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三问

来源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han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语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显示了《论语》在古人心中的地位。《论语》里的文章篇幅都不长,形式自由活泼,耐读耐想,常读常新。其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一篇富有文学色彩的散文,全文结构严谨,以孔子为核心,以志为中心,由侍坐而问,由问而述,由述而评,记录了2500多年前孔子师徒五人谈论理想、志趣的情景,贴近生活,富有情趣。很多分析鉴赏的文章分析精当,但也有些分析让人觉得不尽其意,不尽其然。笔者就疑惑的问题做了一些探讨,以三问出之。
  一、“夫子哂之”之“哂”与“夫子何哂由也”之“哂”是“微笑”还是“嘲笑”?
  《现代汉语词典》和《古汉语常用字典》对“哂”的解释都是两个义项:①微笑;②讥笑。教科书解释为“微笑”。我们可以分三种情况来看。
  第一种把“夫子哂之”之“哂”与“夫子何哂由也”之“哂”皆解釋为“笑”或“微笑”。这种解释很符合孔子的身份。孔子作为一个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圣人”,他的为师风范一直是态度和蔼、思想明智、胸襟宽阔、平易近人,所以他对回答问题后的子路的态度是微笑,就显得理所当然。但联系后文曾皙问孔子“夫子何哂由也”的问题,而孔子的回答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就让人觉得“夫子何哂由也”这个“哂”应是“嘲笑(讥笑)”的意思。两个“哂”都解释为“笑”或“微笑”于文不符。
  第二种把“夫子哂之”之“哂”解释为“笑”或“微笑”,而把“夫子何哂由也”之“哂”皆解释为“嘲笑(讥笑)”,于文说得通,但又与孔子伟大教育家的风范不符。且两个“哂”针对的对象都是子路,话题一致,曾皙之问是紧承全面的“夫子哂之”而来,对它们的解释应该一致,不应该作不同的解释。
  第三种把“夫子哂之”之“哂”和“夫子何哂由也”之“哂”都解释为“嘲笑”或“讥笑”。如于丹就持此观点,她在《论语心得》里说:“谁也没想到孔子的反应不仅是淡淡的,而且稍稍有点不屑,叫作‘夫子哂之’,冷笑了一下,然后就开始问第二个学生。”这种说法显然有些过了,就因为子路“率尔而对”就让孔子“冷笑”“不屑”,如果这样理解,孔子还是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还是一个平易近人的教育者?这种解释前后固然不显矛盾,但它显然与伟大教育家孔子的身份不符。
  如果我们不抠字眼,理解为微微一笑,孔子在微微一笑中含蓄地流露出一丝不甚满意的情绪。这很好,但一结合上下文,就发现怎么解释都不是那么妥帖。原因何在?《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是由孔子的门人及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弟子的言行录。记录时常常省略对话的背景及语境,记录的内容不可能与当时的情景一一对应,前后的照应不可能那么妥帖,否则就无法解释这种现象。
  二、子路是自信率真还是鲁莽轻率?
  很多鉴赏者对子路的评价都是诸如“有抱负,坦诚,但比较鲁莽轻率”;性格“直率而又粗疏鲁莽”;“是一个性格特别急躁率真的人”。说子路“有抱负,坦诚,率真”很好理解,因为子路自告奋勇地要去治理一个内忧外患的中等国家,且“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语气肯定,胸有成竹。其远大抱负,由此可见。而在表达自己的志向时,没有畏缩,没有掩饰,坦诚直言。但为什么说他“轻率、粗疏鲁莽、急躁”?难道就是因为他“率尔而对”,自告奋勇,率先回答老师的问题?凭什么说他的回答是没有经过深入的思考?孔子“哂之”也不过是“其言不让”,也不过是一点点的不甚满意,孔子的态度怎么就被某些评论家说成了“不屑”“冷笑”,子路的性格就成了“特别急躁”“口气大”?这评价怎么这么不堪呢?
  孔子“哂之”是因为他谨守“温、良、恭、俭、让”的道德信条,也是含蓄委婉,只不过一笑而已。
  我们知道,价值观就是一个人的价值取向,而在每个时代或大环境下催生的多数人的价值取向就是主流价值观。我们现在的主流价值观就是倡导要敢于和善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建议,敢于推销自己,而掩饰退缩并不被肯定。从现代价值观来看,子路畅谈理想的行为及方式也没有没什么好诟病的,反而应该肯定。
  古人是不是都一味地谦虚,我不知道。但我们现代人对子路的评价应该是:自信、坦诚、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不是所谓“鲁莽轻率”“不甚谦虚”。
  三、曾皙是从容有礼还是傲慢无礼?
