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畅想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wy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们从容地往来于图书馆与各种专用教室之间,兴致勃勃地研究教师给出的各种有趣课题。学生们轻击鼠标,汇集着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元素的信息海洋扑面而来。没有了起早贪黑的奔波劳顿,没有了无穷无尽题海战术的枯燥乏味,没有了各种兴趣班、补习班的轮番轰炸,没有了积攒起成堆的证书作为升学的敲门砖,有的只是学生经历独特学习过程所带来的兴奋和与众不同的自豪。
  不管我们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希望我们的孩子们能够享受他们本该拥有的不同生命阶段的快乐时光,能够拥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演绎生活与生命的多姿多彩。这将是多么美好的未来,多么令人神往的前方。
  《世界是平的》告诉我们:当技术很可能不受限制地被利用时,其所产生的能量不仅会在地理上将边界障碍消除,而且还会将人类本身的差异去掉。我们这些生活在跨世纪的人们有幸见证了世界互联网的诞生和应用。我们穿过网络这扇世界的窗,凝神静观不同政体、不同种族、不同经济社会中生命的价值与永恒。
  作为“网”中一员的中国历经60年的沧桑,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生活正以不容置疑的脚步向前跨越。考察我们不断发展中的教育事业,同样令人由衷感慨。优美的校园环境、平坦整洁的塑胶跑道、装备不断升级的计算机房、可调高度的桌椅、精心设计的多功能教室以及“班班通”或“校校通”的网络比比皆是。这自不必多说。更重要的是先进教育理念的提出与践行。本世纪初,随着世界知识经济迅猛发展,对适应未来的人才有了新的要求。我国课程改革又一次提上议事日程。新的课程改革特别关注人才培养的创新性,是从内容到目标、形式、过程、手段以及评价方式等全方位的改革。它将实现基础教育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这一历史性转变。
  在谈到改善学生学习方式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为了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保证学生自主性、探究性的学习落到实处,倡导通过改变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学习过程转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学习方式的转变还意味着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是用什么样的手段和方法及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获得知识的。
  值得庆幸的是,信息技术为新的教育理念和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提供了绝好的手段保证。我们完全可以预想到,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相应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将发生巨大的变革。这是基于网络环境下和深入生活的学习才可以真正达成的目标。
  教育改革给我们带来更多憧憬:由代代相传的高素质人才建设的国家将是何等的辉煌,中华民族将以何等自豪的身姿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啊。
  让我们共同期待着美好的未来!
  
其他文献
Moodle是进入21世纪后一种行之有效的网络学习平台。一方面教师可以实现对网站课程的管理以及对学生学习的管理,另一方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己的知识水平选择相应的课程进行学习。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处于一个友好互助的状态。Moodle设计的教育理念先进,其开放的理念使得全世界的教师和爱好者都可以参与到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中,它的功能愈来愈强大,成为国际上首选的适合中小学基础教育选用的学习环境。  学
当前,我国中小学校园网软件建设远远落后于硬件建设。有些学校校园网的基础应用都没能得到实现,如最常见的文件传输服务。教师在校园网内依旧频繁地使用U盘设备进行文件传输,或者通过传统的“网上邻居”文件夹共享的方式来传输文件。这些做法不但效率低,而且往往是危害网络安全的罪魁祸首。本文介绍了我校的FTP服务应用,即“完全开放FTP服务”的搭建与管理,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完全开放FTP服务”是指匿
当时间的车轮驶入21世纪,中国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契机,从此,中国迈步跨入一个崭新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时代。然而,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特定历史条件的限制——底子薄和时间短,难免存在各种不尽人心的地方;尤其是互联网“地球村”的当下,当我们享受着互联网带来的生活、工作的便捷福利的同时,负面的弊端也随之而来,表现在社会意识形态方面,则是众声喧哗之中不乏各种杂音,甚至是沉渣泛起,
2008年7月16日,由西北师范大学承办的“教育部支持西部边远地区教师培训计划——2008年甘肃省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正式启动,在为期10天的培训中,来自全省各地的459名中小学骨干教师参加了培训。整个培训活动强调培训主体的参与合作意识,提倡“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其中多达25%的培训由参与式研讨活动组成。绝大多数学员给予本次培训很高的评价,95.95%的学员认为本次培训“很好”和
建设与应用相伴共生。应用促生了建设,建设为了满足应用,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应用自然也遵循着这一法则。就目前的资源建设与应用现状观察,两者之间似乎充斥着许多困惑。为此,本刊采取访谈的形式实地了解、深入剖析了资源应用者与建设者面对的问题,并从本刊编辑部的视角进行分析,力图给予资源建设者和应用者一定的建设性对策和建议。     一、资源内容有待调整    “资源库中的音频、视频、Flash作品太少,很难令教
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曾这样说过: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张秀华校长理解这句话有三层含义:对学校,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对学生,有一个好校长就有许多好教师;对国家,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批好学生。在与张校长的接触和不断深入的了解中,我不断地体味着她的这一切身体会。  从外观看上去,北京顺义区天竺中心小学是一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市郊小学,然而,学校近五年来“三大步”的变化却让人不能小觑:一是信息技
信息技术课堂中出现这样的场景,我们也许并不陌生:  上课铃声已经急促地响起,学生满头大汗地鱼贯而入,一边开机等待,一边还在高谈阔论刚才的比赛……  课前,学生早早来到机房。然而他们感兴趣的并不是这堂课的学习任务,而是网络上的那些小游戏。上课铃声响起,他们才依依不舍地关闭窗口……  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用“今天我们来上《×××》,请大家把课本翻到第×页”作为开场白,其效果可想而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
时至今日,还是有人追问:我们为什么要读屈原?为什么要读《离骚》及以《离骚》为标志的楚辞?  这原本不是一个问题,但却屡屡在当下被提及——那些本已经融入我们民族的血液、成为民族精神象征的文化元典,却一再被质疑其合法性,这就不能不令人深思了。刘安与司马迁反复说屈原是“推此志,虽与日月争光可也”,王逸说“金相玉质,百世无匹,名垂罔极,永不刊灭”,刘勰则说“衣被词人,非一代也”,李白更是长歌“屈平词赋悬日
任务驱动法是目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之一,“‘任务驱动’教学强调让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伦理。”任务能驱动学生的关键是任务的设计是否有效。那么,怎样设计才算有效呢?以下是笔者结合实际课堂教学总结的几点看法。    一、任务设计有效度    信息技术是一门工具学科,任务设计应体现信息技术的技术价值。任务设计的
为解决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软、硬件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以K12LTSP(Kids of 12 Linux Terminal Sever Project)终端—服务器的开源软件技术搭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平台的整体方案构想。本文介绍了K12LTSP平台的安装和配置过程,给出了其实现和应用的具体方案,并在局域网内,通过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践验证了这一方案的可行性。    一、问题的提出