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玩具超市”到自购玩具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tca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0年,我园参加了上海二期课改基地园的实验,玩具成了教师实施新课程的关注点。在征求课程改革深化发展意见时,我收到了教师的建议:“目前幼儿园的玩具不能适应课程实施的发展需要,希望园长能改变管理策略。”于是,我对幼儿园的教玩具管理作了调查分析,发现教师说的很有道理,由于仓库里的玩具量少且封闭储存,教师无法直接选择,这无疑给教师实施课程带来了不便。怎样才能改变现状呢?我想到了生活中的超市,能不能让幼儿园的玩具仓库变成“玩具超市”?这样教师可直接进“超市”自选,同时把班级中暂时不用的玩具放到“超市”里,这样既丰富了“超市”里的玩具,满足了教师的不同需求,又能节约时间和人力成本,有利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个想法立刻得到了教师们的认可。为此,我园专门开辟了一个近80平方米的全开架的“玩具超市”,提供各种各样的玩具和材料。为了能更好地服务于课程建设,我经常进入“玩具超市”了解情况,和教师共同研究玩具的选择、使用和制作,并经常进班看教师组织的游戏活动,了解游戏环境创设是否适切,了解幼儿与玩具材料是否有效互动。有时我会根据不同年龄班的需求和游戏活动的进展,指导管理员及时添置玩具和材料。学期结束前,我会到教研组征求教师的意见,请教师根据下学期课程的需要,开出玩具材料清单,交给管理员。然后,我和管理员到“超市”一一查看材料是否充足,据此发动教师“输出”不用的玩具和材料,以确保玩具的周转使用。
  幼儿园的“玩具超市”推动了新课程的实施,它不仅方便了教师,还有利于幼儿园统一管理设备。
  “玩具超市”持续了两年多,我又发现了新的问题。一是低结构玩具不断受到教师们的青睐,二是“超市”里的玩具辅助材料仍供不应求,正如有的教师所形容的:“超市”里的玩具材料像衣柜里的衣服,虽然多,但总觉得缺少最需要的那一件。作为园长,我需要思考的是:“超市”里缺的那一件是什么?怎样才能满足教师需要,适应课程发展?带着这些问题,我又进行了探索,最终发现:不是“超市”里的东西少,也并非管理员的服务不够好,而是“超市”个性化东西少,不能满足幼儿游戏生成活动的需要。比如,教师在讨论“有趣的纸”活动方案时,需要各种各样的纸:像棉花一样的纸,不吸水的纸,会融化的纸,像刀一样锋利的纸等,可“超市”做不到应有尽有。而等备齐了这些材料,教师又有了新的需要。所以,单靠“玩具超市”的供应已不能满足教师实施课程的需要。原先“玩具超市”的管理方式受到挑战,我将这个问题抛给教师,让教师共同来讨论调整方案,最后我根据教师的建议尝试发放班级玩具材料自购费,让教师根据即时的需要自主采购,以弥补“玩具超市”的不足。为了让教师用好自购费,我们共同讨论了几条原则:
  ●为节约成本,凡是“玩具超市”中有的东西不能重复购买。
  ●班级自购的玩具材料一律进入班级财产管理并登记。
  ●单件价格超过百元的玩具在使用后,必须放入“玩具超市”。
  ●对有效开发玩具材料和合理使用自购费的班级,在学期末给予奖励。
  我们向每班教师发放200元的学期玩具材料自购费。期末,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自制教玩具和游戏环境创设展示,设立教玩具创新使用奖,并推广各班的自购经验,进一步完善“玩具超市”和玩具材料自购制度。
  ●教师不能因为去自购班级玩具材料而影响进班。
  ●班级自购玩具跟班不跟人,班级自购材料跟人不跟班。
  ●新学年接新班的教师可多领50~100%的自购费。
  ●教师在“玩具超市”选用的玩具材料,每学期以借用的方式周转,最长不能超过一学年,以保证玩具材料的流动。
  ●教师对班级玩具材料的管理作为教师课程实施和管理考核的内容之一。
  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我园有了必备玩具材料、周转玩具材料、自购玩具材料三种管理途径,三者相得益彰,玩具材料的管理制度逐步完善,使幼儿园的财产管理纳入保障课程实施的轨道上来。必备玩具材料是班级的固定资产,“超市”的周转玩具材料是幼儿园共同资产,自购玩具材料是班级生成活动的辅助用品,既有效保障了课程的建设和实施,更为教师的创造性教育提供了空间。
其他文献
幼儿常常把糖果、巧克力、旅游纪念品、贴纸等带到班上来送给同伴,孩子们在轻松温馨的氛围中分享同伴的心意,这本是一件惬意的事情。然而幼儿间的分享行为能否按照他们的愿望
师幼互动是指师幼双方对彼此语言、行为意义的理解和反馈。由于幼儿年龄小,缺乏知识经验,师幼互动能否有效发生依赖于教师能否有效地支持和引导,依赖于教师能否“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觉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为此,我们对如何根据幼儿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如何支持、引导幼儿与材料、同伴以及教师有效互动进行了实践探索。    一、改变材料形态    材料是幼儿游戏必不可少的物
许钧:李芒先生,您是我国著名的日本文学翻译家,1996年在香港中文大学开翻译研讨会,曾有机会向先生当面讨教.
