有理解这些,才能深刻理解全文。
  关于文眼,清人刘熙载在《文概》中说:“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必顾之,在篇末则前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顾注,抑所谓文眼者也。”说明白点,文眼即文章构思的凝聚点,是作品中脉络层次的关键之语,它往往能“一字穷理,定全篇主脑,片言居要,连通体脉络”。因此,抓住“文眼”,常常能激活学生思维。例如,朱自清的散文《威尼斯》以颇具特色的语言,介绍和描绘了威尼斯颇具特色的风貌。第一句“威尼斯是个别致的地方”中的“别致”二字就是全文的文眼。按刘熙载的观点,文眼“在篇首,则后必顾之”。那么“别致”在哪儿呢?两个特点——“水上的城”和“文化艺术的城”。文章两部分的过渡处,作者写到“威尼斯不单是明媚,在圣马克广场走走就知道……最华妙庄严的地方也是这儿”。这是另一处文眼。只是比起前一处来,低了一个层次而已。“明媚”回头概括了“水上城市”这一特色,是第一部分的文眼;“华妙庄严”概括了下文描述的“文化艺术城市”这一特色,是第二部分的文眼。巧借这三处文眼,就能一动万随,纲举目张,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
  总之,阅读需要阅读主体充分发挥能动性,积极进行创造性的智慧操作,只有如此,才能将文字信息转化为头脑里的认知。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多读、多写,使阅读能力在课堂这一主阵地上得以广化、深化和优化,形成阅读教学的最佳状态。如果教师经常性地“扔些石头”“播些火种”,在激活学生思维前先激活自己的教学思维,学生就会思维敏捷,教学就会真正走出一条费力少而教学效果好的捷径。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不但“学会”而且“会学”、“会教”、“会研究”、“会创造”,提出了“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并对其理论建构、基本内容、具体操作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主体参与 小学数学 教材教法 教学模式  一、“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的理论建构  1.弗赖登塔尔的再创造教学理论。弗赖登塔尔是世界著名的数学家和数
期刊
摘 要:朗读是一种习惯也是一样方法,朗读教学是语文中的一种常见的教学和学习方法,它从各个方面对学生的语文基础都是有一定要求的,强化朗读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标准化,有语感,能感悟文章的精髓和思想,本文就小学语文朗读的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朗读 教学  朗读在语文的整体教学中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小学时期正是基础内容积累的阶段,郎朗的读书声是我们走进学校校园所反映出来的一种学习现象,
期刊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基于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上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要在真实情境的驱动下,在探究式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自主协作的环境中,在讨论和会话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动的主体地位,教师是学习情景的创设者,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者。
期刊
摘 要: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要突破这个难点,我认为应首先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并且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多读多写;同时还要加强作文指导,做好批改、讲评。  关键词:写作教学 写作能力 写作兴趣 多读多写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要突破这个难点,我认为应该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着手。下面就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谈一下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来灵活运用,诱导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兴趣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推动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起点,也是学习成功的关键。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且能使学生沉浸在活跃的氛围中。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学习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激发学生
期刊
情境,从语文教学的角度看,实际上就是一种以情感调节为手段,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整体发展为目的,优化了的语言学习和语言生活环境。情境教学的核心是“情境”。它以“情”为经,将情感、意志、态度等心理素质确定为语文教学的有机构成,将学生的兴趣、特长、志向等人的素质的重要方面摆上语文教学应有的位置;以“境”为纬,通过各种生动、具体的语言环境的创设,拉近了语言学习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
期刊
摘 要:“问题学生”的管理与教育,不仅成了学校管理中的一个无法忽视的话题,而且是学校教育中的一大难题。“问题学生”转化的方法和技巧都是摆在我们教育者面前的研究课题,需要我们更多理性的认识和思考。  关键词:问题学生 转化 方法 技巧  对于“问题学生”的管理与教育,我个人认为,首先应该研究形成这一现状的心理因素,只有剖析它形成的心理,才能找出转化“问题学生”的方法。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形式要多样化
期刊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鸟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群可爱的鸟朋友,然后出示鸟的图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学
期刊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沟通教师、教材、学生之间联系的重要渠道。相同的问题不同的老师,以不同的方式去提问所收到的效果是不尽相同的。善于把握教材的特点,经过教师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学生对知识探究的热情和兴趣,从而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但在实际教学中,有很多老师
期刊
教学中面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这几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可要在教学工作中真的用好,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记的上学的时候,最怕的是老师检查背诵课文。不知怎的,我这人从小记忆力就差,为此,在上学期间,没少吃苦头。那时候,老师经常说,学习中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把所学的内容能背下来。尤其是英语,几乎每篇课文,老师都要让背得滚瓜烂熟。老师说只有这样才能在考试中以不变应万变,才能取得好成绩。的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