  对子路是抓住“率尔而对”一点,一路差评,而对曾皙却是一路好评。说他“从容有礼,且颇有头脑”;说他“从容不迫,逍遥自在”;说“‘铿尔’一声,‘舍瑟而作’,仅仅数字,曾皙从容有理的精神气质便跃然纸上了”;说“放下手中的乐器,挺直了身体,表现了他从容而又有修养,既有礼貌而又谦虚的性格特点”;连于丹也说“曾点的内心是一个从容不迫的人,他是一个胸有成竹的人,他不会率尔而对,他会娓娓道来”。
  说曾皙“颇有头脑”“胸有成竹”,我们完全赞同,这从他描绘自己的人生理想就可以看出。但我们不能因为他对人生理想的诗意描述,并得到孔子的肯定就一路好评吧?为什么“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就是不慌不忙、从容有礼?孔子与弟子在一起畅谈人生理想,而曾皙却无视尊师与师兄师弟,独自鼓瑟娱乐,直到孔子追问,他才慢吞吞地“舍瑟而作”,这本就是一种不懂礼貌、傲慢无礼的行为,这跟“从容有理”“从容不迫”有什么关系?难道孔子所处的时代也是听着音乐,边喝茶边聊天?为什么子路“率尔而对”就是“鲁莽轻率”,而曾皙无视他人的行为就是“从容有礼”?怎么让人觉得是二重标准呢。
  《礼记·中庸》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华民族的先人给我们留下了经典文本,前人或今人给我们留下了很多评论,对这些评论,我们要“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取其精华,而不能人云亦云,我们“要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责任编辑 晏祥辉◇
其他文献
与统编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以“主题”组合单元的编排方式不同,八年级单元编写开始凸显“文体”主线。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说明文单元,一共有8篇说明文,它们承担着初中语文教学中说明文阅读教学最主要的任务。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教材中的说明文  一、说明文阅读教学的要点  不同文体有不同的教学侧重点。说明文阅读教学要关注两个要点:  1. 说明文这种文体有“劝说”的功能,具有客观、明确、
期刊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存在以下三种状况:写作教学“高耗低效”,师生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写作训练,但收效甚微;写作训练中功利现象严重,学生为考试而进行写作训练,机械模仿范文和死记硬背范文的现象较普遍;学生写作水平低下,不能自由真实地表达,汉语式表达影响文章的质量。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与一线教师共同探讨: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如何循序渐进地培养并不断提升初中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在倡导交际语言教学理念的初中英
期刊
孔丘放下名利的包袱,周游列国,弟子三千,桃李满天下,成就万世师表;李时珍潜心医著40年,踏遍千山万壑,考古证今,穷究物理,《本草纲目》悬壶济世,“药圣”美名扬四海;爱迪生醉心电气工程试验,留光、留声、留影,帮人类留住五彩缤纷的世界;看那仅做社交的马化腾,那仅做网购的马云,那仅做造车辆的李书福……面对这些丰功伟绩,我们惊叹、羡慕,甚至多出些许嫉妒,于是我们哀叹命运之不公、生活环境之恶劣、体力智力之差
期刊
叶圣陶先生说过:“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一个班主任的成功,不是以学校领导的评判而定,不是以自己的荣誉而论,而是以学生、家长的肯定及自己的良心安乐与否去论定的。班主任是良心活,只要一个班主任“眼中有学生,肩上有学生,心中有学生”,并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成长自我为己任,不断学习与思考,那就是一个好老师、一个成熟的班主任。  十三年的班主任生涯(12年高
期刊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版初中数学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的教学重点是统计思想,为了在教学中有效地渗透统计思想,笔者及所在工作室开展了“两课三思”的研修活动.  两课:  1.2018年10月1日至17日,备课阶段;  2.10月18日,磨课阶段.  三思:  1.备课阶段对课题的深入思考;  2.磨课后改进教学设计的思考;  3.授课后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现以《10.1 统
期刊
前不久,笔者有幸到重庆八中参加西部名校联盟第六次联合教研活动,本次活动以“深度教学与深层学习”为活动主题。笔者聆听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郝正军先生所作的“优质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精彩报告,几位老师关于深度教学与深层学习的阐释和见解,活动还交流展示了西部9位名校校长的教育思想和管理理念。活动对高考9个学科都安排了两节关于深度教学与深层学习的同课异构研究课,作为语文教师,笔者聆听了重庆八中唐卓伶老师
期刊
在中国文化的传统观念里,性和死亡一直是不可触碰的禁忌话题。前者源于歪曲,看不到性的美好,于是就只有下流、淫秽乃至肮脏,即使心头无比向往,却又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后者源于恐惧,不愿意面对生命终止的必然,我们都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期到来,总害怕“说曹操,曹操到”,于是就掩饰、委婉甚至讳莫如深。其实,两者都因无知而深受其害。  小时候问起什么是死,大人轻则用一些无关紧要的话语搪塞过去,听过稍微浪漫点的
期刊
1986年哈佛大学开始实行走班制教学,之后走班制教学开始在美国中学兴起,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至此,各国纷纷效仿,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独特的人才。我国对分层走班教学的探索已经有三十余年,至今仅限于个别学校内部的教学实践,并没有全面铺开。  一、“分层走班制”的教学背景  背景一:2017年全国开始高考改革,为了适应新高考,“分层走班制”教学模式必将成为改革的新出路。至今在教学相对落后的云南省,探
期刊
党旗飘扬的时候,黄色的锤子、镰刀金光闪闪,镰刀代表农民的劳动工具。这让我想起了农民的另一个重要工具——“斧头”,它们都是父辈的重要生产工具,同时也想起了一个人——“斧头”,昭通巧家人,2006年,他上大学时是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30年前,他爷爷生病,因无钱医治,年仅39岁便抛下妻儿去了那個世界。那时,他父亲作为家中的长子,才11岁,突然间成了顶梁柱。看病的钱尚且没有,哪来的钱继续上学,他父亲无奈辍
期刊
阅读理解是初中英语学业水平考试中占分比重最高的题型,更是课堂教学的重难点之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培养阅读技能(五级)的目标描述如下:学生应该能够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能够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能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积累达到15万词以上。  我们使用的新人教版初中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