在西方文学作品中,复仇母题源远流长,大凡不外乎明暗两种,明的是当面锣当面鼓;暗的是玩弄阴谋诡计.
目标:  1.在触觉板、沙池中行走,锻炼平衡觉和触觉。  2.体验光脚走触觉板以及用脚在沙池中寻找物体的乐趣。    准备:  1.场地上画一大圆圈当作池塘,触觉板,由触觉板拼搭而成的各种“小桥”图片,四种颜色的海洋球,与海洋球颜色相匹配的筐。  2.鸭妈妈头饰一个,小鸭子头饰与幼儿人数相等。  3.音乐磁带,录音机。    过程:  一、激趣  1.宝宝们,今天天气真好!跟妈妈一起出去晒晒太阳吧
目标:  1.学习演唱歌曲,尝试用强弱变化的歌声表现歌曲中“转”的上扬和“摇”的下落。  2.能创造性地表现秋天的树叶飞舞、旋转、飘落等姿态,充分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    准备:  1.观察树叶在秋风中飘舞的形态。  2.录音机,律动音乐磁带,歌曲《秋叶》磁带,歌曲图谱,树叶。    过程:  一、热身律动  1.播放一段轻音乐《大地为你歌唱》,在清脆的鸟叫声中,教师导入:一天,一群美丽的小鸟飞
期刊
2005年10月,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在江苏南京举行,电视节目中精彩的体育赛事吸引着热爱运动的大班幼儿,其中龙岩籍奥运会举重冠军石志勇为孩子们所熟悉。其间福建蹦床团体冠军何文娜以校友身份来园访问,更让孩子们平添了几分惊喜。我们及时捕捉到孩子们当时的兴趣点,经过与孩子们的互动,预设并开展了主题活动“我们爱运动”。该主题活动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认识有关运动项目,第二阶段——了解运动的安全常识,第三阶段
随着上海二期课改的实施,我园教师的教育理念和行为发生了转变,先前制定的“班级环境创设标准”“幼儿个别化学习操作标准”已与当前的教育实践不相适应。因此,我们总结、梳理了新的标准(附后)。然而,新标准推出后,教师们议论纷纷,各有各的想法。  一部分从外园调入的教师看了新标准后说:“环境创设、个别化学习材料的投放,又是‘开放性’和‘整合性’,还要提供情境性材料,既要使学习内容、组织形式与幼儿的学习方式相
我把这个教学案例中提到的幼儿抛出的“球”称为教学中的“非预期性事件”,把教师是否“接球”称为对“非预期性事件”的应对,并作以下阐述。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预设了什么?    过去,在设计一个教学活动时,教师的基本思路往往是:我们想让幼儿得到什么,那就是教学目标;通过什么让幼儿得到,那就是教学内容;怎样让幼儿得到,那就是教学方法。这是一种从“教”单边出发的预设行为,预设的是一种确定性的行为。传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